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45)
2023(19431)
2022(16526)
2021(15163)
2020(12959)
2019(29253)
2018(28928)
2017(56399)
2016(30348)
2015(33652)
2014(33279)
2013(33112)
2012(30356)
2011(27121)
2010(27059)
2009(25018)
2008(24514)
2007(21954)
2006(19463)
2005(17051)
作者
(86235)
(72159)
(71464)
(68205)
(45584)
(34548)
(32529)
(28261)
(27310)
(25545)
(24502)
(24329)
(22848)
(22787)
(22083)
(22064)
(21407)
(21201)
(20593)
(20540)
(17752)
(17639)
(17482)
(16686)
(16134)
(15931)
(15904)
(15862)
(14426)
(14323)
学科
(131616)
经济(131473)
(109033)
管理(94697)
(89866)
企业(89866)
方法(57774)
(50722)
数学(47643)
数学方法(47056)
(38110)
业经(38024)
农业(33862)
中国(32219)
地方(28857)
(24745)
(24608)
财务(24540)
财务管理(24497)
(23979)
企业财务(23231)
技术(23081)
(21730)
贸易(21718)
(21341)
理论(21327)
(21084)
(19286)
(19283)
环境(18634)
机构
学院(431095)
大学(425681)
(178994)
管理(176090)
经济(175414)
理学(152617)
理学院(151071)
管理学(148557)
管理学院(147773)
研究(139657)
中国(106996)
(89526)
科学(85893)
(80349)
(78986)
(68899)
业大(66614)
(65164)
中心(65106)
财经(64246)
研究所(62588)
农业(60442)
(58501)
北京(55594)
(54191)
师范(53706)
经济学(53466)
(51668)
(50832)
经济学院(48458)
基金
项目(296074)
科学(234699)
研究(217871)
基金(215988)
(187097)
国家(185450)
科学基金(161370)
社会(139659)
社会科(132291)
社会科学(132255)
(117310)
基金项目(114780)
自然(104019)
自然科(101661)
自然科学(101638)
自然科学基金(99814)
教育(98100)
(96245)
编号(89064)
资助(88188)
成果(70110)
重点(65622)
(64912)
(64500)
(62789)
课题(59703)
创新(58205)
国家社会(57754)
科研(56332)
教育部(55672)
期刊
(201082)
经济(201082)
研究(122543)
中国(79787)
(76715)
管理(66105)
学报(65058)
(62653)
科学(62130)
农业(52043)
大学(50731)
学学(48199)
教育(40219)
技术(38971)
业经(38599)
(37484)
金融(37484)
财经(31003)
经济研究(30125)
问题(26931)
(26896)
(26694)
技术经济(22936)
科技(20886)
(20801)
现代(20297)
统计(20161)
商业(20003)
图书(19709)
理论(19659)
共检索到6313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平  周江梅  林国华  陈志峰  
文章基于福建省58个县(市)2007-2016年平行面板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升级与农业结构调整对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县域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产业升级类型选择在不同发展水平县域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异质性;第二,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欠发达县域其影响效果更大,但政策实施空间较小;第三,农业财政投入、城镇化率、经济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条件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都有积极影响,但在不同发展水平县域其影响效果略有不同。研究结论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县域产业升级策略选择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政策实施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菲  聂颖  
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自发演化的重要形式,是破解我国小农户供给与大市场需求矛盾的重要武器。本文重点关注了产业融合与农民收入之间的互动机制。其中一个贡献就是验证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在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使得产业融合的增收效应"白箱化"。研究发现,产业融合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其作用机制是产业融合提升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融合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长期性,但是其增收效应逐渐减弱。产业融合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呈"倒U型",产业融合发展对中高收入水平和高收入水平农民的影响都比较小,而最大受益者是中低收入阶层。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决策部门深化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洋  颜华  
本文通过阐述县域金融集聚、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三者之间的理论逻辑,提出研究假说,然后选取河南省105个县2001—2017年的县域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面板门限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县域金融集聚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农民增收,还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化间接"部分地"影响农民增收;同时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正向作用受到县域金融集聚双重门限效应的影响,相较于中层级县域金融集聚而言,低层级与高层级县域金融集聚下该正向促进作用明显减弱;此外,县域金融集聚与农业机械化对高收入农民群体的影响效应较低收入农民群体更显著。最后提出提升县域金融集聚水平,建立健全县域金融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及加强低收入农民群体的金融与农业现代化教育等措施。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赛红  杨颖  陈修谦  
采用2013—2018年湖南省7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信贷支持、农村三产融合与农民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以农村三产融合指数为门槛变量,检验了信贷规模对农民收入支持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信贷支持和农村三产融合均能显著地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信贷支持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受限于农村三产融合,且存在"双门槛效应",当农村三产融合度跨越第二个门槛值(0.240),信贷支持对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最显著的带动作用。由此提出应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加大信贷投入,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林  
本文基于2014—2018年中国326个贫困县和812个非贫困县两个子样本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采用SYS-GMM方法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县域产业升级与农民收入增长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非贫困县大于贫困县。县域产业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一部分直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一部分通过县域产业升级间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而且贫困县产业升级的中介效应大于非贫困县。本文研究结论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德友  陆玉麒  
采用数理统计和地统计方法对江苏1995—2010年间县域农民人均收入区域差异和极化程度进行测度,并对农民收入和增长速度的总体格局及热点区演变态势进行探讨。江苏县域农民收入绝对差异波动拉大,而相对差异呈阶段性波动降低态势;县域农民收入呈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收入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收入增长格局极不稳定,增长热点和冷点区在苏南和苏北地区间阶段性变迁,各增长类型区的空间集聚趋势减弱,随机分布态势增强。在从经济地理区位、产业和城乡结构、区域经济政策及对外开放等因素对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县域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戴平生  陈建宝  
本文利用各省财政农业人均支出、农村人均用电量作为解释变量,建立了农民人均收入空间自回归(SAR)模型。模型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现象,它反映了省际农民收入存在聚集效应;农民人均收入对财政农业人均支出、农村人均用电量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增收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农村用电量是衡量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有效指标。考虑到省际间差异可能太大,文章还对福建省67个县市进行了同样的问题研究,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恒松  黄跃  
选取2004、2008、2012年人均农业收入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间、空间角度研究广西县域农民农业收入差异及变化。结果表明:(1)广西中部以较高、高收入县域为主,且空间形态长期呈"/"形状,较低、低收入县域集聚东、西两侧。(2)2004年以来,较高收入、高收入县域数量并未显著增加,仍以中低收入县域为主。(3)收入等级相同或相近的县域空间集聚现象有所减弱,但中间高、两侧低的整体格局仍然存在,无明显空间变迁。(4)农业收入热点区形成南宁、柳州"双核心"模式。热点区域缺乏对冷点集聚区的"飞地"支持。(5)北部湾经济区农业收入最具竞争力,县域空间分布无明显差异;桂西资源富集区农业收入出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明康  刘彦平  
本文利用我国249个县域2013—2016年的面板数据,借助于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讨休闲农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以休闲农业与政府干预水平为门槛变量时我国休闲农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呈现出三重门槛特征,而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时其影响效应则呈现出双重门槛特征;以休闲农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的影响效应呈现持续强化的负向作用,而以政府干预水平为门槛的影响效应展现出"缩小-扩大-缩小"的"倒N"形格局。同时,休闲农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也存在典型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因此需要因地、因时、因情制宜,科学地审视与发挥休闲农业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詹臣源   易祥发   黄衍   戴永务  
林业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识别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及其支撑要素,对扩大林业碳汇供给的政策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福建省58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归因理论和因果复杂性视角,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林业产业重视度、林业管理能力、资源环境和试点政策四个维度,识别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及其支撑要素组合。研究结果表明:(1)林业碳汇试点情况的一致性得分为0.92,大于阈值0.90,而林业系统人力资源在80%的程度上出现在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不同路径中,表明这两个变量是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解释变量。(2)林业产业重视度、林业管理能力、资源环境和试点政策所含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5条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整体解的一致性水平为0.90,整体覆盖度为0.64。(3)县域林业碳汇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政府主导型、林业系统推动型、综合联动型和项目试点型四种类型,分别有12个、4个、3个、2个县域属于以上四种发展类型。文章基于多要素视角构建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引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县域层面识别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及其关键支撑要素,有助于丰富和拓展现有县域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文章提出继续发挥试点政策的支持与促进作用、加快恢复各级林草机构的设置、发挥现有优势要素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制定支持政策等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汤丹  
基于2000-2014年全国及各区域的面板数据,从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两个视角,考察我国及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从区域层面看,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因此,为更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和缩小农民收入差距,有必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超  郑长娟  
本文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基于浙江省2005-2016年县域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就产业结构调整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实证探究。结果发现:整体而言,产业结构升级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城乡收入差距会下降1.8882%;分地区而言,浙东北和浙西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与全省情况一致,但浙西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减贫效应要高于浙东北地区。最后,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等方面为缩小浙江城乡收入差距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重秀  蒋文杰  
实现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在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拓宽的背景下,分析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有较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大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会影响农民收入并以价格信号传导。以2002—2020年中国28个省(直辖市)相关数据为样本对农产品进出口额、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三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出口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产品进口虽然对农民收入有正向作用但存在地区异质性;农产品出口对中低收入农民群体的增收作用较大,进口则相反;价格变动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影响农民收入的中介变量。因此,建议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并适当调节农产品进口;鼓励农户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多渠道增收;保持国内农产品市场稳定并提高其市场化程度,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信号的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重秀  蒋文杰  
实现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在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拓宽的背景下,分析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有较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大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会影响农民收入并以价格信号传导。以2002—2020年中国28个省(直辖市)相关数据为样本对农产品进出口额、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三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出口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产品进口虽然对农民收入有正向作用但存在地区异质性;农产品出口对中低收入农民群体的增收作用较大,进口则相反;价格变动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影响农民收入的中介变量。因此,建议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并适当调节农产品进口;鼓励农户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多渠道增收;保持国内农产品市场稳定并提高其市场化程度,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信号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涵   林晓冰   许思琪   范水生   毛丽玉  
[目的]通过探究福建省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方法]文章基于福建省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福建省九地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随机效应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和分位数回归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数字经济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同时产业结构升级也呈现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正向影响;(2)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中,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3)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影响趋势。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数字经济对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同时,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有所减弱。[结论]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要深化产业结构变革,充分发掘其中介作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融合,优化农业产业链效益,引领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