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86)
- 2023(4821)
- 2022(3969)
- 2021(3738)
- 2020(3053)
- 2019(6705)
- 2018(6524)
- 2017(13349)
- 2016(7070)
- 2015(7713)
- 2014(7572)
- 2013(7839)
- 2012(7285)
- 2011(6721)
- 2010(6850)
- 2009(6381)
- 2008(6164)
- 2007(5871)
- 2006(5348)
- 2005(4588)
- 学科
- 农(45082)
- 济(37353)
- 经济(37322)
- 农业(30217)
- 业(29753)
- 业经(14625)
- 管理(10894)
- 地方(10436)
- 农业经济(10061)
- 方法(9232)
- 村(8977)
- 农村(8972)
- 产业(8784)
- 中国(8780)
- 企(8347)
- 企业(8347)
- 发(8337)
- 数学(8199)
- 数学方法(8163)
- 发展(7138)
- 收入(7136)
- 展(7134)
- 制(7015)
- 土地(6785)
- 劳(6608)
- 劳动(6607)
- 技术(6435)
- 分配(6415)
- 农业劳动(6315)
- 人口(6232)
- 机构
- 学院(104730)
- 大学(96113)
- 济(50666)
- 经济(49898)
- 管理(41205)
- 农(40146)
- 理学(36062)
- 理学院(35777)
- 研究(35408)
- 管理学(35368)
- 管理学院(35203)
- 农业(30148)
- 中国(27896)
- 业大(22896)
- 科学(20164)
- 京(18886)
- 农业大学(18218)
- 中心(17692)
- 财(17578)
- 所(17474)
- 江(16516)
- 经济管理(15885)
- 研究所(15714)
- 业(14409)
- 经济学(14345)
- 发(13910)
- 财经(13887)
- 经济学院(13132)
- 范(13076)
- 师范(13012)
- 基金
- 项目(69791)
- 研究(56630)
- 科学(55511)
- 基金(49426)
- 家(41701)
- 国家(41184)
- 社会(37787)
- 社会科(35446)
- 社会科学(35441)
- 科学基金(35356)
- 省(30271)
- 基金项目(26959)
- 农(25640)
- 编号(25273)
- 教育(22768)
- 划(22654)
- 自然(19196)
- 成果(18858)
- 发(18797)
- 自然科(18660)
- 自然科学(18659)
- 自然科学基金(18346)
- 资助(18048)
- 发展(16354)
- 展(16109)
- 课题(15926)
- 国家社会(15687)
- 部(15551)
- 业(15260)
- 制(15242)
共检索到156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可靖涵
本研究从农民视角考察乡村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问题,通过分析所调研的五省十村中农民对产业兴旺的理解、在乡村产业中的处境和对乡村产业的具象需求,展示农民视角下乡村产业政策的推进状况和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发现,政策话语中产业兴旺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旺农民”,而当前乡村产业实践还面临重重困境,与这一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大的距离。首先,农民对产业兴旺的理解和认知与政策话语中产业兴旺的实现路径存在偏差;其次,农民游离于产业体系边缘,大多数小农户尚未参与具有产业融合特征的产业体系,少数参与者也仅仅从事着临时性、低效能、自负盈亏的产业活动;再次,农民在生产体系中双向脱嵌,既无法完全融入现代农业,也无法回到传统农业;最后,农民在经营体系中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其他农户的合作比较消极,农民的产业主体性尚未被唤醒。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在学术讨论和产业实践方面提出建议,尝试为进一步探讨乡村产业如何惠农兴农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可靖涵
本研究从农民视角考察乡村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问题,通过分析所调研的五省十村中农民对产业兴旺的理解、在乡村产业中的处境和对乡村产业的具象需求,展示农民视角下乡村产业政策的推进状况和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发现,政策话语中产业兴旺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旺农民”,而当前乡村产业实践还面临重重困境,与这一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大的距离。首先,农民对产业兴旺的理解和认知与政策话语中产业兴旺的实现路径存在偏差;其次,农民游离于产业体系边缘,大多数小农户尚未参与具有产业融合特征的产业体系,少数参与者也仅仅从事着临时性、低效能、自负盈亏的产业活动;再次,农民在生产体系中双向脱嵌,既无法完全融入现代农业,也无法回到传统农业;最后,农民在经营体系中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其他农户的合作比较消极,农民的产业主体性尚未被唤醒。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在学术讨论和产业实践方面提出建议,尝试为进一步探讨乡村产业如何惠农兴农提供参考。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豪 张筱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基于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提出产业兴旺需要经历3个阶段发展模式,即资本积累螺旋、产业聚集螺旋和产业兴旺螺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乡村产业兴旺存在的诸多现实困境,如政策设计与政策执行、资本引入与道德风险、人口流失与经济发展、产业规模与资源约束,资产投入与财政持续性等。并分别从理论端、监督端、人口端、实践端、科技端等提炼产业兴旺的纾解路径,以期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可行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 现实困境 纾解路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翟炎杰
职业农民出现是农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接轨,职业农民的培养要立足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职业农民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和教育,通过采取完善涉农配套政策优化外部环境、构建农业职业化的氛围有序引导农民职业化、强化科教兴农战略加快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夯实职业农民基础和构建开放的职业农民教育体系等路径措施,实现职业农民培养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文明
农村改革35年来中国农民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农民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如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尚未建立,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转移人口"半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农民财产权利部分缺失,大规模失地农民群体引发社会问题。应积极探索破解农民问题的改革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运用底线思维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关键词:
农民发展 农村改革 现实困境 改革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庄天慧 邱峰 杨浩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难点在农村。县域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城镇,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县域富民产业是能在长期内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其在空间维度、组织维度和价值维度上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县域富民产业在产业发展端通过凝聚竞争优势提高产业效益;在农民参与端通过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实现农民就近就业和共享资产收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实践中,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仍然面临产业集群培育不足、辐射带动效应不强,产业同质化突出、结构不优,产业生产经营主体能力不足,产业联农带农机制不健全等困境。加快培育县域富民产业、有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应依托特色资源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产经营主体产业支撑能力、持续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
关键词:
县域富民产业 农民共同富裕 利益联结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永琴 祁元生
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而建设农业强国也是产业兴旺的长远目标。目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科技创新缓慢、农村市场体系落后、农业生态治理困难等现实挑战,对建设好农业强国形成制约。为更好赋能农业强国建设,要基于产业赋能、科技强农、改革驱动、生态引领四个维度,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塑造农业发展新动能,完善政策支农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实现产业兴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
关键词:
产业兴旺 农业强国 乡村振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昕 王可山
农业生产的特点使农民合作成为必然。农民合作组织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共享组织优势与合作收益上具有制度优势,使其在应对小规模分散经营内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缺陷上具有效率。目前,从生产和消费双方来看都对分散的农业生产组织结构再变迁提出了要求。通过农民合作组织有效地融入农业生产之中,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源头的组织和治理,是破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困境的一条现实路径。
关键词:
农民合作组织 农产品 质量安全 制度变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华堂 王军 廖祖君
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帮助农民增强致富本领,为农民创造更多致富机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发展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筑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础,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振乡村振兴发展动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加快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翁贞林 鄢朝辉 谌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抓手。本文利用十八大以来的国家宏观统计数据,立足于农民农村发展的现实基础,重点分析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困境,探讨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提升,为推进农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要认识到农民共同富裕推进过程中仍面临农业部门比较效益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收入地区差距扩大等困境。因此,提出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构建人力资本投资体系、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建议,以期各种政策工具相互衔接、协同发力,拓宽农民增收来源和提升农民增收能力,推动农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兰海涛 李月 屠明将
文章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功能定位,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四个现实困境,进而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优化路径:明确功能定位,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顶层设计;调整结构布局,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整体效益;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制机制,推进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转型升级;优化教育培训设计,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教育培训 现实困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翁贞林 鄢朝辉 谌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抓手。本文利用十八大以来的国家宏观统计数据,立足于农民农村发展的现实基础,重点分析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困境,探讨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提升,为推进农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要认识到农民共同富裕推进过程中仍面临农业部门比较效益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收入地区差距扩大等困境。因此,提出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构建人力资本投资体系、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建议,以期各种政策工具相互衔接、协同发力,拓宽农民增收来源和提升农民增收能力,推动农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倩 张蓉
人的市民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只居住"上楼"和"转居"未能使失地农民真正的市民化。长期"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低下,其经济收入差距大;乡土社会交往造成其分类观念和信任缺失;村落生活场域的延续造成其身份认同、生活惯习的滞后。制度的完善不仅指户籍,还包括医疗、教育、社保等制度的统一。同时,注重失地农民社会关系建构、素质技能提升、生活惯习改变,才能真正使失地农民在思想观念上城市化,从而真正完成人的市民化。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市民化 困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慧卿 刘醒
农民组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善治的重要契机,是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有力支柱。精英人才的缺失、文化氛围的欠缺以及法律保障的缺失,使农民组织化陷入困境。要想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把农民组织化与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结合起来;需要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营造农民组织化发展的文化氛围;需要充分发挥政党在农民组织化过程中的作用;需要完善法律体系,为农民组织化指明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鹏 屈站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同时也是稳定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产业发展程度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成果,因此本文将主要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在推动产业兴旺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并就产业发展模式选择与支持体系构建途径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
产业兴旺 现实难点 模式选择 体系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