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8)
- 2023(12717)
- 2022(10695)
- 2021(9847)
- 2020(8382)
- 2019(18781)
- 2018(18303)
- 2017(36129)
- 2016(18737)
- 2015(20578)
- 2014(20343)
- 2013(19951)
- 2012(17959)
- 2011(15705)
- 2010(15460)
- 2009(13839)
- 2008(13203)
- 2007(11222)
- 2006(9380)
- 2005(7954)
- 学科
- 济(84485)
- 经济(84419)
- 管理(56230)
- 业(55856)
- 企(46133)
- 企业(46133)
- 方法(40708)
- 数学(35759)
- 数学方法(35341)
- 农(21222)
- 财(19518)
- 学(19487)
- 中国(18548)
- 业经(18445)
- 技术(17683)
- 地方(16716)
- 环境(14984)
- 农业(14781)
- 贸(13555)
- 贸易(13551)
- 易(13184)
- 理论(12785)
- 务(12742)
- 产业(12738)
- 财务(12704)
- 财务管理(12683)
- 和(12128)
- 企业财务(12105)
- 制(12078)
- 划(11923)
- 机构
- 学院(262613)
- 大学(260988)
- 济(113646)
- 经济(111773)
- 管理(106427)
- 理学(93576)
- 理学院(92668)
- 管理学(91136)
- 管理学院(90637)
- 研究(83719)
- 中国(60159)
- 京(52261)
- 科学(51383)
- 财(48313)
- 农(40953)
- 财经(40348)
- 所(39856)
- 业大(39427)
- 中心(39319)
- 经(37035)
- 研究所(36848)
- 江(36701)
- 经济学(36652)
- 经济学院(33321)
- 范(32605)
- 师范(32246)
- 农业(32097)
- 北京(31388)
- 院(30741)
- 财经大学(30452)
- 基金
- 项目(190413)
- 科学(152616)
- 基金(141556)
- 研究(137364)
- 家(123641)
- 国家(122731)
- 科学基金(107213)
- 社会(91152)
- 社会科(86848)
- 社会科学(86833)
- 基金项目(75302)
- 省(74597)
- 自然(69058)
- 自然科(67474)
- 自然科学(67457)
- 自然科学基金(66270)
- 教育(62642)
- 划(62033)
- 资助(56917)
- 编号(52681)
- 重点(43121)
- 部(42501)
- 发(41806)
- 创(41064)
- 成果(40137)
- 国家社会(39292)
- 创新(38420)
- 教育部(36894)
- 科研(36660)
- 人文(36413)
- 期刊
- 济(113341)
- 经济(113341)
- 研究(68786)
- 中国(42458)
- 学报(40306)
- 管理(38159)
- 科学(38082)
- 财(37538)
- 农(35335)
- 大学(31105)
- 学学(29802)
- 技术(25485)
- 农业(24947)
- 教育(22082)
- 财经(19741)
- 经济研究(19194)
- 业经(19108)
- 融(17965)
- 金融(17965)
- 经(17212)
- 问题(15370)
- 技术经济(14745)
- 科技(13702)
- 业(13605)
- 统计(13411)
- 策(12886)
- 版(12169)
- 商业(11850)
- 资源(11306)
- 理论(11198)
共检索到358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万明 王圣元
基于生态学原理,构建种群竞争模型。利用logistic模型测算研究样本的种群互动关系。选取全国总体以及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工业企业种群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多数研究区域的工业企业处于种群协同状态。以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表示技术进步。测算工业企业种群投入产出指标的Malmquist指数,得到技术进步、技术变化和效率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技术变化对技术进步的贡献比较高;技术效率的贡献度不高;技术变化与技术进步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技术变化与技术进步的变化没有出现明显收
关键词:
种群竞争 技术进步 生态系统 增长收敛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小克 胡巧丽
偏向性技术进步代表技术进步的一般形态,然而,鲜有文献从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分析全要素生产率(TFP)演变的特征及其来源。本文基于标准化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使用跨国层面的数据系统考察了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下TFP增长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国家间技术进步表现出明显的要素偏向,不同类型国家间偏向性技术进步情境下,TFP增长大致以1999年为界,其平均离散程度呈现先缩小后扩大趋势。第二,不同类型国家皆表现出明显的绝对β收敛,发达国家在整个样本期间始终保持条件β收敛态势,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国家的TFP增长经历了先发散后向自身稳态水平靠近的演变阶段,而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国家的TFP演变趋势与之相反,这与长期依赖资本投入驱动产生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有关。与同比增长率法相比,本文使用几何平均增长率法计算的TFP增长率降低了生产率波动对收敛检验结果的影响,其条件β收敛检验模型结果更为可靠。第三,教育水平提升、产业结构转变、要素禀赋结构优化、经济自由度提升等都有利于促进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下TFP增长,而政府规模过度扩张引起生产率损失,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因变量选择性偏差和删除样本离群值后亦成立。因此,推进经济社会结构性改革对于发展中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生产率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军武
文章以竞争风险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资本品技术进步模型,并以此解释经济增长的过程。论文认为,在同一行业中的各个企业的技术开发活动呈现明显相关时,会出现部分落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现象,这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利。为了形成自主性技术,我国应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支持。另外,在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相关时,对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支持,有助于形成"异质性"技术,这能明显提高我国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关键词:
竞争风险模型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竞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师博 任保平
本文基于Metafrontier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1992—2017年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经验分析地区间财政支出策略性竞争行为在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收敛机制中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省际经济增长数量并未趋同,而经济增长质量却具有显著收敛特征;忽略空间效应会高估经济增长数量收敛性,经济增长质量年均收敛速度则会被低估38.4%。空间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策略性竞争行为体现在:一方面,用于生态环境治理及民生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存在"逐底竞争",使地方政府缺乏"为增长质量而竞争"的激励。部分地区策略性地选择以牺牲经济增长质量为代价,换取短期数量型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倾向于通过财政支出带动经济数量增长,其他地区会对本地财政支出变动做出策略性反应,并通过空间反馈效应强化地区间的财政支出竞争。由于收入能力的差异,策略性竞争行为拉大了地区间财政支出差距,使经济增长数量难以收敛。同时,地方政府的策略性竞争行为也会引发有偏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而财政支出占比上升将抑制经济增长质量。
关键词:
收敛性 SDM 直接效应 空间反馈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永林 李立委
在分析技术进步对产业增长作用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将技术进步导致的规模效应置于技术进步效应中,并把技术进步效应分解为技术进步的纯产出效应和规模效应。构建了修正的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基于1998—2008年全国22个地区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北京高技术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北京高技术产业及五大行业的技术进步效应值及其分解值,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攀 李连友 苏静
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环境代价等4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域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并采用PS收敛模型就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性及其动态转移路径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整体上不存在收敛性,但是存在5个收敛俱乐部,且各收敛俱乐部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对转移路径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指标体系 PS俱乐部收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安景文 孟真 梁志霞 潘莹雪
以京津冀都市圈为研究对象,运用泰尔指数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京津冀地区10个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σ收敛和β收敛测算。结果显示:京津冀都市圈整体及圈内各城市存在σ收敛,各城市内部的差异是整体差异的主要构成部分;区域内经济差距逐渐缩小,都市圈整体及大部分城市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仅唐山市不存在条件β收敛;条件β收敛测算结果表明,不同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效果不同,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建勋 巩爱凌
为了探讨我国经济是否具有持续的动态改进的力量,本文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层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已经实现了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具有较高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率,这种技术进步率较难通过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方法核算出来。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结论:低TFP增长率、高投入式增长未必就完全属于粗放式增长,也不一定是低效、不可持续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闯
本文把我国改革开放至今三十余载的经济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出我国分地区以及全国在四个发展阶段中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率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指标的平均数值。经过对这三个指标具体数值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后发现:各地区以及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出提高的趋势,但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各地区以及全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进步率高低不同,第二阶段政治对技术进步产生了很大的阻碍甚至造成技术退步;各地区以及全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经济发展的后两个阶段稳步提高,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再明显。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率 经济增长贡献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茂升 倪武帆
本文采用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以纺织服装上市公司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从微观视角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DEA-Malmqusist指数方法发现,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效率在次贷危机爆发以后明显下降,进一步对引起效率变动的原因进行分解得出,技术创新活动停滞不前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效率下降的决定性因素;最后本文就如何改进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效率,提升产业竞争力水平提出具体对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兆刚 葛方艺
创新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能力的差异是造成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2000~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了创新效率及空间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创新效率偏低,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制约我国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原因。我国创新效率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一个地区创新效率的变化并不是由该地区内部因素决定的,还会受到来自相邻地区的影响。创新效率及空间效应的提升可以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使区域经济呈现收敛性,且随时间的推移收敛性不断增强。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唐永 范欣
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技术进步条件下的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探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与效应。分析表明:不同技术进步条件下,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总资本的增长率不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为劳动生产率机制和资本有机构成机制。技术进步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通过不变资本增长率、可变资本增长率和剩余价值率影响经济增长。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提高0.345 7个百分点;其中技术进步的劳动生产率效应为0.338 5,技术进步的资本有机构成效应为0.007 2。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显著大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因此,国家应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构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以创新促进国家经济增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贤君 王晓芳 张娜 雷明
基于国际比较视角,整合OECD绿色增长战略框架,推演和总结了可持续性绿色增长的内在逻辑,并据此构建了可持续性绿色增长测算指标体系,采用极差熵权法对1998~2015年间OECD 36个经济体的可持续性绿色增长指数进行测度。进一步运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对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发现:OECD经济体可持续性绿色增长水平在1998~2008年间表现为逐渐波动上升的趋势,2009~2015年间表现为逐渐波动下降的趋势;从地理区位来看,2008年之前,北欧地区可持续性绿色增长水平最高,2008年之后,则北美地区可持续性绿色增长水平最高;OECD经济体整体上都存在显著性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的收敛特征,分区域而言,只有大洋洲地区和除北欧外的欧洲地区的可持续性绿色增长指数具有显著性的收敛特征,而北欧和北美地区则不存在显著性收敛特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兰 鲁竞夫 彭璧玉
利用红皇后效应理论模型,将组织间竞争距离与绩效差异放在一个框架下进行全面分析,考察了我国2004-2013年汽车行业竞争格局形成的微观基础。红皇后效应激发了组织间的学习和筛选效应,前者有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后者将导致组织的死亡,两者发挥作用的程度共同受到竞争距离的影响。通过多项式回归分析得出,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处于随着竞争距离越大、绩效差异越明显的"倒U型"影响路径的左侧,即集群中的领导者组织可以通过扩大与追随者的竞争距离而获得更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一作用机制还受行业组织规模、组织类型、组织年龄、组织上一期绩效、种群密度,以及生态位宽度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竞争距离 学习效应 筛选效应 绩效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宝 陈迅
基于2002-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对能源强度收敛性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我国省份间能源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收敛性且收敛速度达到每年2.1%至2.3%,产业转移推进了产值的空间重构,建筑业的跨区转入、技术进步、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比的下降具有减缓能源强度增长率的作用。在通过技术进步提升各区域能源消耗效率的同时,需将产业转移和产权结构的相关政策调控纳入能源强度宏观调控的统一框架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