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81)
2023(5398)
2022(4550)
2021(3964)
2020(3221)
2019(6926)
2018(6766)
2017(12903)
2016(6723)
2015(7353)
2014(7120)
2013(6858)
2012(6482)
2011(5768)
2010(5657)
2009(5292)
2008(5272)
2007(4683)
2006(4177)
2005(3835)
作者
(19080)
(15980)
(15779)
(15249)
(9993)
(7457)
(7106)
(6143)
(6097)
(5678)
(5328)
(5308)
(5032)
(4967)
(4869)
(4843)
(4758)
(4585)
(4520)
(4469)
(3886)
(3874)
(3852)
(3541)
(3515)
(3514)
(3456)
(3425)
(3184)
(3156)
学科
(33686)
经济(33665)
管理(23128)
(21282)
(18538)
企业(18538)
方法(12081)
环境(11007)
地方(10228)
数学(9811)
数学方法(9752)
业经(9434)
产业(9145)
(8589)
中国(7582)
(7307)
地方经济(6428)
(6256)
技术(6199)
(5760)
(5720)
(5461)
贸易(5457)
(5329)
农业(5292)
(5284)
(5246)
规划(5208)
结构(5178)
环境规划(4965)
机构
学院(98855)
大学(96684)
(44350)
经济(43676)
管理(40687)
理学(35692)
理学院(35368)
管理学(34968)
管理学院(34786)
研究(33234)
中国(24129)
(19903)
科学(19612)
(18399)
(15609)
财经(14992)
中心(14848)
(14331)
研究所(14249)
(13994)
经济学(13839)
(13565)
业大(13427)
(12663)
经济学院(12599)
北京(12112)
(12007)
师范(11910)
(11370)
财经大学(11111)
基金
项目(71056)
科学(57780)
研究(52768)
基金(52500)
(45507)
国家(45186)
科学基金(39750)
社会(36583)
社会科(34919)
社会科学(34910)
(28930)
基金项目(27928)
自然(24093)
自然科(23486)
自然科学(23483)
(23246)
自然科学基金(23051)
教育(22198)
资助(20072)
编号(19773)
(17417)
重点(16273)
国家社会(15827)
(15714)
(15301)
成果(14919)
创新(14723)
发展(14654)
(14445)
(14426)
期刊
(48539)
经济(48539)
研究(26454)
中国(19004)
管理(15851)
科学(13988)
学报(13772)
(13599)
(13202)
大学(10893)
学学(10499)
农业(9373)
业经(9001)
技术(7959)
经济研究(7803)
财经(7349)
问题(6881)
教育(6660)
(6604)
(6263)
金融(6263)
科技(5682)
资源(5375)
技术经济(5287)
商业(5188)
(5047)
(4972)
现代(4922)
(4804)
(4659)
共检索到141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凤芝  杨浩昌  
基于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空间面板杜宾等计量方法,并结合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协同集聚与环境污染呈稳定的倒U型关系,即短期内产业协同集聚表现为环境污染治理的阻力,但长期看又会逐步转化为环境污染治理的助力,且这种影响效应不存在地区差异;产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地区差异性,其中东部地区的溢出效应不显著,中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则较为显著;科技创新是产业协同集聚影响环境污染治理的一个有效中介变量。因此,应大力推进产业协同集聚战略,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协同集聚发展政策,构建联防联控的协同治污举措,推进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兵  聂欣  
理论上,产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应该远大于其负外部性。但从现实看,产业集聚似乎伴随着河流污染、雾霾等诸多环境问题。面对理论与现实的"落差"不禁要问:产业集聚对于环境治理到底是助力还是阻力?对此,现有文献不仅未能达成一致结论,且研究视角大多停留在城市、产业等宏观层面,鲜有上述关系的微观机制研究。开发区作为中国最典型的产业集聚区,为厘清上述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视角。本文通过匹配河流水质观测点与开发区的地理信息,利用准自然实验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立开发区后周边河流水质出现了明显恶化,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污染物指标显著上升。进一步结合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发现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在设立开...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戴翔  徐柳  张为付  
产业集聚优势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呢?先从地区专业化和行业集中度两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接下来利用WIOD最新数据库提供的基础数据开展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层面上,行业集中度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抑制作用,地区专业化则表现出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分样本层面上,行业集中度对不同要素密集度特征制造业行业影响存在不同,甚至出现方向相反的影响效应,而地区专业化的影响则均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且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呈现出由强到弱的作用效果;面板门槛回归结果显示,市场集中度形式和地区专业化形式的产业集聚优势影响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均呈现非线性,即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影响的作用力大小有别。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晶  毛渊龙  朱兆一  
文章利用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6年的数据,检验了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集聚外部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及其外部性与环境污染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倒"U"型关系,但大部分城市产业集聚并未达到拐点水平,不过多数城市至少在专业化或多样化外部性一项上处于曲线的下降阶段。具体而言,仅有少数资源型城市在专业化上处于倒"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而其他多数城市则在多样化上更接近曲线的下降阶段,特别是地区行政和经济中心城市以及环保部重点监测城市。此外,不同污染物面临的拐点并不相同,二氧化硫和废水污染相对于烟粉尘污染拐点水平更高。因此,明确不同城市在专业化和多样化上的各自优势以及污染类型方能实现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季书涵  朱英明  
资源错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阻力,而环境污染也会使行业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方式受阻,为研究污染排放作为中介变量时,产业集聚与资源错配的关系,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10—2013年数据,通过中介模型、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不同资源错配情况下,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改善效果会被环境污染削弱,且产业集聚不利于资源错配时,环境污染更会加剧错配。污染排放作为中介变量能够在产业集聚影响资源错配的过程中形成三个门槛点,将不同行业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本文结合分析结论,对如何控制污染排放从而取得产业高效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瑞  
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影响的促进效应、抑制效应及净效应。结果显示:产业集聚的抑制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41. 34%,促进效应增加了城市环境污染19. 58%;在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共同作用下,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21. 77%;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在不同年份、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区均显著为负,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降低作用超过了增加作用;随着第二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递减,第二产业的集聚弱化了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作用;随着第三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递增,第三产业的集聚强化了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郭士康  
文章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区位熵测算各省份产业集聚程度,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环境污染指数,通过构建GTWR模型考察产业集聚、人口规模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环境污染差异性与关联性并存,环境污染指数整体表现为"东强西弱"的态势;产业集聚、人口规模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时空非平稳性及异质性;各区域两要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系数时序波动方向以及作用强度不同;系数时变形态不同,呈现"倒U"型、下降等变化态势;系数空间分布呈现东、中、西部梯度变化的格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伟娜  
文章从产业集聚这一新的视角回顾中国建国以来经济版图的变迁,分析了不同时间段内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结论指出,产业集聚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一定程度上的区域协调,但也带来了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昀  
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产业分散以及资源错配被认为是助长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论文基于201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资源错配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产业集聚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但在产业发展初期,集聚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资源错配与污染物排放显著负相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产业集聚有利于减少资源错配,提高资源分配效率,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产业集聚与资源配置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会产生正向协同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昀  
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产业分散以及资源错配被认为是助长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论文基于201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资源错配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产业集聚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但在产业发展初期,集聚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资源错配与污染物排放显著负相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产业集聚有利于减少资源错配,提高资源分配效率,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产业集聚与资源配置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会产生正向协同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正霞  曹长帅  王建明  
在中国着力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和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的背景下,文章基于2003—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统计数据,揭示了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区位特征和发展方向。通过构建动态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环境规制、污染型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重心均有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有着显著抑制作用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污染型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即污染型产业集聚到达阈值后,环境污染会减少,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为缓解中国环境问题并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布局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东   罗红云   贾亚男  
选取2006—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系统模型测度各省份IFDI和OFDI的协同互动发展指数,并引入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双向FDI协同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双向FDI协同发展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双向FDI协同不仅有利于降低本省的环境污染水平,也有助于抑制邻近省份的环境污染。中介传导机制检验发现双向FDI协同发展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区域环境污染产生抑制作用。时空异质性分析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双向FDI协同发展的环境减排效应显著增强,且西部地区的污染减排效应显著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东   罗红云   贾亚男  
选取2006—2021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系统模型测度各省份IFDI和OFDI的协同互动发展指数,并引入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双向FDI协同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双向FDI协同发展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双向FDI协同不仅有利于降低本省的环境污染水平,也有助于抑制邻近省份的环境污染。中介传导机制检验发现双向FDI协同发展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区域环境污染产生抑制作用。时空异质性分析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双向FDI协同发展的环境减排效应显著增强,且西部地区的污染减排效应显著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雷海  王皓  朱明侠  
本文从产业集聚引发的外部性出发,通过EG系数精确计算了中国2000~2016年中国20个制造类产业的集聚度,并构建联立方程组综合考察了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且当前绝大多数行业处于产业集聚系数转折点的左半段;(2)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间亦呈现环境库兹涅茨U型曲线,并且生活水平的提高能使人们有更强的意愿和投资来改善环境;(3)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对环境污染均有显著正影响,环境污染程度高的行业也是产业集聚度高的行业。因此应降低地方保护主义,促进企业专业化生产和鼓励各地区分工协作,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仁发  
本文借鉴Copeland—Taylor模型,加入外商直接投资变量,推导一个理论模型来表示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4—2012年我国2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方法,以外商直接投资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当外商直接投资水平较低时,产业集聚将加剧环境污染,但是,随着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增加,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负面作用逐渐较弱;当外商直接投资水平跨越更高的门槛值时,产业集聚将转而改善环境污染。因此,应动态处理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客观看待产业集聚在环境污染中的作用,根据区域外商直接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