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69)
- 2023(11599)
- 2022(9600)
- 2021(8446)
- 2020(7200)
- 2019(16035)
- 2018(15870)
- 2017(30870)
- 2016(16406)
- 2015(18293)
- 2014(18144)
- 2013(18160)
- 2012(16436)
- 2011(14641)
- 2010(14824)
- 2009(14188)
- 2008(14396)
- 2007(13215)
- 2006(11738)
- 2005(11151)
- 学科
- 业(84039)
- 济(80506)
- 经济(80383)
- 企(78764)
- 企业(78764)
- 管理(70092)
- 方法(32156)
- 业经(30453)
- 财(29583)
- 农(24909)
- 数学(23716)
- 数学方法(23591)
- 务(20781)
- 财务(20760)
- 财务管理(20733)
- 制(20121)
- 企业财务(19616)
- 技术(19210)
- 中国(17884)
- 农业(17821)
- 贸(16699)
- 贸易(16692)
- 易(16299)
- 体(15445)
- 划(15110)
- 地方(14894)
- 策(14606)
- 和(14165)
- 体制(13606)
- 产业(13232)
- 机构
- 学院(243863)
- 大学(237160)
- 济(112185)
- 经济(110348)
- 管理(102310)
- 理学(87569)
- 理学院(86849)
- 管理学(86023)
- 管理学院(85552)
- 研究(74030)
- 中国(60820)
- 财(55413)
- 京(48429)
- 财经(42938)
- 科学(39578)
- 经(38781)
- 江(38511)
- 农(36068)
- 所(35491)
- 经济学(34497)
- 中心(33834)
- 财经大学(31436)
- 业大(31358)
- 经济学院(31299)
- 研究所(31101)
- 北京(29932)
- 商学(29801)
- 商学院(29550)
- 州(29538)
- 农业(28004)
- 基金
- 项目(154680)
- 科学(125650)
- 研究(117905)
- 基金(115271)
- 家(96882)
- 国家(96013)
- 科学基金(86159)
- 社会(80041)
- 社会科(76288)
- 社会科学(76274)
- 省(61639)
- 基金项目(60980)
- 自然(52599)
- 教育(51775)
- 自然科(51416)
- 自然科学(51406)
- 自然科学基金(50602)
- 划(48860)
- 编号(46100)
- 资助(46006)
- 创(36502)
- 制(36309)
- 业(36050)
- 成果(35962)
- 部(34912)
- 发(34434)
- 重点(33949)
- 国家社会(33723)
- 创新(33154)
- 人文(31352)
- 期刊
- 济(131203)
- 经济(131203)
- 研究(74065)
- 中国(48390)
- 财(47701)
- 管理(45058)
- 农(35230)
- 科学(29637)
- 学报(27309)
- 农业(24196)
- 业经(23821)
- 融(23771)
- 金融(23771)
- 技术(23531)
- 大学(23003)
- 财经(22343)
- 学学(22073)
- 经济研究(20456)
- 经(19404)
- 问题(17554)
- 教育(17321)
- 技术经济(15523)
- 业(15200)
- 贸(15172)
- 现代(13494)
- 财会(13430)
- 世界(13109)
- 商业(12867)
- 国际(12709)
- 会计(12197)
共检索到375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白东北 张营营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逐渐步入后工业化社会,其中,产业协同集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依附于制造业并衍生于其内部的生产工序和环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好坏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具有重要影响。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系统研究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产业协同集聚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业协同集聚对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显著,对高能耗类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程度高于中能耗和低能耗类型企业,对国有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并不显著,对混合贸易类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正向作用要远远大于加工贸易企业与一般贸易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产业协同集聚会通过提升成本加成率和促进企业研发创新的方式提高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研究还发现,法制环境和电子商务应用强化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正向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楠 史贝贝 白东北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行了测算,并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集聚对地区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且在经济集聚程度高的地区提升效果更好。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集聚带来的促进效应并不理想,而在长江下游地区和上游沿江中心城市则提升效果显著。同时,经济集聚有助于提高一般贸易和混合贸易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存在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高附加值一般贸易企业转变的可能。机制检验表明经济集聚是通过促进地区信息化发展和国内中间品投入比例的提高实现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增加。此外,地区经济集聚有助于推动国内中间品市场的扩大和深化企业国际化参与度。就外部性影响来看,要素市场的成熟和市场服务的完善也有助于强化经济集聚对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促进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兵兵 闫志俊 周君婷
本文将2000—2013年中国县(区)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匹配,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样本期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成立有助于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在考虑企业所处区域不同特征以及企业所有制性质差异、偿债能力高低等情况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此外,信贷挤出引致的成本上升效应,产业集聚引致的生产率提升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是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重要传导渠道,且生产率提升的正向效应超过了成本上升的负向效应。因此,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向市场化转型,发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金融、产业资源再配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闫志俊 于津平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企业的空间集聚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加中国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其影响效应大小与企业参与贸易的方式、所有制性质、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以及出口目的地密切相关。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显著受到空间集聚的影响,但对一般贸易企业这一影响并不显著。产品技术复杂度越高,空间集聚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效应越大。本文研究表明空间集聚产生的中间品替代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是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的重要渠道。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吕越 余骁
本文通过构建服务业开放影响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理论框架,解释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通过进口替代实现“中国奇迹”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企业DVAR的即期效应为负、但制造业企业能够通过创新能力提升动态调节DVAR的理论命题。在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微观企业层面数据对上述发现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很好地支持了核心的理论假说,进一步的工具变量估计、准自然实验等较好地处理内生性问题的因果识别后,本文的核心结论依然稳健。研究也发现,动态调节效应主要集中在相对低端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上以及一般贸易企业上。在扩展分析中将投入产出关联与技术距离纳入实证分析框架后发现,越依赖服务投入的制造业行业以及离技术前沿越近的制造业行业中的企业,其服务业开放的创新动态效应越明显,对低技术创新的动态影响相对越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胜旗 毛其淋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下游最终品市场已基本上实现了充分竞争,但上游行业的垄断程度依然居高不下。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系统地研究了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下游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和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成本加成下降和研发创新弱化是上游垄断降低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可能渠道。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加入WTO所引发的大范围关税减免这一事实,进一步检验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在上游垄断与下游企业出口DVAR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缓解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上述结论意味着,打破制造业上游垄断与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化改革,对于提升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和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胜旗 毛其淋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下游最终品市场已基本上实现了充分竞争,但上游行业的垄断程度依然居高不下。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系统地研究了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下游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和本土企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加工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成本加成下降和研发创新弱化是上游垄断降低下游企业出口DVAR的可能渠道。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加入WTO所引发的大范围关税减免这一事实,进一步检验了中间品贸易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秋红 李文文
基于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使用2000年~2014年中国18个制造业的样本数据,应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GVC参与度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参与GVC程度的加深会带动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增长,进口中间品会降低出口国内附加值,但GVC参与度提高所引起的出口国内附加值增长幅度大于进口中间品所引起的下降幅度,出口国内附加值与GVC地位存在U型关系,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和加入WTO都显著提高了出口国内附加值,改变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测度方法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将制造业分为高、中级技术类别,高技术制造业有更强的附加值获取能力,中级技术制造业更多依赖高密集度的劳动投入分享附加值。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营营 白东北 高煜
在构建贸易便利化影响企业附加值贸易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贸易便利化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还是贸易便利化分领域指标,推进贸易便利化会显著提高企业出口DVAR。同时,相对于中西部企业、中低技术行业企业和本土企业而言,贸易便利化对东部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DVAR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贸易便利化的相对价格渠道降低了企业出口DVAR,但通过成本加成渠道提高了企业出口DVAR,贸易便利化总体上对企业出口DVAR的净效应为正。上述结论意味着,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对于提高企业出口DVAR和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耿伟 杨晓亮
本文将最低工资纳入扩展Kee和Tang(2016)模型,考察最低工资上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最低工资上涨降低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并且通过"成本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两个渠道来降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之后,我们使用中国企业微观数据和各城市最低工资数据,以2004年中国《最低工资规定》颁布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倍差模型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抑制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上升。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影响机制分析显示,"成本效应"表现为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边际成本,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上升的成本无法完全传递至价格,进而抑制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相对价格效应"表现为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提升了国内中间品的价格,使得企业更多地使用进口中间品进行生产,进而抑制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最低工资上涨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作用更大。此外,最低工资上涨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冯玉静 翟亮亮 李富民
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背景下,以2007年《物权法》出台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13年制造业出口企业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物权法》出台会缓解融资约束,显著提高企业DVAR,尤其是东部地区企业、中等规模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企业和混合贸易企业。成本加成率和进口中间品相对价格是《物权法》出台影响企业DVAR的主要作用机制。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上述基本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物权法》出台的微观经济效应,不仅丰富了相关文献,而且为政府通过完善法治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金洪飞 陈秋羽
文章将表征科技创新转化体系的产学研合作与衡量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地位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产学研合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增加中国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加工贸易占比下降与国内中间品的附加值效率上升是其中重要的作用机制。因此,可以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来破解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困境。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受到产学研合作的显著影响,而在中部与西部地区企业中,这一影响并不显著。所有制异质性分析表明,产学研合作能够促进民营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但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影响不显著。要素密集度异质性表明,产学研合作显著提高了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而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影响不显著。专利类型异质性分析表明,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的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正向影响显著,而外观设计专利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全球价值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邵朝对 苏丹妮
本文首次将表征本地化生产体系的产业集聚与衡量企业在GVC中贸易利得和分工地位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利用2000~2007年中国微观数据对产业集聚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产业集聚显著提高了中国企业出口DVAR,其中对一般贸易企业、私营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作用更大。解构集聚外部性后发现,包含劳动力蓄水池、中间投入共享、知识技术溢出3个方面的马歇尔外部性和集群商业信用引发的融资外部性通过提高企业成本加成和降低国内中间品相对价格是产业集聚DVAR促进效应的重要作用机制。最后,本文还发现产业集聚提升企业出口DVAR并未以缩减企业进出口规模、牺牲全球化为代价,更多地是通过引发企业由低出口DVAR的加工贸易方式向高出口DVAR的一般贸易方式转变的结构效应为具体实现路径;由微观企业转向中观行业的分析再次佐证了企业贸易方式转变引致的结构效应是产业集聚促进行业出口DVAR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证实了产业集聚可以作为中国企业GVC升级的本地化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庄宗武
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人工智能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文章利用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公布的中国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贸易数据、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匹配数据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机制以及国内大市场对人工智能影响效果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可通过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企业国内中间品种类进而促进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且国内大市场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提升效应。该结果在更换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测度指标、考虑样本极端值、控制内生性后依然比较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不仅加强了人工智能自身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效果,而且使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人工智能以及国内大市场对其影响效果的强化作用在非技术密集型企业、一般贸易企业中更为明显。文章结论对于进一步发挥国内大市场优势,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进而促进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攀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