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45)
2023(18132)
2022(15634)
2021(14847)
2020(12504)
2019(29206)
2018(28901)
2017(54985)
2016(30456)
2015(34894)
2014(35108)
2013(34487)
2012(32049)
2011(28882)
2010(28860)
2009(26496)
2008(26075)
2007(23045)
2006(19682)
2005(17303)
作者
(88085)
(73445)
(72792)
(69756)
(46458)
(35369)
(33426)
(28919)
(27787)
(26234)
(25113)
(24664)
(23224)
(23210)
(22890)
(22592)
(22508)
(21736)
(20995)
(20993)
(18232)
(17996)
(17927)
(16673)
(16533)
(16408)
(16400)
(16210)
(14884)
(14542)
学科
(122414)
经济(122287)
管理(83790)
(80833)
(66135)
企业(66135)
方法(57444)
数学(50441)
数学方法(49768)
(33990)
中国(33427)
(30936)
业经(27494)
(27408)
地方(26411)
(23677)
农业(22532)
(22284)
贸易(22275)
(21606)
理论(20285)
(19524)
财务(19445)
财务管理(19391)
(19111)
银行(19050)
技术(18627)
(18516)
(18410)
金融(18406)
机构
大学(429138)
学院(425721)
(168393)
管理(166676)
经济(164623)
理学(144474)
研究(143585)
理学院(142815)
管理学(140021)
管理学院(139273)
中国(106188)
(91856)
科学(91175)
(75859)
(73112)
(72648)
业大(67126)
中心(66564)
研究所(66497)
(63487)
财经(60787)
北京(58110)
(58081)
师范(57505)
农业(57216)
(55247)
(52878)
(51018)
经济学(50313)
师范大学(46316)
基金
项目(293747)
科学(229605)
研究(212858)
基金(210497)
(183984)
国家(182468)
科学基金(155985)
社会(131405)
社会科(124406)
社会科学(124370)
(117011)
基金项目(112181)
自然(102982)
自然科(100535)
自然科学(100507)
教育(99490)
自然科学基金(98677)
(98062)
资助(87459)
编号(87376)
成果(70928)
重点(66221)
(64431)
(62835)
课题(61049)
(60637)
科研(56804)
创新(56519)
大学(55632)
教育部(54850)
期刊
(180418)
经济(180418)
研究(124103)
中国(83967)
学报(71531)
(65372)
科学(63926)
管理(58893)
(58560)
大学(54717)
教育(54559)
学学(50523)
农业(45137)
技术(38437)
(35419)
金融(35419)
业经(31017)
财经(29122)
经济研究(28929)
(24975)
问题(23737)
(23616)
图书(22846)
科技(20867)
技术经济(20824)
(20540)
理论(20396)
统计(19468)
商业(19047)
资源(19006)
共检索到624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徐真  
当前吉林省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进入了关键时期,高层次人力资本的流失影响到创新能力的持续性。作为高等教育大省,吉林省的教育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发展优势。因此,吉林省应进一步挖掘和发挥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有利因素,从发展新经济与培育新动能、着力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鼓励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发展绿色就业、推动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侧"改革等方面,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推进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的协同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利国  
吉林省有较好的高等教育资源,然而当前吉林省的大学生就业出现了就业率下滑、就业外流等一系列问题。人才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私营企业发展状况、就业工资等是影响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经济因素。因此,应从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本地就业人员的基本工资水平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吉林省大学生就业难题,充分发挥人才在全面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自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大学生就业难表现出一种长期性和持续性的态势;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就业难是在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产生的。究其原因,虽然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有很大关系,但更与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吸纳能力偏低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以及新一轮的产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战略性重组,促使我国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达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就必然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经济结构转型有助于拓展大学生就业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永远  周洋  王峰  
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变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同时并存,引发了大学生数量是否超过产业升级承载能力的困惑,这已深刻影响到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已有研究从静态、单向因果关系视角研究产业升级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难以提供有效的政策依据。基于中国省际间面板数据,从产业转型升级与大学生就业的互动效应视角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第一,从单向因果关系看,产业升级对大学生就业不具有显著正影响;第二,从产业升级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看,不仅产业升级显著促进了大学生就业,而且大学生就业也反过来促进产业升级;第三,从区域比较看,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更能促进大学生就业,说明产业高级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吸纳能力更强。总之,正是因为大学生就业能够反过来促进产业升级,才确保了产业升级对大学生的需求,这是"技能加速理论"在中国的体现,说明产业结构升级对大学生需求具有长期动态影响。本研究进一步澄清了实务界与理论界的一些模糊认识,为政府坚定既有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文君  
我国西部大开发计划已实施十多年,与之配套的人才引进计划"西部计划"每年吸引着大批东部高校学子到西部就业,那么西部地区自身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他们是否愿意留在本地就业呢?教育部"青海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衔接研究"课题组最近公布的数据表明,西部地区高校的大部分毕业生还是留在西部地区工作,4年来这一数据一直维持在50%左右;去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近三年呈下降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新珍  
文章从分析湖北省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大学毕业生就业特点出发,阐述了湖北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不足,即政策缺乏针对性、对企业及毕业生吸引力不够、对困难家庭毕业生扶助效果不明显等,提出进一步开发基层就业岗位、制定鼓励企业吸纳毕业生的政策、强化就业领域的宏观调控、调整高校专业招生结构等五项对策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森平  刘雪雪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际,大学教育培养与产业结构调整脱节,大学生职业定位存在偏差等。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试图破解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题。本文基于产业结构的视角来剖析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成因,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财税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志兵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影响高校就业率的重要因素,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学生社团、勤工助学、公益活动、见习实习、暑期实践、创业尝试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就业能力,增强竞争优势。高校、政府、用人单位要通力合作,履行各自的社会责任,发挥各自的社会功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使社会实践常态化,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邹云龙  孔洁珺  
本文使用非自愿就业概念来解释和测度就业质量。本文认为,虽然非自愿就业尚未受到学界的充分关注,但非自愿就业现象却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就业质量问题的产生。非自愿就业可以充分利用价格这一信息收集机制,通过对大学生的实际工资和保留工资进行量化处理,使关于就业质量的大量微观变量集结为宏观模式,从而建构起一个基于非自愿就业、可收敛、可量化、可操作的大学生就业质量监测方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倪宁  
随着高校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口比重的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的民生意义日益凸显。分析1999年至2013年国办下发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文本的失业治理针对性,以及各种失业类型的政策条目在数量和内容上的演化特征,结果发现:(1)就业促进政策的失业治理针对性逐渐增强;(2)在政策制定者看来,结构性失业和需求不足性失业是最重要的两种失业原因,相关政策条目占比逐年增大;(3)就业促进措施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直接行政式干预逐步让位于间接的宏观调节式干预;(4)针对摩擦性失业,政策制定的关注点应从提升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拓展为提升全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程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华  
本文结合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的需求特征,分析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指出了当前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阳  陈怡  刘晓婕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将有利于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实现收益,有利于高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有利于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因此,微观个体、中观环境和宏观政策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其就业能力应是一个由个体、家庭和学校、政府参与的系统过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生玉  王晓华  屈智勇  张欣亮  胡然然  
通过对北京、湖北、湖南、贵州四省市1292家不同类型、规模和行业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仍有高达64.9%的用人单位存在用人需求,46%的用人单位没有改变招聘计划,32%的用人单位将进行人才储备;81.1%的用人单位在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很大影响;2007-2009年62.9%的用人单位招聘人数没有变化,增加招聘人数的用人单位比例为20.6%,减少招聘人数的用人单位比例为16.4%;2007-2009年72%的用人单位在连续招收大学毕业生;55.3%的用人单位有招收本科毕业生的计划,26.4%的用人单位有招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计划,18.3%的用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吉田  
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而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提高其就业能力。文章从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结构分析入手,对其就业能力的开发促进与组织实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魏陆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了政府出台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财税政策及其存在的不足,根据大学生就业起点性困难和结构性矛盾这一特点,对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财税支持和配套政策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