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1)
- 2023(8930)
- 2022(7364)
- 2021(6630)
- 2020(5330)
- 2019(11772)
- 2018(11437)
- 2017(21958)
- 2016(11779)
- 2015(12752)
- 2014(12240)
- 2013(12163)
- 2012(11095)
- 2011(9853)
- 2010(9318)
- 2009(8234)
- 2008(7864)
- 2007(6587)
- 2006(5552)
- 2005(4586)
- 学科
- 济(50026)
- 经济(49973)
- 业(30815)
- 管理(30086)
- 企(23416)
- 企业(23416)
- 方法(19369)
- 数学(17173)
- 数学方法(17012)
- 农(15675)
- 地方(14210)
- 业经(13304)
- 中国(11688)
- 产业(11221)
- 农业(10960)
- 财(10213)
- 贸(9895)
- 贸易(9891)
- 易(9553)
- 学(9294)
- 技术(9022)
- 环境(8009)
- 制(7713)
- 地方经济(7639)
- 结构(6392)
- 和(6087)
- 划(6046)
- 银(5842)
- 务(5817)
- 融(5816)
- 机构
- 学院(160987)
- 大学(158514)
- 济(66575)
- 经济(65431)
- 管理(61844)
- 研究(55180)
- 理学(54822)
- 理学院(54162)
- 管理学(53228)
- 管理学院(52947)
- 中国(39535)
- 科学(36394)
- 农(34015)
- 京(32862)
- 业大(29086)
- 所(27450)
- 农业(27156)
- 财(26356)
- 研究所(25601)
- 中心(25441)
- 江(23586)
- 财经(21821)
- 范(20613)
- 经济学(20472)
- 院(20403)
- 师范(20285)
- 经(19846)
- 北京(19572)
- 经济学院(18809)
- 州(18540)
- 基金
- 项目(120250)
- 科学(94400)
- 基金(87318)
- 研究(83086)
- 家(78582)
- 国家(77911)
- 科学基金(66316)
- 社会(54866)
- 社会科(52159)
- 社会科学(52148)
- 省(48671)
- 基金项目(47736)
- 自然(43755)
- 自然科(42709)
- 自然科学(42694)
- 自然科学基金(41949)
- 划(40585)
- 教育(36075)
- 资助(33163)
- 编号(31794)
- 发(27690)
- 重点(27094)
- 创(26190)
- 部(25027)
- 创新(24440)
- 计划(23572)
- 国家社会(23295)
- 科研(23178)
- 成果(22874)
- 课题(21965)
共检索到222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超 黄晓雅
文章运用2012—2019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共同富裕水平的非线性机理,并使用变系数模型探索长三角各城市与都市圈演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长三角的共同富裕水平表现为由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为转折点的“Z”字形区域为中心向邻近城市递减;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共同富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相较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更大;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共同富裕差距存在区域差异和都市圈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建雨 薄冰雪
开展共同富裕水平测度并研究其时空特征,可以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参考。文章基于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运用熵权法从富裕程度、共享程度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测算共同富裕水平,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核密度估计、Markov转移概率矩阵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和三个子维度水平在考察期内总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其中,地区相对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各城市间绝对差异逐渐扩大,共同富裕各等级城市均对其前期共同富裕水平存在较强的路径依赖;收入与消费水平差异是区域差异在指标层面上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地理探测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时朋飞 乔若宸 黄荣娟
文章从共建富裕、共享富裕、共生富裕、共联富裕4个维度构建了长三角地区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0—2020年该地区41个城市的共同富裕水平,并对其时空特征、动态演进趋势及前因组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观察期内该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城市间差异明显“,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的格局长期维持,且形成从单核心与多中心向外围递减的空间格局;(2)研究期内该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主要以“H-H”“L-L”集聚类型为主,同时城市共同富裕水平受空间溢出效应影响,体现出俱乐部趋同和空间依赖特征;(3)该地区共同富裕水平提升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可归纳为“创新-绿色-开放”三元交织型“、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多因素协同型“、开放-共享”二元交互型3条主导路径。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时空演变 组态机制 长三角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卫嫚 黄泰
乡村旅游地是推动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区域,精准把握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多维特征,系统解析其促进乡村旅游地共同富裕的机制,有助于丰富新时代城乡共富理论体系。基于共生理论,构建“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结果—共生效应—共生目的”的链式因果理论框架,解析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对乡村旅游地实现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对长三角地区60个乡村旅游典型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能够持续加深城乡共生关系和提升乡村旅游地共同富裕水平,但呈不均衡发展特征,形成“核心—边缘”等级层次的空间布局。(2)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能够线性地促进乡村旅游地实现共同富裕,并通过旅游人才建设、旅游市场拓展、空间景观整合、旅游资源配置形成共生新能量以增强促进效应。由于乡村处于物质富裕积累时期,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旅游市场拓展机制发挥最高的中介促进效应。(3)不同城市规模的城乡共生单元内,人口、土地、产业共生环境进行差异化融合以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相比于中小城市,大城市促进效应更高。大城市以产业为核心共生环境,并在人口规模优势下激活旅游市场和培养旅游人才,而中小城市以人口为核心共生环境,人口回流后乡村旅游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高,从而大中小城市均能实现乡村旅游地共同富裕。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抓手,立足乡村旅游发展情景深入研究,可为国家重大现实问题提供前瞻性思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光亮 谭春兰 郑沃林
本文构建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治理”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指数来衡量共同富裕,并使用了探索性空间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解构长三角区域的共同富裕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的共同富裕表现为从上海向长江上游拓展,并沿长江沿岸城市演进,呈现“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规律;而溢出效应通过产业转移、教育投资、劳动就业和资本流动等因素实现,这些因素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突破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健 李小雯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数字营商环境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了新活力。文章选取2011—2021年长三角41个城市数据,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探究数字营商环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营商环境能够促进共同富裕,这一结论在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创业是数字营商环境影响共同富裕的主要传导机制;不同地区和不同数字营商环境水平促进共同富裕的效果不同;进一步采用FsQCA方法分析发现,三类数字营商环境生态可以产生高共同富裕水平。研究结论为数字营商环境赋能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毅 赵轩 毛峰
为深入研究数字经济驱动共同富裕的内涵与外延关系,从社会福利性、保障性和发展性维度构建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分析数字经济驱动共同富裕的动力因素,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分析2011—2020年长三角地级市面板数据发现:(1)数字经济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激活数据要素资源提升数字化就绪度,促进共同富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先富带动后富”作用明显;(2)数字经济驱动共同富裕实现“做大并分好蛋糕”的效应,门槛检验显示社会福利水平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将加快共同富裕的非线性增长;(3)数字经济提升数字素养促进“文化共富”,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数字人才培养政策会巩固共同富裕的社会文化基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韬 郭志仪
城市空间演化及城市产业升级已成为各国区域经济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空间演化的内在动因来自于产业价值链的空间重组、调整和转移。城市、城市群本质上是产业价值链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城市空间演化的过程也是产业价值链增值的过程,城市空间价值的不断提升也必然会带来产业的升级效应。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的空间面板SEM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以上海市为中心的城市价值链的产业升级效应显著,城市(群)空间演化符合价值链规律。基于实证研究,建议通过城市价值链推动城市发展,利用价值链的增值原理实现城市的合理分工和产业升级,以提升整个城市(群)的竞争力。
关键词:
价值链 城市空间演化 产业升级 长三角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谷源 张忠宇 邵皖宁 成春林
将数字经济具象化,构建七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通过冲击模拟研究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经济效应,并以209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从“共同度”“富裕度”两个维度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中介变量,数字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边际影响越强;从数字经济的二级指标看,数字技术、数字金融、互联网经济平台均有助于提升“富裕度”,但数字技术对“共同度”的影响不显著。对此,建议大力引导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更重视解决数字技术的负外部性问题,让数字经济红利更好为全体人民共享,从而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贾敬全 陶冶
从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维度测算共同富裕指数,并基于2010—2019年长三角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实现有着积极影响,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提高生产率、促进技术创新以及推动劳动力就业转移,促进了共同富裕的实现。异质性分析显示,相对于其他规模的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在Ⅱ类大城市中更明显。据此,应持续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缩小产业结构偏差;注重资源要素与优化产业结构相匹配,推动产品与产业创新;因地制宜,促进科学循环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婕 康玉梅
文章基于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2011—2022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一步应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产业结构升级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交互项对共同富裕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项对共同富裕发挥负向调节作用。为此,应当全力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强化新质生产力嵌入深度;优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强化技术创新的正效应,防止贫富差距扩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凯 曹斌 李容
本文用富裕度和共同度两个维度构建了测度共同富裕水平的指标体系,检验了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并进行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显著的提高了共同富裕水平,在进行了工具变量法和变量替代法等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在此基础上验证了区域间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度的正向调节作用及经济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中介作用。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采用门槛效应和空间效应模型,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存在“边际”先递增后递减效应及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浩瀚 潘源
分别以2003—2015年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城市群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Hansen门限模型,以金融规模与金融效率作为门限变量,同时考虑到金融集聚的影响,来考察和比较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不仅存在门限效应,且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对不同城市群产业升级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其次金融集聚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在不同发展程度地区也是不同的,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磊
什么是共同富裕?人们可能觉得这个问题已经很清楚了,不需要讨论。我认为未必。共同富裕这个概念的核心词是什么?是"富裕"。没有富裕,"共同"的内容就不知所云。所以,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更不是共同贫穷。那么,富裕的基础是什么呢?从根本上说,富裕的基础只能是人类的劳动,是劳动者的实践和创造,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句话,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巧 尹晓波
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长三角地区优化能源消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本文在分析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能源消费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运用长三角地区2000~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短期内会造成能源消费的增加,而在长期对能源消费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是逐步增强的,而能源消费自身的惯性作用则不断减弱;在长期中,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消费自身对能源消费的变动影响最大,技术创新影响相对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