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22)
2023(7330)
2022(6070)
2021(5444)
2020(4666)
2019(10281)
2018(10366)
2017(20254)
2016(10767)
2015(11554)
2014(11709)
2013(11590)
2012(10677)
2011(9741)
2010(9706)
2009(9190)
2008(9157)
2007(8394)
2006(7431)
2005(6896)
作者
(30113)
(25477)
(25035)
(24093)
(16013)
(11828)
(11377)
(9753)
(9482)
(9118)
(8687)
(8391)
(8271)
(8185)
(8062)
(7785)
(7534)
(7385)
(7338)
(7315)
(6512)
(6218)
(6152)
(5804)
(5641)
(5624)
(5589)
(5535)
(5135)
(4931)
学科
(46025)
经济(45956)
管理(38950)
(36554)
(31582)
企业(31582)
方法(16545)
技术(14471)
(13941)
数学(13680)
数学方法(13534)
(12856)
业经(12632)
(12312)
中国(11429)
产业(10584)
(10339)
体制(8916)
地方(8887)
技术管理(8071)
(8049)
农业(7902)
(7574)
财务(7547)
财务管理(7529)
(7321)
银行(7307)
企业财务(7182)
环境(7161)
(7010)
机构
学院(155383)
大学(154622)
(68717)
经济(67393)
管理(61082)
研究(52612)
理学(52310)
理学院(51765)
管理学(51082)
管理学院(50767)
中国(39121)
(32666)
(32481)
科学(29639)
(25717)
财经(25102)
(24513)
中心(23818)
研究所(22888)
(22673)
(22601)
经济学(21460)
业大(21248)
北京(20357)
经济学院(19284)
(19230)
(18918)
师范(18733)
(18688)
财经大学(18438)
基金
项目(103000)
科学(82621)
研究(78038)
基金(75002)
(64721)
国家(64219)
科学基金(55725)
社会(51771)
社会科(49362)
社会科学(49354)
(40920)
基金项目(39571)
教育(35131)
自然(33681)
(33521)
自然科(32863)
自然科学(32858)
自然科学基金(32308)
编号(30804)
资助(29344)
(25537)
成果(25051)
重点(23541)
(23328)
(23292)
(23130)
国家社会(22098)
课题(21799)
创新(21768)
教育部(20331)
期刊
(79467)
经济(79467)
研究(47610)
中国(34531)
(26685)
管理(25082)
科学(21511)
(21340)
学报(21046)
大学(17018)
技术(16567)
教育(16453)
学学(16058)
农业(14320)
(13583)
金融(13583)
财经(13275)
业经(13093)
经济研究(12413)
(11590)
问题(10481)
技术经济(9603)
科技(8939)
(7640)
现代(7571)
(7400)
论坛(7400)
(7353)
商业(6853)
(6814)
共检索到238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纪珍  
本文分析了产业共性技术的概念、特点以及失灵的制度供给。论文认为,产业共性技术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考虑到我国产业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以及众多产业集群的发展。论文对产业共性技术的已有定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几种分类。最后,论文讨论了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制度供给的几种办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元建  陈强  
以建国后历次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为线索,查找"共性技术"用语出现的历史时期,以及共性技术政策的发展脉络;梳理并评述国内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对共性技术概念的代表性观点,指出概念界定的模糊性和逻辑上的不够周延;分析"共性技术"所处的政策语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以及部分国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探讨概念的界定方法;最后,借鉴美国乔治·泰奇的"技术增长模型",对概念作出界定,并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卓丽洪  贺俊  
共性技术特殊的技术范式决定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面临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比一般的技术创新更加严重,因而其生产和供给的制度安排也更加复杂。优势企业供给、集群企业技术联盟、共性技术平台供给和外部获取是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供给最常见的四种方式。在不同的供给模式下,创新网络结构、主体功能和相应的制度设计都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有利于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的六个效率标准判断,并不存在绝对占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最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受产业集群市场结构和技术范式等因素影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卓丽洪  贺俊  
共性技术特殊的技术范式决定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面临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比一般的技术创新更加严重,因而其生产和供给的制度安排也更加复杂。优势企业供给、集群企业技术联盟、共性技术平台供给和外部获取是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供给最常见的四种方式。在不同的供给模式下,创新网络结构、主体功能和相应的制度设计都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有利于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的六个效率标准判断,并不存在绝对占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最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受产业集群市场结构和技术范式等因素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鲁成  张静  
在重新定义产业共性技术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经由综合文本挖掘、德温特手工代码共现、专利引用3个环节而确立的产业共性技术识别概念框架。该框架从3个评估视角———技术基础性、技术应用范围及技术社会效益,对产业共性技术的3个特性进行逐步识别,最终筛选出产业共性技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贤刚  虞慧怡  谢芳  
生态产品是指维持生命支持系统、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环境舒适性的自然要素。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是支撑现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类产品。生态产品的生产是一种专业性的社会生产活动,要充分认识到生态要素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以及为了生产生态产品所必需的投入。生态产品可以具体分为全国性、区域或流域性、社区性公共生态产品和"私人"生态产品。生态产品的市场化供给方式主要包括:①直接市场的经济交易。通过生态产品的产权界定,可以将其转变成私人产品,并通过直接市场的经济交易实现供给,例如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林权交易等。②生态资本产业化经营。生态产品是一种能够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生态资源,即是一种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阎小培  
首先在追朔信息产业概念发展的基础上,对信息产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剖析,据此界定了狭义和广义的信息产业概念。其次,通过对比中西方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分类,提出了能与国际接轨的我国的信息产业分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强  
制度配置问题是进行制度研究时应当关注的重要内容。提出制度配置就是要从理论上弄清制度的地位、制度安排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进行制度变迁。研究制度配置的目的 ,在于使各种制度安排之间相互协调 ,增强制度系统的有序性 ,以充分发挥制度系统的功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红玉  
信用的基本要义是对借的偿还,利息作为信用的伴生物构成信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严格的信用关系是建立在对私有产权保护的基础上的,这既是信用的经济基础,也是它的法律基础。传统计划经济中与其说有良好的信用关系,不如说有严格的财经纪律。中国信用危机的典型表现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它加大了经济增长的边际成本,降低效率。改革的出路一是对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进行改革,二是转变政府职能。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苏辛  
本刊卷首多次谈及远程教育发展的"制度"问题,包括制度设计、制度冲突及其引发的制度阻力,还有制度供给缺位等等。正像学者指出的,从制度供给的角度考察教育发展中的诸多热点问题,会发现许多问题背后都存在制度供给缺位问题。主要开展继续教育的远程教育,作为始终游走体制边缘的非正规教育,制度供给缺位问题可能更加突出。十多年前启动的现代远程教育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戚玉觉  杨东涛  何玉梅  
相对于人际信任,企业管理领域中,制度信任的研究数量和成果都十分不足,且在理论上存在概念的混淆、操作化定义和结构维度不清晰等问题,在实证方法上缺少适合的测量量表。本文将制度信任定义为成员对组织制度的信任程度,即制度的可信任程度,并从制度功能角度将制度信任划分为"衡量对制度性质和目的评价的合法性维度"和"衡量对制度执行效果评价的有效性维度"。继而按照规范的量表开发程序,建立初始量表并收集数据进行验证。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了理论维度的划分,各条目因素负荷值符合预期,主要拟合指标达到可接受水平。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冰  
经济体制概念的广泛流行是适应改革启动的需要。它是指一个社会经济体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实行的一整套组织、制度和机制的总和,是一个社会经济体的存在状态和形式。体制可以作为制度的集合概念,但它涵盖的范围大于制度,还包含着制度以外的组织、行为主体和机制等内容。严格区分体制与制度两个概念,是转型经济学发展的需要,为认识和分析体制的内部结构打开了大门,也有利于制度变迁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董铠军  
产业技术范式转变是一国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与核心,其内涵与范式、技术范式概念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技术范式指称的对象是技术本身,而产业技术范式的指称对象则是技术与产业之间的作用关系。从历次产业革命演化视角出发,借助生物隐喻的方法,先后形成了以"深度-广度"模式为结构、以往复过程为实现机理的"单细胞膨胀观",以"硬核-保护带"为结构、以协同进化为实现机理的"精卵融合观",以及以"共时性-历时性"为结构、以忘却性学习为实现机理的"种群迭代观"。不同产业技术范式之间既有替代关系,又有包容关系;既有不可逆性,又有路径依赖特征;既有累积性和渐进性,又有阶跃性,因而上述3种主张难以对其全面兼顾。"长河"结构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更具有诠释力,有助于理论发展,并为发展中国家产业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海涛  肖鹏  
建立现代预算制度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制约和控制政府行政权力扩张、将"权力关于制度的笼子"的重要载体。本文跨学科梳理了现代预算制度的概念框架,归纳现代预算制度的四大特征,剖析了现代预算制度与现代财政制度的关系,以及现代预算制度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中的定位。结合现代预算制度的内涵特征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求,从六个方面提出中国现代预算制度的构建路径。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海东  韩民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政府报告和文件提出了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及推进各类教育形式沟通衔接、学分互认的任务目标。本文旨在探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背景下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几个重要概念的内涵及其内在联系,并结合国内外研究和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是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重要支柱和切入点,国家资格框架是开展学习成果认证的国家标准体系,学分银行是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探索的一种机制创新,而自学考试可以看作是中国特色的学习成果检验和认定制度。准确把握这些概念及其实质,对于澄清观念、减少误解、明确定位和指导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