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19)
2023(22374)
2022(19186)
2021(17632)
2020(14976)
2019(34098)
2018(33665)
2017(63968)
2016(35085)
2015(39310)
2014(39449)
2013(39090)
2012(36441)
2011(33177)
2010(33315)
2009(30864)
2008(30424)
2007(27133)
2006(23876)
2005(21489)
作者
(106369)
(88989)
(88191)
(83989)
(56470)
(42889)
(40137)
(34806)
(33746)
(31751)
(30177)
(29885)
(28486)
(28128)
(27582)
(27561)
(26752)
(26317)
(25551)
(25413)
(22308)
(21929)
(21736)
(20241)
(20035)
(19754)
(19715)
(19628)
(18150)
(17646)
学科
(155303)
经济(155139)
管理(98818)
(94150)
(76618)
企业(76618)
方法(64681)
数学(56117)
数学方法(55411)
中国(41475)
(40115)
(35533)
地方(34999)
(34889)
业经(33291)
(27109)
贸易(27093)
农业(27016)
(26637)
(26171)
环境(23536)
理论(23113)
(22626)
银行(22533)
(22429)
技术(22424)
(22334)
金融(22330)
(22074)
财务(21983)
机构
大学(509622)
学院(508523)
(207002)
经济(202501)
管理(193246)
研究(179319)
理学(166586)
理学院(164620)
管理学(161485)
管理学院(160587)
中国(132573)
科学(113947)
(109645)
(93390)
(93004)
(92749)
研究所(84833)
业大(80993)
中心(80445)
(76320)
财经(74065)
农业(73706)
北京(69304)
(67192)
(66957)
师范(66141)
(64764)
经济学(62581)
(61411)
经济学院(56166)
基金
项目(344038)
科学(267973)
基金(247754)
研究(242853)
(219433)
国家(217627)
科学基金(184638)
社会(152178)
社会科(144211)
社会科学(144171)
(135570)
基金项目(131028)
自然(122731)
自然科(119894)
自然科学(119858)
自然科学基金(117682)
(114660)
教育(111553)
资助(102988)
编号(97410)
成果(78699)
重点(78041)
(75854)
(74510)
(70643)
课题(68400)
科研(66323)
创新(66091)
计划(64657)
教育部(62920)
期刊
(231169)
经济(231169)
研究(148018)
中国(99695)
学报(89210)
(84748)
科学(78705)
管理(71163)
(70704)
大学(65794)
学学(62424)
农业(57655)
教育(52579)
(44711)
金融(44711)
技术(44430)
业经(37303)
经济研究(37207)
财经(36427)
(31355)
问题(31077)
(30466)
技术经济(25601)
(25118)
科技(24724)
图书(24684)
统计(24375)
(23261)
商业(22883)
理论(22813)
共检索到757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卫军  张雪莱  邢青松  
论文系统测算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变化趋势,并实证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城市产业协同集聚程度相对较高,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明显;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行业异质性,金融服务业、科研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能明显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现阶段产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依赖绿色技术效率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卫军  张雪莱  邢青松  
论文系统测算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变化趋势,并实证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城市产业协同集聚程度相对较高,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明显;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行业异质性,金融服务业、科研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能明显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现阶段产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依赖绿色技术效率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奕帆  丁慧  
作为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融入城市发展,加快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智慧城市建设是否能作为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促进新时期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基于长三角地区2007—2019年2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这一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DID模型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并通过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两大机制起作用。(2)相对于非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凸显。(3)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对本地绿色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相邻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奕帆  丁慧  
作为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融入城市发展,加快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智慧城市建设是否能作为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促进新时期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基于长三角地区2007—2019年2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这一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DID模型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并通过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两大机制起作用。(2)相对于非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凸显。(3)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对本地绿色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相邻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苗建军  徐愫  
依据影响机制理论提出假说,以长三角城市群30个地级市2003-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评价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使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从空间视角探究了产业协同集聚的土地利用提升效应。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存在内部差异,主要与各城市两部门各自的集聚程度有关;样本研究期内,只有上海、舟山、淮南和滁州的土地利用效率始终处于前沿面,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土地利用效率偏低;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协同集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小鹰   陈宓   汤李琛  
以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核密度估计、障碍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6—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协同发展进行量化测评和障碍因素识别。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区域协同水平较高,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其关联度较大的指标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要素协调水平逐渐提升,但仍存在多级分化状态,其中科技创新协调度一直处于基础协调水平,经济增长、环境质量、绿色生活、资源利用的协调度保持在中度协调水平,环境治理协调度率先达到高度协调水平;按照影响要素协调发展的障碍度大小进行排序,为科技创新>经济增长>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绿色生活>环境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小鹰   陈宓   汤李琛  
以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核密度估计、障碍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6—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协同发展进行量化测评和障碍因素识别。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区域协同水平较高,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其关联度较大的指标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要素协调水平逐渐提升,但仍存在多级分化状态,其中科技创新协调度一直处于基础协调水平,经济增长、环境质量、绿色生活、资源利用的协调度保持在中度协调水平,环境治理协调度率先达到高度协调水平;按照影响要素协调发展的障碍度大小进行排序,为科技创新>经济增长>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绿色生活>环境质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金林  冉光和  叶长华  
在分析市场一体化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4-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3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评估市场一体化对绿色发展效率影响,并对市场一体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绿色发展效率的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有助于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其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市场一体化影响绿色发展效率的重要传导机制。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合理引导地方产业结构有效升级,对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地区之间绿色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青  李佳馨  郭辰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阐释城市群功能分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利用2006-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群功能分工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劳动力供给、政府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而资本存量则具有负面影响;在各子样本内均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其效应大小有所差异。基于实证检验结果提出建议:推进长三角城市分工协调,发挥各级城市的功能;完善长三角城市群政策体系,发展各城市的竞争与合作优势;增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韦功鼎  李雪梅  
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为研究分析样本,利用2009-2016年的社会经济数据,基于知识可达性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包含知识溢出的空间滞后固定效应模型,对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下知识溢出对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溢出效应更依赖于高速铁路网络的广义距离,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对区域第三产业集聚产生了空间效应,起到了显著正向促进作用;(2)在2009-2016年期间,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影响下知识溢出对第三产业集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长三角城市群内,本地知识溢出效应要强于外地区的知识溢出效应,地区内与地区外的知识溢出对本地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效应取决于地区间的知识差距,本地知识存量对该地区的第三产业集聚以及对邻近地区的影响效应是重要而显著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盛皓炜  王如忠  
本文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工业生态效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12—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工业生态效率的作用特征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与工业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数字经济可通过自主创新间接影响工业生态效率,数字经济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区域有所差异。这一结论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大春  孙明月  
高速铁路建成是否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需要从实证角度验证。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运用2006-201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人均GDP增长率和城乡差距的影响。单变量分析结果为:高速铁路建成后,对人均GDP增长率有显著性提高,可能对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双重差分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单变量分析结果:在当前中国经济整体进入新常态背景下,从短期来看,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高速铁路建成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高铁城市城乡差距。基于部分控制变量在统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柴攀峰  黄中伟  
利用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从长三角22城市之间的经济能级、经济联系以及产业协同发展三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评论。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正在逐渐从单一中心向多中心化模式转变,基本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圈层和以苏州、杭州、宁波、无锡、南京为次核心的多核心圈层结构,总体上可划分为上海凝聚团、南京凝聚团和杭甬凝聚团三大凝聚子团。研究认为,通过组团式协同实现"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是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必然趋势,助推整个城市群系统向更为有序的宏观自组织结构演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芳  李紧想  王锋  
本文在测度1995—2016年长三角金融集聚和绿色经济发展(GGDP)的基础上,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金融集聚、城镇化对GGDP的长期动态影响,探讨了城镇化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金融集聚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且这种正向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步增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负向产出,即城镇化进程有助于提升绿色经济的发展;金融集聚能够通过投融资活动对城镇化提供正向支持,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2)城镇化是金融集聚促进GGDP的重要中介路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4.89%。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倪进峰  隗斌贤  
本文基于2012—2019年长三角地区41座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城市群经济分布特征及演变轨迹的基础上,采用时空加权回归模型从城市金融与经济存在时空非平衡关系的视角,解释城市群经济时空演变轨迹形成的原因,并以传统金融和数字金融两种维度,实证检验两类金融业态驱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1)长三角空间经济呈现相对稳定但极化程度逐步减弱的“核心—外围”结构,伴随城际经济差距的拉大,经济分布主要向南北两端扩散;(2)传统金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时空异质性,促进效应较大的区域逐渐由苏南等次核心区向周边城市迁移,显示其对城市群经济向北、向西扩散具有重要作用;(3)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受空间异质性主导,促进效应较大的城市主要是上海及上海以南的浙江城市,表明数字金融是拉动城市群经济向南扩散的主要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