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98)
2023(10238)
2022(8498)
2021(7886)
2020(6416)
2019(13788)
2018(13618)
2017(25291)
2016(12901)
2015(13934)
2014(13064)
2013(12592)
2012(10995)
2011(9790)
2010(9745)
2009(9009)
2008(8288)
2007(7397)
2006(6315)
2005(5233)
作者
(32579)
(27260)
(27246)
(25714)
(17213)
(12833)
(12123)
(10454)
(10116)
(9673)
(9091)
(9045)
(8567)
(8348)
(8315)
(8193)
(8034)
(7970)
(7964)
(7734)
(6532)
(6528)
(6378)
(6199)
(6029)
(6025)
(6019)
(5894)
(5317)
(5301)
学科
(49350)
经济(49315)
(46668)
管理(43614)
(41375)
企业(41375)
技术(20506)
方法(17923)
业经(15175)
(14294)
数学(14178)
数学方法(13996)
中国(13866)
技术管理(13355)
(12214)
产业(11947)
(11690)
地方(10644)
理论(9957)
(9840)
贸易(9833)
农业(9710)
(9548)
(9269)
体制(8033)
(7760)
银行(7747)
(7703)
财务(7679)
财务管理(7667)
机构
学院(172826)
大学(167850)
(73030)
经济(71743)
管理(71412)
理学(62331)
理学院(61749)
管理学(60876)
管理学院(60532)
研究(52349)
中国(38446)
(33405)
(31407)
科学(29489)
(25894)
财经(25166)
中心(24898)
(23677)
(22877)
(22805)
师范(22613)
经济学(22144)
业大(22027)
(21297)
研究所(21279)
(20764)
技术(20757)
北京(20484)
商学(20152)
经济学院(20013)
基金
项目(119586)
科学(97484)
研究(94198)
基金(85936)
(73198)
国家(72572)
科学基金(64636)
社会(61721)
社会科(58788)
社会科学(58779)
(49853)
基金项目(45647)
教育(43682)
(40496)
自然(38942)
编号(38487)
自然科(38159)
自然科学(38154)
自然科学基金(37524)
(32473)
资助(32046)
成果(29499)
创新(29186)
(27791)
重点(26938)
课题(26929)
(25791)
国家社会(25701)
(24715)
项目编号(24302)
期刊
(81144)
经济(81144)
研究(49672)
中国(37374)
管理(30193)
教育(25600)
(24623)
科学(21338)
(20042)
学报(19370)
技术(19298)
业经(16346)
大学(15856)
学学(14798)
农业(14291)
经济研究(14002)
(13308)
金融(13308)
财经(12059)
科技(11746)
技术经济(10947)
(10748)
问题(9744)
商业(9704)
(9406)
论坛(9406)
现代(8449)
(8266)
职业(8186)
(8017)
共检索到251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于成永  施建军  
作为外部学习的吸纳能力和获取外部技术活动的价值链治理模式选择是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中进行技术创新以突破"价值链陷阱"、"网络陷阱"和"能力陷阱"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产业升级相关理论,以知识创造、社会逻辑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吸纳能力-技术并购边界-创新绩效理论模型;以苏、沪、浙等地的企业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检验了产业性质、技术动态、市场动态以及专用机制等控制变量对理论模型的影响;最后对如何培养吸纳能力和避免治理模式选择上的创新负效应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鹏   王卓   谭常春   宋敏  
数字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并购重组是企业获取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化变革的高效方式。本文运用文本分析和Word2Vec算法构建数字专利词库、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对数字技术进行细分,从并购视角探究数字技术创新能否为企业带来价值。本文利用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目标公司拥有的数字专利越多,企业并购所产生的累积超额收益率越大,即数字技术创新能显著提升并购公司的市场价值;目标公司拥有的数字技术能显著提升并购企业的生产效率、数字技术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对于处在知识产权保护较强地区、受到分析师关注较高以及拥有首席技术官的并购公司而言,数字技术的这种价值提升效应更明显;就数字技术类别而言,目标公司拥有的云计算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是驱动并购公司价值提升的可能原因,且最具价值的数字技术类别存在行业异质性。本文不仅丰富了数字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也为强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翔  周明生  
中国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换挡期,为了消化前期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此时期的重要任务是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是进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有两种选择路径:一种是内源式的发展路径,主要方式是通过自主创新;另一种是外源式的创新路径,主要方式是技术引进,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产业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在促进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进而优化产业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翔  周明生  
中国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换挡期,为了消化前期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此时期的重要任务是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是进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有两种选择路径:一种是内源式的发展路径,主要方式是通过自主创新;另一种是外源式的创新路径,主要方式是技术引进,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产业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在促进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进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有一定的正外部性效应,研究基于外部性的视角,运用中国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自主创新能促进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并促进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负向影响,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效应不确定,国有企业通过创新的外部性机制,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能间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对高级化的影响效应有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丽英  
本文通过中外案例剖析研究了基于并购视角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路径,指出在发展早期的技术依赖阶段,从单纯的技术购买转向通过并购获得技术许可,是企业提高技术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当企业技术能力积累到一定阶段,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战略性技术联盟和技术并购就成为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有效途径,可实现技术创新的超常规发展。同时大量实证研究也表明技术并购已成为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主要来源和趋势,技术并购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我国企业的跨国技术并购通过取得的研发资源与自身要素相结合,获得技术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浩强  刘树林  
并购是企业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为背景,运用2009~2013年发生关联并购的203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收购方企业文化强度对其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关联并购能促进收购方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包括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收购方的企业文化强度越强,并购后的技术创新效率越高;该显著正相关是由关联并购企业之间较小的文化差异有利于提高目标企业核心技术人员认可度与资源整合效率的积极作用引起的;该积极作用能通过收购方企业文化的明确陈述和文化培训得到强化。本文研究结论有利于理解企业文化在关联并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青  周绍妮  
选择2009—2017年我国A股高科技产业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技术并购能否给收购公司带来技术创新效应,以及收购公司成长潜力水平对技术并购与技术创新效应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从两维度区分不同类型技术并购以检验其技术创新效应差异。结果发现:技术并购能够显著带来技术创新产出效应和技术创新促进效应;收购公司成长潜力越大,技术并购带来的技术创新效应越显著。此外,相对技术进入型并购,技术巩固型并购更能给收购公司带来显著技术创新效应,而国内技术并购与跨境技术并购带来的技术创新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成鑫钰  
在"创新驱动发展"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并购来弥补其内部研发创新成效不足的短板。为此,文章研究基于2008-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采用渐进DID模型考察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进行了产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一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购双方战略目标不一致、并购方企业创新资源整合效率低下、研发创新经费受并购成本挤压等是可能的重要原因;二是从产业异质性角度来看,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技术密集型企业中,而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而言,并购对其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政府部门应持续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大研发创新资金支持力度,增强创新人才储备,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楚宏  朱仁宏  
本文基于能力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相融合的视角,探讨外部技术创新对企业边界变动的影响机理。文章指出,企业的边界主要表现为能力边界和规模边界两种形态,而能力和交易费用是决定这两种边界形态及其变动的根本原因。在短期内,能力和交易费用各自独立地决定能力边界和规模边界的变动方向;但是到了长期,能力不仅可以直接决定能力边界的变动,而且还能够通过影响交易费用水平而间接决定规模边界的变动,从而形成能力为主、交易费用为辅的企业边界动态演化机制。外部技术创新活动正是通过改变企业的能力结构和交易费用水平而最终影响企业的边界变动。渐进式创新、模块化创新、架构创新和激进式创新四种外部技术创新模式对企业边界变动存在差异性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珮珺  张巧良  
国家提出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质量为目标的供给侧改革,并提倡企业进行横向并购来促进经济转型。然而当前的产业结构是否有利于企业横向并购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七个行业进行低、中、高的行业集中度划分,分别检验了三组不同行业集中度中企业进行横向并购前后技术创新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除分散竞争组中企业并购后的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加,相对集中度组和高集中度组的企业在横向并购后,技术创新能力未有显著性增加。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所有参与横向并购的企业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行业集中度越高越不利于企业横向并购后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认为,国家应鼓励市场集中度较低的企业进行横向并购以更好地发挥企业协同和规模效应及市场的竞争效应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由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晓雯  刘程军  
基于中国2007—2017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随机前沿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我国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地理格局上看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特点;正式环境规制促进了本地产业结构升级,对邻省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非正式环境规制的提高促进了邻省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发展,但对本省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作用显著为负;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效果不明显,但在与正式环境规制的交互下促进了本地产业结构升级,与非正式环境规制交互推动了邻省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大明  
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合作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更加复杂,而信息技术应用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重新测度合作创新水平的基础上,检验了信息技术应用对合作创新的改造效应。结果表明:合作创新在区域层面上与产业升级呈U型关系,大部分省份位于U型曲线右侧,越过极小峰值发挥正效应,信息技术应用在该机制中发挥作用。此外,我国地区间呈异质性特征,信息技术应用对合作创新的普惠作用更多体现在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中西部及偏远地区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地,为避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予以检验,上述结论仍成立。结论对实施合作创新、运用"互联网+"推动产业升级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价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永平  
以重庆工业产业2011—2015年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Malmquist方法分析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原因,并构建知识生产函数实证研究其创新驱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重庆中低技术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主要源于创新效率变化,其技术进步变化系数远小于1,技术进步呈负增长态势,其创新驱动主要受高新技术行业的知识溢出和"干中学"效应影响,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且研发资本投入越低,知识溢出的影响强度越大,意味着充分利用并借力高新技术发展是带动中低技术产业升级的重要渠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锋  马雷  张雷勇  
基于1999—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行业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就国内技术购买、国外技术引进和三资企业科技活动溢出等外部技术来源形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以专利为产出的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稳步增长,而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的创新绩效增长缓慢;国内技术购买和三资企业科技活动是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专利产出的重要外部技术力量,而国外技术引进能显著提高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的创新效率。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胜文  杨学儒  檀宏斌  
技术创新成果无直接生产力,是潜在的可获利机会,只有借助企业家识别、开发这种潜在可获利机会并创造市场新价值的技术创业,才能实现技术创新的经济效应,并带动产业升级。本文利用1998-2010年工业企业经验数据,发现技术创业和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均具显著贡献,但企业家的技术创业活跃度高时,技术创新的贡献均较大,反之反是,表明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贡献由企业家技术创业活跃度决定,目前技术创新经济绩效低下和产业升级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企业家技术创业活跃度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