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8)
- 2023(9940)
- 2022(8109)
- 2021(7306)
- 2020(6246)
- 2019(13551)
- 2018(13280)
- 2017(25670)
- 2016(13205)
- 2015(14533)
- 2014(13707)
- 2013(13565)
- 2012(12258)
- 2011(10568)
- 2010(10921)
- 2009(10333)
- 2008(10520)
- 2007(9798)
- 2006(8576)
- 2005(7920)
- 学科
- 业(77859)
- 企(73972)
- 企业(73972)
- 济(64517)
- 经济(64444)
- 管理(58304)
- 业经(28892)
- 方法(23903)
- 财(21806)
- 农(21619)
- 技术(20821)
- 务(17656)
- 财务(17652)
- 财务管理(17639)
- 企业财务(16666)
- 农业(16199)
- 数学(15693)
- 数学方法(15618)
- 中国(15051)
- 技术管理(13684)
- 策(13340)
- 划(13140)
- 制(12988)
- 产业(12796)
- 理论(12632)
- 企业经济(12604)
- 和(12497)
- 地方(11835)
- 经营(11459)
- 体(10826)
- 机构
- 学院(190471)
- 大学(181835)
- 济(88451)
- 经济(87176)
- 管理(83475)
- 理学(71351)
- 理学院(70790)
- 管理学(70221)
- 管理学院(69853)
- 研究(56513)
- 中国(46071)
- 财(40028)
- 京(37154)
- 财经(31409)
- 江(30071)
- 科学(29916)
- 经(28359)
- 农(27509)
- 所(26475)
- 经济学(26113)
- 中心(25905)
- 商学(25054)
- 商学院(24852)
- 业大(23972)
- 经济学院(23588)
- 研究所(23399)
- 州(23395)
- 经济管理(23168)
- 北京(23155)
- 财经大学(22808)
- 基金
- 项目(121300)
- 科学(99560)
- 研究(94820)
- 基金(89184)
- 家(75539)
- 国家(74455)
- 科学基金(67210)
- 社会(64255)
- 社会科(61220)
- 社会科学(61205)
- 省(50429)
- 基金项目(47545)
- 教育(40637)
- 自然(40356)
- 自然科(39486)
- 自然科学(39477)
- 自然科学基金(38926)
- 划(38921)
- 编号(37078)
- 资助(33795)
- 创(33301)
- 业(32745)
- 创新(29880)
- 发(28474)
- 成果(27873)
- 国家社会(26940)
- 重点(26424)
- 制(26410)
- 部(26188)
- 课题(24962)
- 期刊
- 济(105272)
- 经济(105272)
- 研究(57058)
- 管理(39233)
- 中国(38369)
- 财(35202)
- 农(27232)
- 科学(22959)
- 业经(20755)
- 技术(20114)
- 学报(19123)
- 农业(19095)
- 融(17174)
- 金融(17174)
- 经济研究(16480)
- 大学(16377)
- 财经(16175)
- 学学(15691)
- 教育(15673)
- 经(14313)
- 技术经济(13836)
- 业(13382)
- 问题(13237)
- 科技(11526)
- 商业(11378)
- 现代(11310)
- 财会(10883)
- 世界(10764)
- 经济管理(10045)
- 贸(10025)
共检索到292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积争 吴解生
作为介于企业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之间的中间层次,产业创新战略已开始在实践中运行,但其理论分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产业创新及企业创新,国家创新的有关概念和基本理论,并对它们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阐述了产业创新对于后二者之间的重要桥梁意义。
关键词:
产业创新 企业创新 国家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春萌 青志刚
那莫大桥为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K22+583处跨越右江的一座特大型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桥长349m,主桥为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桁架拱,针对大桥的施工和客理特点,钢管拱桁架斜拉扣挂与钢管拱肋的安装采用新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唐勇军 王昭阳 张鹭鹭 杨璐
为探索研发创新在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作用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将股权激励、研发创新、企业价值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构建了股权激励通过研发创新作用于企业价值的中介效应模型,并运用2011—2014年中国颁布并已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对企业价值具有正向影响,部分是通过研发创新的中介作用来传导实现的,且这一影响存在时滞性,滞后效应显著期为2年;国有企业研发创新对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关系的中介效应没有非国有企业显著,国有企业需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产权,降低国有比例,明晰资本的产权,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耘 曾进泽
文章从企业技术学习的四个方面:技术轨迹、吸收能力、技术转移和动态学习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路径,认为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转变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决定于企业的学习效果和吸收能力。
关键词:
后发企业 模仿创新 自主创新 演化路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于长春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人力资源会计都应属于财务会计的内容。但在目前,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与试验仍存在着两大阻力和障碍:一是观念障碍。人们已经习惯于物质资源的计量和报告,如果将人力资源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就会造成把人(即劳动者)当成等同于普通的财产物资之感,譬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德金 余建辉 马万沐 刘录昌
林权改革后,竹农成为竹资源培育业的经营主体,但竹农固有的农民特性和目前科研体制存在的问题,使技术供给与竹农的技术需求产生了矛盾,即技术供给的"缺位"和竹农的技术需求呈现"若隐若现"状态,提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是竹农直接参与技术创新。在参考学者对国际上农民参与技术创新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竹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之间的技术关联性,认为各个利益群体之间与竹农形成一种"断层"关系,而竹农参与技术创新就是把这种"断层"关系"接续"起来,即让竹农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企业等各利益群体之间形成一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元
从技术创新到资源创新周元(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新生产力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可以用“从技术创新到资源创新”来概括。无论怎样定义新生产力的内涵,但其核心必须是技术创新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因为脱离了技术创新,不可能形成任何实际意义上的生产力。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灵
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而创业投资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创业投资制度安排则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有力保障。本文从分析我国当前经济问题的角度入手,论证了创业投资在推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以及制度创新与创业投资业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业投资运作机制的设想。
关键词:
结构调整 技术创新 创业投资 制度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慧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创新,但是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已不足以适应现代经济。高技术企业的集群式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成功模式,已经得到理论和经验的证实。我国高技术企业的集群创新模式,政府应该在多方面有所作为。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技术创新 集群创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军
企业创新不仅是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途径,是企业谋求长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从一个国家的总体范围来看,企业创新是国家总体创新活动中最关键的基础与核心部分。因此,仅是把企业创新放在孤立、局部或微观的水平上来考虑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要把企业创新放到国家创新系统的水平上来考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范群林 吴花平 邵云飞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国家转型背景下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环境下,研究文化科技产业中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以及因素间的影响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企业家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为根据,以组织创新氛围、组织学习能力和员工创新行为为三大中介变量,构建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用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和AMOS软件对所收集的101家文化科技企业的155份有效样本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起到正向推动作用;第二,组织创新氛围在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不起中介作用;第三,组织学习能力在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志耘 杨朝峰
在全球化、技术的交叉渗透、产业界限与企业边界的模糊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独立创新已无法满足让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企业需要转变创新范式,以共生的理念整合企业内外创新资源,通过共创、共享与利益相关方实现共同发展。本文提出了共生创新的内涵,分析了共生创新的基本要素(共生创新单元、共生创新环境、共生创新基质、共生创新界面)和主要特点(自组织、整合、共担、反馈),并结合国内外的创新实践提出了我国促进共生创新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创新范式 独立创新 共生创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涛
集群有利于降低合作创新的交易成本、获得合作伙伴的隐性知识。企业选择合作创新,其动机主要是解决技术的外部性、分担研究开发成本和风险、获得合作伙伴的缄默性知识、实现技术转移以及获得巨大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等。对合作创新的博弈分析表明,企业要形成合作创新的联盟,该联盟必须满足超可加性;否则,其成员没有动机形成联盟,已经形成的联盟也将面临解散的威胁。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是合作创新的基础。该方案是合作各方讨价还价的结果。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合作创新 博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丹 赵杨
中国软件企业在技术基础和研发投入方面落后于国外企业,调研发现,一批企业通过服务创新促进技术能力成长,在基础软件领域实现了自主创新。为此,对东软集团的自主创新过程进行了案例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软件企业技术能力成长机制,研究表明,中国软件企业选择从服务创新入手弥补技术基础的不足,利用开放式创新实现技术能力的快速成长,最终形成了服务创新、基础软件创新和技术能力成长的良性互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向荣 羊柳青 冯学良
基于2009—2018年中国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和通过Python爬虫和文本挖掘技术获得的企业微观数据,本文实证检验国际合作研发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效应及中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研发能显著提高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2)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国际合作研发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促进效应因企业合作研发模式、科技属性和行业特征而有所差异;(3)机制研究发现,创新质量提升是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中介渠道。区分知识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转化效率后,科技成果内部存在从知识创新到产品创新的二次转化效应。不同于已有文献较多关注影响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外部因素,本文从创新质量这一内部视角解释国际合作研发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原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