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96)
2023(8228)
2022(6327)
2021(5716)
2020(4668)
2019(9832)
2018(9963)
2017(18618)
2016(9561)
2015(10572)
2014(10146)
2013(9630)
2012(8463)
2011(7499)
2010(7533)
2009(6885)
2008(6690)
2007(6258)
2006(5570)
2005(4989)
作者
(25720)
(21433)
(21297)
(20212)
(13553)
(9951)
(9504)
(8151)
(8088)
(7582)
(7179)
(7054)
(6896)
(6786)
(6629)
(6380)
(6334)
(6079)
(6018)
(5941)
(5368)
(5108)
(5061)
(4888)
(4798)
(4787)
(4780)
(4672)
(4243)
(4191)
学科
(41825)
经济(41797)
(35508)
管理(31695)
(30091)
企业(30091)
技术(18177)
中国(15094)
业经(13605)
(12640)
技术管理(12184)
方法(12121)
产业(12061)
地方(11603)
数学(9374)
数学方法(9307)
农业(9089)
(7827)
(7653)
(7191)
(7188)
银行(7178)
(6935)
理论(6931)
(6733)
金融(6733)
(6254)
信息(6243)
地方经济(6207)
(6070)
机构
学院(132135)
大学(129211)
(58740)
经济(57758)
管理(54062)
理学(46536)
理学院(46111)
管理学(45499)
管理学院(45241)
研究(44483)
中国(33256)
(26883)
科学(25446)
(24430)
(21022)
(20811)
中心(20155)
财经(19245)
研究所(18770)
(18045)
经济学(17952)
(17373)
业大(17121)
北京(16832)
(16794)
(16590)
(16517)
师范(16444)
经济学院(16098)
商学(15093)
基金
项目(89844)
科学(73473)
研究(70398)
基金(64005)
(54641)
国家(54166)
科学基金(48126)
社会(46878)
社会科(44673)
社会科学(44667)
(38290)
基金项目(34209)
教育(30538)
(30279)
自然(27992)
编号(27667)
自然科(27423)
自然科学(27417)
自然科学基金(26990)
(26285)
创新(23432)
资助(22902)
(22261)
成果(21680)
重点(20258)
国家社会(19890)
课题(19880)
发展(18904)
(18763)
(18613)
期刊
(67847)
经济(67847)
研究(40793)
中国(31714)
管理(24566)
(18136)
(17860)
科学(17721)
教育(16856)
学报(15446)
技术(13760)
业经(13035)
大学(12716)
(12362)
金融(12362)
农业(12257)
科技(11863)
学学(11772)
经济研究(11242)
财经(9432)
问题(8900)
技术经济(8662)
(8433)
(8356)
论坛(8356)
(7246)
商业(7218)
现代(7217)
(6653)
(5978)
共检索到202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建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 ,习惯事业化运作方式的行业性科研单位 ,面对着关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选择 :维护传统的科研体制 ,这意味着继续保持结构上的封闭性 ,运作上的中断性和观念上的书斋性。显而易见 ,这在新型科技企业相继问世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必然会引发生存之虞 ;走产业化道路 ,实行行业性科研机构的体制、机制创新。这无疑反映了科技就是生产力的本质属性 ,诠释了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 ,揭示了科技自身的发展规模 ,因而是一种科学的发展取向。只要立足于现有基础、高新技术和国内外市场 ,按社会化要求考虑发展科技产业 ,行业性科研机构一定会出现除旧布新、百花争艳的昌盛局面。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洪银兴  
基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系以及两者脱节的现状,有必要提出并强化产业化创新的概念。产业化创新介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之间,是两者的桥梁。产业化创新不只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机制,是一种合力。产业化创新有两种方式: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创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不是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机构意义的协同,而是产业发展、新技术、新产业人才的培养和研发新技术的功能协同。激励产业化创新的机制不只是激励创新,还要激励协同。科技创业是越过了孵化和研发新技术阶段,通过创办企业的方式进行产业化。科技创业的资本是以科技创新成果体现的知识资本、以创业家体现的人力资本和以风险投资体现的物质资本的集合。知识资本和人力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天佐  
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能力建设是反映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程度和检验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效能的重要指标。本文从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能力建设体系的视角,分析了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能力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大幅度增加政府科技投入,加强政府部门间沟通协调,注重整体性制度设计,选择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能力建设综合试验示范区等基本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云宪,宫志远  
科研单位尤其是农业院所由事业型向企业型改制转企后 ,面对的是知识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经济日趋全球化 ,激烈的市场竞争 ,因此要以新的观念立题研究 ,抓住市场机遇 ,多方筹措资金 ,加强经营人才培养 ,创造好的内部、外部环境条件。通过兴办科技实体和改革管理模式 ,运行机制来加快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步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婧菲  孙立  
发挥数字产业化的金融引导功能是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重要选择。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产权性质差异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数字产业化对金融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影响及具体路径。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化可促进金融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并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同时,金融科技创新是数字产业化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关键渠道。进一步研究显示,在金融开放水平较低地区,数字产业化对金融科技创新效应驱动效果更强。应大力孵化金融科技数字新基建、适度调整数字经济发展杠杆、拓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边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斌  谭清美  王志华  
本文基于创新链视角,探讨科技财政补贴对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作用效果。以江苏省为例研究发现,科技财政补贴对创新成果产业化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在专利申请环节,科技财政补贴发挥正向调节效应;在专利维护环节,专利侵权纠纷对创新成果产业化及其财政扶持效应均有负面作用;在成果转化环节,科技财政补贴对校企合作、研企合作及产学研金合作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此外,在不同规模企业成果转化能力对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影响中,中型企业科技财政补贴效果相对较好,而大型和小型企业效果不良。随着专利侵权纠纷程度的加深,科技财政补贴对不同规模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作用出现分化,大型和中型企业所受影响较小,而小型企业却深受其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虹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转制五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只有明确战略目标,注重观念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方位推进现代化企业建设,企业才有生机,发展才有后劲,效益才能持续增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天佐  
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化能力建设,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资源向财富转化的关键。需要从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入手,推进科技金融结合,构建适应于科技创新产业化和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科技投融资体系和政策环境;构建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化的功能性平台;加强企业和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培育中介机构发展,服务于科技创新与创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芝俊  孙晓明  张社梅  袁学国  
本研究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如何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为视角,通过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引致的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变化来分析其作用,并构建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也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建祥  
农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调研发现,青岛市农业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研发能力较弱、缺乏特殊政策、资金和创新支撑体系支持等问题。因此,通过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发挥龙头企业的行业引领作用;加强科技评价和科技立项制度的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政府统筹协调相关职能和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实施人才培养、引进和共享战略等策略,以期对青岛市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俊鹏  张俊杰  高翔  
对制约当前西北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存在的诸如农村现行的经营模式不利农业科技产业化、科技经费不足,现行科研机制不完善等主要困难和问题作了全面分析,提出了西北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应继续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力度,在体制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进一步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完善有关激励机制和奖励力度等对策与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美辰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经济的增长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家庭土地均包制度下,小农经济因为规模小、耕地零碎、科技创新贡献率低、先进生产方式难以推广、农业生产抗风险弱等原因,造成农民收益低下,甚至有"种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的说法。纵观发达国家历史,农业兼业化、老龄化、非农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单靠传统增产增收的唯生产力思维,不足以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今天我国到了农业转向的关键时期,能否创新金融制度,不仅决定着我国能否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潜在危机,更决定了我国能否一举实现向现代农业大国的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伟光  柴彭颐  罗庆成  
一、引言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当代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有效形式,也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最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最佳选择。产业化离不开组织,合理、高效又能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因此,选择一种有利于农业产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庭华  
走产业化、集团化之路是我国出版业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选择。文章指出,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出版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新形势下,继续推进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赋予时代新内涵是出版产业活力所在;改革创新是出版产业未来发展的根本要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龙方  彭希林  甘勇  
论述了技术创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 ,详细介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技术创新体系的内容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如何促进技术创新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