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41)
- 2023(17440)
- 2022(14626)
- 2021(13266)
- 2020(11107)
- 2019(24780)
- 2018(24337)
- 2017(45968)
- 2016(24512)
- 2015(26897)
- 2014(26639)
- 2013(26085)
- 2012(24186)
- 2011(21858)
- 2010(21680)
- 2009(19681)
- 2008(18698)
- 2007(16247)
- 2006(14311)
- 2005(12763)
- 学科
- 济(122140)
- 经济(122039)
- 管理(71434)
- 业(69193)
- 企(54943)
- 企业(54943)
- 方法(46779)
- 数学(41269)
- 数学方法(40843)
- 中国(31342)
- 地方(29864)
- 农(29776)
- 业经(25871)
- 财(23755)
- 学(21814)
- 技术(21133)
- 农业(20740)
- 贸(20128)
- 贸易(20116)
- 易(19461)
- 制(18151)
- 地方经济(17800)
- 环境(17574)
- 产业(16439)
- 融(16275)
- 金融(16274)
- 银(16102)
- 银行(16053)
- 行(15467)
- 和(15230)
- 机构
- 学院(349438)
- 大学(347018)
- 济(155299)
- 经济(152559)
- 管理(136056)
- 研究(122239)
- 理学(118105)
- 理学院(116819)
- 管理学(114875)
- 管理学院(114236)
- 中国(90777)
- 科学(74056)
- 京(72437)
- 财(65224)
- 农(61245)
- 所(61105)
- 研究所(55687)
- 中心(55601)
- 业大(53910)
- 财经(52670)
- 江(51444)
- 经济学(48166)
- 农业(48039)
- 经(47985)
- 北京(45131)
- 范(44205)
- 院(44172)
- 师范(43640)
- 经济学院(43239)
- 州(40545)
- 基金
- 项目(241244)
- 科学(191565)
- 基金(176782)
- 研究(171787)
- 家(155938)
- 国家(154676)
- 科学基金(133261)
- 社会(113222)
- 社会科(107739)
- 社会科学(107716)
- 省(95323)
- 基金项目(93857)
- 自然(86396)
- 自然科(84508)
- 自然科学(84488)
- 自然科学基金(82989)
- 划(79905)
- 教育(78496)
- 资助(71221)
- 编号(66541)
- 发(56962)
- 重点(54914)
- 部(52946)
- 创(51497)
- 成果(51214)
- 创新(48240)
- 国家社会(47826)
- 课题(46456)
- 科研(46070)
- 教育部(45579)
- 期刊
- 济(171740)
- 经济(171740)
- 研究(101217)
- 中国(69780)
- 学报(55448)
- 农(55408)
- 科学(52088)
- 管理(51960)
- 财(48982)
- 大学(42461)
- 学学(40631)
- 农业(38154)
- 技术(33723)
- 教育(32903)
- 融(30468)
- 金融(30468)
- 经济研究(28863)
- 业经(27998)
- 财经(26367)
- 经(22943)
- 问题(22453)
- 业(20503)
- 技术经济(19851)
- 科技(17851)
- 贸(17300)
- 统计(17182)
- 商业(16913)
- 策(16351)
- 世界(16326)
- 版(15723)
共检索到518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雪梅
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产业协同集聚进行界定,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为例,构建模型,引入技术进步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基于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产业的协同集聚也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区域间异质性分析来看,在区域间的中介作用以东部最为明显,其次是中部,西部则没有。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经济高质量发展 技术进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和东 张桂境
以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剖析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构建门槛效应模型,收集2005—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产业协同集聚、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数据,准确测度产业协同集聚及其通过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运用Arcgis软件对产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呈现不均衡特征,在空间上,除西部协同集聚区(四川、重庆、贵州、陕西)外,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特征,马太效应显著;在时间上,呈现四足鼎立的演化趋势。依据自身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水平,各省可采取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维持型、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加强型、协同集聚度加强型、经济高质量加强型的差异化策略。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存在双门槛效应,影响效应边际递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俏俏 王昱茜 李征帛
以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将产业协同集聚、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探讨三者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均显著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东北和西部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效应尚不明显。环境规制对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环境规制强度越大,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就越明显。环境规制通过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正向调节作用,环境规制力度越强,越有助于产业协同集聚发挥其正外部性,通过产业协同集聚提升区域创新水平、驱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政府在积极引导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的同时,应重视发挥环境规制的激励、约束和引导作用,为产业协同集聚更好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俏俏 王昱茜 李征帛
以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将产业协同集聚、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探讨三者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均显著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东北和西部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效应尚不明显。环境规制对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环境规制强度越大,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就越明显。环境规制通过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正向调节作用,环境规制力度越强,越有助于产业协同集聚发挥其正外部性,通过产业协同集聚提升区域创新水平、驱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政府在积极引导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的同时,应重视发挥环境规制的激励、约束和引导作用,为产业协同集聚更好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聂永有 姚清宇 周子博
文章以长三角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DSPDM)及面板门槛模型(PTR)分析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及地理相邻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大于短期,但在经济水平相近的城市之间,产业协同集聚因“虹吸效应”存在而对周围地区产生负向空间溢出,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在城市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及财政干预的约束下,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非线性冲击。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随地理距离增加呈现“先正后负”的演变趋势,400公里为其有效溢出边界;“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有助于完善“互联网+”的产业生态体系,强化协同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红霞 李家琦 李育哲
产业协同集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然而,现有文献对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关于两者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经验分析尚未达成共识,实证检验中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方法也有待改进。本文认为:产业协同集聚会产生专业化分工、规模经济、要素共享、知识溢出等正外部性,进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过度集聚产生的拥塞效应和竞争效应也会有损经济发展质量,因而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倒U型非线性关系,并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要素禀赋的不同而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同时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如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提高地区创新效率的路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采用2004—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稳定性、福利改善和收入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5个维度评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总体上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显著促进、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具有到U型关系”的区域异质性和“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低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影响不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地区创新效率对产业协同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中介效应,但样本期间产业协同集聚的创新效率促进效应不显著;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并在其创新效率路径中发挥调节作用。相比现有文献,本文在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区域和行业异质性,并探究了创新效率的中介机制和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深化和拓展了相关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应重视产业协同集聚的合理边界,重点支持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并提升产业协同集聚质量,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及其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匹配性,进而通过因地制宜的适度产业协同集聚有效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明
利用2007—2019年我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进行相关测度,进而使用系统GMM模型以及面板门槛模型探讨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线性及非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样本下,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分地区区位和城市规模样本下,其影响则呈现出较强的区域异质性和规模异质性,东部、中部城市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西部城市则存在显著抑制作用,大、中型城市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小型城市则作用不显著;且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门槛效应,说明只有跨越低水平门槛将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推向更高水平,才能真正释放集聚效能并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进一步验证了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正确性、必要性与迫切性。因此,必须持续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深度,注重协同集聚质量,充分挖掘物流人才潜能,如此才能真正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
关键词:
物流业 制造业 协同集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广明 高晓彤 刘家华
流通产业集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必须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融入流通产业集聚全过程当中。本文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探究我国流通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影响。结果显示:国家层面上,流通产业集聚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体而言,东部地区流通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水平、外商投资水平以及市场开放程度的联合作用对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中部地区只有市场开放程度对全要素生产率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西部地区流通产业集聚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虎 张毅 向妍
本文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营销机制。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不仅显著促进了本地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且还通过知识和技术等外溢效应带动邻近地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但空间效应在区域和行业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本中拓宽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和测度,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探究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为依据产业协同集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上官绪明
以物流业集聚促进制造业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是未来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利用1998—2019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数据实证检验物流业集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发现,物流业集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存在门槛效应,集聚度低于门槛值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不显著,集聚度超过门槛值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显著;物流业集聚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技术进步比效率提升对物流业集聚要求更高,物流业集聚首先影响制造业效率提升,随着集聚度的进一步提高,才能有效影响制造业技术进步;物流业集聚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一个地区制造业发展质量越高,门槛值越高,但超过门槛值后,物流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质量较低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影响作用更明显。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关注制造业本身,而且要重视物流业的支撑作用。具体来讲,就是要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制造业营商环境;推动物流业市场化改革,激发物流企业活力,支撑并促进制造业高质量持续发展;推动物流业专业化集聚,为制造业提供高质量服务。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钱晶晶 钟韵 张横峰
基于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门限回归模型对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质量三者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各省市金融集聚整体上对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各区域之间存在异质性;金融集聚通过影响技术创新从而对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效应,亦即技术创新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政府干预能够显著正向调节金融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促进效应。因此,建议各地区推动金融集聚建设,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促进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天赐 曹泽
文章通过区位熵指数对中国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分布进行测度,并基于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对信息技术产业集聚、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信息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自2012年后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东部地区是产业集聚分布的重心,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趋于收敛;以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作为门槛变量,全国、东部和西部样本均有一个门槛且通过稳健性检验,而中部样本未通过门槛效应检验;信息技术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保持较高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产业集聚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爽
产业协同集聚可助推资源优化配置,深刻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本文选取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剖析动态演进趋势。进一步地,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深入探究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并呈自东向西递减趋势。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既能直接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也能通过技术创新间接推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婷 张永庆 龚银银 郑苏江
借鉴协同学理论,分析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复合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动态演化过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21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采用Moran’s I指数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哈肯模型确定了复合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序参量,并进一步探究复合系统之间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2009—2021年高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均优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2)2009—2021年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良性耦合低度协调状态,呈现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特征,但各综合经济区耦合协调程度不一;(3)高技术产业是复合系统协同演化的快参量,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起主导作用的序参量,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协同增长效应;(4)高技术产业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和产业集聚机制,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晋妍妍
物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促进流通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本文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物流业竞争力对我国流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物流业竞争力对流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缩尾处理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物流业竞争力对我国西部地区流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强,而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流通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相对较弱;机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和产业协同集聚是物流业竞争力影响流通经济增长的重要中介路径。据此,提出了促进我国流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