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62)
2023(19377)
2022(16659)
2021(15380)
2020(12945)
2019(29214)
2018(28788)
2017(55249)
2016(29864)
2015(33081)
2014(32059)
2013(31391)
2012(28476)
2011(25478)
2010(25087)
2009(22688)
2008(21831)
2007(18745)
2006(16077)
2005(13382)
作者
(83768)
(69929)
(69369)
(65916)
(44228)
(33725)
(31447)
(27481)
(26462)
(24519)
(23576)
(23489)
(22117)
(21656)
(21554)
(21267)
(21055)
(20866)
(19975)
(19859)
(17359)
(16978)
(16719)
(15885)
(15652)
(15338)
(15294)
(15206)
(13952)
(13931)
学科
(116062)
经济(115950)
管理(85680)
(82421)
(68976)
企业(68976)
方法(54533)
数学(47575)
数学方法(46961)
(31331)
中国(30105)
(29623)
业经(27098)
(24868)
地方(24586)
(24447)
贸易(24435)
(23798)
技术(22752)
农业(20934)
(19444)
环境(19108)
理论(18843)
(18444)
财务(18372)
财务管理(18335)
(17808)
企业财务(17319)
(16479)
(16468)
机构
大学(407357)
学院(407326)
管理(162904)
(162185)
经济(158973)
理学(143060)
理学院(141501)
管理学(138852)
管理学院(138138)
研究(133585)
中国(97193)
科学(85473)
(84980)
(71039)
(70102)
业大(65748)
(65471)
中心(61138)
研究所(60459)
财经(58218)
(57520)
农业(55389)
(53252)
北京(52331)
(52231)
师范(51614)
经济学(49335)
(49292)
(46472)
经济学院(44850)
基金
项目(294278)
科学(231817)
基金(214510)
研究(209099)
(189249)
国家(187723)
科学基金(161705)
社会(133449)
社会科(126717)
社会科学(126685)
(116202)
基金项目(114588)
自然(107139)
自然科(104736)
自然科学(104707)
自然科学基金(102837)
(97612)
教育(95891)
资助(87164)
编号(83016)
重点(65967)
成果(64714)
(64149)
(63638)
(63029)
创新(59471)
课题(56954)
科研(56719)
国家社会(55506)
计划(54659)
期刊
(165533)
经济(165533)
研究(111142)
中国(73667)
学报(69948)
(62547)
科学(62140)
管理(58493)
(53148)
大学(52750)
学学(50094)
农业(43388)
教育(41806)
技术(34821)
(29822)
金融(29822)
业经(28996)
经济研究(27575)
财经(27246)
(23477)
(23186)
问题(22154)
科技(22129)
(19982)
技术经济(19464)
图书(19251)
商业(18588)
业大(18458)
统计(18040)
理论(17714)
共检索到570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常哲仁   郑梦  
本文基于2006—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时空双重固定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地考察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和绿色创新效率均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产业协同集聚不仅显著地提升了本地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还对邻近地区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但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地理衰减特征,在312.2千米以内为空间溢出区域,687.2千米为空间溢出的地理阈值。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影响存在时间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前,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无影响;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后,产业协同集聚不仅提升了本地区绿色创新效率,而且也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东部地区存在虹吸效应,中部地区存在涓滴效应,西部地区既不存在虹吸效应也不存在涓滴效应;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均能辐射邻近地区,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并不能直接影响本地区绿色创新效率,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可以显著提升本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本文为进一步优化中国产业区域布局、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丙泉  刘增果  王月  孟令奇  聂博洋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文章将绿色创新划分为绿色创新研发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在对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各阶段及整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创新效率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区域间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显著,整体呈东高西低的态势,多数省份重研发、轻转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有助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与整体效率的提升,但对绿色创新研发效率的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的协同集聚不利于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研发,但对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成果转化具有正向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惠  苗壮  王树乔  
本文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纳入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测度框架内,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度量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通过核密度估计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历年均值最高,核密度曲线显示中国省际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经历由"单峰"到"双峰"的动态演进过程;深入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在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有着显著贡献的同时还存在明显空间外溢效应,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晟婷  周晓唯  武增海  
协同集聚作为现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方式,对区域经济和生态均存在多方面影响。环保产业与一般制造业共聚是产业协同集聚的一种细分模式,通过对比其与一般协同集聚在动因、效应和关联方式等方面异同,依据其显著的生态闭环功能和环境正外部性特征,将其命名为生态化协同集聚,并基于2013—2019年短面板数据,采用杜宾模型(SDM)考察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生态化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总体呈现U型特征,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沿海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程度较高,对绿色经济效率已形成有效促进作用,而内陆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水平较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表现为抑制作用;环境规制对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可为生态化协同集聚促进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军  曹雅茹  吴昊天  
基于2009—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区域差异。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以衡量区域绿色创新水平,基于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和绿色创新效率两个指标,将30个省份聚类划分为四种发展模式;在控制了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水平、政府支持力度以及环境规制等变量后,回归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绿色创新的提升;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产业协同集聚对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需进一步发挥要素投入在产业协同集聚中的作用,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区域绿色创新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马林  黄夔  
根据浙江省1992~2011年数据,应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分析其绿色创新能力及其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三者长期关系及变量间协同演进模型。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绿色创新能力和创新溢出效应内部变量间不仅是协同演进的,而且两者协同演进为经济增长提供内在驱动力,同时,经济增长也会反过来促进两者的不断升级。最后,给出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乐为  伍宇欣  王菲  
文章运用超效率SBM改进的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双向FDI协同发展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双向FDI协同效应的增强不仅对本地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产生正向积极影响,还会提高相邻或地理属性相近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此外,这种空间效应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中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积极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于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双向FDI协同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晓玲  李金叶  
绿色创新兼具绿色和创新双重属性,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2004—2020年我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模型测度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从空间视角探讨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非线性特征,现阶段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对地理邻近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具有不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2)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不论在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当前产业协同集聚均显著促进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提升;(3)产业协同集聚通过人力资本流动和协同创新间接驱动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提升;(4)制度环境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强化产业协同集聚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还能有效抑制产业协同集聚负外部性的发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杰   王慧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城市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更强;数字经济对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绿色创新的推动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在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中发挥显著中介效应。由此,提出强化数字技术创新,激发城市绿色创新动能;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绿色创新布局;深化产业协同集聚,畅通城市绿色创新渠道的建议,以期为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杰   王慧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城市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更强;数字经济对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绿色创新的推动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在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中发挥显著中介效应。由此,提出强化数字技术创新,激发城市绿色创新动能;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绿色创新布局;深化产业协同集聚,畅通城市绿色创新渠道的建议,以期为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绪华  陈默  
产业协同集聚有助于异质创新要素在特定空间范围内流通与共享,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论文在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创新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改进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的Cobb-Douglas函数模型,运用系统GMM法与门槛回归法对我国2008—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单一产业集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对地区绿色创新的效果更好;在人力资本门槛作用下,绿色产品创新与绿色工艺创新的人力资本门槛具有明显差异,而跨越一定人力资本门槛界限后,产业协同集聚的绿色创新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文章引申的启示是:要多元化发展地方产业集聚模式,通过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政策及地方人才政策的融合与完善,从而最终实现创新资源瓶颈与生态环境约束路径的"双解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立高   邬佩云   韩峰  
基于马歇尔集聚经济理论,依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考量数字产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产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通过人力资本外部性、知识溢出效应机制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但规模经济效应机制不成立,且该结果在更换核心变量指标、考虑极端值、替换固定效应及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鉴于此,应因地施策,加快推动区域内数字产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提升软环境建设水平,促进企业绿色化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彭长生   黄兴宇   李羚锐   黄先军  
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当前绿色金融政策工具设计的最大一块“试验田”,有效发挥出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作用及区域辐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2017—2022年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陆续设立看作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DID和空间DID模型,围绕试验区设立对所在城市和邻近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效应进行探究。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对所在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提升效应,且对邻近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这一政策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作用依托于地区自身的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规模越大、金融服务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该提升作用的实现。基于以上结论,本文为试验区与非试验区间的绿色创新协同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儒  卫离东  
地方政府竞争和产业集聚作为影响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厘清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考虑地区经济增长和减排效应入手,采用全要素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和SBM-DEA模型测算2005-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从空间视角考察了地方政府竞争、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地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呈现空间集聚的特征;地方政府竞争抑制了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产业集聚起到促进作用,而两者的交互作用有利于提高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地理位置和城市规模下,地方政府竞争和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性。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强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作用,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比例,以推动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静田   付晓东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作为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选取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门槛模型重点研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关系及行业和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当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城市规模、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呈倒U形关系。当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呈倒U形关系,且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更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推动产业协同集聚,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及监管强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