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69)
- 2023(17008)
- 2022(14943)
- 2021(13984)
- 2020(11981)
- 2019(27716)
- 2018(27529)
- 2017(53906)
- 2016(29548)
- 2015(33097)
- 2014(33346)
- 2013(33268)
- 2012(30906)
- 2011(27866)
- 2010(27981)
- 2009(25694)
- 2008(25382)
- 2007(22609)
- 2006(19378)
- 2005(17200)
- 学科
- 济(123940)
- 经济(123819)
- 管理(81168)
- 业(78498)
- 企(64437)
- 企业(64437)
- 方法(56697)
- 数学(49329)
- 数学方法(48739)
- 农(33052)
- 财(30314)
- 中国(30280)
- 学(28249)
- 地方(28199)
- 业经(26315)
- 农业(21922)
- 制(21906)
- 贸(21591)
- 贸易(21581)
- 易(20884)
- 理论(19742)
- 务(19142)
- 财务(19064)
- 财务管理(19024)
- 和(18811)
- 技术(18056)
- 企业财务(17995)
- 环境(17852)
- 银(17392)
- 银行(17327)
- 机构
- 大学(422738)
- 学院(420271)
- 济(166699)
- 管理(163323)
- 经济(163009)
- 研究(143006)
- 理学(141815)
- 理学院(140144)
- 管理学(137564)
- 管理学院(136811)
- 中国(104491)
- 科学(91692)
- 京(91024)
- 财(75054)
- 所(73495)
- 农(73056)
- 研究所(67266)
- 业大(65690)
- 中心(64829)
- 江(62551)
- 财经(60508)
- 农业(57618)
- 北京(57090)
- 范(56888)
- 师范(56302)
- 经(54851)
- 院(51920)
- 州(50291)
- 经济学(50171)
- 师范大学(45523)
- 基金
- 项目(288232)
- 科学(225270)
- 研究(207761)
- 基金(207716)
- 家(182089)
- 国家(180600)
- 科学基金(153662)
- 社会(128923)
- 社会科(122101)
- 社会科学(122067)
- 省(113339)
- 基金项目(111026)
- 自然(101377)
- 自然科(98971)
- 自然科学(98942)
- 自然科学基金(97163)
- 划(95618)
- 教育(95374)
- 资助(85999)
- 编号(84853)
- 成果(69005)
- 重点(65078)
- 部(63334)
- 发(62188)
- 创(59142)
- 课题(58646)
- 科研(55539)
- 创新(55245)
- 教育部(53580)
- 大学(53298)
- 期刊
- 济(179683)
- 经济(179683)
- 研究(120464)
- 中国(77614)
- 学报(70861)
- 农(65379)
- 科学(64120)
- 财(57507)
- 管理(57124)
- 大学(52509)
- 学学(49257)
- 教育(46017)
- 农业(44895)
- 技术(36107)
- 融(33348)
- 金融(33348)
- 业经(29778)
- 财经(28943)
- 经济研究(28666)
- 经(24761)
- 问题(24125)
- 业(23825)
- 图书(22228)
- 技术经济(20761)
- 版(20644)
- 科技(20287)
- 理论(19624)
- 资源(19379)
- 商业(18789)
- 统计(18597)
共检索到606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尹翀 杨志媛
区域产业关联及其异质性有助于揭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根本性原因,也是我国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利用投入产出数据,从强度和结构两个层面比较广东、江苏、山东三省的区域内产业关联特征。结合产业复杂网络与投入产出技术对比分析三省产业关联的总体异同性、产业层级、三次产业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产业集聚等方面,结果显示出三省经济成功因素与存在问题同产业关联状况的内在联系。在进一步积累更多个时点投入产业数据基础上,可以将产业关联强度和结构特征同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等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动态的定量研究,为我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崔小雨 陈春花 苏涛
在纳入118篇实证文献、341个效应值、82 278个独立样本进行Meta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发现:(1)有别于之前实证研究及Meta研究的结果,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组织绩效仅具有微弱的促进作用。(2)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异质性对组织绩效的促进作用强于教育背景异质性和任期异质性,但年龄异质性却阻碍了组织绩效的提升。(3)高管团队异质性更多带来组织创新绩效的提升而非财务绩效。(4)西方文化背景下,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组织绩效的促进作用比东方文化下强;使用一手数据时,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组织绩效的促进作用比使用二手数据时强。本研究对高管团队异质性与组织绩效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阶段性归纳,也为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些启示:(1)高管团队异质性的效用是有限的。因此,在高管团队组建、配置、调整的过程中,不应过分注重高管团队异质性的实现。(2)在创新绩效导向的组织中,可以通过高管团队异质性水平的提升去实现组织目标,但在以任务绩效导向的组织中,高管团队异质性的效能可能需要引起警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效珍
关键产业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虚拟消去法(HEM)是测算产业关联强度的有效方法,Weaver-Thomas指数是在多个指标中确定显著性指标的有效工具。本文根据山东、江苏和广东三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采用HEM方法,计算了三省各产业部门的后向关联、前向关联及总关联的产业关联强度,使用Weaver-Thomas指数识别出关键产业,比较了三省关键产业的异同,为三省制定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等提供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迟泓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是否会连带税收增长的下滑,是许多地区担心的问题,通过对苏浙鲁粤4省税收增长分析可以看到,现代服务业及新兴产业发展对税收增长贡献突出,大型企业经营效益对税收增长影响较大。在经济新常态下,提高税收收入需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提高大型企业盈利能力,注重发展总部经济。
关键词:
税收收入 产业结构 经营效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迟泓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是否会连带税收增长的下滑,是许多地区担心的问题,通过对苏浙鲁粤4省税收增长分析可以看到,现代服务业及新兴产业发展对税收增长贡献突出,大型企业经营效益对税收增长影响较大。在经济新常态下,提高税收收入需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提高大型企业盈利能力,注重发展总部经济。
关键词:
税收收入 产业结构 经营效益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海娟
文章利用2003—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税负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产业税负变化的反应是比较敏感和强烈的。其中,第三产业税负对各地区产业结构影响均显著为负,但影响程度表现出西、中、东的递减趋势;第二产业税负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最大且显著为负,对东、中部地区影响则相对均衡。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各地区第三产业税负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总体上大于第二产业税负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税负 区域异质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鹏飞 李红波
探讨经济韧性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增强经济体对冲击的抵抗能力,并提高冲击后的复苏成效。因此,论文从自身对比的纵向角度剖析了江苏省经济韧性水平,并通过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其多年投入产出表以明晰产业结构变化状况与经济韧性作用机理,得出以下结论:(1)从自身对比的纵向角度而言,江苏省经济韧性在经济危机冲击中呈现出“高—低—中”的状态;(2)核心行业及其关联占据了产业网络结构中的主要位置,通过刺激现有核心行业能够实现经济体的高韧性;(3)发掘并扩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能有效提升经济系统的综合韧性,其内涵在于以更强的增长中和、弥补衰落;(4)经济韧性的作用机理可以理解为经济体在面对冲击时,通过放弃网络边缘行业以集中发展要素维系其核心行业架构的正常运转,传统核心行业的受损状态与新型行业成长速度共同决定了区域经济韧性发挥效果。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徐春秀 汪振辰
国家中部崛起政策实施13年来,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为进一步引导发展,需对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作整体评估和检验。基于1999-2013年我国20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PSM-DID方法,从长期影响角度评估中部崛起政策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以地区技术复杂度度量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考察中国式财政分权模式下政府财政行为波动对政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财政支出波动对地区产业升级会起到负面作用。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积极性政府财政政策、突破路径依赖是实现政策效果的中介变量;政策着力点主要在高技术水平的产业上;由于地区异质性的存在,部分省份产业升级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制定新一轮崛起战略措施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区异质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兵 裴馨
深度挖掘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有利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本文选取200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交互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但存在区域差异,即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同时,促进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经济与城市化、财政支出融合,共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本相互配合,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东琪 朱传耿 周婷
回顾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选取产业结构演进评价指标:产业结构相似度指数、多样化指数、产业结构变动值、Moore结构值变化指标、产业结构超前系数。通过产业结构演进分析方法—Shift-share方法,构建数学模型。选取2000—2009年的《江苏省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利用数学模型计量,利用计量结果,首次对苏、鲁两省1999—2008年产业结构进行了静态、动态、SSM分析比较研究,得出客观结论。依据结论,提出苏、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为苏、鲁两省建立科学双赢的合作模式和良性的竞争模式,促进两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江苏省 山东省 产业结构 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兰云 曲永义
在对我国各省份研究与发展强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各省份之间的研究与发展强度具有很大的差异,然后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2000-2007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研究与发展强度与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根据其关联度的大小,本文得到这样的结论,即我国各省份研究与发展强度的差异与其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高科技产业对研究与发展强度影响最大,第一产业对研究与发展强度的影响最小,各省的研究与发展强度受到其产业结构的限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各省份在提高研究与发展强度的同时,我国各省份在制定科技研发政策的时候,必须立足于本省的产业结构,...
关键词:
区域 研究与发展强度 产业结构 灰色关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曲创 王桂娟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涵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理应是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因此在我国自1978年开始的转型过程中,政府职能也随之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基于公共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涛 陈雪梅
文章将我国划分为13个区域经济体,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中的C2R模型、BCC模型和SE模型对这13个区域经济体的经济运行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对决策单元在DEA相对有效面上的投影分析,提出了非DEA有效单元如何进行调整以达到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DEA SE模型 有效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院丽
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流通绩效制约着区域经济、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当前,在倡导构建流通产业全渠道的进程中,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政府干预等因素影响着流通产业的发展,且呈现出空间异质性的特征,导致我国区域流通经济发展不均衡。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区域流通产业空间异质性的研究成果,进而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将内陆省域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东北四个区域,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得出,城市化水平对流通产业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作用趋缓。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对西部地区流通效率促进更为明显,而固定投资、产业结构则对东部、东北部区域流通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最后,基于流通要素空间的异质性特征,提出促进区域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的具体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昊 范德成
文章运用系统动力学反馈结构和联立方程,对"互联网+"驱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区域异质性研究。首先,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反馈环结构,构建"互联网+"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之后,针对互联网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反馈回路,建立联立方程;最后,根据联立方程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结论表明: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否对互联网技术进步率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关键在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模式。东部区域,上海市的"互联网+农业"效果理想,福建和山东省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良好,北京市的"互联网+教育"效果佳;中部区域,山西省"互联网+农业"较有成效,江西省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良好;东北区域,辽宁省的"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发展状况较理想;西部区域,内蒙古、重庆、西藏"互联网+农业"较有成效,贵州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良好,"互联网+服务业"发展动力尚未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出口强度、产业链关联与产业升级——基于中国制造业资源依赖度异质性分析
鲁、粤、苏、浙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比较研究
区域创新产出空间异质性及关联网络分析
产业结构对税制结构动态响应的区域异质性——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PVAR分析
生产性服务进口复杂度及其对制造业增加值率影响研究——基于“一带一路”18省份区域异质性比较分析
基于产业网络的K-核关联结构识别关键产业群——以“鲁粤”二省为例
产业结构升级与贸易开放动态响应的区域异质性——基于200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PVAR分析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区域异质性分析
高空间异质性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与驱动力分析——以四川省为例
创业团队异质性与团队互动、决策绩效的关系路径:一项多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