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39)
- 2023(7121)
- 2022(5906)
- 2021(5727)
- 2020(4709)
- 2019(10762)
- 2018(10636)
- 2017(20576)
- 2016(10923)
- 2015(12703)
- 2014(12422)
- 2013(12651)
- 2012(12240)
- 2011(11072)
- 2010(10970)
- 2009(10345)
- 2008(10591)
- 2007(9595)
- 2006(8449)
- 2005(7828)
- 学科
- 济(56643)
- 经济(56590)
- 业(29618)
- 管理(29011)
- 方法(23604)
- 企(22321)
- 企业(22321)
- 数学(20734)
- 数学方法(20555)
- 中国(18222)
- 农(14908)
- 贸(13534)
- 贸易(13527)
- 易(13263)
- 业经(11634)
- 财(10734)
- 产业(10278)
- 制(9975)
- 农业(9667)
- 地方(9485)
- 学(8929)
- 银(8306)
- 银行(8294)
- 行(8040)
- 融(8005)
- 金融(8005)
- 技术(7315)
- 体(7313)
- 关系(7306)
- 和(7178)
- 机构
- 大学(165531)
- 学院(163167)
- 济(82699)
- 经济(81543)
- 研究(63005)
- 管理(60300)
- 理学(51411)
- 理学院(50868)
- 管理学(50159)
- 管理学院(49874)
- 中国(49558)
- 京(36218)
- 财(34391)
- 科学(34142)
- 所(31736)
- 研究所(28647)
- 财经(27782)
- 经济学(27731)
- 中心(27622)
- 经(25481)
- 经济学院(25010)
- 农(24255)
- 北京(23826)
- 江(22881)
- 院(22267)
- 财经大学(20698)
- 业大(20383)
- 范(20346)
- 师范(20182)
- 科学院(19220)
- 基金
- 项目(103353)
- 科学(82719)
- 基金(78068)
- 研究(76626)
- 家(67790)
- 国家(67330)
- 科学基金(57334)
- 社会(52485)
- 社会科(50072)
- 社会科学(50064)
- 基金项目(39961)
- 省(36384)
- 自然(34205)
- 教育(33792)
- 自然科(33472)
- 自然科学(33465)
- 资助(33299)
- 自然科学基金(32926)
- 划(31356)
- 编号(28620)
- 部(24844)
- 成果(23879)
- 发(23558)
- 国家社会(23512)
- 重点(23366)
- 中国(23239)
- 教育部(21698)
- 创(21162)
- 人文(20496)
- 发展(20029)
共检索到257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佳宾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最大的比较优势。我国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出现了劳动成本上升和劳动效率下降的趋势, 这是产业分工的低端劳动力资源数量过剩和产业分工的高端劳动力资源数量不足的具体表现。在产业分工的低端, 劳动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资源的规模优势上; 而在产业分工的高端, 劳动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资源的素质优势上。劳动力资源在产业分工低端的规模供给, 无法替代产业升级中的产业高端的素质需求。我国面对产业分工水平提升的要求, 劳动成本优势的发挥应该依靠高效率克服高成本。产业分工知识含量的提高, 要求提高产业工人的知识素养。
关键词:
劳动成本 产业分工 劳动效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都阳 曲玥
对比于通常将工资或劳动报酬等同于劳动力成本情况的做法,本文将劳动生产率纳入了分析框架,认为劳动力成本优势是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相对关系。通过对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测算,本文了解到劳动报酬的增长伴随着劳动生产率更快的增长,所以说在这期间劳动力成本优势并未减弱。进一步地,本文对今后如何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做出了相关探讨,认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教育的深化可以实现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延续。
关键词:
劳动报酬 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成本优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钱玲英
本文首先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工资对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并推导工资变动与比较优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工资水平对比较优势的影响。结果显示,工资上涨并没有对我国比较优势产生根本性的转变,而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快于工资水平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工资上涨对比较优势的负面效应所导致的。
关键词:
制造业 工资水平 比较优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雄浪 朱旭光
通过对我国的地区分工水平、产业集聚的变化以及地方优势产业的形成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区经济有朝着专业化分工格局演化的态势,各地区的分工水平有所提升,产业的地理集聚程度得到提高,地方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
关键词:
劳动分工 产业集聚 地方优势产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娟 万璐 唐珮菡
在产业转型和贸易开放深入开展的同时,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波动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通过推导基于垄断竞争的劳动需求模型、利用我国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检验产业转型升级中劳动市场波动是否加剧,并进一步考察贸易开放对两个产业部门的劳动市场波动差异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当外生冲击致使工资价格上升(或降低)1%时,高技术部门劳动需求将减少(或增加)0.265%-0.272%,而低技术部门企业的劳动需求将减少(或增加)0.258%-0.260%,高技术产业部门的劳动需求比低技术部门更富有弹性,意味着产业升级过程中劳动者将面临增大的就业风险和收入波动;进一步地,产业转型中的劳动市场波动加剧将在贸易开放...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纪雯雯
过去30年,中国制造业凭借丰富的人口红利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快速发展,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挑战了这一优势并由此产生巨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损害了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为此,本文综合利用宏观数据、微观数据以及第三方机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一方面从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质量变化的角度分析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合理,另一方面从劳动者报酬、企业成本结构和制造业竞争优势三个角度综合分析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是否仍具有优势。研究结论: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具有合理性和持续性,并且在上升趋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建强 赵西亮
本文利用2002—2011年的制造业数据核算比较了我国与主要竞争国家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发现我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具体地,我国东部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2002年以后高于印尼,2007年超过中西部地区和泰国,2011年超过马来西亚;中西部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2002年以后高于印尼,2009年超过泰国,2011年超过马来西亚,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小时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与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比,我国已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再加上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中西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中国出口是否能够重新恢复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仍然拥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基于这一判断,本文对我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单位产品(或单位产值)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是衡量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的主要标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2009年以后,我国单位产品劳动力成本从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这一变化意味着我国利用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推动出口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
关键词:
中国出口 经济增长 劳动力成本 竞争优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昆 李兆千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引致资本外流,制造业空心化风险逐步加大。对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全球比较表明,2011年以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弱化:一方面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已基本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甚至发生一定的反转(如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等国);另一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尽管还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这种劳动力成本优势可能被其他因素(能源成本、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削弱。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的原因是劳动报酬的上涨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速度,劳动报酬上升较快主要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黄平
伴随《劳动合同法》而提高的解雇成本将对就业产生何种具体影响?提高解雇成本有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吗?针对这两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热点问题,本文关注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的异质性问题,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研究表明,提高解雇成本对人力资本密集度不同的企业的雇佣决策及人力资本存量不同的员工存在截然不同的影响。实施《劳动合同法》,提高解雇成本,一方面导致人力资本密集度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缩小员工规模(或显著降低扩张速度),对人力资本存量低的体力员工就业造成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则促使人力资本密集度高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加速扩张,对人力资本存量高的知识员工就业产生积极影响。由此可见,提高解雇成本有利于知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葛开明
我国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升值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本文认为汇率问题实质上是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均衡发展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劳动生产力相对成本与汇率的关系后指出,我国和美国的职工工资总体水平的相对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增长不同步是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症结,并提出了保持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来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设想。
关键词:
汇率 工资 劳动生产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青龙 伍世安
新时代背景下的产业升级将从"亢奋的物质主义"转向"权衡的物质主义",更加重视对综合成本的掂量和权衡。所谓综合成本,是指产业发展过程中使用一切要素的代价总和,当前主要囊括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要素结构的升级、综合成本总量及其结构的变化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比较优势,而产业比较优势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升级的基本方向。为此,中国应该在市场和政府的协同作用下,努力推动产业结构逐步向契约密集型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等新兴产业方向演进,并完成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替代、改造或提升,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制度创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产业升级 综合成本 比较优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辛冲 石春生 陈湘锋
基于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引发的社会现象,提出社会经济活动的非良性循环:劳动者收入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商品需求不足→产业结构层级低→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出口→竞争力弱→产业利润低→劳动者收入低;分析了劳动力成本、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三者的联系,深入挖掘了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企业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有助于为产业升级储备高素质人才的机理;揭示了劳动力成本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提高劳动力成本能够从扩大内需、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消费结构 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经勇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一大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但是,比较优势并不等于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也可理解为比较生产费用优势,它是由各国土地、劳力、资本等有形资源禀赋上的差别引起的。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力比较,而竞争优势强调的是各国同一产业之间竞争力的比较。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只有通过竞争优势的发挥,才能得到最终体现。一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没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就难以实现其比较优势。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产业 比较优势 竞争优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厚俊 王丹利
"民工荒"使得关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是否上升,以及其上升是否降低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这一命题的讨论日益增多。本文提出观点: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但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却并不因此下降,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是最集中体现我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行业——制造业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远远小于整体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二是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可部分归因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这并不会使我国丧失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本文的实证分析通过梳理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变化及其与FD I流入量和出口量变化的关系,印证上述观点。这说明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加之我国依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不能全盘否定廉价劳...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比较优势 劳动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