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76)
2023(18252)
2022(15712)
2021(14826)
2020(12415)
2019(28344)
2018(28272)
2017(54300)
2016(29274)
2015(32533)
2014(32114)
2013(31147)
2012(28212)
2011(25268)
2010(25164)
2009(22822)
2008(22094)
2007(18980)
2006(16356)
2005(13998)
作者
(80103)
(66727)
(66042)
(63448)
(42416)
(31983)
(30134)
(25998)
(25355)
(23549)
(22768)
(22412)
(21175)
(20860)
(20591)
(20509)
(19870)
(19727)
(19101)
(19055)
(16463)
(16270)
(16171)
(15342)
(14929)
(14803)
(14785)
(14507)
(13359)
(13199)
学科
(114392)
经济(114264)
管理(85426)
(82746)
(70396)
企业(70396)
方法(52755)
数学(45730)
数学方法(45117)
(30837)
(30821)
中国(30212)
业经(27593)
(23961)
(23918)
地方(22867)
技术(22397)
农业(20408)
理论(19827)
(19404)
贸易(19392)
(18969)
财务(18899)
财务管理(18860)
(18814)
(18330)
银行(18284)
企业财务(17967)
(17677)
金融(17675)
机构
大学(399746)
学院(399577)
(161802)
管理(160560)
经济(158555)
理学(140085)
理学院(138580)
管理学(136135)
管理学院(135382)
研究(131779)
中国(97005)
(83646)
科学(80749)
(74771)
(64235)
(61991)
财经(59922)
中心(59782)
业大(58817)
研究所(58759)
(57338)
(54692)
(52715)
北京(52302)
师范(52195)
经济学(49327)
(48632)
农业(48301)
(46135)
财经大学(44944)
基金
项目(280110)
科学(222131)
研究(205732)
基金(204286)
(177561)
国家(176086)
科学基金(152873)
社会(130952)
社会科(124168)
社会科学(124139)
(109818)
基金项目(108404)
自然(99182)
自然科(96938)
自然科学(96915)
教育(95202)
自然科学基金(95184)
(91923)
资助(83394)
编号(82779)
成果(66368)
重点(62562)
(62023)
(61226)
(59740)
课题(57055)
创新(56628)
国家社会(54225)
教育部(53721)
科研(53495)
期刊
(172519)
经济(172519)
研究(117088)
中国(74954)
学报(61432)
管理(59910)
科学(57247)
(56826)
(55595)
大学(47692)
教育(47458)
学学(44820)
农业(38429)
技术(35626)
(33515)
金融(33515)
业经(29619)
财经(29033)
经济研究(28658)
(25003)
问题(21903)
(20352)
科技(20173)
技术经济(19294)
图书(18810)
商业(18645)
理论(18332)
(18083)
现代(17506)
统计(17089)
共检索到573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早  许薛璐  
新时期的中国经济在保持"稳中趋好"增长势头的同时,也暴露出以"产能过剩"和"供给缺口"并存为主要特征的结构性问题。能否通过产业自主创新实现"持续改进生产技术(方法)、提高产品质量、有效填补‘供给缺口’,促进消费升级"则是新时期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在Ngai and Pissarides(2007)基础上引入不同产业部门自主创新效应和技术吸收效应,刻画了二者影响一国消费结构高级化和总消费增长率的作用机理,同时考察了劳动配置效率改善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证明,提升高端(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应是推动总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改善的关键因素。若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不变,不同生产部门间劳动力配置改善与否不会对总消费增长率产生影响。产业创新则是通过产出结构高级化这一中介效应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本文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若无进一步产业创新支撑,要素配置效率改善带来的净收益增长空间将快速收窄,只有坚定推行以诱导产业(企业)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消费升级,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智团  
强调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加快推动我国城市转型发展。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构建了促进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推动城市转型的"网络权变—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理论分析框架,并从上海传统产业升级促进城市转型的创新实践中获得案例支撑。研究发现,发展势差是诱发网络权变的原因,技术权变、渠道权变与复合权变是网络权变的过程,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与城市转型发展是结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网络权变的研究范式对理解和推动传统产业突破"低端锁定"、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嘉玮  赵德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使得过去只注重需求拉动的买方市场,将注意力转向供给侧,着力解决市场中供需错配等矛盾,通过提供有效供给,进而增加消费,改善高端消费外流等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十九大要求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在此过程中,作为对经济发展起先导作用的产业,且连接供需两侧的中间环节,流通业的转型升级直接影响市场运行效率。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情况,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流通产业的影响,进一步总结整理新形势下流通规律的新特征,以此为基础,概括当前商品流通过程中流通模式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春丽  
从需求侧改革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重大举措,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而创新思维贯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过程。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以创新思维为杠杆,以创新供给侧理论的内涵和制度为抓手,并借助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个体的理论外化才有可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黄奇  杨雪星  
本文以生产要素内部配置结构调整对边际产出弹性影响为基础,建立包含生产要素内部配置结构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有:区域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比例的增加能提升资本和劳动力边际产出弹性;区域内资工业企业比例的增加能提升劳动力边际产出弹性;政府科技资助与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提高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需要政府科技资助形成一定规模;劳动者素质提高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产生积极影响。政策建议是: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优化区域生产要素配置结构;扩大政府科技资助规模,优化政府科技资助结构;有效引导高素质人才流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湛军  王照杰  
企业创新能力与绩效是创新研究领域一个关键问题,对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多数创新能力研究缺乏包括从创意产生到产品市场化整个过程的总体框架,并且多以技术创新为焦点,忽视企业创新的非技术要素,缺乏超越技术创新活动来探讨创新能力的新视域,在研究视角以及方法论方面存在局限与不足。此外,在微观层面对高端服务业创新能力与绩效进行的实证研究数量有限,存在研究薄弱、认识不足等问题。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本文基于"环境—对策—实施—产出"的系统观,提出将创新能力多维性置于企业组织平台并对创新全过程进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湛军  王照杰  
企业创新能力与绩效是创新研究领域一个关键问题,对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多数创新能力研究缺乏包括从创意产生到产品市场化整个过程的总体框架,并且多以技术创新为焦点,忽视企业创新的非技术要素,缺乏超越技术创新活动来探讨创新能力的新视域,在研究视角以及方法论方面存在局限与不足。此外,在微观层面对高端服务业创新能力与绩效进行的实证研究数量有限,存在研究薄弱、认识不足等问题。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本文基于"环境—对策—实施—产出"的系统观,提出将创新能力多维性置于企业组织平台并对创新全过程进行研究的整合视角。同时,对高端服务业中小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期的创新能力与绩效展开实证研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来自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企业1330份样本调查获得的一手数据,揭示了创新能力对绩效的促进作用,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及高端服务业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决策参考,同时,为通过微观层面研究高端服务业创新能力与绩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前期基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吕盈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思想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重点也是关键,产业结构调整实质上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优化的过程。作为企业集聚的载体,工业园区实际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表现形式,建立工业园区发挥的产业集聚效应一方面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加强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另一方面工业园区发挥的集聚效应实际上使得创新因素的集群和竞争能力被放大,从而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文章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工业园区对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的作用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志俊  原鹏飞  
高技术产业发展和过剩行业去产能是我国产业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未来经济增长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最关键环节。从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视角出发,通过建立动态CGE模型对过剩行业去产能和高技术产业增速提升影响的考察和对比,对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就单一的产业调整策略而言,过剩行业去产能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其业结构优化和节能效应非常明显;高技术产业产能提升具有显著的促增长、调结构效应。就综合性的去产能调结构而言,过剩行业去产能的负面效应能够很容易地被高技术产业产能提升的带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项晓敏  金晓斌  王温鑫  黄贤金  周寅康  
研究目的: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土地整治的基本内涵、转型方向及其制度构建。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系统分析。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的功能与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高度一致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从制度层面为土地整治转型提供重要思路;(2)土地整治在资金融合、公众参与、资源利用、要素整合、全域规划和动态监管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有效的制度供给是支持土地整治转型的根本途径。研究结论:(1)土地整治的本质是以资源利用效率为落脚点,通过人地关系转型,满足区域协调发展的多层次需求,增加区域整体福利;(2)以"需求评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项晓敏  金晓斌  王温鑫  黄贤金  周寅康  
研究目的: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土地整治的基本内涵、转型方向及其制度构建。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系统分析。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的功能与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高度一致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从制度层面为土地整治转型提供重要思路;(2)土地整治在资金融合、公众参与、资源利用、要素整合、全域规划和动态监管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有效的制度供给是支持土地整治转型的根本途径。研究结论:(1)土地整治的本质是以资源利用效率为落脚点,通过人地关系转型,满足区域协调发展的多层次需求,增加区域整体福利;(2)以"需求评估—规划引导—权益保障—融资共建—标杆管理—科技服务"为一体,联动、协调的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制度体系,可为新时期土地整治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冰冰  
现阶段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是结构性因素。面对人口老龄化严重带来的劳动人口减少、资本回报率递减及资源能源约束趋紧,通过创新驱动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从长期提升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逻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内生性的创新驱动发展,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需要政府、市场、企业等多元主体全方位、深层次引领创新发展,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推动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迈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权飞过  王晓芳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经济环境,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研究了金融创新选择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影响。笔者利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及推动经济增长并无显著作用;利用银行博弈均衡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发现,只有进行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及降低项目监督成本的金融创新才能够有效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提高资金供给效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权飞过  王晓芳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经济环境,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研究了金融创新选择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影响。笔者利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及推动经济增长并无显著作用;利用银行博弈均衡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发现,只有进行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及降低项目监督成本的金融创新才能够有效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提高资金供给效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先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最大限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使人民得到更多幸福感、满足感。创新驱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它有利于化解供需结构矛盾、提高传统产业要素资源利用效率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企业创新能力偏低、科研创新机构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创新体制不完善是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主要对策是建立健全创新驱动统筹协调机制,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生动力;增强创新合作共生性,打造创新联盟共同体;营造激励创新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科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