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8)
- 2023(13856)
- 2022(11980)
- 2021(11222)
- 2020(9589)
- 2019(22843)
- 2018(22375)
- 2017(43581)
- 2016(23371)
- 2015(26834)
- 2014(27079)
- 2013(26837)
- 2012(24780)
- 2011(22286)
- 2010(22345)
- 2009(20850)
- 2008(20480)
- 2007(17714)
- 2006(15187)
- 2005(13343)
- 学科
- 济(109079)
- 经济(108977)
- 管理(66243)
- 业(65977)
- 方法(54597)
- 企(53260)
- 企业(53260)
- 数学(49290)
- 数学方法(48596)
- 财(27592)
- 中国(27525)
- 农(27238)
- 地方(21840)
- 业经(21465)
- 学(19092)
- 贸(18838)
- 贸易(18830)
- 农业(18387)
- 易(18241)
- 制(16753)
- 务(16312)
- 财务(16252)
- 财务管理(16211)
- 理论(15790)
- 企业财务(15349)
- 技术(15036)
- 和(14468)
- 融(14010)
- 金融(14007)
- 环境(13926)
- 机构
- 学院(336753)
- 大学(336281)
- 济(145430)
- 经济(142587)
- 管理(135188)
- 理学(117671)
- 理学院(116449)
- 管理学(114307)
- 管理学院(113689)
- 研究(109554)
- 中国(82135)
- 京(69990)
- 科学(65462)
- 财(64629)
- 所(53697)
- 农(52351)
- 财经(52116)
- 中心(51577)
- 江(49009)
- 研究所(48727)
- 业大(48571)
- 经(47421)
- 经济学(45667)
- 北京(43545)
- 范(42208)
- 师范(41800)
- 经济学院(41504)
- 农业(41049)
- 院(39612)
- 州(38862)
- 基金
- 项目(229372)
- 科学(182522)
- 基金(169215)
- 研究(164990)
- 家(146574)
- 国家(145452)
- 科学基金(126916)
- 社会(106681)
- 社会科(101471)
- 社会科学(101445)
- 基金项目(89285)
- 省(89231)
- 自然(83050)
- 自然科(81219)
- 自然科学(81201)
- 自然科学基金(79769)
- 教育(76940)
- 划(75011)
- 资助(70963)
- 编号(65939)
- 成果(51828)
- 重点(51611)
- 部(51372)
- 发(49355)
- 创(47724)
- 课题(44991)
- 创新(44658)
- 国家社会(44643)
- 教育部(44615)
- 科研(44227)
共检索到485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晓锋
国民收入增长比城镇化率更重要,它是产城融合的粘合剂。城市发展从本质上讲是产业升级过程,适度城市规模有利于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和产品,降低生产生活成本,推动产业升级,增加居民收入。产业升级还利于民、藏利于城,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市规模良性扩张的根本保证。因此,政府应选择合理的产业升级路径,坚持产业升级与收入增长同步,开创人口和产业承载新空间,推进产业和城市由中低水平融合向中高水平融合跃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晓锋
国民收入增长比城镇化率更重要,它是产城融合的粘合剂。城市发展从本质上讲是产业升级过程,适度城市规模有利于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和产品,降低生产生活成本,推动产业升级,增加居民收入。产业升级还利于民、藏利于城,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市规模良性扩张的根本保证。因此,政府应选择合理的产业升级路径,坚持产业升级与收入增长同步,开创人口和产业承载新空间,推进产业和城市由中低水平融合向中高水平融合跃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应武
利用2002年~2006年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本文估计了我国城市的最优规模和城市规模分布函数。研究表明:(1)从城市经济增长的角度,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最优规模为500万人左右,而且具有地区差异性,最优规模效应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2)我国城市规模基本符合帕累托分布,但与位序-规模法则的理想状态相比,还存在高位城市缺失的问题,表现为大城市数量不够、规模不大。基于此,我国应该优先发展大城市,扩大城市规模。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最优城市规模 位序-规模法则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久文 张超磊 闫昊生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关键发展时期,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但与此同时也衍生出很多城市问题,中国是否应该限制大城市的发展成为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在包含异质性个体的城市内生性理论框架下,重点分析中国城市的最优城市规模和均衡城市规模的差异,并衡量差异带来的经济效率损失。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均衡规模均超过其最优规模,但规模差异所带来的经济效率损失较小。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考虑,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中国应该继续鼓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逯建 杜清源 孙浦阳
本文利用"铁路时刻数据",精确地描述了中国自1970年以来各省份之间的铁路运输时间和"时间成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发现,铁路运输时间每年每下降1%会使各城市的人均GDP的增速额外增长1.382%~2.194%;城市人口规模越大,时间成本节省所产生的人均经济增长效应就越大。另外更高人均经济水平的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会更慢,城市对外开放程度能够显著促进人均经济增长速度。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全面准确估计中国铁路建设所产生的经济收益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雄 陆扬
基于需求视角,利用广西2002—2017年1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广西资源消耗、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广西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即广西存在"资源福音",但城市规模的扩大抑制了资源消耗。进一步考察广西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资源消耗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发现均呈倒"U"型关系。为驱动广西经济新增长,需要适当控制城市规模扩张、合理勘探与开发新资源并开展国际合作。
关键词:
资源消耗 城市规模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渊龙 姜国刚
文章首先借助DDF及ML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7—2017年我国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全国及各地区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且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要优于技术效率,并成为决定当前城市绿色增长的主导因素。其次,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对城市规模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总体上可划分为前期抑制、中期积极促进、后期小幅促进三个阶段,门槛值分别为88.7万和300.1万。最后,运用系统GMM方法检验城市规模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内在影响路径。结果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持续减弱,直至不再显著;而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则主要发生在大城市,且促进效应逐渐减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星
文章利用2005-2014年我国省会城市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城市规模综合指标,全面考察了城市规模对全国总体和对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地区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的扩大在全国整体范围上加剧了雾霾污染,但对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地区的雾霾污染均体现出抑制作用;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分地区看,经济增长与雾霾污染之间皆呈现U型曲线关系,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在我国并不成立;不同控制变量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也具有不同表现。
关键词:
城市规模 雾霾污染 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晓燕 石磊
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开始采取家庭化方式迁移。运用2005年1%中国人口普查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1-2005》,本文研究了迁入地城市规模对举家迁移已婚流动女性的收入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规模每增大1%,她们的收入增加0.36%。其原因在于,城市规模每增大1%,已婚女性的就业机会比单身女性多增加0.102%,和大城市中服务业的更好匹配是其就业和收入增加的源泉。修正了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后的结果也是显著稳健的。政策制定者对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科学判断,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服务业的供给,还能促进流动人口的男女平等,实现包容性增长。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家庭迁移 收入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金相郁
本文利用卡里诺模型和1990-2001年期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分析全国222个城市的城市聚集经济以及城市规模效率,并分析东中西部地区不同城市规模的城市化经济程度差异。本文发现,目前中国城市规模效率不一样,尤其是传统工业大城市的城市化经济并不明显,而新兴工业城市的城市化经济较明显。本文还发现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城市规模效率并不明显,而大中小城市的城市规模效率较明显。并且, 东部地区小城市的城市规模效率较高,中部地区大城市的城市规模效率较高,西部地区特大城市的城市规模效率较高。
关键词:
城市聚集经济 卡里诺模型 城市规模效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斌栋 王言言 张志强 李琬
鉴于以往研究较少关注城市规模分布形态的规模差异性和城市规模分布演化与城市增长模式之间的关联,论文基于1953—2010年中国6次人口普查数据,选择了全部城市(包含地级市市区和县级市)和地级市(地级市市区)2种样本组,对中国城市位序规模分布的形态特征、演变趋势及其与Gibrat定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主体符合Zipf定律的线性分布,但两端即小城市和超大城市因规模不足而偏离线性分布,这一现象也得到全球各国证据的支持;从演化角度来看,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在早期逐渐分散化并偏离Zipf定律,但从2000年开始转而向符合Zipf定律的方向回归,其中大城市率先在1990年就开始了转向,与这一阶段城市人口随机增长表现出耦合性,从而验证了Zipf定律和Gibrat定律的逻辑一致性。该发现对于促进中国城市规模分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席强敏
综合应用传统DEA模型、超效率DEA模型、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和面板数据估计模型,对2001~2009年间中国152座不同规模城市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了城市效率与城市规模的关系以及不同城市规模的城市效率影响因素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城市的综合效率与城市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城市规模效率随城市规模的扩大大体呈倒U型变化;特大城市的规模效率偏低,相对于产出水平,要素总投入显然过多;大型和中型城市的规模效率接近最优水平,但由于纯技术效率水平偏低,投入要素的利用水平不高,限制了城市综合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城市效率 城市规模 数据包络分析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梁亭亭
本文对我国70个大中城市2005年7月至2016年5月的新建和二手住宅的价格指数进行极大似然估计,结果表明:所有样本城市的新建和二手住宅价格都具有长期记忆性;记忆程度呈现一二三线城市层层递减的特征;新建住宅价格比二手住宅价格具有更强的长期记忆性。结合当下房价波动趋势和住宅库存量等因素,住宅需求者购房可用于在一线城市投资、二三线城市自用,住宅供给者总体投资环境不佳,政府管理部门的调控力度可在一二三线城市间递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玉龙
以2003—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的平方以及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正空间自相关性。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口规模位于倒"U"型曲线左侧。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倒"U"型曲线顶点处的城市规模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城市规模与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在现阶段,城市规模对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城市规模 绿色经济效率 空间效应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于斌斌
文章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中国城市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Porter外部性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受制于城市规模:当城市规模分别超过151.51万人和154.07万人的规模门槛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抑制效应"将转化为"促进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Porter外部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会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而增强,也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存在明显的"大城市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转移支付收入对县(市)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吉林省2005年50个县(市)数据的分析
共同富裕目标下城市规模对职工收入的影响效应——基于中国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就业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市规模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证据
对外开放、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基于19782015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社区城市化水平对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基于1989~2009年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市规模的行为经济学效应及实证分析
中国信用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86~2004年的协整分析
税收增长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和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
农业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