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66)
- 2023(20121)
- 2022(16891)
- 2021(15533)
- 2020(13126)
- 2019(29811)
- 2018(29684)
- 2017(57187)
- 2016(30829)
- 2015(34662)
- 2014(34005)
- 2013(33583)
- 2012(30378)
- 2011(27376)
- 2010(27872)
- 2009(26389)
- 2008(25453)
- 2007(22898)
- 2006(20341)
- 2005(18074)
- 学科
- 济(128091)
- 经济(127942)
- 业(111193)
- 管理(95862)
- 企(92056)
- 企业(92056)
- 方法(56880)
- 农(50319)
- 数学(46699)
- 数学方法(45897)
- 业经(38553)
- 中国(35748)
- 财(34951)
- 农业(33712)
- 融(28707)
- 金融(28703)
- 银(27633)
- 银行(27586)
- 制(27181)
- 行(26581)
- 地方(26102)
- 务(24510)
- 财务(24418)
- 财务管理(24381)
- 理论(24337)
- 学(23983)
- 技术(23263)
- 企业财务(23087)
- 贸(22468)
- 贸易(22450)
- 机构
- 学院(440921)
- 大学(434334)
- 济(177755)
- 管理(176420)
- 经济(174018)
- 理学(152380)
- 理学院(150837)
- 管理学(147987)
- 管理学院(147224)
- 研究(141538)
- 中国(112915)
- 京(91693)
- 科学(87391)
- 农(81523)
- 财(80964)
- 所(70719)
- 业大(68181)
- 中心(66301)
- 江(66208)
- 财经(64836)
- 研究所(64241)
- 农业(62947)
- 经(58805)
- 北京(57272)
- 范(55549)
- 师范(55049)
- 州(53685)
- 经济学(52617)
- 院(50708)
- 财经大学(47748)
- 基金
- 项目(295726)
- 科学(233536)
- 研究(217682)
- 基金(214199)
- 家(185662)
- 国家(184026)
- 科学基金(159570)
- 社会(137751)
- 社会科(130464)
- 社会科学(130428)
- 省(117897)
- 基金项目(112874)
- 自然(103376)
- 自然科(101049)
- 自然科学(101026)
- 教育(99289)
- 自然科学基金(99222)
- 划(97197)
- 编号(89862)
- 资助(88519)
- 成果(71764)
- 重点(65794)
- 部(64317)
- 发(64068)
- 创(63100)
- 课题(61147)
- 创新(58427)
- 国家社会(56305)
- 科研(56024)
- 教育部(55179)
- 期刊
- 济(200945)
- 经济(200945)
- 研究(125508)
- 中国(83749)
- 农(79225)
- 管理(67250)
- 学报(66818)
- 科学(63311)
- 财(62768)
- 农业(53481)
- 大学(51784)
- 学学(49334)
- 融(48868)
- 金融(48868)
- 教育(45274)
- 技术(40677)
- 业经(38253)
- 财经(31280)
- 经济研究(30384)
- 业(28092)
- 经(26907)
- 问题(26230)
- 技术经济(23327)
- 版(21826)
- 科技(20955)
- 现代(20873)
- 商业(20647)
- 统计(20632)
- 理论(20032)
- 策(19289)
共检索到651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山 奉公
当前,产业互联网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农业互联网有助于农业产业链的现代化转型,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扩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以及提高农村金融的社会化服务。以农业互联网为基础的农业虚拟产业集群对农业产业链进行了优化。因此,应科学地把握农业互联网和农业虚拟产业集群的精神内涵,积极推动互联网与农业产业的对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山 奉公
在风险规避机制、政策推动机制、优势整合机制、技术创新机制、企业家精神机制的带动下,相关组织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组建了以界面管理为主要管理模式的开放性联盟组织:农业虚拟产业集群。农业虚拟产业集群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链的运行效率,促进农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优化农业产业农业产业链结构,提高农业产业链的组织水平,为农业产业链融合提供了新的平台。该文通过分析,建议:从组织文化建设、目标选择、模式定位、技术保障以及运作基础等方面推动农业虚拟产业集群的构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瑾 孙留萍 郭美荣 冯献 马晨
"互联网+"农机有助于改变和创新农机行业的生产方式、发展模式、产业形态、组织方式和发展格局。基于"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的基础理论,对"互联网+"农机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互联网+"农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与主要内容,探讨"互联网+"农机的产业融合模式与制约瓶颈。结果表明,"互联网+"农机产业链包含了高端研发、产品中试和应用、市场推广与服务等三大环节,其融合方式与手段在于通过科技资源汇聚、销售渠道整合、农机服务模式以及管理模式创新等,形成现代农机领域的分布式网络协同研发、农机电子商务O2O推广、数据化在线化服务以及云端制生态管理等产业链新型模式和业态。在融合过程中,"互联网+"农机仍存在农机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及标准缺乏、农业经营主体能力不足、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等主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搭建公共研发平台、加强农民培训、统筹规划布局、农机农艺融合、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提出了加快"互联网+"农机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机 产业链 融合 瓶颈 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瑾 孙留萍 郭美荣 冯献 马晨
互联网+农机有助于改变和创新农机行业的生产方式、发展模式、产业形态、组织方式和发展格局。基于"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的基础理论,对"互联网+"农机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互联网+"农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与主要内容,探讨"互联网+"农机的产业融合模式与制约瓶颈。结果表明,"互联网+"农机产业链包含了高端研发、产品中试和应用、市场推广与服务等三大环节,其融合方式与手段在于通过科技资源汇聚、销售渠道整合、农机服务模式以及管理模式创新等,形成现代农机领域的分布式网络协同研发、农机电子商务O2O推广、数据化在线化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机 产业链 融合 瓶颈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国英
在"互联网+"战略的影响下,我国农业产业变革的主题从土地流转、农业现代化,迅速聚焦到农业信息化和互联网领域,后期还会进一步扩展到农村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对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的解构正在发生,将成为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性手段。未来互联网将显著改造传统农业产业链,同时,产业资本跨界进入农业互联网领域,启动农村扩张战略,布局农产品电商、农村消费品电商以及互联网金融,现代农业产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后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益明
"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模式创新分为"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环节融合模式创新和农业产业链条全程融合模式创新,具体包括生产环节融合创新、流通环节融合创新、消费环节融合创新、农业产业链条全程可追溯、农产品生产销售直接对接、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共享。"互联网+"视角下加快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应坚持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持续加强财政和社会支农、强化农业全产业链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农业信息服务载体、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关键词:
“互联网+” 农业全产业链 融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益明
"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模式创新分为"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环节融合模式创新和农业产业链条全程融合模式创新,具体包括生产环节融合创新、流通环节融合创新、消费环节融合创新、农业产业链条全程可追溯、农产品生产销售直接对接、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共享。"互联网+"视角下加快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应坚持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持续加强财政和社会支农、强化农业全产业链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农业信息服务载体、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关键词:
“互联网+” 农业全产业链 融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月书 笪钰婕 于莹
本文以大北农生猪产业链为例,在分析"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模式缓解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机理。通过分析发现,"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建立数字信用体系,并利用大数据有效控制农业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为农户提供低成本、无抵押、快速便捷的信贷资金,有效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同时,该模式为产业链上各经营主体提供贷款、结算、理财、保险等金融服务,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资金使用效率。此外,在"互联网+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下,小农户能与产业链上的其他主体处于同等市场地位,契合"去中心化"的思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江波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融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必然要求和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重要支撑。农业产业融合的产业链涉及到农产品生产、加工、市场流通以及农业服务业等上下游产业体系。农业产业融合产业链运作模式可分为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中介组织带动型模式、专业市场带动型模式、科技带动型模式等。这四种模式均注重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相联结的整体性,强调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环节的有效联结、相互协作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和效益。其价值链的运作应通过组织、共享、参与的"多环管理"和组织链、物流链、信息链的"多链管理"和横向、纵向、空间的"多层管理"发挥功能,并将延链、补链、强链视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突破点,进而逐步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利益链不断升级。
关键词:
产业链 价值链 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融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启龙
"互联网+现代农业"通过产业链融合,改变了现代农业的技术供给和资源配置,形成了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链融合的机理,接着探讨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和全产业链融合中的实践模式,最后指出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链融合创新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 现代农业 产业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启龙
"互联网+现代农业"通过产业链融合,改变了现代农业的技术供给和资源配置,形成了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链融合的机理,接着探讨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和全产业链融合中的实践模式,最后指出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链融合创新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 现代农业 产业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庞玉超
构建培育“互联网+”农业产业链模式有助于打造销售服务平台,促进产销有效衔接,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创新模式主要有电子商务平台模式、信息化服务创新模式、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等。本文基于“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实践堵点,提出针对性的消解策略,以激发农业全产业链活力,促进乡村振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成德宁 汪浩 黄杨
农业产业链是农业生产分工与协作的载体。改造和提升农业产业链,是创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一体化程度低,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相互分割,产业链中也存在着利益分配不均衡、信息不对称、监管能力弱等问题。信息技术为改造和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提供了新的手段。我国应通过"互联网+农业",创建新的农业生产和销售模式,从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探索出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
关键词:
农业产业链 互联网+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成德宁 汪浩 黄杨
农业产业链是农业生产分工与协作的载体。改造和提升农业产业链,是创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一体化程度低,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相互分割,产业链中也存在着利益分配不均衡、信息不对称、监管能力弱等问题。信息技术为改造和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提供了新的手段。我国应通过"互联网+农业",创建新的农业生产和销售模式,从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探索出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
关键词:
农业产业链 互联网+ 农业现代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国英
以农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解决困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两大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加速土地流转为核心的土地制度改革促进了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移动互联网、通讯技术在农村渗透率的提高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农业产业的商业模式正逐步发生变化。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率先关注(移动)互联网,进行转型、升级,集聚、挖掘农业大数据,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移动)互联网成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性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