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87)
- 2023(14660)
- 2022(12428)
- 2021(11594)
- 2020(9668)
- 2019(22461)
- 2018(22738)
- 2017(43500)
- 2016(23733)
- 2015(27121)
- 2014(27305)
- 2013(26598)
- 2012(24115)
- 2011(21746)
- 2010(22112)
- 2009(20178)
- 2008(19519)
- 2007(17282)
- 2006(15024)
- 2005(12721)
- 学科
- 济(96778)
- 经济(96685)
- 业(65397)
- 管理(64442)
- 企(49420)
- 企业(49420)
- 方法(44659)
- 数学(39327)
- 数学方法(38653)
- 农(34903)
- 中国(25526)
- 业经(24119)
- 地方(22857)
- 农业(22847)
- 财(21503)
- 学(18862)
- 制(17501)
- 理论(16215)
- 贸(16071)
- 贸易(16061)
- 易(15575)
- 技术(14851)
- 和(14466)
- 环境(13603)
- 产业(13572)
- 教育(13481)
- 银(13112)
- 银行(13079)
- 发(12600)
- 行(12488)
- 机构
- 大学(332022)
- 学院(331055)
- 管理(134647)
- 济(128815)
- 经济(125772)
- 理学(117334)
- 理学院(116119)
- 管理学(113794)
- 管理学院(113204)
- 研究(105023)
- 中国(77318)
- 京(70079)
- 科学(65475)
- 财(57178)
- 农(53862)
- 所(50899)
- 业大(50249)
- 中心(48735)
- 江(48379)
- 研究所(46380)
- 财经(45630)
- 范(45383)
- 师范(45039)
- 北京(44009)
- 经(41407)
- 农业(40859)
- 州(39964)
- 院(38221)
- 经济学(37768)
- 师范大学(35698)
- 基金
- 项目(230245)
- 科学(181072)
- 研究(172172)
- 基金(164949)
- 家(141691)
- 国家(140471)
- 科学基金(121921)
- 社会(107867)
- 社会科(102075)
- 社会科学(102047)
- 省(92040)
- 基金项目(87609)
- 教育(79406)
- 自然(77915)
- 自然科(76126)
- 自然科学(76114)
- 划(75740)
- 自然科学基金(74712)
- 编号(72089)
- 资助(68134)
- 成果(59055)
- 重点(50685)
- 发(49850)
- 部(49824)
- 课题(49555)
- 创(47960)
- 创新(44515)
- 项目编号(44018)
- 国家社会(43372)
- 科研(43320)
- 期刊
- 济(142324)
- 经济(142324)
- 研究(94902)
- 中国(66557)
- 农(53104)
- 学报(49947)
- 管理(47777)
- 科学(46502)
- 教育(42752)
- 财(41286)
- 大学(39177)
- 农业(36213)
- 学学(36014)
- 技术(29934)
- 业经(26829)
- 融(25866)
- 金融(25866)
- 图书(23206)
- 经济研究(21877)
- 财经(20989)
- 问题(18499)
- 经(17972)
- 业(16600)
- 科技(16515)
- 技术经济(16245)
- 书馆(15997)
- 图书馆(15997)
- 版(15966)
- 理论(15743)
- 统计(15617)
共检索到479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应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乡村振兴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将协同论嵌入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建构产业协同运营模式。该模式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特点,以地方高校为主体,政校农企多方协同和产学研销全链条运营,可以有效推动校地合作的立体耦合。通过产品、策划、渠道、价值四条协同路径进行实践初探,让农村和农民获得增值收益,市场组织获得流量价值,地方高校获得创新创业平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伟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经过精准扶贫,全国的农村地区实现了脱贫摘帽,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减贫奇迹。此后,中央成立了国家乡村振兴局,拉开了乡村振兴大幕。从扶贫到乡村振兴,农村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党支部+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农户”为主的产业运营新模式。该模式有利于提升产业运营水平,具有多方面的运营优势。但同时,在产业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主体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以及空间地理劣势等问题,从而制约农村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因此,从组织、运营视角完善产业运营新模式,有利于以乡村产业兴旺为抓手,巩固脱贫产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早日实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勇 刘安梅 陈智 罗松南
<正>乡村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乡村振兴强调以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这要求我们在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废弃物利用等全过程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增加有机食品供给,保证产品的优质、健康、绿色。同时,乡村振兴也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能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农业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在推进产业振兴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佟玲 田华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源头,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切入点。本文探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下高等教育财务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创新的逻辑必然、设计原则与实现路径。旨在着力践行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服务地方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的责任与使命,对契合乡村产业振兴与乡村有效治理的现实诉求,以及推动财务管理专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厚庭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的振兴,而山区乡村振兴则需依靠产业与生态协同振兴才得以实现。鉴于山区乡村肩负生态环境与(民族)传统文化"双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特殊使命,以及按现阶段山区乡村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多功能发展、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为理论视角,以乡村产业与生态振兴为山区乡村振兴的"两大抓手",稳步推动山区乡村振兴的进程。为此,应以村民全面发展及生活富裕为山区乡村产业与生态协同振兴的目标导向;聚焦推进协同振兴的产业、生态、文化、人才和组织等关键领域;以乡村基层党组织嵌入为引领、以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为立足点、以合理适度利用乡村资源为必要原则、以"生态+"为特色发展模式,推进山区乡村产业与生态的协同振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厚庭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的振兴,而山区乡村振兴则需依靠产业与生态协同振兴才得以实现。鉴于山区乡村肩负生态环境与(民族)传统文化"双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特殊使命,以及按现阶段山区乡村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多功能发展、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为理论视角,以乡村产业与生态振兴为山区乡村振兴的"两大抓手",稳步推动山区乡村振兴的进程。为此,应以村民全面发展及生活富裕为山区乡村产业与生态协同振兴的目标导向;聚焦推进协同振兴的产业、生态、文化、人才和组织等关键领域;以乡村基层党组织嵌入为引领、以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为立足点、以合理适度利用乡村资源为必要原则、以"生态+"为特色发展模式,推进山区乡村产业与生态的协同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飞 赵闰
层出不穷的治理实践创新推动了治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丰富。协同治理的概念提出后,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得到运用,还被广泛应用于指导实践。基于湖北省英山县T村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考察了T村村级组织和S企业协同成立联合党支部、协办专业合作社、共建美丽乡村等具体实践,并从组织协同、动力协同和发展协同三个维度出发,探寻村级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其对乡村振兴动力结构变革的作用机制。通过案例剖析发现,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村级组织与企业等治理主体间存在着双向增能的协同发展关系,这种动态关系依托于组织统合和利益互嵌等机制,并随着两者的协同、融合发展使得治理效能呈现最大化的态势,最终形成村企有效协同的动力机制,即“组织统合—利益互嵌—双向增能”的发展格局。同时,我们应警惕企业下乡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信息不对称、权力失衡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村企协同实践中,还需建立规范化和均衡化的协调机制,持续推进村企协同和双向增能,从而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企协同 协同治理 双向增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飞 赵闰
层出不穷的治理实践创新推动了治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丰富。协同治理的概念提出后,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得到运用,还被广泛应用于指导实践。基于湖北省英山县T村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考察了T村村级组织和S企业协同成立联合党支部、协办专业合作社、共建美丽乡村等具体实践,并从组织协同、动力协同和发展协同三个维度出发,探寻村级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其对乡村振兴动力结构变革的作用机制。通过案例剖析发现,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村级组织与企业等治理主体间存在着双向增能的协同发展关系,这种动态关系依托于组织统合和利益互嵌等机制,并随着两者的协同、融合发展使得治理效能呈现最大化的态势,最终形成村企有效协同的动力机制,即“组织统合—利益互嵌—双向增能”的发展格局。同时,我们应警惕企业下乡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信息不对称、权力失衡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村企协同实践中,还需建立规范化和均衡化的协调机制,持续推进村企协同和双向增能,从而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企协同 协同治理 双向增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燕 刘晗 赵连明 黎毅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味着中国全面进入提升农业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善农村发展环境的新时代。本文在界定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对西部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研究了国内外典型国家和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经验,分析了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制约因素,探讨了西部地区5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实践,提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5+2"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并以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为驱动力,基于战略、知识和组织的协同,兼顾文化、技术、经济、制度等层面因素,从科技计划制定、新型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战略联盟构建、农业战略技术与产业选择、农业科技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及各种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打造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增长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手作用等层面,提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胡芳 何逍遥 曹传碧 陈新建
发挥“农业保险+信贷”的融资作用,为农业产业链的生态场景注入新的发展动能是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分析两种典型的“农业保险+信贷”模式的运作原理,总结“农业保险+信贷”模式与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关系,进而构建两者协同发展满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逻辑。然而,推动“农业保险+信贷”模式与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继续服务乡村振兴,仍面临金融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发展的金融需求不匹配、农业产业链的不稳定性影响乡村振兴的持续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和农业产业链的信息不对称影响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等问题。建议通过优化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增强农业产业链多主体的互动性、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和农业产业链的数据共享三方面突破困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解涛 杜建国 许玲燕
乡村振兴战略亟需农村人才、科学技术、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深化改革,其中人才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要素;高校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创新者,服务于农村建设和发展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基于三螺旋理论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从知识溢出视角出发,以江苏省农村经济组织和基层政府为研究对象,分析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知识溢出,探讨知识溢出的主体、动机、过程和实现路径。结果表明,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溢出是动态循环的过程,包含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方式,知识的需求与匹配程度决定了三螺旋演化路径;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溢出绩效受知识源因素、农村行政组织和农村经济组织的吸收能力以及高校与农村之间溢出途径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强面向乡村振兴的高校人力资本流动、助力乡村振兴的官产学合作、促进高校与农村组织的知识交流和人才共享等三条路径可以保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溢出效率,优化当前政策机制。因此,建议在知识源层面,注重提高知识的供需匹配度;在知识接收方层面,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溢出环境方面,构建合作平台与制度环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琳
高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与服务优势。在新时期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越来越倾向于向社区、乡村大众服务,它的精准服务能够为乡村振兴带来丰富的资源和可行的指导参考。文章对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产业的具体措施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并为优化高校图书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服务职能,推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社会服务 乡村振兴产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文林
<正>“保险+期货”是基于金融衍生品工具帮助农户、贸易商、加工企业等主体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一种新模式,其核心是风险转移。近年来,在人民银行白银市分行的指导下,甘肃省会宁县依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定点帮扶,在中川镇、老君坡镇、柴家门镇等乡镇,开展了“保险+期货”模式运行工作,充分发挥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的业务优势,取得良好效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玉华 谢雪竹 李娜
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未来的目标。当前,国家正通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来解决三农短板问题。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在乡村治理、乡村文明等诸多方面发力,但最后都涉及资金支持问题。财政、金融是资金总闸门,财政投入应该起撬动作用,然后是金融跟进,金融机构融资是主渠道。
关键词:
四方合作 担保机构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乾宇 祁江 马九杰
城商行通过下沉金融服务和优化村级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逐步形成了兼顾社会责任和商业可持续的农村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21年8月中农办和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的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有20个县,这表明该区是全国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重点地区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