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58)
2023(22503)
2022(18998)
2021(17398)
2020(14894)
2019(33861)
2018(33381)
2017(63629)
2016(35121)
2015(39387)
2014(39464)
2013(38779)
2012(35590)
2011(31962)
2010(31951)
2009(29492)
2008(29103)
2007(25877)
2006(22515)
2005(19792)
作者
(104761)
(87528)
(86766)
(82774)
(55303)
(42131)
(39623)
(34472)
(33080)
(31090)
(29572)
(29468)
(27998)
(27525)
(27114)
(27056)
(26747)
(26001)
(25168)
(25063)
(21974)
(21570)
(21439)
(19872)
(19750)
(19372)
(19372)
(19299)
(17683)
(17392)
学科
(140480)
经济(140323)
管理(98001)
(92443)
(75815)
企业(75815)
方法(62985)
数学(54663)
数学方法(53929)
(38581)
中国(37577)
(35239)
(32893)
业经(31632)
地方(30181)
(26156)
农业(25587)
(25346)
贸易(25336)
(24544)
理论(23193)
(21866)
财务(21772)
财务管理(21722)
技术(21547)
(21391)
环境(21334)
(21218)
银行(21125)
(20549)
机构
大学(500015)
学院(498870)
(194224)
经济(189966)
管理(189438)
研究(171709)
理学(164402)
理学院(162449)
管理学(159044)
管理学院(158174)
中国(125801)
科学(111738)
(107075)
(93062)
(88625)
(87881)
业大(81618)
研究所(81311)
中心(77802)
(74177)
农业(73652)
财经(70686)
北京(66998)
(66627)
师范(65806)
(64240)
(62586)
(59618)
经济学(58490)
技术(55331)
基金
项目(345911)
科学(269422)
基金(248993)
研究(243850)
(221162)
国家(219380)
科学基金(185869)
社会(152066)
社会科(144026)
社会科学(143986)
(136750)
基金项目(131720)
自然(123884)
自然科(120998)
自然科学(120960)
自然科学基金(118750)
(115884)
教育(112782)
资助(102615)
编号(98223)
成果(79553)
重点(78622)
(74584)
(74012)
(71240)
课题(69160)
科研(66943)
创新(66616)
计划(65643)
大学(63155)
期刊
(208288)
经济(208288)
研究(139602)
中国(96086)
学报(91337)
(84407)
科学(78914)
管理(68129)
(67650)
大学(67350)
学学(63624)
农业(57368)
教育(55014)
技术(43103)
(39576)
金融(39576)
业经(35288)
财经(33861)
经济研究(33743)
(30385)
(29120)
问题(27847)
(26377)
科技(25083)
图书(24984)
业大(23990)
统计(23610)
技术经济(23566)
资源(22093)
商业(22042)
共检索到722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颖  耿槟  梁小亮  
产业协同集聚对工业地价的影响机理研究对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区域一体化视角,剖析产业协同集聚与工业地价分异空间效应的逻辑关系,提出工业地价分异及其形成机理研究假说,基于莫兰指数、GWR方法构建测度模型实证分析长三角309个县(市、区)工业地价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下,整体上县域间工业地价存在显著分异性,而地级市间工业地价分异大于地级市内部工业地价分异;(2)政府投资协同集聚、劳动力协同集聚、基础设施协同集聚、出让价格政府协同管制、投资协同集聚等因素对长三角县域工业地价空间分异影响显著,而各因素对区域内工业地价的影响程度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奕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国民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其中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而造成的矛盾尤为明显。因此,缩小各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核心要务。同时,借助产业协同集聚效应完成空间结构调整,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旨在通过对产业协同集聚效应空间溢出边界的测算,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的条件限定,为"产业-空间-制度"三位一体发展格局的调整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和依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西贝  王群勇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本文从微观理论着手将面板模型拓展至空间维度讨论了中国产业协同集聚的规模效应和拥堵效应,并深入探讨了产业协同集聚的作用途径。研究发现,中国产业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且与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间也存在先促进后阻碍的非线性关系。机制研究证实了产业协同集聚能够通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市场潜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因地区间差异明显,东、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呈倒“U”型关系,而中部地区则呈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结果,本文给出了推动中国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对进一步优化中国产业结构布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芳  谢贤君  
为了探索区域一体化对就业效应的影响,本文基于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双重视角,通过对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的代理变量——商品市场一体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进行测度,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对经济增长、产业集聚和就业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总体就业效应方面:商品市场一体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对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区域一体化通过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对就业产生间接作用,区域一体化带来的经济规模效应、要素匹配效应,提高了对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进而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区域一体化带来产业的集聚效应,促使区域协同发展,降低了运输交易成本,实现了劳动力的均衡就业。长江经济带地区异质性效应方面:上游地区商品市场一体化对就业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资本市场一体化对就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的商品市场一体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有利于就业,且产业集聚效应对区域经济具有均衡协调功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倪进峰  李华  
利用我国2004—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区域创新能力的链式关系,探讨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会与当地人力资本形成有效互动,并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并没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也不能通过与人力资本的互动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协同集聚创新效应的发挥更加依赖当地人力资本状况,在人力资本的对数值超过0.0886后,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整体影响为正,如果低于0.0886,协同集聚会抑制区域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于斌斌  
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与高端人才集聚互动效应的分析,并基于推拉理论的扩展,研究了高端人才集聚在产业集群中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出如下结论:产业集群与高端人才集聚的互动不仅产生正效应,即磁场效应、根植效应、激励效应、群体效应和自强效应,还会由于人才集聚未成规模等而产生负效应;高端人才在产业集群的动态演化分为产生、发展、成熟和分化四个阶段,地方政府应正确判断产业集群所处的阶段并采取相应人才策略,尤其是在集群的分化阶段,要采取合理的政策引导使其进入再发展阶段。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任国友  
应急管理从单一主体走向多主体协同应急已成为基本趋势,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的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应急问题显得更加突出。首先分析了区域一体化应急管理中的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基于应急资源保障率的区域应急协同类型,提出了区域一体化应急情景规划框架。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应急协同受区域自身、平行主体、资源保障率和应急协同情景策略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杜宝苍  毛华  
文章选取2007—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区域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尝试回答区域一体化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融资效率在区域一体化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即区域一体化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而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后,文章从企业内部产权性质和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出发,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时,区域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超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跃度、开放水平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基础雄厚,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正逐渐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引擎"。但是,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一流湾区相比,大湾区在体制机制、要素流动、发展质量、产业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主要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物流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资本要素流动渠道;物流协同发展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劳动力要素流动渠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协同发展的交互项有利于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效果强于单一渠道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超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跃度、开放水平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基础雄厚,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正逐渐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引擎"。但是,与纽约、旧金山、东京等国际一流湾区相比,大湾区在体制机制、要素流动、发展质量、产业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主要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物流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资本要素流动渠道;物流协同发展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作用渠道为劳动力要素流动渠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协同发展的交互项有利于大湾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效果强于单一渠道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银锋  李云植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是新时期形成内外双循环互动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抓手。本文定量评估了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指数,并实证检验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指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消费资源在核心城市的集聚以及城市网络带来的扩散效应,构成了消费中心城市的内生增长动力。在一体化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城市中,这种集聚和扩散效应更为明显。因此需要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夯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力  白渭淋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我国跨省域、不同行政区单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广东"双转移"战略则是我国行政区经济体制下典型的地方政府经济干预行为。两者启动时序相关,战略目标存在交集,空间范围存在重叠,因而在交集领域与重叠空间就会形成"政策协同效应"。通过比较不同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结构效应差异来识别行政区经济与一体化经济的空间效应,数据显示广东"双转移"战略的行政区经济效应明显,并部分抵消了泛珠区域合作的一体化经济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宝凤  
本文以"流通企业集聚对区域一体化是否存在影响?若存在影响,具体的影响度如何?"作为研究课题。整个研究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并与研究团队所掌握的现代分析理论与方法相结合,通过理论分析论证提出三步分析法。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六大区域进行研究,通过一体化分析得出三大结论,并通过集聚对一体化的影响分析明确了四大结果,从而为落后地区发展流通经济乃至发展宏观经济给出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瑞林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产业集聚和扩散取决于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市场拥挤效应的共同作用。随着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三种效应之间的权衡会发生变化,从而使产业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但是,由于企业区位选择的路径依赖、产业区位的粘性、集聚经济利益等的作用,一体化水平提高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和分散,但并不必然能伴随产业在区际间的合理分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守德  张天义  
研究测度了2011—2019年中国34个都市圈的数字经济与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水平,依据测度结果分析了各都市圈数字经济时空分布特征,再选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链式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门限回归模型多维度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流通增效和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链式中介效应。数字经济始终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但流通增效的间接促进作用却呈现显著的门限效应。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流通效率负向影响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当数字经济跨越第二级门槛以后,流通增效对都市圈一体化的推动作用显著为正。并在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中证明了门槛效应的准确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