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58)
2023(8756)
2022(6984)
2021(6383)
2020(5085)
2019(11427)
2018(11009)
2017(21250)
2016(10524)
2015(11578)
2014(11205)
2013(11047)
2012(9880)
2011(8789)
2010(8667)
2009(7824)
2008(7483)
2007(6663)
2006(5973)
2005(5272)
作者
(28560)
(24341)
(23946)
(23006)
(15267)
(11323)
(10809)
(9316)
(9084)
(8607)
(8129)
(7879)
(7657)
(7506)
(7418)
(7392)
(7193)
(6996)
(6896)
(6748)
(6007)
(5991)
(5712)
(5484)
(5343)
(5309)
(5262)
(5121)
(4812)
(4771)
学科
(48566)
经济(48531)
(34787)
管理(32373)
(27764)
企业(27764)
方法(16265)
(15507)
技术(14357)
中国(13442)
业经(13353)
数学(13224)
数学方法(13062)
地方(11091)
农业(11046)
产业(10936)
(10348)
(8890)
(8669)
贸易(8661)
(8400)
技术管理(7945)
(7589)
理论(7481)
(6967)
(6668)
金融(6665)
(6641)
银行(6622)
环境(6445)
机构
学院(150180)
大学(147557)
(67541)
经济(66449)
管理(59541)
理学(51572)
研究(51180)
理学院(51116)
管理学(50406)
管理学院(50112)
中国(37078)
(30335)
(29678)
科学(28151)
(24191)
财经(23585)
中心(23356)
(22624)
(21824)
研究所(21751)
(21474)
经济学(21197)
业大(20295)
(19350)
经济学院(19206)
师范(19192)
(18948)
北京(18892)
(17830)
财经大学(17539)
基金
项目(103989)
科学(83935)
研究(81196)
基金(75394)
(65142)
国家(64579)
科学基金(56162)
社会(54104)
社会科(51570)
社会科学(51559)
(41532)
基金项目(39576)
教育(36277)
(34057)
自然(32944)
编号(32492)
自然科(32223)
自然科学(32219)
自然科学基金(31648)
资助(28474)
成果(25651)
(25002)
(23964)
重点(23771)
国家社会(23245)
(23128)
课题(22555)
创新(22203)
(21649)
发展(20958)
期刊
(76374)
经济(76374)
研究(46185)
中国(31634)
管理(23916)
(22067)
(21313)
科学(20387)
学报(19748)
教育(18293)
技术(16430)
大学(16169)
学学(15108)
农业(14514)
业经(14216)
经济研究(13096)
(11973)
金融(11973)
财经(11699)
(10459)
问题(10182)
技术经济(9468)
科技(8786)
(8506)
(7599)
商业(7558)
(7397)
论坛(7397)
现代(7202)
世界(6712)
共检索到225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唐晓云  
本文通过对1981—2006年美德两国产业结构变化和研发投入产业分布特点的描述,并将技术政策引入分析框架,在一国技术政策目标指引下研究技术投入的特点及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具体分析中观行业层面的技术投入对转移和深化两种产业升级路径选择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两国技术政策、技术投入和产业贸易特点的分析,对比了差异化的产业升级路径的战略选择方式,以求对经济追赶国家的产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吉敏  胡汉辉  
从苏南部分产业集群中主导企业的跨国直接投资行为与意向出发,讨论苏南产业集群如何进一步参与全球性竞争,摆脱价值链的低端锁定等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提出了通过转移形成"境外—本土"两个集群,进而实现链式效应推动的产业集群升级的概念设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伟辉  
本文从技术进步路径"要素禀赋说"与"技术赶超说"争论出发,基于当前我国技术进步典型事实,构建包含技术模仿、自主创新两种技术演化路径和技术"模仿陷阱"、技术进步路径"转型陷阱"、"自主创新"三种稳态的技术进步模型,探索技术进步路径由模仿向自主创新转换的理论机制。发现:发展中国家采用技术模仿实现产业升级时,在没有国家干预情况下,很难跳出技术"模仿陷阱";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健全市场制度、促进资本积累、加强产权保护、加大研发补贴等政策推动国家技术进步路径由技术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但这个转变要跨过技术进步路径"转型陷阱"才能成功;我国应该采取偏离比较优势的产业升级战略,积极采用功能性与选择性产业政策相结合的国家干预措施,抓住技术变革机会,选取新兴产业作为"技术赶超"的重点方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玫  
从广义空间观看,区际产业转移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区域协调观和节约型社会的本质相一致。但产业转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三维度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衰退性产业转移以及招商引资领域环境门槛过低普遍会对承接区域生态安全构成威胁。经过综合利弊权衡,坚持区域可持续发展观是产业转移承接地的最优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要武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一直是中西部劳动力跨省迁移的目的地。随着劳动力短缺和工资成本持续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地区失去比较优势,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把跨省迁移者与省内迁移者的收入差异视为厂商转移资本的(最大)收益,本文估算了中西部地区跨省迁移者与省内迁移者的收入差异,进而估算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时可能的收益空间。尽管跨省迁移者与省内迁移者的收入差异显著,但推算的总收益规模约为805亿—1 573亿元,对引导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来说,这个收益似乎不如原先设想得那么大。这意味着,政府和学术界期待的在地区间实现产业转移的模式,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来实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杰  刘东  
本文从对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四种基本形态——蜂窝型、专业市场领导型、主企业领导型和混合型一定抽象意义上的划分和特征分析入手,推演基于不同组织架构和分工协作体系视角下,现阶段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途径与产业升级可行路径。以中国戴南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为例,从实证角度剖析了主核心企业领导型企业网络对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有效推动作用和重要性。指出,地方产业集群的转化和升级是组织架构、外向关联度、社会资本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协同转化进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钟立新  徐文娟  
内生型产业集群的转移面临两方面的困境:(1)如何避免迁出地的产业空心化;(2)如何在迁入地成长为具有地域根植性的优势产业。现有产业集群转移研究大多只关注于其中一个方面,较少从整体空间和时间角度来进行考察。本文借助群落生态学的过程分析方法,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纬度,对专业市场依托型产业集群转移进行了分析。结合浙江省产业集群转移的相关案例,提出了全新开拓型、市场嫁接型、新旧结合型3种市场先行产业集群转移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公嵬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表明:产业集群在成熟后期,如果不进行升级通常会出现衰退的迹象。产业集群升级是维持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文章通过阐释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分别从产业的转入和转出两个角度探讨珠三角产业集群升级问题,指出产业集群进行合理的产业转移"腾笼换鸟"是产业集群升级的有效途径,产业集群层级的提高能使产业集群具有持久的竞争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栋  
在分析小农融资行为的基础上,本文将国家效用引入农户正规信贷研究。国家推动农户正规信贷的目的是平衡国民经济发展、缓解小农生存压力,本文使用金融算法和公共选择算法计算了农户正规信贷最优解。公共选择视角下,农户正规信贷最优数量取决于国家经济增长偏好和小农生存压力感知系数。农户正规信贷同时会造成国家效用损失,在长期农户正规信贷增长率将趋向停滞,这一结论得到了实际数据的支持。国家效用损失函数说明,负效用最终会使国家放弃信贷支农,国家对小农的支持必须寻找其他途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彦杰  钟娟  
基于环境方程与现代内生增长理论,采用1953~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CO2排放量的决定因素进行考察表明:我国CO2排放量与研发强度、技术转移和对外国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显著负相关,同时也证实能源消费增长是CO2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原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辉龙  
企业可以通过抽取"租"的方式把订单转给那些生产效率高于自己的生产者,"租"的存在和产业集群内在的联系网络,使订单总是可以传到那个效率最高的生产者手上,这提高了集群整体的生产绩效。地租作为"租"的最一般形式,对企业选址产生影响,较低的地租有利于集群形成,地租的变动促进了产业的梯度转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友金   尹延钊  
共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客观要求,产业转移路径选择的本质是寻找与之具有更强共生适配性的地域产业承载系统。文章基于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背景,运用共生理论构建了“产业扩散—产业承接”新的国际产业转移分析框架,从“共生三要素”即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共生环境3个维度建立了共生适配性指数模型,评估了2010、2014、2018、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60个主要国家的共生适配性。结果表明:六大经济走廊的共生适配性指数显示出明显的区域空间分异特征,其中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共生适配性指数最高,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共生适配性指数最低。文章最后以共生适配性指数和特征要素禀赋为甄别条件,为中国不同类型制造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提出了路径选择方案。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丁响  
80年代以来,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创建的“新贸易理论”以及迅速发展起来的“产品周期理论”大大丰富了南北贸易理论的内容,建立在产品生命周期和国际贸易格局动态研究基础上的开放模型为技术转移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技术转移理论作为南北贸易理论的关键内容,提出了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这两个基本的技术创新路径,南北方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资源条件以及创新要素水平加以选择。本文认为我国走一条以模仿创新为主、自主创新为辅助的创新路径,这是与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地位相适应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史丹  叶云岭  于海潮  
技术转移是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关键纽带。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入考察国内技术转移、国际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取2007~2019年中国283个城市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转让详情数据,从国内、国际两个视角考察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转移可以带动产业升级,国际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大于国内技术转移。异质性检验表明,地理区位更具优势的城市、城市群范围内的城市更能发挥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地区促进效应分析表明,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加强创新积累可以促进国内技术转出、国际技术转入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可以促进国际技术转出对产业升级的正面效应。以上结论为新发展格局下完善技术转移体系与加快产业升级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杜克锐  罗能生  
本文在Waterman(1989—1990)的分析框架下采用产业组织理论最新进展的Spokes模型研究了我国电视产业的最优市场结构问题。我们首先建立了单频道模型,然后将原模型扩展为多频道模型,分析了电视台集团化的市场效应,并得到了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市场均衡状态。最后,我们将各种市场结构下的均衡状态分别与社会最优的理想状态进行比较。本文的结论说明:(1)电视台集团化会提高节目的多样化程度,但对节目投资水平的影响取决于电视模式和质量偏好弹性。(2)无论是免费电视模式还是付费电视模式,社会最优的理想状态是难以达到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是次优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