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85)
2023(13285)
2022(10579)
2021(9245)
2020(7577)
2019(16590)
2018(16192)
2017(30691)
2016(16354)
2015(18303)
2014(18240)
2013(17947)
2012(16813)
2011(15384)
2010(15929)
2009(15027)
2008(13885)
2007(12675)
2006(11831)
2005(11233)
作者
(50522)
(41642)
(41334)
(39360)
(26362)
(19951)
(18717)
(16194)
(16090)
(15028)
(14391)
(13954)
(13605)
(13426)
(13347)
(13154)
(12369)
(12102)
(11984)
(11897)
(10645)
(10393)
(10370)
(9659)
(9626)
(9371)
(9339)
(9314)
(8690)
(8398)
学科
(76290)
经济(76221)
(44326)
管理(42765)
(34149)
企业(34149)
中国(31009)
(26987)
金融(26987)
地方(26181)
(25057)
银行(25018)
(24375)
(22872)
方法(21811)
业经(21269)
数学(17969)
数学方法(17762)
(16656)
农业(16207)
(15780)
(15630)
环境(14912)
产业(14777)
(14522)
地方经济(13673)
(12383)
贸易(12366)
技术(12093)
(11892)
机构
学院(236018)
大学(231996)
(99973)
经济(97781)
研究(91784)
管理(82096)
中国(74802)
理学(68549)
理学院(67698)
管理学(66404)
管理学院(66004)
科学(56596)
(51777)
(47975)
(45540)
(45275)
研究所(43442)
中心(42335)
(38756)
业大(35635)
农业(35370)
财经(34676)
北京(33591)
(33566)
(32314)
师范(31874)
(31635)
经济学(31273)
(31251)
(29314)
基金
项目(153833)
科学(120197)
研究(112571)
基金(108406)
(96234)
国家(95389)
科学基金(79929)
社会(71680)
社会科(68101)
社会科学(68084)
(63317)
基金项目(56444)
(52457)
自然(49599)
教育(49069)
自然科(48296)
自然科学(48283)
自然科学基金(47433)
编号(44611)
资助(43789)
(41395)
重点(36379)
成果(36121)
发展(33308)
课题(33288)
(32757)
(32742)
(31863)
创新(30743)
国家社会(29965)
期刊
(122290)
经济(122290)
研究(75492)
中国(56857)
(43962)
学报(39100)
(38725)
金融(38725)
科学(36276)
管理(33507)
(32808)
农业(29497)
大学(29329)
学学(27745)
教育(26887)
业经(21633)
技术(20574)
经济研究(19455)
财经(17206)
问题(16036)
(15823)
(15048)
科技(11812)
(11754)
国际(11501)
世界(11447)
技术经济(11420)
现代(11315)
商业(11163)
资源(11103)
共检索到385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柳钦  
一、产业发展的集聚——产业集群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集群现象已从自然科学进入到社会科学领域。集群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产业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行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集群包括一连串上、中、下游产业以及其他企业或机构,这些产业、企业或是机构对于竞争都很重要,它们包括了零件、设备、服务等特殊原料晶的供应商以及特殊基础建设的提供者。集群通常会向下延伸到下游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柳钦  
产业的集聚发展、相互间渗透发展以及产业持续发展构成了新世纪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本文将逐一分析和探讨产业发展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的内在涵义及其相互关联性,以期对把握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有所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新德  
产业化和集群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两个显著特征,也是我国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之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绿色农产品实物总量迅速扩大,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绿色农业的产业化和集群化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绿色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还不高,绿色农业产业集群优势并不十分明显。要通过培养壮大优势绿色农产品主导产业、加强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绿色农业园区建设等措施,大力推进我国绿色农业的产业化和集群化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忆邵   郑建文   李嘉琪  
海纳百川、文明互鉴是开放的中国迈向高质量现代化的应有姿态。放眼全球,作为发达国家中的另类,意大利的明智现代化道路既颇具特色又极富启迪价值。文章运用文献研究与数据解析、时序分析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结提炼了意大利产业融合、城乡融合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经验以及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有益的启示和借鉴。结果表明:(1)农业产业结构、功能和形态的多样化、专业化与融合化,非农产业集群的网络化、全球化与高端化,是意大利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2)以中小城市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互动均衡演进,是意大利空间融合的特色之路。(3)促进文明模式的低碳转变,是意大利“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融合的明智策略。当然,社会融合仍是意大利尚待破解的一个跨世纪难题。唯有综合推进产业、空间、生态与社会大融合发展,方能在高质量现代化的征途中行稳致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型城市不断涌现,城市在环境承载力、资源分配、公共交通、居住条件方面都面临深刻的挑战。如何组织容纳人口,最大发挥城市的发展效率,在城市发展中存在三种主要模式,即水平化、垂直化和集群化。以人口规模作为切入点,构建以人口作为变量的理论模型,对三种模式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并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主要城市的发展经验,能够为我国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及挑战应对带来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继明   马陆亭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尊重知识活动的生态规律,并遵循整体性原则,但由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战略的整体性、系统性不足而重点建设战略存在单一化问题,使得高等教育体系发生结构性失衡,包括非重点高校陷入资源短缺困局、高校依附性强而自主发展和服务能力弱、高校间过度竞争损害教育生态以及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同质化等问题,违背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是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须强化整体建设,由打造少数一流大学转向建设一流大学体系。高校集群发展作为一种发展范式,引导高校在强化校际合作中实现协同创新和效能增值,是推进一流大学体系建设的有效实践路径。为此,应通过高校集群治理为高校集群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奠定学科基础和加强制度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巧绒  王礼力  
西部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是分散化经营,而集群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在集聚过程中,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集群自身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化发展道路。政府要从集群化和生态化视角规划、引导和支持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美斌  
当今,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全球区域经济发展的潮流,是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辅相成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乐山作为西部一个后发省辖市,要成为四川经济强市、文化强市和国际旅游城市,走产业集群化发展经济道路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本文对乐山走产业集群化发展经济道路的必要性、现有产业集群化现状及集群化的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文雄  
历经30年的高速成长,中国的经济发展走过了从温饱到小康的阶段,旅游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旅游产品和人们的旅游选择得到极大丰富,旅游呈现日常化、近程化、休闲化趋势。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能力和层次的提升,需求水平的水涨船高,旅游呈现个性化、专业化、细分化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樊士德  
近年来我国贸易依赖度与外资依存度的双重提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向型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此,众多研究者认为,我国在微观生产能力快速扩张与资本迅速积累的同时,本土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然而,刘志彪教授等的最新论著从产业集群和全球价值链融合(GVC)的视角指出在改革开放30年外向型经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我国本土产业的逻辑升级并未得以实现。在对著作进行解读与评论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剖析了我国本土企业和产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过程中本土产业结构呈现的低端化特征事实、内在形成机理与外在负效应、实现升级的困境以及升级的微观策略和战略转向,以期对理论和实践均有所裨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璟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自产生以来,便在新技术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集群是高技术产业重要的区位特征,国际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高技术产业的集聚空间。因此,按照产业集群的规律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产业集群的角度论述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集群化发展道路,并提出发展对策,对加快浑南新区产业园区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薛巍  
集聚经济区内的企业普遍享有集聚带来的外部性,即集聚区内的绝大多数企业得到比外部企业更多的利益,即集聚效应。从产业的角度看,集聚可以表现为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三种形态,但是,这三种形态所形成的集聚效应是不同的,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企业集中或产业集聚难以比拟的。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促进、规划和管理工业发展的手段,其实质是依靠政府和市场力量形成的集聚。为了提升产业园区的竞争力和增强入驻企业的根植性,具备条件的产业园区,当走集群化发展之路,实现园区内相关企业的集群式生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苗  
"十三五"将文化旅游业作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与大众旅游消费需求激增的机遇下,乡村旅游将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的增长点。而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作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在阐述了笔者研究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原因之后,从概念与特征、形成、构成三个角度对乡村旅游产业集群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江  刘莹  
集群形成产业竞争力。北京有形成创意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同时又存在许多影响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问题。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创意单位的市场化和专业化进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自由竞争是目前北京发展创意产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文  
产业集群作为某一产业领域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集聚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湖南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通过对产业群发展现状与特征阐述,分析了湖南现有的四大产业群发展模式及其特征,指出了产业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