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37)
- 2023(15614)
- 2022(13246)
- 2021(11886)
- 2020(10014)
- 2019(22657)
- 2018(22160)
- 2017(42967)
- 2016(22385)
- 2015(24923)
- 2014(24550)
- 2013(24302)
- 2012(22790)
- 2011(20690)
- 2010(20757)
- 2009(19040)
- 2008(18254)
- 2007(15771)
- 2006(14083)
- 2005(12674)
- 学科
- 济(123126)
- 经济(123034)
- 管理(63369)
- 业(59802)
- 方法(47719)
- 企(47238)
- 企业(47238)
- 数学(42545)
- 数学方法(42156)
- 地方(31669)
- 中国(30024)
- 农(28261)
- 业经(24617)
- 财(22496)
- 学(20768)
- 环境(20269)
- 农业(19459)
- 地方经济(18492)
- 贸(18249)
- 贸易(18239)
- 易(17524)
- 制(17123)
- 融(16439)
- 金融(16437)
- 技术(15765)
- 产业(15485)
- 银(15242)
- 和(15235)
- 银行(15227)
- 发(15209)
- 机构
- 学院(323309)
- 大学(320383)
- 济(148521)
- 经济(145948)
- 管理(126386)
- 研究(112022)
- 理学(109167)
- 理学院(108000)
- 管理学(106389)
- 管理学院(105781)
- 中国(84736)
- 京(66977)
- 科学(65038)
- 财(63739)
- 所(54810)
- 江(51422)
- 中心(51397)
- 财经(51234)
- 研究所(49640)
- 农(47636)
- 经济学(47082)
- 经(46559)
- 业大(43478)
- 经济学院(42286)
- 范(41994)
- 师范(41561)
- 北京(41446)
- 院(41018)
- 州(38290)
- 财经大学(38020)
- 基金
- 项目(218797)
- 科学(175444)
- 研究(161686)
- 基金(160988)
- 家(138841)
- 国家(137749)
- 科学基金(120231)
- 社会(107200)
- 社会科(101970)
- 社会科学(101949)
- 省(86083)
- 基金项目(84811)
- 自然(75463)
- 自然科(73696)
- 自然科学(73683)
- 教育(73063)
- 自然科学基金(72365)
- 划(71230)
- 资助(65809)
- 编号(63683)
- 发(52905)
- 重点(49769)
- 成果(49702)
- 部(48856)
- 创(45928)
- 国家社会(45340)
- 课题(44186)
- 创新(43075)
- 发展(42968)
- 教育部(42493)
- 期刊
- 济(167477)
- 经济(167477)
- 研究(96384)
- 中国(62197)
- 管理(47972)
- 财(47779)
- 学报(43246)
- 科学(42987)
- 农(42471)
- 大学(34045)
- 学学(32417)
- 融(31379)
- 金融(31379)
- 技术(30574)
- 农业(29333)
- 教育(29103)
- 经济研究(27903)
- 业经(26884)
- 财经(26165)
- 经(22635)
- 问题(21844)
- 技术经济(17981)
- 统计(17137)
- 贸(16860)
- 资源(16233)
- 商业(15974)
- 策(15687)
- 世界(15467)
- 业(15207)
- 国际(14379)
共检索到485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董昕灵 张月友
在长江经济带严重的"重化工围江"背景下,为将环境修复与经济发展同时兼顾,通过借鉴投入产出分析思路,采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了该区域分工、污染与经济的总体特征,并应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重化工业分工水平对地区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带中游已经摆脱了与上游基本重合的区域分工角色,不断向下游贴近;经济带的重化工业分工、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均存在空间依赖性;中上游地区重化工分工水平的降低促进了地区污染水平下降,"污染转移"并未随着经济带内重化工产业的转移而发生;地区重化工业分工弱化会带动地区在经济带中经济规模比重的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强 薛惠锋 董会忠 刘蕊
文章通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选择人均GDP和三类环境污染指标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分析变量,利用1990~2006年间的数据建立GDP与三类环境污染的VAR模型,并对变量的时序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方法,分析关中地区的经济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在1990~2006年间,关中地区工业废水、工业固废、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变动对经济产生的总体效应是负效应,已经成为关中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环境污染 VAR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正松 孔凡斌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了反映环境污染程度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指数表明,江西省整体环境污染状况在1990-1997年间保持稳定,1998年之后则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进一步分析了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污染综合指数与人均GDP之间呈现"正N型"曲线关系,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与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不显著,贸易开放则加剧了江西省的环境污染,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并没有显著地改善江西省环境污染状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智敏 吴晗晗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21世纪以来,长江经济带经历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能源消耗的同时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过去20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变化趋势紧密相关,并极大地影响着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及雾霾污染。产业作为能源要素和生态环境的重要连接体,在经济活动中的纽带作用至关重要。要解决长江经济带由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及雾霾等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就必须发挥科技创新的中介作用,以工业为突破口,突出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强化绿色创新产业链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协同创新,不断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方菲 胡强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以长江经济带区域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物流智慧化转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物流智慧化转型有效提高了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效率,促进了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物流智慧化转型主要依靠提升物流效率、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传导机制,进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秀
智慧物流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新模式,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日益显现。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智慧物流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魁 李成标 张晨
文章基于2004—2021年长江经济带十个规模以上主要沿江港口及其腹地城市相关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探究内河港口物流、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经济增长的互动机理,研究表明:城市经济增长、内河港口物流与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经济惯性;内河港口物流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显著;长期来看,城市经济增长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内河港口物流能长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内河港口物流深受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应继续推动港口物流集约化发展,深化技术创新、优化港口物流结构,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港产城融合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冬梅
通过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针对当前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增长方式粗放化、产业分布不均衡、发展环境不健全与专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的策略,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沿江物流发展、构建物流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加强物流产业标准化建设以及培养专业化等,实现长江经济带物流专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进而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
物流产业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红军 孙涛 白林 张坤
文章以江苏省为案例研究对象,将环境污染视为环境资源的生产投入,建立了环境资源生产函数模型。对实证数据进行了ADF单位根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显示研究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针对生产函数中多重共线性的问题,采用岭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出环境资源投入对区域经济产出的经济贡献度为7.0%,远远大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应该以环境资源投入的经济贡献为基础,完善环境相关税费和环境治理投入标准;改变以GDP为核心的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模式,引入生态环境考核指标;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提高人力资本的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雁飞 尹慧 廖双红
在分析环境规制对产业链区际分工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格局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SDM)模型,并以长江经济带化工行业为例,实证本地与邻地的分工效应,主要结论:(1)从空间格局来看,长三角地区具高环境规制与高分工水平耦合特征,而云贵川等上游地区则具低环境规制协同性与低分工水平,上中下游区域空间差异大。(2)从空间关联来看,短期内加强环境规制引致产业链区际转移,"污染天堂假说"成立,且本地与邻地分工水平均呈下降特征,但邻地降幅低于本地,长期来看,影响呈倒"U"型特征,本地临界值为1.7850,邻地为3.3025,即当强度为1.7850时,本地与邻地分工水平都得到提升,在1.7850~3.3025之间时,对邻地分工更有利,但高于3.3025时,本地与邻地分工均将抑制。同时,规制加强对本地与邻地都具技术促进作用,且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影响分工水平。建议如下:(1)各地区应制定适度环境规制;(2)实施地区差异化环境政策并协同推进;(3)建立"引领—跟随"型区际分工推进机制;(4)加大技术创新,严格外商引入渠道;(5)统筹度量要素组合,注重产业长远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强
文章利用长江经济带2003—2015年104个市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对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分权对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降低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水平,意味着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引入两者交互项的实证研究表明,交互项系数显著为负,表明财政分权和外商直接投资对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替代关系。
关键词:
财政分权 FDI 环境污染 长江经济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成 冯学钢 唐睿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例,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各省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区三大系统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系统具较高关联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并不具有显著冲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且耦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东中西部各有不同;未来几年内该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除个别省份外,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德林 王姣娥 焦敬娟
区域创新能力差异与协调性的研究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知识产权资源是创新发展的基础,知识产权区域布局更是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该文构建知识产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空间自相关、象限法以及耦合协调度等研究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及空间演化,并与经济发展进行耦合关系的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的知识产权资源快速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布局特征;东部的长三角地区是知识产权发展水平较好同时较为均衡的区域;整体上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多数城市的知识产权布局仍略为滞后于经济发展,因此创新驱动仍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期刊] 求索
[作者]
靖学青
运用2000-2014年样本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沪苏浙三省市向长江经济带其他八省市进行了大规模产业转移,到2011年达到峰值,此后产业转移规模虽然有所缩小,但是区域产业转移的基本方向未发生变化;在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在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异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差异缩小产生了显著影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治栋 吴迪
产业集聚通过与要素流动发挥协同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本文利用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发展差距的视角,对两者和区域平衡发展的影响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但能通过与要素流动的交互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从要素层面来看,资本与技术要素总体上对扩大经济发展差距表现为负的显著性,而劳动力要素则表现出加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因此,需构建产业梯度合理转移的路径与机制;加大对下游地区的劳动力流动,下游地区对中游地区的技术支援以及对上游欠发达地区的资本保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