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19)
2023(6779)
2022(5526)
2021(5107)
2020(4271)
2019(9812)
2018(9945)
2017(19310)
2016(10137)
2015(11662)
2014(11781)
2013(11689)
2012(10625)
2011(9763)
2010(10044)
2009(9032)
2008(8781)
2007(7939)
2006(6796)
2005(6251)
作者
(29657)
(24652)
(24500)
(23427)
(15729)
(11541)
(11137)
(9697)
(9245)
(8914)
(8320)
(8300)
(7874)
(7865)
(7618)
(7579)
(7522)
(7264)
(7034)
(6971)
(6150)
(6128)
(5993)
(5693)
(5560)
(5527)
(5478)
(5361)
(4968)
(4813)
学科
(50693)
经济(50656)
(33126)
管理(32664)
(29121)
企业(29121)
方法(24420)
数学(21020)
数学方法(20511)
技术(14623)
业经(11955)
(11758)
中国(10689)
产业(9934)
理论(9861)
(9436)
地方(8784)
(8089)
贸易(8083)
技术管理(8006)
(7854)
农业(7830)
(7162)
(7158)
(6593)
(6441)
教学(5850)
(5840)
环境(5829)
(5642)
机构
学院(153563)
大学(152437)
(64502)
管理(64170)
经济(63306)
理学(56225)
理学院(55721)
管理学(54533)
管理学院(54271)
研究(47738)
中国(34683)
(31874)
科学(28945)
(25219)
(23524)
(22100)
业大(21857)
中心(21697)
(21511)
研究所(21412)
财经(20748)
北京(20070)
(19398)
师范(19200)
经济学(19131)
(18825)
技术(18259)
(17695)
经济学院(17210)
(17094)
基金
项目(102654)
科学(82028)
研究(75058)
基金(74416)
(64139)
国家(63736)
科学基金(55959)
社会(47892)
社会科(45752)
社会科学(45739)
(41257)
基金项目(39024)
自然(36459)
自然科(35698)
自然科学(35695)
教育(35378)
自然科学基金(35054)
(34005)
资助(31169)
编号(30407)
成果(23576)
(23019)
重点(22989)
(22605)
(22530)
创新(21496)
课题(20696)
教育部(19593)
国家社会(19559)
人文(19305)
期刊
(70195)
经济(70195)
研究(42440)
中国(29499)
管理(27192)
科学(21148)
学报(20149)
(19402)
技术(19033)
(18252)
教育(18162)
大学(16033)
学学(15007)
农业(13820)
业经(12057)
经济研究(11439)
技术经济(10706)
科技(9915)
财经(9833)
统计(9734)
(9503)
(9001)
金融(9001)
问题(8748)
(8704)
决策(8067)
(7910)
商业(7827)
图书(7794)
(7468)
共检索到219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国林  
本文在分析与评价国内外共性技术产学研组织联盟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的产学研组织模式的总体思路是:政府应主导产业初期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扩散,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社会效益;产业成熟期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扩散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利益分配机制平衡为支撑,以企业价值链理论为枢纽的产学研一体化组织模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素芬  
基于目前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的产学研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优化我国产业共性技术产学研组织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避免各主体的价值冲突和管理体制的滞后。最后,本文还提出了优化产学研组织模式的金融创新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新男  
本文结合政府功能定位对"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再认识,指出当前"产学研结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国际产学研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要素组成、组织形态、运行机制、主要任务四方面提出了构建新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设想,进而分析了创新"产学研结合"组织模式的战略意义,并提出了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原则与措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邹德玲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产学研技术联盟因此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通过总结浙江省产学研技术联盟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了影响联盟模式选择的因素,并提出了开展产学研技术联盟的几种主要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左兵  
20世纪8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研究者将组织文化理论引入并应用于高教研究领域,近年来组织文化既作为重要的分析工具被使用,本身又形成了一个热门研究领域。本综述总结了七种高校组织文化模式,关注高校组织模式内文化的冲突与整合,并展望了高校组织文化模式研究的趋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石火学  
近 2 0年来 ,我国理工科高等院校积极主动地与工厂、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 ,或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 ,成立“工程研究中心”,或依托本校创办科技产业、建立实践基地和各种研究中心、实验室等 ,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几种典型模式。本文对这些模式及其作用进行了述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亮  李建玲  李岱松  
传统的知识转移框架很难解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很难发生且联盟极易破裂的问题,基于产业路径视角下的四种联盟组织模式划分也较为理想化。通过在共性技术视角下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特点,本文得出基于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有效创新组织模式更加符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政府介入联盟的必要性,并根据政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联盟成员之间的博弈关系,构建了三方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研究政府在联盟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建中  武建龙  
围绕联盟组合的内涵、形成动因、联盟组合与企业绩效关系以及联盟组合管理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当前的联盟组合理论研究框架,并指出联盟组合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新启  吴雪萍  肖小虹  陈江涛  
为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研究主题,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发现至今学界主要是从静态角度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稳定性,集中于概念界定、联盟成员选择、资源投入、联盟成员信任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等5个方面。对此,分别从组建动机和目标进行概念总结,认为联盟成员的选择和资源投入是联盟稳定性的前因变量,联盟的规模、管理能力、激励机制、成员文化差异、成员利益分配机制、成员信任度等是影响联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未来需进一步拓宽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深度,以及加强关于多联盟的研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芹  
产业共性技术作为竞争前技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首先阐述了共性技术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集群和共性技术的互动关系,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促进了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产业集群是推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的重要平台。然后,对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供给、创新系统、扩散研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激励措施和未来研究展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少卿  从佳佳  巢宏  
本文采用组织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对研发联盟的组织与治理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梳理。我们从组织的关键维度来界定研发联盟,并阐述了技术特征、行业特征和企业特征对研发联盟组建的影响。我们认为,参与方需要在事前基于组织形式、合作伙伴特征以及研发合作的固有属性,为研发联盟选择相匹配的各种正式治理机制或非正式机制。从最大化社会福利的角度看,无论在研发联盟的组建还是治理方面,政府都应该运用适当的政策工具来提高研发联盟成功运作的可能并提升其研发绩效。文章最后指出了该领域未来进一步研究的若干方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正楚  潘红玉  张蜜  
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技术创新。考量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构成情况,按照技术创新难易程度以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不同的主导力量,构建为政府推动型、学研驱动型和市场导向型三类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模式。政府推动型模式适用于市场前景不明朗、创新风险大、政府直接或间接介入的重大技术创新领域;学研驱动型模式适用于科技含量较高的重点技术创新领域;市场导向型模式适用于企业有技术创新需求但需要合作研发才能实现的一般性技术创新领域。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德明  成春平  禹献云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个知识联盟,通过整合各种优势知识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整合过程基础上,结合知识创新内容探讨联盟知识整合模式,即基于标准创新的知识整合模式与基于模块创新的知识整合模式,并引入定位理论深入分析联盟成员的知识整合。研究表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各成员准确定位有助于明确其技术创新方向,优化配置各种知识资源,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军  王金  
通过调研等方式收集产学研联盟发展状况,分析了制约产学研联盟发展的瓶颈,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一套有效机制,发挥产学研联盟集成功能的优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季缃绮  张少辉  周志刚  
本文阐述了企—校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概念与意义,重点从企—校委托研究、共同研发、共建科研基地、组建研发实体、人才联合培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企—校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基本形式,并分析了构建企—校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对于深层次开展产学研合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