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74)
2023(5668)
2022(4824)
2021(4311)
2020(3729)
2019(8449)
2018(8155)
2017(16494)
2016(8816)
2015(9930)
2014(10026)
2013(10126)
2012(9532)
2011(8866)
2010(8930)
2009(8239)
2008(8354)
2007(7515)
2006(6638)
2005(6098)
作者
(26110)
(21721)
(21508)
(20686)
(13767)
(10224)
(10052)
(8241)
(8175)
(7690)
(7281)
(7175)
(6918)
(6900)
(6690)
(6591)
(6409)
(6368)
(6258)
(6126)
(5354)
(5220)
(5208)
(4919)
(4845)
(4788)
(4643)
(4611)
(4485)
(4270)
学科
(44189)
经济(44117)
(24505)
管理(24427)
(18363)
企业(18363)
方法(15487)
(14208)
中国(13395)
数学(13067)
数学方法(12932)
地方(12137)
业经(9966)
产业(9495)
(9394)
贸易(9390)
(9071)
(9001)
(7646)
(7537)
农业(6905)
城市(6462)
地方经济(6402)
技术(6365)
(6334)
(6239)
金融(6239)
市场(6230)
(6030)
银行(6021)
机构
学院(132701)
大学(132311)
(61018)
经济(59786)
管理(51406)
研究(48546)
理学(44158)
理学院(43608)
管理学(43053)
管理学院(42770)
中国(35102)
(28832)
科学(27834)
(25685)
(24263)
研究所(21780)
中心(21583)
(20958)
财经(20305)
(19670)
经济学(19096)
业大(18816)
北京(18410)
(18200)
(17881)
(17567)
师范(17412)
经济学院(17187)
农业(16562)
(15947)
基金
项目(88163)
科学(70442)
基金(64695)
研究(64413)
(56158)
国家(55751)
科学基金(48017)
社会(43348)
社会科(41265)
社会科学(41258)
基金项目(34594)
(33946)
自然(29736)
自然科(29049)
自然科学(29047)
(28568)
自然科学基金(28516)
教育(27372)
资助(25901)
编号(24796)
(20934)
重点(19867)
成果(19753)
(19477)
(18431)
国家社会(18295)
发展(17397)
创新(17352)
课题(17347)
(17239)
期刊
(70204)
经济(70204)
研究(42101)
中国(24505)
(19673)
管理(19184)
(18181)
科学(17944)
学报(16956)
农业(13520)
大学(13290)
学学(12621)
业经(12466)
问题(11765)
(11174)
金融(11174)
经济研究(11130)
财经(10096)
技术(10052)
教育(9183)
(8908)
(7645)
世界(7450)
(7431)
现代(7310)
商业(7260)
城市(7055)
技术经济(6824)
(6737)
国际(6664)
共检索到200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瑞丽  孙楚仁  尹翔硕  
本文使用2000-2006年BACI双边贸易统计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计算了中国各城市每种HS6位数产品与该城市比较优势产品的关联密度。结合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所计算的产业集聚指标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从产业内集聚角度考察了产业集聚对城市不同关联密度产品比较优势演化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产品的比较优势转换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与当地生产结构关联密度较高的产品有更高的概率成为当地下一期的比较优势产品;产业内集聚会加速高关联密度产品的比较优势转换,然而其本身并不必然决定该产品成为下一期城市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瑞丽  孙楚仁  尹翔硕  
本文使用2000-2006年BACI双边贸易统计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计算了中国各城市每种HS6位数产品与该城市比较优势产品的关联密度。结合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所计算的产业集聚指标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从产业内集聚角度考察了产业集聚对城市不同关联密度产品比较优势演化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产品的比较优势转换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与当地生产结构关联密度较高的产品有更高的概率成为当地下一期的比较优势产品;产业内集聚会加速高关联密度产品的比较优势转换,然而其本身并不必然决定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岩威  孙慧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形成集群效应。本文依据产业集群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构建了产业集群效应评估的"三维度坐标系"理论模型,从空间集聚、市场关联和比较优势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特征,进而对集群效应进行综合评估,提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所面临的区域间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提供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佘晓玉  田文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制度与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关系,选取世界30个国家2000-2010年的相关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分析方法,考察了制度对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产品是较高制度密集型产品,其比较优势的形成与制度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制度质量越高,越有利于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发挥。本文的这一研究结论为解决当前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持续弱化提供了制度层面的参考。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敏  黄玖立  
本文借助企业要素密度异质性模型,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的相对要素密度能否构成企业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地区层面的比较优势能够传导给企业形成企业的比较优势。具体地,对于处在不同的地区-产业组但具有相同的相对要素密度的两个企业,处在要素丰裕地区-要素密集型产业组中的企业具有更高的销售产值,即具有比较优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经  刘厚俊  
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世界范围内的工艺品、视听、设计、音乐、新媒体、出版和视觉艺术共七种文化创意产品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在世界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发展中国家潜力巨大,中国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创意产品产业内贸易普遍增强的现实,不断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彬  桑百川  
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已经成为中美贸易的主体,且中国对美出口不断扩大。本文以该类产品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揭示中美的优势;运用产业内贸易调整指数,说明两国间产业内贸易状况;运用产业内贸易失衡指数,指出该大类下对两国间贸易失衡起到推动和缓解作用的产品;借助于动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美间该大类贸易平衡状况的未来走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小康  郑莹  
使用BACI全球贸易数据库和2000—2006年的中国海关数据库,研究了产品关联度对中国区域比较优势结构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尽管研究时期不长,但各区域比较优势结构经历了明显变化。2000年有比较优势的区域-产品对只有50%在2006年仍保持比较优势,2000年没有比较优势的区域-产品对在2006年有10%获得了比较优势。产品关联度是解释比较优势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控制6位数产品和4位数产品-地区固定效应后,一种产品在2000年与其所在省份出口的其他产品之间的关联越紧密,这种产品在2006年成为有比较优势产品的概率越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小康  郑莹  
使用BACI全球贸易数据库和2000—2006年的中国海关数据库,研究了产品关联度对中国区域比较优势结构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尽管研究时期不长,但各区域比较优势结构经历了明显变化。2000年有比较优势的区域-产品对只有50%在2006年仍保持比较优势,2000年没有比较优势的区域-产品对在2006年有10%获得了比较优势。产品关联度是解释比较优势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控制6位数产品和4位数产品-地区固定效应后,一种产品在2000年与其所在省份出口的其他产品之间的关联越紧密,这种产品在2006年成为有比较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曜  
城市的集聚密度与集聚规模在概念和测度上是两个相互关联却有差别的变量,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城市规模和城市密度的集聚模型,证明城市人口和空间规模与城市集聚密度对生产率的作用并非同步变化。城市具有倒U型的规模—效率曲线和先正U型变化再倒U型变化的密度—效率曲线,同时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向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估计显示,当前中国所有地级城市的实际密度均远高于预期的密度—效率曲线的正U型阶段门槛密度,因此集聚密度对生产率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关系,倒U型的顶点密度随城市规模增加而上升。由于集聚密度和集聚规模的最优值不同步,因此在推动人口和产业集聚过程中,需分类调整其在城市内部的布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云  
比较优势作为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是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也是依靠劳动力优势赢得了世界工厂称号。但是就目前经济发展的走向来看,我国充其量只能说是依靠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支撑的世界加工厂。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理解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积极应对,避免陷入比较优势的陷阱之中。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金鑫  刘德学  
本文基于SITC Rev.2中SITC6和SITC8三位数分类,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仍然十分显著,超过一半的产品具有次强以上比较优势,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总体上呈逐渐弱化趋势。比较优势的此消彼长在不同产品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原因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应针对不同行业采取差别化战略,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产业能力,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势向人力资本与技术优势的转化,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伍业君  张其仔  徐娟  
发展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结构转型,而结构转型所需能力的积累源于比较优势的自然演化,并且国家的经济增长绩效最终会出现收敛。然而,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国富国穷现象一直存在,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并不能给出统一的理论解释,尤其是在解释"中国出口增长之谜"以及"中等收入陷阱"等增长谜题时,理论严重滞后于现实。为此,Hausmann等新近提出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理论,试图构建解释国家间增长绩效差异的统一理论框架,即产品空间决定了比较优势的演化,进而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增长绩效。该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一脉相承,但因其进一步考虑到产品空间的异质性及产品集的不连续性等情况,对现实的解释力和政策的指导意义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骆乐  李婷  姚震  
我国是世界水产大国,水产品已成为农产品中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文中通过建立比较优势的模型分析了我国水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且对形成比较优势的因素也做了较全面的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袁新华  徐翔  缪为民  
本文分析了中国虾类产品的国际比较优势,对中国虾类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出口价格、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可比净出口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虾类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较高,出口价格较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中国虾类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在近10年来下降明显,其可比净出口指数也有所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