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50)
2023(17359)
2022(14285)
2021(13242)
2020(10697)
2019(24244)
2018(24220)
2017(46698)
2016(25376)
2015(28177)
2014(28317)
2013(27601)
2012(25057)
2011(22634)
2010(22784)
2009(20876)
2008(20105)
2007(17927)
2006(16018)
2005(14171)
作者
(72032)
(59804)
(59052)
(56732)
(38142)
(28433)
(26981)
(23292)
(22643)
(21474)
(20294)
(20058)
(19074)
(18942)
(18544)
(18365)
(17938)
(17517)
(17135)
(16999)
(14855)
(14716)
(14431)
(13673)
(13412)
(13315)
(13289)
(13182)
(11946)
(11746)
学科
(102104)
经济(102003)
管理(77858)
(74195)
(61953)
企业(61953)
方法(41444)
数学(34986)
数学方法(34532)
中国(29909)
(29536)
业经(27785)
(24207)
地方(22863)
技术(21740)
(21429)
农业(19889)
(18597)
环境(18369)
产业(18108)
理论(17676)
(17327)
贸易(17315)
(16796)
(16772)
银行(16734)
(16521)
(16009)
(15960)
(15730)
机构
学院(356197)
大学(355035)
管理(144021)
(142384)
经济(139216)
理学(124350)
理学院(123018)
管理学(120970)
管理学院(120313)
研究(118826)
中国(88731)
(76109)
科学(73196)
(64435)
(58224)
(54395)
中心(54140)
(53282)
研究所(53035)
业大(51703)
财经(51106)
北京(48186)
(48130)
师范(47707)
(46381)
(43844)
(43419)
农业(42163)
经济学(41864)
师范大学(38180)
基金
项目(244415)
科学(193549)
研究(182790)
基金(175998)
(152136)
国家(150834)
科学基金(130793)
社会(115339)
社会科(109351)
社会科学(109326)
(96671)
基金项目(93108)
自然(83480)
教育(83094)
自然科(81470)
自然科学(81454)
(80446)
自然科学基金(79985)
编号(75169)
资助(70886)
成果(61067)
重点(54472)
(53777)
(53451)
(52783)
课题(52063)
创新(49497)
国家社会(47187)
项目编号(46213)
教育部(45399)
期刊
(158823)
经济(158823)
研究(105589)
中国(69466)
管理(54965)
学报(52603)
(49972)
科学(49650)
(47015)
教育(43594)
大学(40414)
学学(37581)
农业(34926)
技术(32561)
(32186)
金融(32186)
业经(27875)
经济研究(24902)
财经(24066)
图书(20762)
(20669)
问题(20555)
科技(19081)
(18323)
技术经济(17902)
理论(16975)
现代(16963)
商业(15928)
实践(15577)
(15577)
共检索到524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宏起   赵天一   李玥  
产业生态化与数字化趋势同步深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范式,需要系统性的政策支持。基于政策组合理论和动态组态视角,分析数字化转型政策组合的构成要素,并以30个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探索系统高数字化转型绩效的前因政策组态及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政策组合由“政策战略—政策工具—实施情境”构成,其中政策工具根据系统不同的“转型失灵”划分为9种类型;在系统数字化转型启动、扩张和深入期,政策工具的有效组态皆不唯一,在政策战略指导下形成适用不同省域情境的多样化支持机制;在时间情境维度,核心政策工具既存在3个阶段的主导轨迹,也有某一或两个阶段的转折轨迹,政策工具的互补和替代机制分别呈现混合轨迹和转折轨迹。研究结果拓展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视域,丰富了政策组合理论应用情境及实证方法,并为产业数字化实践和政策优化提供了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伟   董影   吕静文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08-2021年我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融合在数字化转型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制度环境对数字化转型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汤睿   林春培   李京   花冯涛  
受全球数字化浪潮冲击,企业间创新竞争已从单元级或流程级竞争逐步演变为多主体合作系统级竞争,如何破解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理成为企业成功的密码。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资源编排—数字化能力—创新生态系统”逻辑框架,探究从零起家的互联网品牌企业通过实施资源编排推动企业数字化能力形成与提升,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互联网品牌企业阶段性资源编排行为衍生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3种差异化模式,即“单一主体式—整合开拓式—自生长互联式”;(2)资源编排行为作为重要促因始终伴随互联网品牌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而数字化能力则作为中介变量随两者共生演化;(3)资源编排行为的3个子过程“资源构建—资源捆绑—资源撬动”在互联网品牌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具有主次之分,均能直接或间接驱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结论可为中小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维梁  高雅  
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既要激发创新主体的供给推动力,也要注意创新客体的需求拉动力。破除创新驱动力充分发挥的阻碍因素,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投资主体和市场环境的整体改善。供需协同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是涵盖需求拉动力和供给推动力的一个整体,包括最终消费者的产业外部需求拉动、组织消费者的产业内部需求拉动、政府制度的产业外部供给推动和技术开发者的产业内部供给推动等四个子系统。只有各类主体不断竞争合作完善供需协同机制,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共同发力,才能稳步构建和完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群   韩天然  
数字经济的深入推进加速了市场生态的复杂多变,面对高频创新和激烈竞争的动态环境,平台型电商企业如何借力数字化提升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已成为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探讨数字化能力对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基于608份平台型电商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能力能够对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供应链协同在数字化能力与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价值共创意愿正向调节数字化能力、供应链协同与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述结论表明,培育数字化能力能够增强平台型电商企业的抗冲击能力,打造供应链协同平台和提升创新主体价值共创意愿增强其适应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其创新生态系统的韧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栗志慧   刘洁  
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对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了区域创新生态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构建考虑数字化发展影响因素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评价体系,运用VIKOR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2010—2020年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大城市群2010—2020年区域创新能力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和创新绩效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要增强创新主体,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布局数据化平台和人才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军   贺子桐   马晓琳   赵惠妍   束超慧  
数字化如何驱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结构与机制演进?锚定该问题,构建“情景-组织-机制”框架,对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纵向案例研究。研究表明:(1)数字化情景以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为触点,园区组织结构呈现“聚合化-网络化-生态化”发展态势;(2)数字化下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机制聚焦在适应、互动和共生3个维度,其中,在市场需求的适应机制上,案例样本在时间线上呈现出“被动适应-主动适应-引领适应”的变异特征;在与合作资源的互动机制上,则沿着“资源共享-知识转移-利益分配”的路径迭代;在系统主体间共生机制上,表现出“寄生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的演进轨迹。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林艳  周洁  
从数字化赋能视角出发,以制造业领先企业海尔集团创新生态系统为例,基于事件系统理论对发展过程中与数字化赋能相关的关键事件进行梳理,从心理赋能、结构赋能、资源赋能3个维度,分析系统发展阶段的关键事件赋能行为与赋能结果,揭示数字化赋能视角下制造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机理。结果表明:海尔集团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经历了生态系统雏形、平台搭建、星际生态3个阶段,是从0到1再到N的演化过程,心理赋能、结构赋能及资源赋能在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分别扮演内生动力、前提条件、关键动因的角色;在系统演化不同阶段,数字化赋能行为存在差异,赋能结果也有所不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武建龙  鲍萌萌  杨仲基  
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揭示新兴产业颠覆性创新政策组合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政策组合通过创新政策战略与创新政策工具组合发挥驱动作用;创新政策战略通过明确创新生态系统演进方向、规划演进路线形成颠覆性创新轨迹;创新政策工具组合则逐层驱动创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协同演进,促进新兴产业颠覆性创新全过程实现。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邱锐   郁培丽   王层层  
数字技术促进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创造方式向创新生态系统多主体互动价值共创方式转变,特别是新兴数字产业面向市场需求的价值创造及其演化有待新的理论阐释。基于此,本文首先回顾价值创造研究范式从单一组织向生态化发展的演进脉络。其次,梳理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创造前沿成果,总结多主体创新行为和互动关系研究,归纳数字产业颠覆性创新价值、协同价值、质量价值创造机制。最后,按照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从新兴、到发展、再到成熟的多阶段分析其价值动态演化规律,构建“行为—关系—价值”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创造理论分析框架,凸显了多主体参与互动行为的创新动力来源,强调了数字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属性,揭示了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协同关系。本研究揭示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创造动态演化规律,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数字产业实施创新生态系统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邱锐   郁培丽   王层层  
数字技术促进以企业为中心的价值创造方式向创新生态系统多主体互动价值共创方式转变,特别是新兴数字产业面向市场需求的价值创造及其演化有待新的理论阐释。基于此,本文首先回顾价值创造研究范式从单一组织向生态化发展的演进脉络。其次,梳理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创造前沿成果,总结多主体创新行为和互动关系研究,归纳数字产业颠覆性创新价值、协同价值、质量价值创造机制。最后,按照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从新兴、到发展、再到成熟的多阶段分析其价值动态演化规律,构建“行为—关系—价值”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创造理论分析框架,凸显了多主体参与互动行为的创新动力来源,强调了数字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属性,揭示了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协同关系。本研究揭示数字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创造动态演化规律,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数字产业实施创新生态系统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戈兴成  季璐  
促进数字经济产业与创新生态系统深度耦合、实现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字经济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分析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和演化阶段,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数字经济产业聚集、数字经济产业群落、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和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之后,按照“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更新期”的演化路径,由低级化向高级化不断演化,维持着系统的稳定。因此,应通过加强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系统主体结构以及构建系统发展政策体系等推动数字经济创新生态系统有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艾志红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价值共创的研究视角从传统的“二元交互”转向“网络系统”。文章构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数字平台、核心企业和顾客三方主体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数字平台、核心企业参与价值共创的可能损失小于不参与时的潜在损失、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收益大于可能的成本时,系统最终演化至三方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理想演化稳定状态。灵敏度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平台潜在收益、核心企业参与价值共创所需支付的额外成本、核心企业为激励顾客创新给予的奖励均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有明显影响。其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艾志红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价值共创的研究视角从传统的“二元交互”转向“网络系统”。文章构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数字平台、核心企业和顾客三方主体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数字平台、核心企业参与价值共创的可能损失小于不参与时的潜在损失、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收益大于可能的成本时,系统最终演化至三方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理想演化稳定状态。灵敏度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平台潜在收益、核心企业参与价值共创所需支付的额外成本、核心企业为激励顾客创新给予的奖励均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有明显影响。其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单子丹   门丽双   赵艳蓉   韩香钰  
基于VUCA情境的研究视角,分析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演化过程,剖析韧性的四维提升策略为系统资源冗余策略、系统结构重构策略、系统安全监管策略以及系统服务升级策略,并以联泰科技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为例进行服务重组方式的仿真分析。研究发现:①VUCA情境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演化路径包含韧性无变化、韧性得到提升以及韧性因作用失败而淘汰三种结果;②服务升级策略所提出的服务重组方式对比服务组合方式更具有效性,且改进型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对比原算法具有更优的性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