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76)
- 2023(14150)
- 2022(12345)
- 2021(11166)
- 2020(9382)
- 2019(21367)
- 2018(21071)
- 2017(41806)
- 2016(22234)
- 2015(24843)
- 2014(24837)
- 2013(24931)
- 2012(22986)
- 2011(20867)
- 2010(20912)
- 2009(19198)
- 2008(18411)
- 2007(16166)
- 2006(14352)
- 2005(12630)
- 学科
- 济(116484)
- 经济(116381)
- 管理(63830)
- 业(60726)
- 企(48651)
- 企业(48651)
- 方法(47768)
- 数学(42104)
- 数学方法(41774)
- 地方(27100)
- 农(26419)
- 中国(25195)
- 业经(23076)
- 财(22817)
- 学(21897)
- 农业(18650)
- 地方经济(16882)
- 贸(16560)
- 贸易(16552)
- 制(16291)
- 环境(16015)
- 易(15908)
- 和(15450)
- 产业(14962)
- 理论(14723)
- 技术(14676)
- 融(13888)
- 金融(13884)
- 务(13585)
- 财务(13525)
- 机构
- 大学(326433)
- 学院(324848)
- 济(144093)
- 经济(141383)
- 管理(130991)
- 理学(114195)
- 理学院(112962)
- 管理学(111306)
- 研究(110972)
- 管理学院(110719)
- 中国(80401)
- 京(68486)
- 科学(66147)
- 财(62118)
- 所(54743)
- 财经(50747)
- 研究所(49829)
- 中心(48995)
- 农(47450)
- 经(46156)
- 江(46120)
- 业大(45742)
- 经济学(45065)
- 北京(43230)
- 范(41660)
- 师范(41328)
- 经济学院(40523)
- 院(40240)
- 财经大学(37751)
- 州(37344)
- 基金
- 项目(223191)
- 科学(177035)
- 研究(164322)
- 基金(163776)
- 家(141489)
- 国家(140383)
- 科学基金(121642)
- 社会(106625)
- 社会科(101317)
- 社会科学(101292)
- 基金项目(87104)
- 省(86096)
- 自然(77501)
- 自然科(75650)
- 自然科学(75638)
- 自然科学基金(74303)
- 教育(73754)
- 划(71876)
- 资助(67574)
- 编号(65714)
- 成果(52552)
- 部(49698)
- 重点(49589)
- 发(49098)
- 创(46102)
- 课题(44692)
- 国家社会(44455)
- 教育部(43076)
- 创新(43043)
- 人文(42606)
- 期刊
- 济(159433)
- 经济(159433)
- 研究(99242)
- 中国(55473)
- 管理(48141)
- 学报(47465)
- 财(45168)
- 科学(45110)
- 农(42531)
- 大学(36249)
- 学学(34426)
- 教育(29691)
- 农业(29672)
- 技术(28079)
- 经济研究(26774)
- 融(26433)
- 金融(26433)
- 财经(25598)
- 业经(24208)
- 经(21992)
- 问题(20599)
- 技术经济(18064)
- 理论(15948)
- 统计(15300)
- 科技(15051)
- 商业(14979)
- 图书(14948)
- 现代(14848)
- 贸(14644)
- 业(14470)
共检索到471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袁静
经济理论分析表明,低工资未必是吸引产业转移的充分条件,资源价格、交易成本和劳动力素质都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实证分析证实,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速度较为缓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产业区域转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区域转移 经济增长 地理集中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哲谈 张鹏
利用2000年~2013年中部六省数据构建了面板模型来分析科研投入、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长期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升级与科研投入的增加均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长期正相关关系,并且产业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比科研投入对其的影响效果更显著。应该从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扶持政策、明确产业升级过程中两级政府角色划分、加大科研投入和科技项目扶持力度、促进产学研良性结合等角度入手,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
关键词:
科研投入 产业升级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辽
本文以1997-2011年我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为对象,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了要素空间流动、产业地区间转移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从全国样本来看,随着经济增长在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发生变动,产业转移相关衡量指标的回归系数表现出一定的变化特征。其中,劳动力的地区迁移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从而对"迁移谜题"的一定程度的否定。但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劳动力要素的迁移具有的增长效应具有显著地差异。资本要素的流动带给发达地区的增长福利要大于落后地区。而技术要素的地区扩散的经济增长效应变化趋势呈现了"U"型特征,表明技术扩散对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通过加总劳动力、资本、技术三要素的增长效应,进...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 条件分布 迁移谜题 技术扩散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广婷 江静 陈勇
本文采用劳动力配置效应模型研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1997—2008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提高和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6.33%和1.72%。分地区看,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中部地区劳动生产率和GDP提高的影响要明显高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受益最小。为应对当前剩余劳动力总量的减少、转移速度减慢以及对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政府应该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发展中小企业、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教育培训、调整经济结构实现本地就业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锦华 吴方卫 王雅丽
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和流动产生了经济的区域溢出效应,而转移劳动力工资的扭曲在改变资本部门和劳动部门要素回报的同时又放大了这种溢出效应,使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同时,劳动力的流出行为受到流出地和流入地生活成本以及工资差距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人口结构的影响。伴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转移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改变,生活成本和工资结构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劳动者的流动行为和工资扭曲的程度,进而导致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收敛效应。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工资歧视 区域经济溢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志霞
选取山东省木材加工产业1999~2008年有关数据,对山东省木材加工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木材加工产业集群规模的增加会带动山东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会导致集群规模进一步扩大;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区域经济增长对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的推动力要大于集群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而言,二者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且集群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待提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彬
文章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和混合回归模型方法,从区域角度来分析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说,可以看出江苏省制造业总体的聚集指数与人均GDP是平稳的,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且江苏省制造业集群化发展促进了江苏省经济的发展,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着指数函数关系,相关性也很高。而苏南、苏中、苏北各地区的聚集指数不同,对江苏省人均GDP贡献率也不同,但与江苏省经济增长都是高度相关的。聚集指数越大的地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也越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就越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雷鹏
产业集群依托其内在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使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国际资源的外力有效结合,提高了区域竞争力。然而,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表现出其正面效应,同时也存在产业集聚会扩大区域差距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提供的企业单位数和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两个指标对赫芬达尔指数进行大致的测算,虽然没有艾利森和格莱赛那样精确,但对产业空间集聚度测度没有较大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集聚度与工业总产值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其他的相关制造业行业的集聚度大多与其工业总产值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也正说明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
关键词:
制造业产业集聚 区域经济增长 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富有 苏韶华
文章基于空间动态转移视角,运用重力模型,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背景,对我国2003~2012年间信贷配给重心、经济重心、产业重心转移轨迹进行动态分解,研究发现,信贷重心向西部转移,并驱动我国经济重心向西部转移;第二产业重心向西部转移,第一产业重心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并无规律性,第三产业重心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东部内转移,并无向西部转移的迹象;信贷资本带动经济重心向西部转移过程中以货币对资源调节能力的下降为代价,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目的。文章最后对如何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和提高货币资源调节效率提出了一点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江雪
技术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比较了我国区域技术转移的差异,并通过模型定量测算了技术转移、劳动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后提出利用技术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长效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转移 区域经济增长 产出弹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维峰 黄解宇
Jacquemin-Berry熵指数可以把金融产业总集聚程度分解为区域间集聚程度和区域内集聚程度。分解结果表明,1979-2010年间中国金融集聚程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从总体上看是上升的,并且上升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区域间集聚程度。中国金融总集聚水平的上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金融资源向东部转移造成的。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之间长期因果关系的经验分析表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之间具有前者推动后者的单向长期因果关系。
关键词:
金融集聚 资源转移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洁
基于中国工业产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国际贸易的技术转移及其技术外溢效应对中国技术水平提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国际贸易渠道来自OECD成员国的技术转移对中国工业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美国和日本通过国际贸易对中国工业产业技术进步的拉动作用明显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技术转移 技术外溢 经济增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学功 吴国玺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增长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采用变率偏差度和贡献率两个指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中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引转移作用弱,弱作用将延缓中原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县域 变率偏差度 贡献率 弱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成军 刘芳 王德应
本文运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合芜蚌新区")域内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专利申请数据,探索了产业转移和区域创新的乘积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作用,并给出了其相应实证分析。基于此,为推动该地区经济良性成长和卓越发展,宜从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规整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具体方面着手深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勇
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中国深化改革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劳动力转移主要受国家制度、政策、教育水平、地区收入差距和资本密度的影响。目前,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仍然是地区保护和户籍限制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同时,对劳动力转移的传统偏见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阻力。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限制是中国很多地区贫困的根源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实证分析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不是城市居民收入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的原因,而是城市经济增长、社会繁荣和就业率提高的一个重要源泉。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经济增长 收入差距 地区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