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13)
- 2023(7764)
- 2022(6416)
- 2021(5684)
- 2020(4543)
- 2019(10067)
- 2018(9585)
- 2017(18588)
- 2016(9433)
- 2015(10737)
- 2014(10887)
- 2013(11167)
- 2012(10847)
- 2011(10375)
- 2010(10782)
- 2009(10315)
- 2008(9674)
- 2007(8976)
- 2006(8382)
- 2005(7159)
- 学科
- 济(74518)
- 经济(74469)
- 业(26814)
- 农(25788)
- 管理(22916)
- 地方(21962)
- 方法(20726)
- 数学(18039)
- 数学方法(17991)
- 农业(17320)
- 业经(17294)
- 企(17257)
- 企业(17257)
- 中国(15413)
- 地方经济(14575)
- 学(13734)
- 产业(11783)
- 发(10121)
- 制(9894)
- 财(9382)
- 农业经济(8181)
- 经济学(8137)
- 发展(8112)
- 展(8095)
- 融(8028)
- 金融(8028)
- 环境(7886)
- 体(7748)
- 策(7579)
- 结构(7360)
- 机构
- 学院(157554)
- 大学(154761)
- 济(80414)
- 经济(78992)
- 研究(58052)
- 管理(57867)
- 理学(49555)
- 理学院(48974)
- 管理学(48292)
- 管理学院(47988)
- 中国(42058)
- 财(32118)
- 科学(31768)
- 京(30852)
- 所(28532)
- 农(26792)
- 经济学(26693)
- 研究所(25666)
- 财经(25540)
- 中心(25295)
- 江(24305)
- 经济学院(23772)
- 经(22929)
- 范(21621)
- 师范(21499)
- 业大(20642)
- 院(19734)
- 农业(19412)
- 北京(19321)
- 州(18934)
- 基金
- 项目(99015)
- 科学(79147)
- 研究(75931)
- 基金(72237)
- 家(60975)
- 国家(60398)
- 社会(53848)
- 科学基金(52003)
- 社会科(50888)
- 社会科学(50881)
- 省(39626)
- 基金项目(37998)
- 教育(32564)
- 划(31014)
- 编号(29587)
- 自然(28635)
- 资助(28288)
- 自然科(27909)
- 自然科学(27904)
- 自然科学基金(27426)
- 发(25072)
- 成果(24357)
- 国家社会(22867)
- 重点(21994)
- 部(21971)
- 发展(21771)
- 展(21489)
- 课题(20794)
- 创(20375)
- 人文(19721)
共检索到246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余畅 周绍东
实现城乡融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由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不仅在各产业间进行组合和搭配,也在城市和乡村中结合起来开展生产活动,因此,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是塑造新型城乡经济关系、促进城乡融合的根本途径。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个角度出发,总结了农村产业升级推动城乡经济关系演进的过程,刻画了从"城乡对立"到"城乡协调"再到"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产业升级 政治经济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余畅 周绍东
实现城乡融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由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不仅在各产业间进行组合和搭配,也在城市和乡村中结合起来开展生产活动,因此,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是塑造新型城乡经济关系、促进城乡融合的根本途径。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个角度出发,总结了农村产业升级推动城乡经济关系演进的过程,刻画了从"城乡对立"到"城乡协调"再到"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产业升级 政治经济学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农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和理论阐释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更好把握这一战略的理论框架、丰富内涵与内在逻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关系融合发展是根本动因,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根本目标,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是根本宗旨,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根本举措。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科 王宝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研究乡村振兴的出发点,乡村振兴可以抽象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以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作为研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以"使用价值空间"为核心范畴,将乡村振兴过程抽象为一个"完全使用价值空间"在数量上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由此构建一个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既定的前提条件,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中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政策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富丽明
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乡村振兴对实现国内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环节顺畅流转具有重要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实现乡村振兴与国内大循环的良性互动,应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并构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金融资本主导型价值链,进而实现农业价值链的转型升级与自主可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敏 张海晨
大都市上海郊区的乡村振兴形态需要被放置在一种紧密型城乡关系之中加以考虑。大都市上海郊区乡村发展曾经一度走的是乡土工业化发展道路,但是在土地紧张背景下城乡关系不断收紧,乡土工业化发展道路逐步被去工业化发展道路所替代,而未来大都市上海郊区的乡村振兴形态必然会走上一种输血式扶持、配套式发展和收缩式调整的特色发展道路。畅想上海郊区乡村的未来景象,传统的村落共同体将会所剩无几,乡村人口由于二产的萎缩而变得稀疏化,而大面积的乡村将会成为一种为都市消费需求做配套服务的后工业腹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祝林林 纪志耿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农村面源污染是制约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因素。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具有发展农村生产力、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生产力欠发达,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农村难以有效推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制度不完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根本在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传统的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向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消除农村面源污染来源,并不断完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制度,最终探索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长效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雪敏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视角,立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价值生产”“价值实现”“价值分配”的整体分析框架,从劳动价值论视角阐释数字经济赋能“价值生产”环节唯一的生产者——劳动者;从资本循环理论视角阐释数字经济赋能“价值实现”环节,完成“惊险的跳跃”;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价值分配理论视角阐释数字经济赋能“价值分配”环节,兼顾效率和公平。通过分析得出,基于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以及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我国的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事业的成效会显著提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政治经济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雪敏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视角,立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价值生产”“价值实现”“价值分配”的整体分析框架,从劳动价值论视角阐释数字经济赋能“价值生产”环节唯一的生产者——劳动者;从资本循环理论视角阐释数字经济赋能“价值实现”环节,完成“惊险的跳跃”;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价值分配理论视角阐释数字经济赋能“价值分配”环节,兼顾效率和公平。通过分析得出,基于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以及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我国的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事业的成效会显著提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政治经济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艳萍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工农城乡关系,首先必须打破旧的城乡关系——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协调思想为工农城乡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重塑城乡关系要以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来解决"三农"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土地确权机制以及长效增收机制的改革,最终推动新型城乡关系重构和城乡繁荣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二元结构 城乡融合 机制改革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贺立龙 刘丸源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已成为新的发展阶段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的核心要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为此,要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加强监测,对脱贫地区产业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守英 龙婷玉
一、城乡转型作为政治经济问题城乡转型的最主要理论来源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跟增长理论的最大分歧就是结构问题。当大多数的主流经济学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注穷人问题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问题不一致。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结构转变,这是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的定义,也就是发展经济学讨论的主要是结构变迁问题,结构变迁的核心是研究一个国家如何从农业经济向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奕山 吴重庆 张慧鹏
乡村生产要素通过流动实现集聚是提升生产分工规模和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但要素过度流失不利于乡村自身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前,"乡-城"生产要素流动规模较小;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在重工业发展战略下乡村生产要素被约束流动;改革开放以来,"乡-城"生产要素单向流动趋于加速;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乡村振兴新篇章,致力于改变乡村要素单向外流的局面。近代以来,立足于乡村且突破村庄社区规模的分工生产和集聚性生产没有大范围发展起来,乡村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不强。新中国的综合发展成就为发展现代化的乡村集聚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探索在县域层面整合资源和集聚要素是振兴乡村和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县域经济 城乡关系 要素集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玉林
21世纪以来,中国农政的理念和政策发生了积极的重大转变,但是城乡关系失衡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调整,关涉乡村稳定和发展的诸多要素大量外流或被夺走的趋势未能有效遏制,也因此造成了多数乡村的快速凋敝和多数城市的急剧膨胀。能否彻底打破城市剥夺或挤压乡村的制度惯性,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治宣示付诸实际,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将决定着能否改善中国的城乡社区面貌和整体社会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玉华
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是我国依据城乡关系所具有的变化特征所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而要想振兴乡村,就必须基于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完善的体系制度。所以,应采取对制度进行改革、对机制进行完善的方式,使城乡之间进行双向流动。要进一步推动农村地区土地制度的相关改革以及投融资相关体制的改革,实现农村资源和城市资源的相互流动,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和激励机制,留住农村人才,引入城市人才。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振兴战略 城乡关系 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