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22)
2023(6080)
2022(4915)
2021(4645)
2020(3767)
2019(8767)
2018(8579)
2017(16402)
2016(9271)
2015(10774)
2014(11033)
2013(10970)
2012(10218)
2011(9215)
2010(9468)
2009(8566)
2008(8884)
2007(8320)
2006(7615)
2005(7201)
作者
(26208)
(21402)
(21343)
(20835)
(13751)
(10196)
(9987)
(8356)
(8178)
(8040)
(7275)
(7199)
(6939)
(6907)
(6767)
(6547)
(6427)
(6373)
(6203)
(6142)
(5536)
(5346)
(5339)
(5041)
(4974)
(4871)
(4804)
(4770)
(4361)
(4221)
学科
(39802)
经济(39757)
管理(30021)
(28107)
(23629)
企业(23629)
方法(12682)
中国(12231)
(11863)
业经(11725)
(11382)
产业(10040)
数学(10019)
地方(9995)
(9976)
数学方法(9836)
农业(7938)
理论(7867)
(7571)
银行(7559)
(7497)
财务(7474)
财务管理(7445)
(7166)
企业财务(7050)
技术(6968)
(6571)
金融(6570)
(6376)
(6372)
机构
学院(131146)
大学(126845)
(54231)
经济(52898)
管理(48298)
研究(42157)
理学(39578)
理学院(39156)
管理学(38514)
管理学院(38271)
中国(35527)
(27812)
(27346)
科学(23591)
(23457)
(21427)
财经(20464)
中心(20420)
(19171)
研究所(18478)
(18244)
(18171)
北京(17912)
(17666)
师范(17544)
经济学(16716)
(15813)
业大(15494)
技术(15130)
(15050)
基金
项目(74963)
研究(60240)
科学(58445)
基金(50968)
(42534)
国家(42112)
社会(37444)
科学基金(36317)
社会科(35319)
社会科学(35312)
(31511)
教育(28098)
基金项目(26490)
编号(25989)
(24941)
成果(22043)
资助(21233)
自然(20979)
自然科(20422)
自然科学(20420)
自然科学基金(20082)
课题(19121)
(17844)
重点(16931)
(16168)
(16087)
(15971)
(15921)
项目编号(15648)
发展(15022)
期刊
(71893)
经济(71893)
研究(44406)
中国(33835)
(23723)
管理(20941)
教育(20127)
(17934)
(16448)
金融(16448)
学报(15718)
科学(15117)
技术(13394)
业经(13385)
大学(12470)
农业(11595)
学学(11129)
财经(10771)
经济研究(10758)
(9566)
问题(9447)
图书(8212)
(6998)
论坛(6998)
(6985)
技术经济(6974)
商业(6949)
现代(6687)
职业(6673)
财会(6479)
共检索到222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芸  肖琬君  
本文利用CGSS数据研究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工作转换的影响,发现产业升级显著降低劳动力工作转换的次数,且这种影响存在滞后性。产业升级主要降低劳动力主动转换工作的次数,但不影响被动转换工作的次数,说明产业升级对工作流动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劳动力对未来就业的预期,而非对就业市场的直接冲击造成的结构性失业。进一步地,该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劳动力身上,并随着就业市场规模及自由度的变化而对工作转换产生差异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揭示产业升级对就业市场可能的负面影响及其传导途径,为合理规划产业升级提供有益启示和政策依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方豪  樊仲琛  
本文研究在中国全面工业化进程中,人力资本禀赋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结构转型的机制。本文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建立如下特征事实:1982—2005年间,(1)中国低学历有效劳动力相对增多;(2)技术可转换性越高的产业,高学历密集度降低越多,相对就业规模增加越多。由此,本文通过一个新结构经济学模型,提出“禀赋结构匹配的技术调整”:技术可转换性高的产业朝禀赋结构变化的方向降低高学历密集度,增加使用丰裕的低学历劳动力,从而扩大规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扶涛  王方方  薛勇军  
转变生产方式,推动制造业升级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战略举措,这就要求进一步发挥我国高质量人力资本对制造业产业升级支持和推动作用。文章运用我国2000—201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构建匹配度模型分析我国人力资本与制造业升级匹配效应,结果发现,匹配度总体水平较低,但提升态势明显,并呈现出阶段非对称性特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靳卫东  
产业结构转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其本质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人力资本是产业结构转化的基础,决定了产业结构转化的速度、方向和效果。在数量、结构和类型上,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化不匹配,是造成失业增加、经济波动和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中国人力资本的总体水平较低,并且低层次人力资本占有很大比重,人力资本的区域分布也不平衡,所以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受到了很大限制。这妨碍了各种要素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制约了技术进步以及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同产业之间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差异,由此产生了结构性失业,阻碍了经济增长,扩大了收入差距。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旋君  
我国转型期流动人口、城中村及农村征地、城镇拆迁、劳资纠纷、涉法涉诉、企业军转干部待遇等问题凸显。信访主体多元化、诉求利益化和维权复杂化的特点,引领信访工作探究"理念创新、管理创新与方式创新"路径,以实现统筹性、协调性与和谐性的统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太平  张鸿昭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人力资本结构研究"课题组  
关于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的匹配与协调,现有研究大多处于定性分析或局部的经验观察。本文在系统解析两者的匹配协调性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中"耦合协调"的理论,测算了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中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两种要素之间的匹配协调度,并考察了这种匹配协调度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匹配协调对经济效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十分稳健。因此,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有效积累,不仅仅是两者数量上的增加,同时还要关注两者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匹配和均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许岩  曾国平  曹跃群  
文章通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面板数据回归,测算出了1995—2013年中国各省级单位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存量的最优比例。研究发现,1995年以来,中国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存量最优比例存在着持续高企的趋势,这意味着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样本期内,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存量的匹配程度并不理想。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始终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而中、西部地区则经历了由人力资本存量相对过剩到物质资本存量相对过剩的演变历程。且近年来,这种资本存量的结构性失衡表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虽然目前中国绝大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许岩  曾国平  曹跃群  
文章通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面板数据回归,测算出了1995—2013年中国各省级单位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存量的最优比例。研究发现,1995年以来,中国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存量最优比例存在着持续高企的趋势,这意味着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样本期内,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存量的匹配程度并不理想。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始终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而中、西部地区则经历了由人力资本存量相对过剩到物质资本存量相对过剩的演变历程。且近年来,这种资本存量的结构性失衡表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虽然目前中国绝大部分省份仍然处于人力资本存量相对短缺的状态,但各省份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实际比例相对于最优比例的偏离程度表现出较大的地区性差异,总体上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梯次降低的态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静  楠玉  
本文解释了中国人力资本规模大幅度提升,而自主创新迟滞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与研发投入错配是导致自主创新受阻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人力资本与研发投入的匹配程度可以引致与要素稀缺(丰裕)类似轨迹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方向;基于OLS估计和分位数估计发现,提高人力资本与研发投入的匹配程度既可以引致技术进步是资本偏向型的,还可以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劳动力要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邵文波  李坤望  王永进  
本文基于劳动力技能匹配的视角,讨论了国家人力资本结构与比较优势的关系。在一般均衡的理论框架下,首先分析了封闭条件下不同技能劳动力在不同替代弹性部门的均衡配置条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开放条件下两国因人力资本结构不同而形成的比较优势的差异,并进一步推广至多国情形。理论分析表明:人力资本结构差异并不能单独决定比较优势,还需要考虑替代弹性不同的部门对于劳动力技能匹配的要求,替代弹性高的部门要求技能差异大的劳动力搭配进行生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力资本分布偏向于某部门特定技能范围的国家在该部门具有比较优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桂贞  
文章指出了高职学生就业匹配性的现存问题,进而通过数据采集、建立学生信息数据仓库,模型设计、分析影响就业因素指标,搭建平台、直观显示数据分析结果,分析画像、准确定位学生现状四方面进行了就业匹配性研究,最后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人职匹配理论构建了综合就业服务体系,以期为学生的专业选择和学习全过程、职业选择和发展全过程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不断深化,但是我国出口产品大多面临附加值低且价值单方面向外转移的困境。文章首先分析了垂直专业化与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之间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把人力资本匹配引入到分析框架中,考察初始人力资本的选择与垂直专业化不同阶段的适配如何促使发展中国家在垂直专业化不断深化过程中持续提升其产业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并避免发展中国家产业垂直专业化和产业价值链升级之间倒"U"型曲线递减趋势的出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春凯  许珍珍  
推动全国劳动力市场统一和提升劳动力就业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基于2003—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互联网发展对就业中劳动力人力资本供给与产业结构需求间匹配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1)互联网对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的影响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互联网促进了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2)互联网通过促进人口跨区域流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提升了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3)互联网对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特征,突破门槛后劳动力池效应更加明显,互联网的促进作用明显跃升;(4)随着互联网发展阶段的递进,互联网网络溢出效应的增强对区域劳动力就业匹配产生更加显著的影响。东中部地区互联网的劳动力就业匹配效应最为明显,西部地区尚不突出。因此,应从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互联网就业信息平台以及强化互联网与农业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就业匹配效率,助力中国区域经济社会走向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陆爱华  骆光林  
以单个学科为单位(院或系)的建制设置学科,已不适应大科学时代学科发展的要求。转型期高校需要深刻认识学科重构的重要性并主动进行学科重构,其具体方式就是学科群的构建。笔者从学科的发展规律、工科学科的特点开始研究,阐述了工科学科群构建的意义,提出工科学科群构建的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