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7)
2023(15592)
2022(13646)
2021(12679)
2020(10808)
2019(25094)
2018(24887)
2017(47960)
2016(25918)
2015(28961)
2014(28740)
2013(28415)
2012(25649)
2011(22973)
2010(23276)
2009(21270)
2008(20558)
2007(18093)
2006(15788)
2005(13710)
作者
(74297)
(61680)
(61178)
(58285)
(39187)
(29682)
(27802)
(24117)
(23352)
(22152)
(21121)
(20678)
(19658)
(19408)
(19035)
(18797)
(18391)
(18185)
(17613)
(17535)
(15265)
(15212)
(15008)
(14081)
(13725)
(13619)
(13609)
(13568)
(12387)
(12102)
学科
(104171)
经济(104079)
管理(77880)
(74199)
(63470)
企业(63470)
方法(48949)
数学(42153)
数学方法(41413)
(27201)
中国(26066)
业经(24224)
(23930)
(23137)
技术(22039)
地方(21844)
理论(19383)
环境(18206)
农业(18204)
(17168)
(16681)
(16527)
贸易(16511)
(15977)
(15891)
(15787)
财务(15700)
财务管理(15676)
企业财务(14890)
(14543)
机构
学院(360526)
大学(360222)
管理(145528)
(139321)
经济(136267)
理学(126879)
理学院(125485)
管理学(122864)
管理学院(122225)
研究(117510)
中国(86317)
(77527)
科学(75824)
(61279)
(59081)
(58679)
业大(56800)
研究所(53816)
中心(53513)
(52809)
财经(49475)
北京(48670)
(47709)
师范(47207)
农业(46316)
(44897)
(43080)
(43044)
经济学(40708)
技术(40246)
基金
项目(252499)
科学(199015)
研究(182673)
基金(181910)
(159122)
国家(157833)
科学基金(136245)
社会(113688)
社会科(107860)
社会科学(107827)
(101361)
基金项目(96675)
自然(90355)
自然科(88253)
自然科学(88234)
自然科学基金(86615)
教育(84841)
(84422)
资助(75228)
编号(74080)
成果(59090)
重点(56919)
(55427)
(54256)
(54111)
课题(51835)
创新(51083)
科研(48000)
大学(46600)
教育部(46308)
期刊
(149240)
经济(149240)
研究(100807)
中国(71494)
学报(58325)
管理(54851)
科学(53676)
(52517)
(46007)
大学(44254)
教育(44080)
学学(41427)
农业(36969)
技术(34708)
(25993)
金融(25993)
业经(25777)
经济研究(23759)
财经(22934)
(20193)
科技(19917)
(19685)
图书(19411)
技术经济(18947)
问题(18912)
统计(17404)
(16879)
(16677)
理论(16277)
资源(16255)
共检索到518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娜  王毅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包含外部环境、产业体系、硬件条件、软件条件和人才五个要素。本文首先阐述了各要素包含的内容和作用,然后阐述了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内部一致性模型。本文认为,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调节各个要素之间的一致性,可以使整个产业生态系统效用最大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玉辉  
实施和影响技术创新活动的机构、制度及周边环境要素的总和构成技术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相似性。技术创新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系统,具有开放性和目的性。企业的技术创新系统可分为三个亚系统,即输入亚系统、生产亚系统和输出亚系统,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有序的流动,顺畅的物质流、能量(价值)流、信息流是技术创新系统稳定的基础,创新系统具有稳定性和平衡性的特征。技术创新系统也将遵循产生、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系统演化的结果一是系统衰亡或被新的系统所代替;二是在旧有的生态系统中孕育新的生命使原有的生态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雷江慧  邓旭东  徐文平  
创新既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本文在已有的创新生态系统概念和构成的基础上,通过Net Logo软件和logistic growth模型,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模型,并在市场资源有限的假设前提下,研究与分析了创新主体在竞争环境、合作环境以及竞争与合作综合环境中的博弈过程和发展态势。仿真结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主要受创新主体竞争力和主体间关系的影响。最后,从创新能力、创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和协同发展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志红  邱书香  徐平  陈天鹏  
在界定智能城市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智能城市绿色创新生态系统模型。该模型是一个概念化模型,该模型的技术突破和创新过程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指引。该模型包含基础层、绿色层、互联层、物联层、集成层、应用层和创新层等七个层级。最后从营造开放的绿色创新环境、促进城市绿色创新主体的成长和集聚、构建城市绿色创新信息网络共享平台等三方面提出智能城市绿色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应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燕青  姚远  徐菁鸿  
文章将生态位适宜度的相关理论推广到创新生态系统评价问题中,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该模型考虑创新生态系统所处空间(资源环境)和时间因素对其生长评价的影响,引入加权弱化缓冲算子弱化系统外部环境资源和时间因素对系统数据的干扰;引入生态位优先模型明确生态因子对系统内部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占有。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姚远  
本文基于生态位视角,以沈阳市浑南国际新兴产业园IC装备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对案例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发现并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的NMSI模型。该模型揭示了创新生态系统通过"生态位定位—生态位共生—生态位跃迁—生态位整合"四个关键阶段实现从单一模式向复合模式的演进。同时,外部支持、适应性行为、组织变革和动态能力等因素分别在四个关键阶段中决定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结合当前新兴产业发展实践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如中  史健勇  郭华  邱羚  
运用理论推演和案例研究方法,借鉴产业生态理论,分析了创意产业演化的组织生态特征,探讨了构建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理论动因,构建了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总结了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功能作用,并以田子坊创意园区为例,总结了田子坊创意园区开发建设的经验。研究认为,区域创意产业发展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协同进化等生态特点,构建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可以实现区域内创意产业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演进,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主要由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三部分组成,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必须承担相应的组织生态功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牛志伟  邹昭晞  
农业生态补偿有两类涵义:一类是"对农业生态的补偿",即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补偿;另一类是"对农业的生态补偿",即对农业生态价值的补偿。与此相对应,国内外关于农业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也有两类:从生态保护成本和从生态服务价值两个不同角度测算生态补偿标准。成本与价值是投入产出有机整体的两个方面,然而遗憾的是,现行的两类补偿标准研究大多是相互独立的,甚至是割裂的。本文吸取和借鉴两类补偿标准研究的合理内涵,克服其各自的片面性,构建一个"生态系统与生态价值一致性补偿标准模型",将两类补偿标准研究的思路统一在一个分析框架中。对该模型的应用与分析,验证了其对于修正两类补偿标准研究的片面性、为实际工作部门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所具有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构建模型的原理和方法可以进一步延展至不同条件下的农业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为了解决某些情况下出现的相对冗余的资源创造生态价值的能力被忽略的问题,本文借助线性规划敏感性分析工具,对模型初始最优解进行修正,得到能够满足生态系统与生态价值一致性的补偿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本文所构建的农业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蒋石梅  张玉瑶  王自媛  闫娜  
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基于海尔的产品创新流程,探索了非技术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识别出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五大非技术要素——市场、战略、组织、制度和文化,提出了非技术创新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指出五大非技术要素只有相互协同、共同创新才能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段杰  陈萍  
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理论,探讨企业创新、创新需求、政府政策和经济发展等关键因素的互动关系及运行机理。在此基础上,剖析深圳创新生态系统中人才、资金、政策等关键因素对系统运行的动力作用,并从创新人才引进、R&D经费配置效率、科研资金投入结构、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金花  苟晓朦  杜姣  
高校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为核心组织,是原始知识与技术创造的源泉,并提供多样化的知识转移机制。基于如何让以高校为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在区域性发展视角下发挥协同作用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议题,构建基于生态学视角的、高校为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进的Lokata-Volterra(LV)模型,通过数理分析探讨创新生态系统中各类种群之间的协同演变规律;并以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等高校为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融合Logistic模型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高校为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需要主动链接内外部资源,与平台实现生态系统内部主体多样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协同演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施锦诚   刘昱涵   王迎春  
以生态领导者为核心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正加速形成,然而已有研究未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领导者角色形成过程和影响机制进行深入讨论。通过构建“环境感知—系统变革—角色跃迁”共演模型,探究英伟达1993—2023年从芯片市场探索者起步,到实现赶超成为产业链龙头,再到引领技术和市场的数字创新生态领导者角色形成过程。研究发现:(1)在跟随追赶阶段,英伟达通过组织聚焦策略推出自主式芯片架构设计,深化对外合作,成为行业探索者;(2)在追赶超越阶段,英伟达通过组织扩张策略推出开放式架构设计,聚焦行业前瞻布局,试水潜力市场,实现产业链龙头角色跃迁;(3)在发展引领阶段,英伟达通过组织生态策略、面向人工智能的生态式架构设计,满足生态伙伴需求,自主定义市场,成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领导者。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领导者角色形成共演模型,识别出架构设计和场景驱动创新的“订单式、杠杆式、赋能式”三类协同机制,有助于深化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角色形成理论研究,并为推动建设国产自主引领的数字创新生态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汪洁  王洪亮  
作为创新系统的新范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在世界范围内正广泛流行,但我国情境下的创新生态系统目前还没有形成。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行动者视角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类比生物学生态系统提出了创新生态系统的特点,并最终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各层面的创新生态系统模型。笔者希望通过该模型的建立,为构建我国情境下和谐共生的创新生态系统打开新的视角。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钒  张君宇  邓明亮  
基于传统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进行改进修正,采用PCA分析法对生态因子赋权以解决评价指标共线性问题,提炼创新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多样性与协同性、演进性与成长性、可持续性等固有特征,从特性角度重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从描述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角度对省域和城市两个不同层次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研究表明,模型与指标适合评价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不平衡状况仍在加剧。培育优化创新生态系统要注重久久为功,突出新增长极,形成内生动力,促进创新行为者融合共生。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志遂  聂常虹  刘倚溪  贺舟  
为了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在建立宏大的创新体系。大科学装置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大科学装置(集群)促进创新生态系统高效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实地调研了五省六地(天津滨海、上海张江、江苏太仓、安徽合肥、广东东莞、广东佛山)的创新生态系统,基于一手调研资料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大科学装置(集群)驱动型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该模型主要由创新、金融、政策三大群落构成,各群落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且彼此影响。为了论证该模型及其运行机制,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近百位专家学者、实践人士的意见,量化了理论模型中的重要细节并验证了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