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78)
- 2023(16750)
- 2022(13916)
- 2021(12848)
- 2020(11044)
- 2019(25255)
- 2018(25000)
- 2017(47792)
- 2016(25956)
- 2015(29406)
- 2014(29139)
- 2013(29390)
- 2012(27414)
- 2011(24822)
- 2010(24801)
- 2009(23438)
- 2008(23765)
- 2007(21343)
- 2006(18817)
- 2005(17397)
- 学科
- 济(117545)
- 经济(117389)
- 业(96532)
- 管理(87782)
- 企(84570)
- 企业(84570)
- 方法(49553)
- 数学(39946)
- 数学方法(39637)
- 财(36237)
- 农(35882)
- 业经(33839)
- 中国(30789)
- 制(26721)
- 农业(24722)
- 务(24295)
- 财务(24264)
- 财务管理(24221)
- 企业财务(22920)
- 地方(22609)
- 贸(21805)
- 贸易(21791)
- 技术(21170)
- 易(21079)
- 学(20448)
- 和(20126)
- 体(19239)
- 划(18406)
- 理论(18217)
- 银(17860)
- 机构
- 学院(380930)
- 大学(379332)
- 济(166473)
- 经济(163273)
- 管理(147595)
- 研究(131317)
- 理学(126036)
- 理学院(124594)
- 管理学(122879)
- 管理学院(122123)
- 中国(103847)
- 京(80770)
- 财(79258)
- 科学(77299)
- 所(66633)
- 农(64862)
- 财经(61975)
- 中心(60074)
- 研究所(59856)
- 江(59269)
- 经(56080)
- 业大(53650)
- 经济学(51528)
- 北京(51186)
- 农业(50785)
- 范(47571)
- 师范(47158)
- 院(47150)
- 经济学院(46524)
- 州(46129)
- 基金
- 项目(245498)
- 科学(195163)
- 研究(181370)
- 基金(180450)
- 家(156539)
- 国家(155208)
- 科学基金(133622)
- 社会(117780)
- 社会科(111680)
- 社会科学(111653)
- 基金项目(95760)
- 省(95003)
- 自然(84826)
- 自然科(82800)
- 自然科学(82778)
- 自然科学基金(81380)
- 教育(81324)
- 划(79607)
- 资助(72798)
- 编号(71969)
- 成果(58361)
- 重点(55498)
- 部(55476)
- 发(54176)
- 创(53422)
- 课题(49670)
- 国家社会(49374)
- 创新(49336)
- 制(48831)
- 教育部(47635)
- 期刊
- 济(191867)
- 经济(191867)
- 研究(117092)
- 中国(76596)
- 财(65573)
- 农(60154)
- 管理(57931)
- 学报(54699)
- 科学(54645)
- 大学(42050)
- 农业(40650)
- 学学(39668)
- 融(36665)
- 金融(36665)
- 教育(33702)
- 技术(33112)
- 财经(31761)
- 业经(31409)
- 经济研究(30206)
- 经(27501)
- 问题(25724)
- 业(24813)
- 贸(21361)
- 技术经济(21214)
- 世界(19714)
- 现代(18485)
- 国际(18393)
- 版(17666)
- 财会(17486)
- 资源(17309)
共检索到583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业强 魏后凯
At first this article explored the measurements on the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of industry.Based on these,we studied in-dep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industrial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adopting 28 two\|digit manufacturing data of China's 31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between 1980 and 2003.Then we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demonstrates clear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characteristics,and since the star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re are a growing trend.But the trend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anufacturing exists larger differences in time and spa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entral poliey,how t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and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ill be an important issues that need to be studied and resolved urgently.
关键词:
地理集中 时空变化 制造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艳红 薄文广 殷广卫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08年制造业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产业特征与产业地理集中的关系,其结果发现,自1999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在行业上,资源型产业地理集中度最高,高度地方化产业地理集中度最低;从全国20个制造业行业数据样本看,FDI的进入会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中;根据外资比重进行产业细分后,外资对高外资比重产业地理集中的正向促进作用依然明显,而对低外资比重行业的作用不显著;即使在高外资比重产业中,FDI与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也不存在着倒U型关系,而在低外资比重产业中,只有当FDI比重超过一个临界值时,FDI对地理集中的正向促进作用才会显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薄文广
本文利用中国1993-2007年25个两位数制造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特征、空间差异与制造业地理集中的关系。结果发现:自从1993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在行业上,资源型产业集中度最高,变化率最低,高技术产业集中度居中,变化率其次,其余类型产业集中度最低,变化率最高。影响不同产业在不同地区地理集中的因素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内部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外部条件(地理位置、外国直接投资)的共同作用促使高技术产业高度集聚在沿海地区中的相对发达地区,沿海地区中相对落后地区以及内陆地区中相对发达地区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入和发展更具有吸引力,而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则集中在内陆地区中的...
关键词:
产业特征 区位基尼系数 制造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三忙 李善同
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制造业地理集聚程度明显提高,制造业已显现出较高的集聚水平,东部地区是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区域;(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类型制造业地理集聚的特征及时空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制造业地区专业化分工格局在中国基本形成;(3)近年来促进产业扩散的离心力作用开始显现,部分制造业呈现由东部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的态势。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集聚 产业扩散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世英 李延平 蒋飞龙
本文利用中国2003~2007年29个四位数制造业产业的数据考察了企业进入阻止行为对市场势力及净进入率,进而对市场绩效产生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发现及结论是:过剩生产能力的存在确实提高了限制性价格,市场需求增长率对价格成本差也会造成一定的侵蚀,然而这两个发现并没有支持企业主动利用过剩生产能力实施进入阻止的假设,却支持了我国产业普遍存在的过度进入及退出壁垒过高引致的过度竞争的推测;较高的过剩生产能力导致了较高的价格成本差,这支持了企业利用限制性价格维持其市场势力的假设;广告支出可能会侵蚀企业的超额利润,这会降低潜在企业进入的激励,较高的广告密度还会增加新的进入者进入的困难;研发支出使得在位企业得以维...
关键词:
进入阻止 市场绩效 实证研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业强 魏后凯
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产业地理集中的决定因素建立了一个基于产业特征分析的空间竞争理论框架,并通过对1995~2003年间中国28个两位数制造业的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得出一些启示性结论:第一,传统的劳动力等比较优势逐渐成为抑制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的主要因素;第二,我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主要由产业的技术偏好、市场规模和产业关联等因素推动,制造业地理集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技术外溢效应,临近区域之间的后向关联效应较强;第三,产业的规模经济特征的作用效果不明显。规模经济特征一方面限制了产业空间集中,另一方面又抑制了产业的扩散,但总的来说,具有微弱的促进产业空间集中趋势。
关键词:
产业特征 空间竞争 地理集中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长全
本文使用第三次工业普查的75万家企业数据,通过估计四个行业112个产业的生产函数,研究制造业的集聚经济特征、产业最优集聚规模及集聚水平的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集聚经济的存在形式为市级范围的本地化经济,省级范围的城市化经济虽然存在,但实际影响很小;企业层面规模报酬递减说明集聚经济更可能来源于城市经济理论所强调的技术外部性;随着集聚规模的上升,集聚经济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各产业存在一个集聚效应最大化的最优集聚规模,但实际集聚规模普遍远小于最优集聚规模;与最优集聚规模相对应,以指数衡量的产业集聚水平也具有内生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先锋 黄魏 洪蕾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内贸易通过影响消费者偏好多样性、产品差异性和规模经济进而对技能溢价产生影响。然后,利用2001—2010年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运用一阶差分GMM估计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通过促进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增加引致我国制造业的技能溢价扩大,通过促进行业产出规模扩大和FDI等增加引致我国制造业的技能溢价缩小;总体来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会缩小技能溢价。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技能溢价 产品差异 规模经济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霄 屈小娥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2001-2007年的基础数据,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实证测算了制造业28个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结论认为,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行业之间差异显著。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垄断程度较高、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技术进步是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引起行业间差异的主要原因。Tobit模型回归表明,研发投入、市场竞争、外资进入有利于改进能源效率,企业规模相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文彬 黄佳金
利用熵指数及其分解法考察我国制造业在1988-2003年地理集中度的时空演变状况,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行业地理集中度上升;内地的集中度高于沿海,在对制造业地理集中度提高的贡献中,地区间的贡献在近年来处于主导地位;对外开放程度越高、政府管制程度越低、资本密集度大、地方保护水平低的行业地理集中度及其提高幅度越高、地区间集中度及其提高幅度也越高。中国的制造业将继续集中,并在提高总体效率的同时扩大了区域间的差距。
关键词:
制造业 地理集中 熵指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潘峰华
产业集群是国内非常重要的经济现象,但是如何辨识产业集群却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键问题是产业集群缺乏统一的辨识标准。浙江省拥有数量众多的制造业产业集群,而且涉及的产业门类非常广泛,是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最为典型的省份之一。本文利用2001年浙江省基本单位普查数据,同时选取浙江省各个邮区的四位数产业就业区位商≥3以及该产业内的企业数目≥100家这两个标准,进行产业集群的辨识,共辨识了116个典型产业集群。结果表明,按照该辨识标准,能够辨识出典型的制造业产业集群,而且每个产业集群都具有明确的产业门类及地理边界。文章最后部分归纳了浙江省典型制造业集群的空间分布以及规模结构等特征。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位商 制造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伟 李航宇 张婷
文章从抵抗能力、恢复能力、演化能力和政府力量4个层面构建产业链韧性测度指标体系,并基于动态组合赋权—TOPSIS方法构建了产业链韧性测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上市公司数据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总体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14条制造业产业链的韧性水平,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以及σ收敛法分析了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空间差异以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中国各制造业产业链的韧性水平、驱动因素和薄弱环节方面均存在差异,其中能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以及金属制品产业链的韧性比较大,而纺织服装服饰、造纸及文教体育用品以及其他制造业产业链的韧性较小。(2)按照产业链韧性的时序变化可以将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划分为波动向好型、波动回转型和波动下滑型3种类型,多数制造业产业链在稳定中向好发展。(3)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东部、西部的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均有上升趋势,中部地区有下降趋势。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区域间差距有扩大趋势。为增强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缓解地区差距,文章提出了固链、强链以及推动地区间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武前波 宁越敏 李英豪
通过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工业(制造业)企业500强的相关数据分析,揭示出中国制造业企业一般集中度和地理集中度的变化特征,总结了新时期中国制造业企业聚集的区域模式。研究发现:①中国制造业企业整体处于行业不断集中的趋势,但也出现过集中度下降的现象;②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不断向东部地区集聚,其内部集中与扩散现象并存;③可将中国制造业企业分布归入7大经济区域,并表现出与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相对一致的特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婷 余东华
《中国制造2025》方案的出台,表明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已十分迫切。但是,中国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阻碍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为了深入研究如何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该文采用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原材料、劳动力和资本要素价格变化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该文研究发现,要素价格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在行业与要素层面均呈现出方向性差异。具体来看,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而实际工资和资本价格上涨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因此,该文提出可以通过健全要素市场...
关键词:
要素价格 中国制造业 中国劳动力成本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文成
本文采用1999—2010年中国工业制造业28个行业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投资水平及行业产出水平的相关数据,应用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从带动非国有经济投资增加和拉动行业经济增长两个角度研究了不同行业国有经济的投资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第I类的17个行业,加大国有经济投资既可带动非国有经济投资增加又可促进行业经济增长;对于第II类的2个行业,加大国有经济投资尽管未带动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加但却可以拉动行业经济增长;对于第III类的4个行业,加大国有经济投资既不能带动非国有经济投资增加又不能促进行业经济的增长;而对于第IV、V和VI类的5个行业,加大国有经济投资非但不能带动全社会投资的增加和拉动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