- 年份
- 2024(12068)
- 2023(17375)
- 2022(14608)
- 2021(13544)
- 2020(11566)
- 2019(26450)
- 2018(25852)
- 2017(49747)
- 2016(26766)
- 2015(30128)
- 2014(29791)
- 2013(29840)
- 2012(27524)
- 2011(24893)
- 2010(24593)
- 2009(23038)
- 2008(22697)
- 2007(20123)
- 2006(17362)
- 2005(15173)
- 学科
- 济(119263)
- 经济(119146)
- 业(79796)
- 管理(72948)
- 企(57036)
- 企业(57036)
- 方法(54794)
- 农(49408)
- 数学(49269)
- 数学方法(48766)
- 农业(32474)
- 中国(30911)
- 业经(28152)
- 财(27937)
- 贸(24264)
- 贸易(24255)
- 易(23663)
- 地方(22295)
- 学(22006)
- 制(21410)
- 技术(17900)
- 银(17205)
- 银行(17149)
- 务(17129)
- 财务(17087)
- 财务管理(17047)
- 环境(16825)
- 融(16546)
- 金融(16543)
- 行(16344)
- 机构
- 学院(390332)
- 大学(387522)
- 济(169205)
- 经济(166296)
- 管理(151846)
- 理学(132775)
- 研究(132553)
- 理学院(131343)
- 管理学(129210)
- 管理学院(128503)
- 中国(101256)
- 农(83418)
- 科学(82104)
- 京(79879)
- 财(72016)
- 所(67285)
- 农业(65238)
- 业大(65079)
- 中心(61956)
- 研究所(61606)
- 财经(58875)
- 江(55957)
- 经(53870)
- 经济学(52394)
- 北京(49499)
- 经济学院(47621)
- 范(47478)
- 师范(46867)
- 院(46636)
- 州(44096)
- 基金
- 项目(269050)
- 科学(212336)
- 基金(198510)
- 研究(190048)
- 家(175338)
- 国家(173899)
- 科学基金(148683)
- 社会(124030)
- 社会科(117608)
- 社会科学(117576)
- 基金项目(105249)
- 省(104864)
- 自然(97358)
- 自然科(95183)
- 自然科学(95152)
- 自然科学基金(93493)
- 划(88213)
- 教育(85611)
- 资助(81064)
- 编号(74285)
- 重点(60732)
- 部(60036)
- 发(59063)
- 成果(58116)
- 创(56443)
- 创新(52861)
- 国家社会(52484)
- 科研(52214)
- 教育部(51000)
- 课题(50641)
- 期刊
- 济(180285)
- 经济(180285)
- 研究(106122)
- 农(81752)
- 中国(69275)
- 学报(66018)
- 科学(60478)
- 农业(55493)
- 财(54261)
- 管理(51681)
- 大学(49768)
- 学学(47827)
- 融(35765)
- 金融(35765)
- 业经(34338)
- 技术(32155)
- 教育(29092)
- 经济研究(28810)
- 财经(28746)
- 业(28349)
- 问题(25295)
- 经(24748)
- 版(20545)
- 贸(20079)
- 世界(20033)
- 技术经济(19923)
- 统计(19872)
- 科技(18293)
- 策(18242)
- 商业(17729)
共检索到558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秦建军 武拉平 闫逢柱
本文首先利用空间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农产品加工业的12个产业的地理集聚度进行了测度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扩展的C-D函数,重点分析地理集聚对农产品加工业成长的影响,结果发现:2002—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平均地理集聚度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不同产业集聚度变化存在差异;产业地理集聚度大小与变化及其对产业成长的影响显著且不同行业存在明显的差异;产业集聚对产业成长的贡献虽弱于资本而强于劳动;产业地理集聚、资本、劳动其对产业成长贡献差异及行业差异可以为政府通过产业集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成长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伟纯 李二玲
以2006—2016年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为例,从强调区域内外两方面因素出发,利用演化经济地理思维构建分析框架,探讨了产业集聚的演化机制。结果表明:①区域产业集聚演化是在区域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的过程。②中国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地理集聚变化与产业转移高度相关;农产品加工业在中西部地区的集聚水平显著增强,表现出路径创造特征。分行业来看,中部地区对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的路径创造较为明显;长江中上游地区对原材料—资本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的路径创造突出,但烟草制品业集聚格局较为稳定,呈现出由区域路径锁定而导致的空间锁定特征。③对历史基础的依赖是影响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演化的关键,且是东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保持高水平集聚的最主要原因;产业转移显著推动了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产业多样化与外商投资对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东部表现为负向作用,在中西部表现为正向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宗兵 吴朝影 封永刚 王炬
本文综合运用产业集中度、EG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系数等方法,对2003—2011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不同行业的地理集聚存在显著差异;农产品加工业地理集聚呈现出减弱趋势,并表现出"先小幅上涨,后显著下降"阶段性特征;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向中部地区集聚的趋势,但东部地区仍是主要集聚区;部分行业呈现出高度集聚在少数省份的特征。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业 地理集聚 集聚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冯伟 蔡学斌 杨琴 石汝娟 夏虹
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布局,对于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按照农产品原料的类型将农产品加工业进行重新归类,对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在东、中、西及东北的分布,以及在优势农产品区域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此外,使用集中度、空间基尼指数、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等方法,该文对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子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占全国的比例明显上升,农产品加工业"东强西弱"的区域分布格局发生了较为显著地改变;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以及糖料、茶叶和乳类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在优势农产品区域...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 产业布局 产业集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苏李 臧日宏
本文基于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对FDI与产业集聚的相互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原理对FDI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FDI既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形成的短期原因,也是影响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的长期因素,而产业集聚则不是FDI进入农产品加工业的原因。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苏李
基于钻石理论,本文构建了FDI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影响的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FDI的流入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其中原料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表现最为明显,但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对较小;民族农产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因FDI的流入而受到不利影响,但劳动密集型、原材料密集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却因此受益;同时,民族农产品加工业的国内竞争力也受到了FDI的冲击。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业 民族产业 竞争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雪征 张兴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国内资本形成的影响一直是研究外资对东道国经济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Agosin和Mayer(2000)的相对挤入挤出模型和绝对挤入挤出模型,选取1999-2007年产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对流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DI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之后本文对挤出效应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农产品加工业 挤入挤出效应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丁玉超 曾光 聂鑫
产业集聚的外部化经济效应,是通过地方化经济还是城市化经济推动产业增长,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层面,现有文献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基于全国322个地级市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构建两种外部化经济的交互模型,结合边际分析方法对外部化经济交互效应与产业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从研究方法看,相较于传统文献所采用的线性模型,交互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模型中的遗漏变量问题,实证结果也更加稳健。而且边际分析可以从城市层面,探究每个城市外部化经济效应的显著性,突破了传统模型回归系数值只能反映城市整体平均水平的局限。两种外部化经济与农产品加工业增长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地方化经济水平较低时专业化能够促进产业增长,水平较高时则具有抑制作用,而城市化经济对产业增长的作用机制则相反,且两种外部化经济间存在着"拮抗作用",其交互效应显著地抑制农产品加工业增长。边际分析表明地方化经济对产业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市化经济效应不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苏李 臧日宏 田国英
借助空间集聚指数、产业集聚结构效益指数、集聚影响指数和产业集聚专门化率对2003~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12个行业的集聚程度及集聚绩效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整体集聚度较高且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各行业的集聚状况差异明显。劳动密集型和原材料及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度相对较高且明显上升,而原材料密集型和原材料及资本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度相对较低且下降;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绩效呈两极分化特征,中西部地区明显优于东部地区。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业 产业集聚 集聚绩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学君
本文在详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产业层面提出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4个假设命题,运用静态面板数据对1997-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产业层面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工农产品的产品差异、外商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直接投资、产业资本密集度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规模经济阻碍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时悦 王红
运用1982年—2004年统计数据对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与农民收入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加工业规模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且二者存在协整关系,协整系数为0.2684。结论是在扩大农产品加工业规模的同时,逐步提高农产品加工层次和加工率,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多次加工增值将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苏李 臧日宏
文章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国内竞争力指数,从国家和民族两个层面对2003~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表现为国际竞争优势,但这种竞争优势正在减弱;民族农产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状况一致,表现为竞争优势;民族农产品加工业在国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不同细分行业的国际和国内竞争力变化的协同性与差异性并存。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业 民族产业 竞争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耿晔强 石涛
本文探讨中美农产品加工业各部门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原因。得出中美农产品加工业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结论,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和造纸及制品业呈现出显著的产业内贸易特征。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应恒 王图展
本文应用地区比较优势理论及其测度指标,量化把握了近年来我国31个省市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地区比较优势格局及其动态。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比较优势已经发生了较大程度“分化”,目前,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西和四川6省区是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势地区。最后,本文从产业的区域政策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区比较优势 农产品加工业 实证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予新
本文从关税的降低、国际资本的涌进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入世”以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机会 ,又从农产品价格、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农产品加工业的企业结构和地区布局等方面指出了面临的问题 ,进而提出了加入WTO以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中国 农产品加工业 WTO 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