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87)
- 2023(5759)
- 2022(4814)
- 2021(4440)
- 2020(3775)
- 2019(8006)
- 2018(7832)
- 2017(14537)
- 2016(7345)
- 2015(7952)
- 2014(7192)
- 2013(7151)
- 2012(6628)
- 2011(6012)
- 2010(6118)
- 2009(5656)
- 2008(5534)
- 2007(5106)
- 2006(4408)
- 2005(3820)
- 学科
- 济(32412)
- 经济(32399)
- 业(27129)
- 管理(24679)
- 企(24567)
- 企业(24567)
- 技术(15802)
- 技术管理(11587)
- 产业(10039)
- 业经(9966)
- 学(9797)
- 方法(9714)
- 中国(9028)
- 地方(8119)
- 农(7803)
- 数学(7222)
- 数学方法(7159)
- 理论(6466)
- 制(5482)
- 财(5388)
- 农业(5329)
- 结构(5319)
- 地方经济(5089)
- 划(4696)
- 银(4690)
- 银行(4677)
- 和(4667)
- 行(4542)
- 融(4431)
- 金融(4431)
- 机构
- 学院(103290)
- 大学(102186)
- 济(45751)
- 经济(45030)
- 管理(42369)
- 理学(36468)
- 理学院(36110)
- 管理学(35707)
- 管理学院(35485)
- 研究(34809)
- 中国(24613)
- 京(20719)
- 科学(20601)
- 财(18583)
- 所(16411)
- 江(16285)
- 中心(15542)
- 研究所(14943)
- 财经(14783)
- 经济学(14415)
- 农(14187)
- 业大(13826)
- 范(13355)
- 经(13308)
- 师范(13193)
- 北京(12947)
- 州(12840)
- 经济学院(12788)
- 院(12687)
- 商学(11942)
- 基金
- 项目(70265)
- 科学(57121)
- 研究(54119)
- 基金(49905)
- 家(43005)
- 国家(42647)
- 科学基金(37561)
- 社会(35884)
- 社会科(34173)
- 社会科学(34168)
- 省(30361)
- 基金项目(26561)
- 划(24081)
- 教育(23965)
- 自然(22344)
- 创(22265)
- 自然科(21858)
- 自然科学(21853)
- 自然科学基金(21542)
- 编号(20610)
- 创新(19657)
- 资助(17953)
- 发(17349)
- 成果(16319)
- 重点(16164)
- 业(15264)
- 课题(15180)
- 国家社会(15026)
- 发展(14496)
- 部(14472)
共检索到155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陆国庆
生命科学产业已成为产业创新的主战场。以生物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创新模式与特征不同于传统的创新模式 ,生物科学技术将通过三条途径促进传统产业创新 ,生物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在产业创新中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产业创新 生命科学技术 产业创新模式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雪 张志强 陈秀娟 郭辰
通过论文及专利的交叉引用分析探讨合成生物学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关联,为提高该领域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建议,为科技资源整合策略提供支持。本研究以论文、专利分别作为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替代指标,以Web of Science和美国专利商标局中收录的近十年合成生物学领域共9033篇论文、5233件专利为研究对象,从引文整体分布情况、科学及技术关联度、引文时滞、循环周期四个角度对专利及论文引文进行分析,从主题分布情况对论文—专利混合共被引情况进行分析,力求多角度综合分析合成生物学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之间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上合成生物学领域97%左右的技术创新引用了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但仅有4%的基础研究引用了技术创新成果;科学关联度总体波动不大,而技术关联度尚未形成稳定的趋势,美国的科学关联度及技术关联度均优于其他国家,而我国较为落后;专利文献更倾向引用时滞小于15年的专利、小于13年的论文,论文文献更倾向引用时滞小于6年的专利、小于6年的论文;专利的技术循环周期为13.92年、科学循环周期为12.28年,论文的科学循环周期为6.99年、技术循环周期为10.85年;合成生物学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有相同的发展趋势,如均关注基因与基因组的合成、基因编辑等方面的研究,但基础研究关注范围更多、领域更广。因此未来需加强将技术创新成果运用到基础研究中,促进新的技术创新成果产出;加快基础研究及先前技术创新成果向技术创新的转化速度;引用新颖性更强的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成果,促进创新。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廖鹏飞 蔡奇英 余潮 薛喜文 葛刚
对大一新生开设"生物学实验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验室安全防范意识、规范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研素养。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该文介绍了在生物学实验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设置、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实验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及实验讲义(教材)编写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
实验操作 实验室安全 实验习惯 教学实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然 蔡曼君 杜艳芳 张祖新
玉米单穗籽粒产量由穗粒数和粒重两因子组成。单个果穗上所着生的籽粒数与雌花序建成和小花分化密切相关,因此,控制花序形态建成和小花发育的基因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穗粒数调控。玉米成熟籽粒主要由源于母本组织的种皮和经双受精产生的胚和胚乳组成,且胚和胚乳占成熟籽粒的绝大部分,直接影响粒重。文中主要从"CLAVATA(CLV)-WUSCHEL(WUS)负反馈调控途径、激素及其信号途径、花器官发育和小花性别决定"等方面总结了花序和小花发育相关基因及其与穗粒数的关系,描述了CLV-WUS途径中各基因在玉米雌花序上特异性表达的分生组织和基因间的调控关系,总结了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独脚金内酯等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网络,以及已克隆的玉米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及其功能。从"线粒体基因转录本的加工和编辑、质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及细胞核RNA转录与加工"3个方面总结了已克隆的影响胚和胚乳发育的相关基因,其中,大部分基因编码线粒体或质体定位的PPR蛋白。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研究发现了通过调节细胞核内RNA转录和加工而影响玉米籽粒发育的新途径。文章作者在基因水平上对玉米籽粒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进行了简要总结,为进一步深入解析玉米产量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提供参考。同时,也就该研究领域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玉米 穗粒数 粒重 花序 小花 胚 胚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赖永祺 张燕平 李正洪 陈宝珊 方英
角倍约占五倍子总量的70%~80%,单产很低。角倍生产的绝大部分工作是培养角倍蚜。把角倍蚜的生物学特性和角倍生产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发现角倍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角倍蚜瘿外时期生活力弱、生殖量小及倍蚜种群自然增长率低。欲获得角倍高产稳产,必须合理地增加冬寄主藓量和接种到藓上的虫量,并选择和创造适宜角倍蚜越冬和迁飞的环境,以增加致瘿虫型——干母的数量。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金岳 陈新军
本论文对中国近海头足类基础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重点对种类组成及地理分布、形态学测量及应用、年龄与生长、摄食生态学、发育与繁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头足类组成与分布由北向南逐渐递增,渤海最少,南海最多。形态学测量及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形特征的描述及利用其进行种类鉴定,其它组织(如耳石和角质颚等硬组织)的研究较少,今后应该利用这些硬组织进行种类鉴别和种群划分。年龄鉴定作为头足类研究的重点之一,是生物学的基础内容,目前主要通过内壳和耳石对十腕目进行年龄与生长的研究。另外,耳石和角质颚等硬组织隐含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邬金鸣 姚茹 吴俣 林巧 张学福
[目的/意义]技术创新是一项涉及多种技术创新要素协同作用的复杂系统工程。从技术文本中识别出技术创新要素及其关联,进而分析要素及其关联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以及要素的跨领域相互作用等,可在微观层面揭示技术创新过程与规律,为预测融合创新机会奠定基础。其中首要问题是如何从技术文本中识别出技术创新要素及其关联。[方法/过程]为解决识别对象的问题,在先前研究中构建面向技术创新过程表征和描述的要素关联概念模型;为解决识别方法的问题,以合成生物学领域为例,面向概念模型中要素及其关联的文本特征,构建以专利为主、论文为辅,综合文本内容挖掘和引用分析的技术创新要素及其关联识别方法,以揭示技术创新过程中来源于相同或不同领域的技术创新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不同技术创新要素在不同技术创新事件中作用等。[结果/结论 ]在6 435篇专利及其参考论文中,识别7 633个技术对象要素、3 420个技术方法要素、3 919个技术应用要素、5 393个技术理论要素及其领域、时间属性信息,以及25 647条6种不同要素关联。该方法可以为基于要素关联揭示技术创新过程和规律(特别是交叉融合领域技术创新过程与规律)、进而预测融合创新机会奠定基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海涛
本文在参阅有关课程价值研究成果的前提下,从社会发展、知识进步、人的实现三个维度找到现时代社会领域、知识领域、主体领域的共同特质——“创新”需求,进而推演出创新是当代课程的价值基础。
关键词:
创新 课程 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安玉麟 李彦 陈利平
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精量稀播亩产千斤生物学、生理学基础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土壤和高水肥管理的条件下,适当降低播量和基本苗,协调好个体与群体的矛盾,是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主要发展方向;采用精量稀播并集约精细管理,走主蘖并重的道路,亩产量稳定可达到千斤左右。
关键词:
春小麦,稀播,生物学,生理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国平 朱小艳 徐怡瑛 许柳雄
根据2010年1月23日-2月13日在南极半岛北部水域开展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期间收集的数据,对南极磷虾抱卵雌体基础生物学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AR 3区体长范围及平均体长均大于AR 1和AR 2区。3个研究小区体长和壳长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AR 1和AR 2区壳长范围和平均壳长较为接近,但AR 3区平均壳长大于AR 1和AR 2区。(2)AR 1和AR 2区的南极磷虾抱卵雌体体长与壳长关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AR 1区和AR 2区与AR 3之间则存在显著性差异。(3)AR 1平均体重较另两个区大,AR 2区最小,3个研究小区的体重范围均有所差异,且体重分布及体长—体重关系存...
关键词:
南极磷虾 生物学 南极半岛 抱卵雌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文英 李辉 张凤伦 刘文 曹鸣庆 李岩 刘凡
以苍山大蒜“蒲棵”、“糙蒜”、“高脚子”3个品种的脱毒原种及其后代为试材,经田间种植小区对比试验,通过各代增产幅度的递减,初步明确在苍山大蒜产区的生态环境下,脱毒蒜从防虫网室释放后,在开放田间至少可利用5代。由于脱除了主要危害病毒GMV,脱毒蒜根系发达,植株高大健壮,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等均明显提高,最终导致蒜薹和蒜头产量提高,品质改进
关键词:
大蒜脱毒,产量,干物重,叶面积指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港琛 赵国庆 黄洪亮 李灵智
黄条■(Sphyraena guachancho)是塞拉利昂近海重要的经济鱼种,为全面了解其基础生物学特征,本研究根据2019—2021年共6个科学调查航次(9月、10月、12月、1月、4月和5月)采样的2 135尾黄条■样品,对其体长和体质量组成及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初次性成熟体长、摄食等级和肥满度等基础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条■体长范围为50~845 mm,优势组为175~345 mm (占比74.52%);体质量范围为0.9~4 000.8 g,优势组为25~225 g (占比71.33%)。体长–体质量关系式为W=3.339×10~(–5)L~(2.758),呈负向异速生长。雌雄比例为0.56∶1,雄性明显多于雌性。性腺成熟度以Ⅱ期和Ⅲ期为主,Ⅴ期和Ⅵ期个体占比均较少。雌雄初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269.983±2.340) mm、(259.846±3.397) mm。摄食等级以0级为主,随体长增加,空胃比例基本呈逐渐增大趋势,繁殖个体的摄食强度较低。肥满度范围为0.59~1.25,随体长增加,肥满度基本呈先增后降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旱雨季体长、体质量分布呈现明显差异,且在旱季有较多补充群体组成,不同月份黄条■体长、体质量分布和体长–体质量关系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体长极显著影响性腺成熟度、摄食强度(P<0.01),不同月份性腺成熟度和摄食强度差异性不显著(P>0.05)。本研究丰富了西非塞拉利昂沿岸海域黄条■生物学特征资料,可为该海域黄条■资源评估、开发利用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絮 钱志新 陈建国 马红丽
对战略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从20世纪起,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战略创新探索。为了使行业从业者从基于自身的产业情况出发,更好地理解战略创新的确切含义,文章例举性地选择了特定的产业——化妆品产业,并以中国的化妆品产业为基础,研究战略创新的组成及定义。在文章的研究中,从期刊阅览中共获得19种战略创新的类型。研究者制作了一份问卷调查,调研化妆品企业对这19种战略创新的类型的理解、应用情况。问卷调查共发给800家企业,从2011年3月25日至2011年9月25日期间,在以往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卸林 何郁冰
本文提出,中国存在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产业核心技术能力仍然不高的困境。而加强企业基础研究是提升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政府如何分配研发经费的投入,如何提高政府和企业在基础研究活动的投资并优化投资结构,是我国有效实施自主创新政策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认为,随着产业竞争日益依赖于技术竞争,中国基础研究投入的结构性"比例失调"对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提高中国产业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应该推进政府计划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互补,加强产业驱动型基础研究。企业应该改变过于依赖大学研究机构提供基础研究成果的格局,通过持续的对基础研究的投资,以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
关键词:
基础研究 核心技术 自主创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珺
2013年以来,西方主流财政理论批判成为中国财政学术圈里的热门话题,在中国语境下,它被称为"财政学基础理论创新"。文章首先论述了这一话题的国际背景及其历史,随后分析了中国财政学者寻求理论创新的原因、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财政学术批评的异同进行比较,文章认为,要成为西方主流财政理论合格的批评者,中国财政学者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最后,文章就中国实现财政理论创新应满足的前置条件做了说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