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65)
- 2023(8076)
- 2022(7063)
- 2021(6286)
- 2020(5710)
- 2019(13276)
- 2018(13073)
- 2017(26458)
- 2016(14148)
- 2015(16563)
- 2014(16752)
- 2013(16948)
- 2012(16246)
- 2011(14752)
- 2010(14763)
- 2009(13887)
- 2008(14099)
- 2007(12855)
- 2006(10845)
- 2005(9709)
- 学科
- 济(71927)
- 经济(71868)
- 业(41266)
- 管理(39351)
- 方法(37557)
- 数学(33416)
- 数学方法(33232)
- 企(32911)
- 企业(32911)
- 贸(22042)
- 贸易(22035)
- 易(21331)
- 农(18186)
- 财(17036)
- 中国(15271)
- 地方(15221)
- 业经(14335)
- 农业(11701)
- 学(11686)
- 制(11162)
- 务(11125)
- 财务(11112)
- 产业(11110)
- 财务管理(11079)
- 企业财务(10451)
- 技术(9967)
- 出(9425)
- 融(9350)
- 金融(9348)
- 和(9310)
- 机构
- 学院(217974)
- 大学(217646)
- 济(99595)
- 经济(97805)
- 管理(84438)
- 理学(73300)
- 理学院(72550)
- 研究(71934)
- 管理学(71561)
- 管理学院(71163)
- 中国(52959)
- 京(44458)
- 财(42975)
- 科学(41995)
- 农(37156)
- 所(36604)
- 财经(35170)
- 中心(33445)
- 研究所(33151)
- 江(32278)
- 业大(31993)
- 经济学(31968)
- 经(31883)
- 农业(29648)
- 经济学院(29491)
- 北京(27761)
- 范(26481)
- 师范(26220)
- 财经大学(25999)
- 院(25604)
- 基金
- 项目(143258)
- 科学(112345)
- 研究(104951)
- 基金(104145)
- 家(89708)
- 国家(89003)
- 科学基金(75886)
- 社会(67376)
- 社会科(64201)
- 社会科学(64183)
- 省(56087)
- 基金项目(55198)
- 教育(48114)
- 自然(47846)
- 划(46786)
- 自然科(46726)
- 自然科学(46713)
- 自然科学基金(45935)
- 资助(43935)
- 编号(42370)
- 成果(33920)
- 部(33109)
- 发(32392)
- 重点(32381)
- 创(30010)
- 课题(28957)
- 教育部(28543)
- 创新(28094)
- 国家社会(27962)
- 科研(27902)
- 期刊
- 济(103381)
- 经济(103381)
- 研究(61036)
- 中国(35523)
- 财(33110)
- 农(32726)
- 学报(32596)
- 科学(29174)
- 管理(27976)
- 大学(24456)
- 学学(23249)
- 农业(22218)
- 融(19002)
- 金融(19002)
- 技术(18104)
- 经济研究(17942)
- 财经(17859)
- 业经(17707)
- 贸(17517)
- 教育(17076)
- 问题(15813)
- 经(15428)
- 国际(14258)
- 业(12358)
- 商业(12233)
- 技术经济(12134)
- 统计(11691)
- 世界(10741)
- 策(10543)
- 理论(10111)
共检索到312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喻志军 姜万军
贸易规模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距离贸易强国仍有相当距离。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理论和方法,通过多个角度,客观全面地描述了中国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而间接刻画了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水平,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也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准。此外,文章还针对中国实际情况,修正了GL指数。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贸易状况 贸易竞争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晶 郭翔宇
本文分别计算了12类服务部门和服务贸易总体从1999-2009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高,Brülhart指数显示我国服务贸易产品十一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内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边际产业内贸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戴永务 余建辉 刘燕娜
基于 UNcomtrade 数据库的人造板贸易数据,采用 G-L 指数法对 1992—2010 年期间中国人造板产业内的贸易水平进行测算及国际比较,并采用双对数多元回归模型从国家特征视角对中国人造板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人造板产业内贸易水平低,对外贸易方式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森林资源和人均收入水平对中国人造板产业内贸易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人造板 产业内贸易 决定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娅玮
一、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 目前广为接受的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高低的是由格鲁贝尔(Grubel)和洛依德(Lloyd)研究时用的产业内贸易指数ITT:ITT=1-{|XI-Mi|÷(Xi+Mi)}其中Xi,Mi分别表示产业i的出口值和进口值。当ITY=0时,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晶
本文利用HS分类方法将农产品分成24大类,分别计算了每类农产品和总体农产品从1996-2005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农产品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低,Brülhart指数显示我国农产品10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间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边际产业内贸易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玫 高莎莎
以台海两岸机电产业内贸易为例,对克鲁格曼产业内贸易关系理论进行论证。根据克鲁格曼提出的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成因观点,对比克鲁格曼产业内贸易与要素比例关系的发生条件,结合台海两岸现实数据,对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作了分析。通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参数估计,判定两岸机电产业的规模经济发展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平均成本比较分析台海两岸的机电产业规模,建立产业内贸易指数与平均成本的相关分析,以此判断二者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规模经济确实影响着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不过,与克鲁格曼理论不同的是,在要素比例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仍然可以发生产业内贸易。本文的分析扩展了产业内贸易成因的解释范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秋云 陈望春
为加强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研究,根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将产业内贸易区分为两国模式产业内贸易与三国模式产业内贸易,并以实证的方法对这两种产业内贸易模式做一分析与比较。通过分析推导出有关这两种产业内贸易模式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两国模式 三国模式 实证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迅 李维 王珍
产业内贸易是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产业内产品的贸易活动,是衡量产业竞争力和国民福利的重要指标。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现已达到61%的水平。经实证检验,影响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产品差异、规模经济、市场结构以及外国直接投资。其中,我国外资引入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其余三项则显示了比较好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规模经济 外国直接投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慧儒 杜涛
美国作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准确把握中美两国贸易类型、贸易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对于推动两国双边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指数法对中美两国的贸易类型进行测算发现:SITC0、SITC2、SITC5产品分类中中国的指数低于美国且产业内贸易表现不明显,而SITC3、SITC6、SITC7产品分类中中国的指数高于美国且表现为较高的产业内贸易。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间贸易 指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南 黄颖
在服务经济社会背景下,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对于一国(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1~2012年数据对中美两国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的水平、结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服务业 产业内贸易 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放 李季
文章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了1991至2008年间的中韩贸易数据,其结果显示:中韩贸易特别是工业制成品贸易具有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特征,而且与贸易初期相比,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虽仍以垂直型为主,但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重得到了大幅提升,这表明中韩在部分工业制成品上的技术差距正逐渐缩小。对中韩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显示:中韩整体经济规模的扩大、中国吸引的FDI以及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比重的提升等因素对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具有正效应,而中韩经济规模相对差异的扩大则对中韩产业内贸易具有负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学君 易法海
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分别计算了园艺产品从1997-2007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园艺产品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低,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我国园艺产品11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间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园艺产品产业内贸易中,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所引发的贸易增量基本相当。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雪
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工具对中国和印度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优势和互补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印农产品开展产业内贸易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印度农产品较中国农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在某些类别的产品上,中印两国都具有比较优势,例如新鲜或冷冻鱼,具有相似比较优势的产品竞争较为激烈;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但是现实贸易中印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汉君
本文通过对1992年至2004年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及其变动情况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中日产业内贸易综合指数稳定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机械、电子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规模大、程度深。分析了中日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而提出了中日产业内贸易总体规模扩大、机电产业为重点的发展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健美
目前,中日贸易以工业制成品贸易为主,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对1999-2005年中日工业制成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实证分析,得出中日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同时,本文也根据中国对日本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