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11)
- 2023(20214)
- 2022(17345)
- 2021(15955)
- 2020(13440)
- 2019(30912)
- 2018(30450)
- 2017(58513)
- 2016(31654)
- 2015(35656)
- 2014(35444)
- 2013(35006)
- 2012(32487)
- 2011(29247)
- 2010(29492)
- 2009(26884)
- 2008(26104)
- 2007(23128)
- 2006(20374)
- 2005(18016)
- 学科
- 济(135850)
- 经济(135709)
- 管理(88749)
- 业(86068)
- 企(70053)
- 企业(70053)
- 方法(61153)
- 数学(53530)
- 数学方法(52727)
- 中国(36979)
- 农(36324)
- 财(32059)
- 地方(31723)
- 业经(30246)
- 学(28083)
- 贸(27184)
- 贸易(27166)
- 易(26354)
- 农业(24523)
- 制(23213)
- 理论(21719)
- 技术(21162)
- 环境(20338)
- 和(19955)
- 银(19880)
- 银行(19818)
- 融(19768)
- 金融(19765)
- 务(19154)
- 财务(19061)
- 机构
- 大学(450089)
- 学院(449754)
- 济(181423)
- 经济(177645)
- 管理(175003)
- 研究(153757)
- 理学(151764)
- 理学院(150024)
- 管理学(146971)
- 管理学院(146177)
- 中国(114644)
- 京(96721)
- 科学(96426)
- 财(82193)
- 所(77777)
- 农(77151)
- 研究所(70883)
- 中心(69722)
- 业大(69105)
- 江(66798)
- 财经(65682)
- 北京(61061)
- 农业(60514)
- 经(59778)
- 范(59634)
- 师范(58947)
- 院(56381)
- 经济学(55226)
- 州(54101)
- 经济学院(49927)
- 基金
- 项目(309916)
- 科学(243622)
- 基金(224546)
- 研究(222777)
- 家(197580)
- 国家(195974)
- 科学基金(167999)
- 社会(140015)
- 社会科(132819)
- 社会科学(132785)
- 省(121658)
- 基金项目(117858)
- 自然(110767)
- 自然科(108272)
- 自然科学(108245)
- 自然科学基金(106289)
- 教育(103443)
- 划(102663)
- 资助(94315)
- 编号(89886)
- 成果(72080)
- 重点(70067)
- 发(68681)
- 部(67870)
- 创(64455)
- 课题(62792)
- 创新(60168)
- 科研(59476)
- 教育部(58039)
- 国家社会(57763)
- 期刊
- 济(196596)
- 经济(196596)
- 研究(131215)
- 中国(89590)
- 学报(74097)
- 农(69778)
- 科学(67538)
- 管理(65477)
- 财(61255)
- 大学(56207)
- 学学(52976)
- 教育(52039)
- 农业(48367)
- 技术(41290)
- 融(39233)
- 金融(39233)
- 业经(33113)
- 经济研究(32216)
- 财经(31682)
- 经(27215)
- 问题(25767)
- 业(25757)
- 图书(22945)
- 统计(22541)
- 技术经济(22144)
- 科技(21654)
- 贸(21186)
- 版(20967)
- 策(20542)
- 商业(20342)
共检索到66572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齐亚伟 陶长琪
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以及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性是我国的一个经济现实状况。为探求产业空间聚集的形成机制以及对地区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微观效应,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和内生经济增长为理论基础,构建局部溢出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产业地理集中的需求关联效应、溢出效应与拥挤效应对地区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需求关联效应和溢出效应为聚集力,拥挤效应为维持对称均衡的分散力,同时,溢出效应也可成为促进经济分散的力量;聚集力和分散力的对比呈阶段性变化,初始阶段聚集力大于分散力,产业地理集中与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人力资本溢出效应的存在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兰芳 邓黎桥 董亮
本文以2008-2014年我国31个省市为研究样本,构建金融人才区位熵系数测度各省市金融人才聚集程度,并实证考察了金融人才聚集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人才的省域分布不均衡,且金融人才聚集在区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邻接矩阵下,东部和西部地区金融人才聚集会对关联地区的金融人才聚集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而中部地区更容易形成金融人才资源的争夺;经济距离矩阵下,东部地区各省份之间金融关联性比中、西部地区更强。基于此,建议我国在未来金融人才发展中,注重区域协调,在保证金融人才合理聚集的前提下,缓解金融人才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根据区域金融人才聚集空间溢出效应的不同制定差异化方案。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兰芳 邓黎桥 董亮
本文以2008-2014年我国31个省市为研究样本,构建金融人才区位熵系数测度各省市金融人才聚集程度,并实证考察了金融人才聚集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人才的省域分布不均衡,且金融人才聚集在区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邻接矩阵下,东部和西部地区金融人才聚集会对关联地区的金融人才聚集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而中部地区更容易形成金融人才资源的争夺;经济距离矩阵下,东部地区各省份之间金融关联性比中、西部地区更强。基于此,建议我国在未来金融人才发展中,注重区域协调,在保证金融人才合理聚集的前提下,缓解金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炳尧 郭雪萌 魏泊芦
随着我国PPP步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其转型升级的使命,准确评估PPP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PPP的空间效应,厘清行业异质性,进而考察双区制下地区间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的异质性。结果表明,PPP不仅对邻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溢出效应,而且能够提升经济发展的正向溢出效应,使本地区经济增长对邻近地区发挥出更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PPP的经济效益最大,能源与水务领域具有正外部效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林生
本文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 ,以省级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为分析对象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心地系统中处于较高层次的省市在吸引投资 ,特别是外商投资中处于有利地位 ,聚集效应是区际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聚集效应 中心地理论 区域经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乾 程洪乾 邵砾群 陈海滨 刘新仪
基于2004—2021年省级数据,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衡量区域绿色低碳转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双向FDI协调发展与GTFP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双向FDI协调发展既能提升本地GTFP,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2)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在沿海和南方地区更明显;(3)技术创新是重要影响机制,模仿创新在短期内发挥积极作用,自主创新才是提升GTFP的“长久之计”;(4)高质量的政府治理正向调节双向FDI协调发展对GTFP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既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绿色经济效应提供了新证据,也为借力高质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助推区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钧霆 李若曦 王子睿
双向FDI协调发展是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空间溢出效应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需要深入探讨。本文基于2007—2019年5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双向FDI协调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第二,双向FDI协调发展在促进本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同时,还会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其他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同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也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受双向FDI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第四,双向FDI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提高研发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传导,促进其他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奕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国民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其中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而造成的矛盾尤为明显。因此,缩小各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核心要务。同时,借助产业协同集聚效应完成空间结构调整,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旨在通过对产业协同集聚效应空间溢出边界的测算,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的条件限定,为"产业-空间-制度"三位一体发展格局的调整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和依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齐昕 林木西
金融是推进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现代金融业态的多样化和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金融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凸显,逐步形成了能够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潜能,成为重要的城市间经济关联基础。城市群是先进要素的产生和集聚并引领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在深化金融改革、金融发展切实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现实战略背景下,选取中国竞争力相对较强的十大城市群,研究金融规模、金融资源、金融集聚、金融区位、金融外向五种潜能的形成现状,及其对于城市群经济发展协调度的同域影响和溢出效应,判断金融服务于城市群实体经济的现实程度,以期为金融推进城市群经济协调运行、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融潜能 金融经济力 城市群 关联基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廷海 王点
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具有空间差异性。基于ESDA分析方法,建立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考察我国省际工业集聚和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偏微分法对空间效应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我国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依赖性,呈现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态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集聚态势更加明显;工业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其他地区会产生负的空间溢出性,从而加剧区域间的不平衡。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瑛
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发现城市工资规模优势在城市层级数据不存在。考虑异质性后对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研究显示,中国城市工资溢价主要发生在特大及超大城市,聚集经济效应与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是城市工资溢价的两类作用机制。而这两类效应也主要发生在特大及超大城市。二元分割条件下,相比较于体制内,体制外部门聚集了更多高生产率的劳动者而产生更高的工资溢价;跨越体制的交流与学习机制使得城市人力资本对个体工资的溢出效应在体制内外无显著差异。城市工资溢价主要发生在特大及超大城市的特征表明,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仍然滞后,大城市不足的问题依然显著,提升大城市及以下城市的聚集效应与溢出效应、消除制度性壁垒的差异是完善城市体系的主要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喜安 张秀
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的独特的创新优势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质量动力,研究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有助于在十九大提出的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战略背景下指导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本文借助于面板空间杜宾模型来分析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行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首先运用纳入环境投入要素的DEA-Malmquist算法得出31个省份2001-2016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然后以区位熵为解释变量,以研发能力、开放度、购买力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城市化水平为控制变量,分高新技术五大行业和东、中、西区域进行杜宾回归。研究发现,从全国、分行业和分区域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向促进作用,空间效应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分行业看,特别是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质量贡献率最小,区域异质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与我国自东向西阶梯式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这为我国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了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强 顾海丽 胡明茜 叶晨曦
双向FDI协调发展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碳减排进而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抉择。然而,现有文献鲜有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系统探究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为此,基于相关理论分析,利用2003—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省域双向FDI协调发展与碳排放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2)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强 顾海丽 胡明茜 叶晨曦
双向FDI协调发展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碳减排进而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抉择。然而,现有文献鲜有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系统探究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为此,基于相关理论分析,利用2003—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省域双向FDI协调发展与碳排放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2)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冠凤
本文主要阐述金融集聚、FDI技术溢出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从实证角度证明通过金融功能的深化及FDI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如果某地区FDI溢出程度高,金融集聚特征明显,则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较快。基于对中国31个省份的金融聚集、FDI技术溢出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变动和区域经济差距变动趋势之间存在着一致性,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集聚、FDI技术外溢、承接国际投资转移具有很强的正相关。金融集聚、投资规模、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金融集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
产业结构 金融聚集 外部性 技术外溢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