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11)
- 2023(14700)
- 2022(12533)
- 2021(11417)
- 2020(9945)
- 2019(22570)
- 2018(22251)
- 2017(43005)
- 2016(23102)
- 2015(25876)
- 2014(25576)
- 2013(25294)
- 2012(23226)
- 2011(20827)
- 2010(20429)
- 2009(18915)
- 2008(18600)
- 2007(16409)
- 2006(13680)
- 2005(11834)
- 学科
- 济(100576)
- 经济(100479)
- 管理(66765)
- 业(65714)
- 企(54289)
- 企业(54289)
- 方法(52329)
- 数学(46534)
- 数学方法(46039)
- 贸(27002)
- 贸易(26993)
- 易(26180)
- 财(25771)
- 农(25190)
- 中国(22129)
- 业经(21678)
- 地方(19019)
- 学(18639)
- 务(17431)
- 财务(17390)
- 财务管理(17352)
- 农业(16557)
- 企业财务(16406)
- 制(15722)
- 技术(15604)
- 产业(14665)
- 环境(13718)
- 和(13612)
- 理论(13588)
- 融(13380)
- 机构
- 学院(333950)
- 大学(333847)
- 济(141819)
- 经济(139359)
- 管理(132529)
- 理学(116519)
- 理学院(115342)
- 管理学(113342)
- 管理学院(112760)
- 研究(107076)
- 中国(78657)
- 京(67362)
- 科学(66759)
- 财(61101)
- 农(60173)
- 业大(54023)
- 所(53494)
- 中心(50749)
- 财经(50716)
- 研究所(49145)
- 农业(48226)
- 江(47328)
- 经(46242)
- 经济学(44186)
- 北京(40888)
- 经济学院(40528)
- 范(39386)
- 师范(38825)
- 院(38557)
- 财经大学(37919)
- 基金
- 项目(235157)
- 科学(185149)
- 基金(173614)
- 研究(163735)
- 家(153389)
- 国家(152214)
- 科学基金(130757)
- 社会(106024)
- 社会科(100980)
- 社会科学(100950)
- 基金项目(92424)
- 省(91970)
- 自然(87348)
- 自然科(85437)
- 自然科学(85410)
- 自然科学基金(83918)
- 划(77645)
- 教育(75080)
- 资助(71280)
- 编号(64069)
- 重点(53066)
- 部(52024)
- 发(50250)
- 创(49664)
- 成果(49552)
- 科研(46529)
- 创新(46491)
- 计划(44845)
- 国家社会(44745)
- 教育部(44619)
共检索到460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中元 张茜
该文利用中日两国1995-2013年间高度细分的贸易数据,实证检验商品进口价格中的汇率传递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从日本进口商品价格中存在不完全汇率传递,产业内贸易对进口商品价格汇率传递效应有显著的影响;随着中国从处于低质量贸易地位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向处于贸易条件优势地位的高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变化,显著提高了进口商品价格中的汇率传递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进口商品价格中的汇率传递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在日本对中国出口占质量优势的产业中,产业内贸易显著的降低了进口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在水平型产业内贸易、高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行业中,产业内贸易对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汇率传递 细分商品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李莉
中日两国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熏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并存发展熏呈现出较为高级的垂直型分工型态。中日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间贸易 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范爱军 林琳
本文对中日双边贸易中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中日双边贸易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的提高,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比重也有所提高;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最高;垂直差异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是中日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活动活跃、跨国公司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构筑及其产业内投资的发展、中国持续经济增长引起的市场容量扩大、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产品差异化发展以及便利的地理区位因素均有利于促进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规模经济和贸易壁垒因素对其则尚存消极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放 李季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88~2008年中日贸易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制成品特别是SITC5+7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中日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且中国在中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整体居于贸易劣势地位。对中日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显示:中日人均GDP差异、市场规模以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中日市场规模差异与中日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分工 FDI 规模经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放 李季
文章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了1991至2008年间的中韩贸易数据,其结果显示:中韩贸易特别是工业制成品贸易具有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特征,而且与贸易初期相比,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虽仍以垂直型为主,但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重得到了大幅提升,这表明中韩在部分工业制成品上的技术差距正逐渐缩小。对中韩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显示:中韩整体经济规模的扩大、中国吸引的FDI以及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比重的提升等因素对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具有正效应,而中韩经济规模相对差异的扩大则对中韩产业内贸易具有负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汉君
本文通过对1992年至2004年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及其变动情况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中日产业内贸易综合指数稳定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机械、电子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规模大、程度深。分析了中日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而提出了中日产业内贸易总体规模扩大、机电产业为重点的发展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健美
目前,中日贸易以工业制成品贸易为主,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对1999-2005年中日工业制成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实证分析,得出中日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同时,本文也根据中国对日本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昱 李玉霞
近年来,中国对欧商品贸易高速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用分类产品的贸易收支和Grubel-Lloyd指数,对中欧双边商品贸易模式进行分析,以此得出对中欧贸易模式的判断及相关政策启示。
关键词:
中欧商品贸易 贸易模式 产业内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孟 张彬
为了研究中日间钢铁产业内贸易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首先,选用相关指数和方法对1990~2009年两国钢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类测量发现,中日钢铁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呈波浪形增长,产业内贸易模式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其次,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对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与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在实证结论基础上文章提出重点应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市场集中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努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秋云 陈望春
为加强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研究,根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将产业内贸易区分为两国模式产业内贸易与三国模式产业内贸易,并以实证的方法对这两种产业内贸易模式做一分析与比较。通过分析推导出有关这两种产业内贸易模式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两国模式 三国模式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茜
围绕产业内贸易对汇率传递异质性的影响,本文选取中韩19952014年HS6位代码产品的贸易数据,采用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虚拟变量、单位商品价值三种方法对产业内贸易类型予以细分,并加入金融危机、汇率制度两个因素,实证分析了中国从韩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异质性。研究发现:产业内贸易水平是影响中国从韩国进口商品价格汇率传递异质性的显著性因素。具体而言,在中国处于低质量贸易地位的行业中,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中国从韩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而在中国处于高质量贸易地位的行业中,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汇率传递异质性 汇率传递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放 李季
利用G-L指数对1988~2008年中美贸易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制成品特别是SITC 5+7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且中国在中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整体居于贸易劣势地位。对中美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显示:中美市场规模及其差异,以及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中美人均GDP差异与中美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分工 FDI规模经济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冯颂妹 周新生
中国与中亚地区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在中亚地区五个国家中,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土库曼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分别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中国与中亚的双边贸易发展规模、双边贸易结构、双边贸易依存度不断加大,双边贸易商品之间既有竞争性又有互补性,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在中国着力倡导"一带一路"发展格局的形势下,巩固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传统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磊 陈柳钦
本文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2000~2010年中日韩之间的双边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基于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日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经济开放程度及规模经济因素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会君 朱延福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FDI)的结构发生了新变化。本文采用1989-2010年的数据,分析日本FDI和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关系,结果表明,日本FDI与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负相关;日本FDI转向以市场为导向,并没有改变中日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中国的实际贸易竞争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