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50)
2023(7611)
2022(6373)
2021(5834)
2020(4646)
2019(10522)
2018(9864)
2017(20298)
2016(10624)
2015(11958)
2014(11998)
2013(12008)
2012(10970)
2011(10031)
2010(10345)
2009(9745)
2008(9568)
2007(9024)
2006(8011)
2005(7479)
作者
(29681)
(24639)
(24517)
(23608)
(15895)
(11529)
(11208)
(9461)
(9391)
(9292)
(8297)
(8024)
(7908)
(7878)
(7803)
(7671)
(7408)
(7226)
(7092)
(7043)
(6156)
(5966)
(5937)
(5684)
(5669)
(5576)
(5488)
(5361)
(4951)
(4779)
学科
(49752)
经济(49712)
(37375)
管理(36529)
(31198)
企业(31198)
方法(18230)
数学(15703)
数学方法(15536)
(14747)
中国(13190)
业经(12748)
(12350)
地方(10880)
(10630)
贸易(10622)
产业(10518)
(10478)
(10293)
(9320)
(8869)
银行(8868)
农业(8731)
(8628)
金融(8628)
(8572)
技术(8258)
(8225)
供销(8214)
(7488)
机构
学院(157189)
大学(152989)
(74447)
经济(73069)
管理(64943)
理学(55053)
理学院(54594)
管理学(54030)
管理学院(53720)
研究(52294)
中国(42719)
(35375)
(31735)
财经(26905)
科学(26592)
(25016)
(24882)
中心(24586)
(24267)
经济学(22699)
研究所(21650)
(20435)
经济学院(20365)
北京(20359)
财经大学(19636)
(19575)
(19067)
(18838)
师范(18728)
业大(18246)
基金
项目(96956)
科学(78551)
研究(75926)
基金(71299)
(59644)
国家(59146)
科学基金(52386)
社会(50015)
社会科(47675)
社会科学(47669)
(37803)
基金项目(36190)
教育(33795)
自然(31823)
自然科(31082)
自然科学(31077)
编号(31076)
(30945)
自然科学基金(30576)
资助(29714)
成果(25151)
(22782)
(22009)
课题(21469)
重点(21137)
(20991)
国家社会(20613)
人文(19748)
(19637)
发展(19569)
期刊
(88057)
经济(88057)
研究(51906)
中国(31320)
(27360)
管理(26541)
(21734)
金融(21734)
(18777)
科学(17497)
业经(16142)
学报(15455)
教育(15167)
经济研究(15006)
技术(14416)
财经(14043)
大学(12926)
农业(12623)
(12248)
学学(12183)
问题(11181)
(10307)
商业(9443)
国际(9112)
技术经济(8642)
理论(8266)
现代(7995)
世界(7646)
经济管理(7626)
实践(7274)
共检索到249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梁俊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通过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优势积极融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40余年以来,中国产业价值链升级明显,对促进国内市场的发育、壮大、完善和结构优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中国产业发展呈现服务化、智能化、精细化和绿色化四个趋势,将给产业价值链升级带来重大机遇。未来需要不断优化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嵌入方式、加大产业价值链"开放"、鼓励创新、以及进行产业价值链的"强链""补链"和"建链",进而更好地发挥产业价值链升级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荆林波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9年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重申: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如何理解、如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呢?笔者认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义重大。中国经济摆脱传统的动能,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过去多年来,我国主要依靠"三驾马车"、大规模要素粗放投入、GDP导向的激励制度等传统动能拉动经济增长。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逐步走向依靠新动能推动经济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
关键词: 国内市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关利欣  郑思思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美国国内市场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了要素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大市场逐步统一、产业竞争力保持优势、自主创新动能强劲、与海外市场联系紧密等显著特征。消费在美国国内市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发挥着推动市场规模扩张、促进生产流通方式变革、激发产品服务创新、增强市场吸引力等作用。借鉴美国消费促进国内市场发展壮大的经验,我国亟需从市场制度、市场环境、产业结构、业态模式、对外开放等方面入手,推动消费全面发展,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从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丹  
竞争中性制度的实施能够提升市场建设的活跃度、连通性和开放性。我国在推进竞争中性制度过程中还存在市场规则约束不强、与产业政策不协调、配套制度不完善、公平竞争文化需培育等方面的问题。突破这一格局需从法律约束、机构职能、实施效率和配套机制多个层面入手,加快竞争中性制度落实,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夯实微观基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立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世界对中国充满期待的大背景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既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又为各国人民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提供契机,不断提升中国经济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旭晖  赵博  
流通业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其引领作用在新发展格局下更加凸显,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供给和需求的双视角,综合解读了新发展格局下流通业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内在机制,即以流通创新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以现代流通业引领供给端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现代流通业推动需求侧优化,全面实现消费升级;打造供需动态平衡匹配的强大国内市场,推进"双循环"。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流通业创新发展,增强强大国内市场的"虹吸效应";充分发挥流通业对农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更好地满足居民高品质农产品需求;充分发挥流通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高品质工业品需求;充分发挥流通业联接国内国际市场的桥梁作用,打造世界市场的国际合作新地位;进一步推动流通法制环境创新优化,夯实强大国内市场的制度基础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祝合良   李晓婉   王春娟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统一大市场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举措,降低交易成本是建设统一大市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关键。为此,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分别从促进市场流通、交易环节精简、交易基础制度规则保障与多地域文化认同四个方面剖析建设统一大市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机理,进而提出其实现路径: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促进流通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交易平台共享,打造全国统一交易平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全国产权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强化文化认同,形成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共有理念。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辰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深刻领会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意义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
关键词: 国内市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祝合良  李晓婉  
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坚实基础。当前我国驱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具备巨大的市场优势、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充分的技术条件,但也面临一系列内部压力和外部阻力,不利于强大国内市场的形成。数字经济时代,强大国内市场的形成离不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驱动强大国内市场形成的关键举措和应有之义。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生产效率提升、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长尾经济效应提高生产力,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与市场范围,助推内需升级,提升企业供给能力,能够通过国家战略的实施、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消费与投资、5G商用网络提供顶层设计动力,创造市场动力,增强内需动力,变革生产方式,进而驱动强大国内市场形成。以发展数字经济驱动强大国内市场形成,一要突破数字技术短板,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层级建设与框架结构;二要发挥数字经济优势,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三要强化数字化需求,增强内需对国内市场的拉动力;四要发展数字化流通,提升国内市场流通效率;五要加强数字化治理,提升强大国内市场形成中的政府治理效率。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仕国  吴海英  马涛  张磊  彭莉  于建勋  
全球价值链是市场经济全球化基本规律的新体现,在本质上是经济现象,遵从市场经济制度,其理念是多维且动态的统筹融通。要利用全球价值链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对外开放,融入全球产业大循环,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一部分;利用全球价值链升级直接促进产业升级;利用全球价值链上频密的国际中间品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创新;整合国内价值链,支持国内企业"抱团"加入特定的全球价值链,增强在其中的话语权;促进区域市场融合,充分发挥区域价值链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依绍华  
农村地区人口众多,拥有庞大的消费需求和较强的消费潜力,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流通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村消费市场环境不佳,农民消费质量不高,本文在深入分析农村流通体系面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健全相关法律政策、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农村现代流通主体和完善农村市场流通秩序监管体系,以期对促进农村消费,进一步扩大内需提供助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顾强  
过去20多年时间里,我国已经由玩具、服装、鞋帽等轻纺产品出口国,迅速成长为规模巨大、门类齐全的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制造基地”,目前我国生产制造的各类工业制成品在全球市场上随处可见,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为什么能够具有这样的竞争优势,低劳动力成本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和崛起。外国买家到中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鹏杨  徐佳君  刘会政  
本文利用我国出口加工区(EPZs)成立之初所实施的"主导产业"扶持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该政策对于企业全球价值链(GVC)升级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发现:(1) EPZs的"主导产业"政策对我国出口企业GVC升级存在负向影响,而这种负向影响在多重稳健性检验下均成立;(2)异质企业视角下考察产业政策对GVC升级的影响发现在国有资本份额较大的企业和重工业企业中产业政策对GVC升级的负向影响尤为明显;(3)对EPZs的"主导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前提进行检验,发现在比较优势较强的行业,产业政策对GVC升级的负向影响不明显甚至存在正向影响;同时,在错配程度较低的行业负向影响也不明显。由此本文认为,政府在推动GVC升级方面应当"有所作为",但也不能"无所限制",即产业政策要针对比较优势"精准定位",但也应当以不造成资源严重错配为前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建清  陈思  
本文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机理和路径,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进行分析,为我国转型时期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以促进产业升级提供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