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48)
- 2023(7422)
- 2022(6288)
- 2021(5542)
- 2020(4752)
- 2019(10401)
- 2018(10371)
- 2017(19951)
- 2016(10608)
- 2015(11901)
- 2014(11869)
- 2013(11796)
- 2012(10892)
- 2011(9871)
- 2010(9948)
- 2009(9416)
- 2008(9245)
- 2007(8507)
- 2006(7539)
- 2005(7035)
- 学科
- 济(47781)
- 经济(47699)
- 管理(40894)
- 业(40304)
- 企(33500)
- 企业(33500)
- 方法(17916)
- 数学(14892)
- 技术(14803)
- 数学方法(14789)
- 农(14341)
- 制(13883)
- 财(13699)
- 业经(13160)
- 中国(12016)
- 产业(10752)
- 体(10110)
- 农业(10005)
- 地方(9183)
- 体制(8671)
- 技术管理(8449)
- 务(8154)
- 财务(8128)
- 财务管理(8108)
- 企业财务(7747)
- 银(7615)
- 银行(7602)
- 贸(7408)
- 贸易(7403)
- 环境(7402)
- 机构
- 学院(161059)
- 大学(160288)
- 济(73320)
- 经济(72014)
- 管理(66288)
- 理学(57334)
- 理学院(56820)
- 管理学(56144)
- 管理学院(55840)
- 研究(52657)
- 中国(38997)
- 财(34172)
- 京(33140)
- 科学(28912)
- 财经(26761)
- 所(25260)
- 江(24890)
- 经(24139)
- 中心(24052)
- 农(23121)
- 经济学(22960)
- 研究所(22446)
- 业大(21769)
- 经济学院(20670)
- 北京(20403)
- 财经大学(19721)
- 院(18927)
- 州(18904)
- 范(18853)
- 师范(18662)
- 基金
- 项目(107697)
- 科学(87677)
- 研究(80995)
- 基金(80505)
- 家(69087)
- 国家(68586)
- 科学基金(60536)
- 社会(54984)
- 社会科(52442)
- 社会科学(52436)
- 基金项目(42998)
- 省(42066)
- 自然(37376)
- 自然科(36553)
- 自然科学(36545)
- 教育(36437)
- 自然科学基金(35937)
- 划(34468)
- 编号(31767)
- 资助(31400)
- 制(26828)
- 成果(25353)
- 部(24822)
- 创(24187)
- 重点(24102)
- 发(23756)
- 国家社会(23529)
- 创新(22745)
- 教育部(21911)
- 人文(21797)
共检索到241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月龙 杨柏 王琳
本文从研发过程视角揭示共性技术扩散行为及其影响机理,据此运用演化博弈论分析共性技术扩散行为演化动态。研究表明:共性技术扩散是有潜在需求企业基于采纳与不采纳共性技术收益权衡的动态演化结果,共性技术预期市场收益、不采纳引致损失增加和替代收益降低及企业需求系数、市场前景系数、收益实现概率增加均利于共性技术扩散;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越低越利于扩散,而较弱的分享意愿阻碍扩散;政府补贴和知识技术支持均有助于共性技术扩散,知识技术支持对共性技术扩散的作用受到技术转化系数的正向调节。根据上述结论,构建以共性技术供给及其收益为源动力、以企业采纳为牵引力、以政府支持为推动力及三种力量相互交织作用的共性技术扩散动力机制,并从源动力、牵引力和推动力的视角提出共性技术扩散动力机制有效运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共性技术 扩散行为 动力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金勇 胡伟清
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构建完整、系统的技术创新扩散动力机制。文章首先对相关研究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指出:企业创新扩散的动力就是其扩散创新所要实现的目标。然后对扩散动力机制现有的理论文献进行了回顾,总结了一些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采用模型的方式构建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动力机制。并通过模型,深入分析了企业创新扩散动力的具体形式以及动力强弱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技术创新企业还是技术吸收企业,都具有推动力和牵引力两种动力形式,而技术创新扩散实质上是市场竞争和企业间利益博弈的结果。所以,完善市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扩散 利益博弈 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迎昌
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动力机制研究宋迎昌(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北京100101)技术创新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兴衰无不与技术创新活动有关。本文试图通过介绍国外对上述问题的理论探讨、以引起国内区域经济与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辉 李小芹 李同升
本文介绍了农业扩散的框架理论、沟通理论、农户行为改变理论和技术创新扩散理论。以杨凌农业示范区为例,分析了自然条件决定农业技术扩散内容和方式;历史基础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技术扩散的速度和效果;政治、市场机制对农业技术扩散的起到加速或减缓作用;另外分析了农业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农业技术扩散 因素 机制 杨凌示范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曹霞 张路蓬 刘国巍
随着社会资本的大量涌入,创新扩散逐渐受到社会网络关系的影响。在分析了创新扩散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不同拓扑结构的创新扩散演化动力模型。将信息获取、领导者创新能力及机会利益作为创新扩散的动力因子。通过利用复杂网络的演化博弈仿真分析,揭示了小世界、无标度等不同网络拓扑结构下,创新技术的扩散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在网络结构相同的情况下,信息获取对创新扩散的影响较大;在动力因子设定相同的情况下,网络主体连接越规则,创新扩散越充分。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付江月 陈刚
对物流产业集聚、扩散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对物流产业集聚与扩散演化机制、演化模型与规律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集聚经济、集聚不经济出发,提出物流产业集聚与扩散演化机制框架,分析其基本演化过程,讨论了影响物流产业演化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邹樵 吴丁佳宝 姜杰
一项技术创新本身对经济的影响和生产力的提高只有通过有效地扩散,才能使该技术创新的潜在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促进技术经济系统进化和高级化,而共性技术得扩散具有网络性特征及网络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揭示出共性技术的人际网络效应、锁入效应、极效应。并提出了共性技术创新知识扩散的外溢效应。
关键词:
共性技术 扩散 网络效应 外溢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吕希琛 徐莹莹 徐晓微
本文为了探究低碳情境下制造业企业技术采纳的微观决策动力和由此涌现的宏观扩散现象,构建了环境规制下制造业企业低碳技术扩散博弈模型,以小世界网络为载体,设计演化规则,通过数值仿真探索各要素对低碳技术扩散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在不考虑环境规制情况下低碳技术扩散的深度取决于企业低碳竞争性收益增量与投入量的差值;在此基础上,上调碳税税率、加大碳补贴力度和提高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均对低碳技术在网络中的扩散有正向作用,当规制实施力度达到一定阈值可实现低碳技术全网扩散;小规模企业网络的扩散深度对碳税税率的变化较敏感,扩散速度对规制强度敏感性较弱;大规模企业网络的扩散深度对碳补贴力度和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变化较敏感,扩散速度对规制强度敏感性也相对较强。
关键词:
低碳技术扩散 动力机制 制造业企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璇
有效的技术扩散方式和机制是激发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以浙江为例,对我国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技术创新扩散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扩散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技术扩散 扩散系统 政府激励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少坚 程赛楠
基于协同学理论对海水稻技术扩散系统进行分析,通过在传统推广系统中加入农业企业主体变量并建立以其为核心的多主体协同扩散模型,发现新的扩散系统具有稳定性和鲁棒性。进一步通过研究多主体协同扩散的动力机制,提出构建中国情境下,海水稻技术创新扩散的战略驱动力和市场拉动力"双轮驱动"模型,以解决我国海水稻持续扩散的动力机制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海水稻技术创新扩散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洪后其
技术扩散是指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不同单位之间的转移应用。技术扩散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科技新成果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主要是指研究部门的技术向生产单位的扩散,也包括少量的企业开发出的新技术的扩散;二是目前在生产上正在使用的先进、成熟的现有技术的扩散。技术扩散是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来,我国在技术扩散的机制的建立上做了一系列工作,制定了大量的政策和法规,成立了庞大的新技术推广体系。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城市的经委、计经委建立了新技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苏鑫 赵越
结合产业共性技术相关理论与技术扩散模型,以政府作用为调节变量,构建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三阶段仿真模型,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三阶段演化特征进行探讨,借助Matlab平台对主体采纳行为和共性技术扩散速度进行仿真,并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为例对仿真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先后经历了权威决策、二次创新以及附随扩散3个阶段;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企业采纳比例遵循"S"型曲线规律,而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速度出现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N"型走势;直接采纳二次研发成果的企业,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影响较大;政府在整个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在扩散不同阶段政府介入方式与程度会有所差异;二次创新投入比例与成功率影响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规模和速度;只有将产业共性技术转化成专有技术或新产品,才能实现共性技术有效扩散。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尹翀 丁青艳 杨振亚 崔颖新
为促进和发挥中原城市群创新协同效应,打造高水平城市群,基于产业复杂网络视角提出赋权区域产业技术流树(RITFT)模型,并基于RITFT对中原地区的产业技术扩散结构机制与创新协同效应进行研究。首先提出区域产业技术相关度测量系数,在产业技术流网络(ITFN)基础上提出RITFT建模原理及方法,构建中原地区RITFT,并从干流、支流等产业技术流分布特征上揭示中原城市群产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核心结构机制;进一步基于对个体产业承载、中介与扩散的基础效应和技术外溢、吸收强度与乘数效应等方面的分析,对中原城市群创新协同效应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原城市整体技术扩散协作效率较高,产业创新存在省内大协同、区域内小协同及空间支撑互补性强等特征。最后提出中原城市群应不断强化区域创新政策供给、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以综合科技服务平台为支撑建立新型的产业创新治理体系,打造区域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勇华
该文提出:从演化经济学视角出发,技术创新扩散可以被看成是一个"适应性学习"过程,包括满意判断、技术信息搜寻、内化技术知识、技术创新模仿、技术创新惯例化五个继起的阶段。以此为理论依据,可以明确认识到自主创新并不排斥技术引进,技术引进也不否定自主创新,技术引进是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自主创新是技术引进的最终归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武 陈培 Gad David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卡脖子”技术频繁出现的背景下,研究光刻技术扩散与动态演化对攻克“卡脖子”技术、突破全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专利引证数据构建引文网络,并通过局部向前搜索、局部向后搜索和关键路径3种不同的主路径分析方法来描述光刻技术知识扩散路径,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光刻技术动态演化的阶段进行了识别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日、德先发优势明显,光刻技术的扩散由台积电、阿斯麦等大公司主导;技术发展前期,主要侧重器件制造和工艺的改进,而在后期则注重光刻材料的研发,从2015年开始技术扩散方向主要集中在EUV光刻胶材料;与全球范围内光刻技术扩散趋势相比,我国进入光刻领域较晚,技术扩散能力不强且尚未出现在技术扩散主路径中。本研究从技术扩散路径和技术动态演化两个角度揭示了光刻技术扩散的客观规律和特征,丰富了“卡脖子”技术的理论研究,为我国技术路径选择提供企业和技术层面的决策支持与经验依据,以期对突破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锁定带来一定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