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20)
- 2023(20835)
- 2022(17325)
- 2021(16203)
- 2020(13849)
- 2019(31449)
- 2018(31044)
- 2017(58932)
- 2016(31947)
- 2015(35773)
- 2014(35475)
- 2013(35370)
- 2012(32430)
- 2011(29168)
- 2010(29078)
- 2009(27465)
- 2008(27502)
- 2007(24755)
- 2006(21620)
- 2005(19875)
- 学科
- 济(137537)
- 经济(137360)
- 业(109549)
- 管理(102990)
- 企(94591)
- 企业(94591)
- 方法(62298)
- 数学(51580)
- 数学方法(51028)
- 财(41213)
- 农(40277)
- 业经(37101)
- 中国(36297)
- 贸(31120)
- 贸易(31101)
- 制(30320)
- 易(30232)
- 务(27590)
- 财务(27533)
- 财务管理(27479)
- 农业(27453)
- 企业财务(26064)
- 学(24303)
- 地方(24036)
- 技术(23275)
- 和(21974)
- 银(21945)
- 银行(21888)
- 理论(21617)
- 体(21194)
- 机构
- 学院(464974)
- 大学(463440)
- 济(200192)
- 经济(196501)
- 管理(181051)
- 研究(157384)
- 理学(155372)
- 理学院(153743)
- 管理学(151304)
- 管理学院(150436)
- 中国(123489)
- 京(97535)
- 科学(94623)
- 财(93486)
- 农(83645)
- 所(80018)
- 财经(74073)
- 中心(72441)
- 研究所(72160)
- 业大(70466)
- 江(70293)
- 经(67310)
- 农业(66096)
- 经济学(61667)
- 北京(61155)
- 院(56352)
- 经济学院(55650)
- 财经大学(54742)
- 州(54741)
- 范(54674)
- 基金
- 项目(306553)
- 科学(241781)
- 基金(225649)
- 研究(218600)
- 家(198228)
- 国家(196603)
- 科学基金(168633)
- 社会(141648)
- 社会科(134493)
- 社会科学(134458)
- 基金项目(118822)
- 省(118667)
- 自然(110096)
- 自然科(107627)
- 自然科学(107589)
- 自然科学基金(105752)
- 划(100064)
- 教育(99002)
- 资助(92637)
- 编号(86024)
- 成果(69240)
- 重点(69029)
- 部(67999)
- 发(65727)
- 创(65644)
- 创新(60970)
- 国家社会(59745)
- 科研(59488)
- 课题(58902)
- 教育部(58226)
- 期刊
- 济(221304)
- 经济(221304)
- 研究(133869)
- 中国(91031)
- 农(76807)
- 财(75962)
- 学报(75141)
- 管理(70977)
- 科学(68888)
- 大学(56931)
- 学学(54096)
- 农业(51807)
- 融(45150)
- 金融(45150)
- 技术(39992)
- 财经(37687)
- 教育(37332)
- 业经(36252)
- 经济研究(35766)
- 经(32501)
- 业(30236)
- 问题(29836)
- 贸(28054)
- 国际(24786)
- 技术经济(24589)
- 统计(23314)
- 世界(22829)
- 版(22729)
- 商业(21632)
- 策(21552)
共检索到699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郭东杰 邵琼燕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外贸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根据平滑调整假说(SAH),劳动力市场调整成本会随着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基于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检验,本文发现间隔3年的边际内产业指数最为有效,且产业内贸易水平对劳动力市场调整具有滞后效应,但回归分析结果并不支持SAH。随着产业内贸易比例扩大,劳动力的产业间调整增加,而并非产业内的调整。此外,劳动生产率和国内显性需求对劳动力市场调整有很大影响,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的行业内,劳动生产率的这种影响更加显著,而显性需求和产业内贸易水平影响作用较弱。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彬 孙孟
本文首先选用相关指数对中国制造业24个细分行业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分解和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分别对其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总体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相同,都与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外资影响和要素禀赋呈显著正相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要素禀赋呈显著负相关,与产品差异程度、规模经济、外资影响和研发费用呈显著正相关。最后,文章在研究结论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军 陈建国
文章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既分析了中间产品贸易对我国制造业整体高技能劳动力工资份额的影响,也考察了中间产品贸易对基于要素密集度特征的分部门高技能劳动力工资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总体来说,中间产品贸易会拉大我国制造业整体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分部门来看,中间产品贸易对劳动和资源密集型部门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工资差距的正向影响要大于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部门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中间产品贸易 工资差距 制造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杜运苏 彭恒文
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经济调整成本相对较小。然而,中国的产业内贸易额并没有与其贸易总额保持同步增长,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的研究显得格外必要。本文在区分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前提下,利用制造业面板数据,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多样化、研究与开发费用、外资等与中国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正相关关系,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负相关;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与两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都呈正相关。
关键词:
中国 制造业 产业内贸易 决定因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先锋 卢丹 陈琦
基于内生关税理论,以劳动力市场制度为出发点,在剖析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贸易自由化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0-2010年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了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内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提高能够提升贸易自由化水平。在考虑了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行业波动、资本密集度的交互作用情形下,贸易自由化能够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产出波动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关系没有影响,而资本密集度越高的行业,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增加越有助于贸易自由化水平的提升。贸易自由化通过进口竞争机制能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耿晔强 闫思萌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已逐步成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从产业类型和性别视角利用2002~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对劳动力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整体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出口对劳动力就业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就业的影响依次降低;整体制造业进口对东部地区就业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对中部、西部地区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高技术产业进口均抑制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制造业就业。进一步研究发现,制造业出口对男女性就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男性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制造业进口抑制了东部地区男女性就业,而提高了中部、西部地区男女性就业。
关键词:
制造业贸易 劳动力就业 区域差异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耿晔强; 闫思萌;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已逐步成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从产业类型和性别视角利用2002~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对劳动力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整体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出口对劳动力就业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就业的影响依次降低;整体制造业进口对东部地区就业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对中部、西部地区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高技术产业进口均抑制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制造业就业。进一步研究发现,制造业出口对男女性就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男性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制造业进口抑制了东部地区男女性就业,而提高了中部、西部地区男女性就业。
关键词:
制造业贸易; 劳动力就业; 区域差异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孟祺 朱晶
本文利用F-F指数计算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处于较高水平并且呈上升趋势。对指数进行分解可以看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虽然下降但仍处于主导地位;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在上升,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目前还处于加工贸易的低端,但在不断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对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显示,要素禀赋及其变化是引起产业内贸易变动的主要因素,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三个因素的影响很微弱,这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扩张的基础是比较优势且主要集中于产业链低端。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产业内贸易 决定因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杨
本文建立一个差异化厂商的局部均衡模型,从单个厂商层面研究贸易自由化对厂商技术升级,从而对技能型劳动力相对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并非使产业内部所有出口厂商实现技术升级并且增加对技能型劳动力的相对需求,这取决于厂商自身的生产效率、出口的相对固定成本、本国相对市场容量以及贸易自由化的程度。通过对我国制造业中5个行业、28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后,仅生产效率居中的持续出口企业实现了技术升级,并显著地增加了对技能型劳动力的相对需求。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佟家栋 刘钧霆
本文基于边际产业内贸易分析,分别运用A、B和S指数测度法对1992-2003年间中国与日韩制造业贸易的调整成本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普通机械等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行业调整成本较大,而服装及纤维品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行业调整成本较小。总体而言,这一时期中国与日本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低于中国与韩国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但是中国与韩国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在1998年后是趋于下降的,而日本情况却与此相反。
关键词:
制造业 调整成本 边际产业内贸易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 卫平 宋毅 石大千
选取中-日制造业贸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比较分析衡量边际产业内贸易A、B和S指数优缺点;其次,选取2001—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平滑调整假说(SAH)在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适用性;最后,分别运用A、B、S指标及其衍生指标测度中-日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比较不同产业就业调整成本的大小。结果表明:平滑调整假说对中-日制造业贸易具有适用性,即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就业调整成本越小,且中、日制造业整体调整成本偏高,尤以纺织业等劳动力或资源密集型产业表现突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 卫平 宋毅 石大千
选取中-日制造业贸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比较分析衡量边际产业内贸易A、B和S指数优缺点;其次,选取2001—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平滑调整假说(SAH)在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适用性;最后,分别运用A、B、S指标及其衍生指标测度中-日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比较不同产业就业调整成本的大小。结果表明:平滑调整假说对中-日制造业贸易具有适用性,即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就业调整成本越小,且中、日制造业整体调整成本偏高,尤以纺织业等劳动力或资源密集型产业表现突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官胜
在劳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背景下,文章利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24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出口贸易对行业劳动生产率、劳动收入份额和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等劳动力现象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贸易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同时出口贸易会提高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并且会增加单位资产就业吸收量。此外,劳动密集型产业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出口贸易对劳动生产率的负面影响较弱,对劳动收入的正面影响较强,且对就业的正面影响较弱。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劳动生产率 劳动收入 就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先锋 黄魏 洪蕾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内贸易通过影响消费者偏好多样性、产品差异性和规模经济进而对技能溢价产生影响。然后,利用2001—2010年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运用一阶差分GMM估计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通过促进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增加引致我国制造业的技能溢价扩大,通过促进行业产出规模扩大和FDI等增加引致我国制造业的技能溢价缩小;总体来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会缩小技能溢价。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技能溢价 产品差异 规模经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春平 施凤丹
发展中国家在贸易量迅速扩大的同时,也经历着产业内贸易的形态变迁,不同形态的产业内贸易引起的调整成本可能不同。本文通过对1996-2005年18个制成品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相对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引起的劳动力市场调整成本较大,同时调整成本也因不同产业而有所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