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352)
- 2023(21740)
- 2022(18492)
- 2021(16975)
- 2020(14462)
- 2019(32729)
- 2018(32469)
- 2017(62919)
- 2016(34197)
- 2015(38282)
- 2014(38072)
- 2013(37762)
- 2012(34503)
- 2011(30822)
- 2010(30981)
- 2009(28941)
- 2008(28741)
- 2007(25694)
- 2006(22645)
- 2005(20256)
- 学科
- 济(144777)
- 经济(144587)
- 业(114694)
- 管理(109888)
- 企(99088)
- 企业(99088)
- 方法(66487)
- 数学(55732)
- 数学方法(54898)
- 财(43625)
- 农(42173)
- 业经(38319)
- 中国(36293)
- 制(30426)
- 农业(29320)
- 地方(29017)
- 务(28406)
- 财务(28312)
- 财务管理(28258)
- 学(27604)
- 企业财务(26842)
- 理论(25571)
- 技术(24449)
- 贸(23703)
- 贸易(23687)
- 和(23449)
- 易(22959)
- 银(21759)
- 银行(21710)
- 划(21485)
- 机构
- 学院(491084)
- 大学(488551)
- 济(199370)
- 经济(195234)
- 管理(194180)
- 理学(167866)
- 理学院(166056)
- 管理学(162947)
- 管理学院(162033)
- 研究(159782)
- 中国(121900)
- 京(103354)
- 科学(98332)
- 财(95264)
- 农(81222)
- 所(80031)
- 财经(75687)
- 江(74132)
- 中心(73017)
- 业大(72590)
- 研究所(72410)
- 经(68831)
- 北京(64859)
- 农业(63531)
- 范(61954)
- 师范(61340)
- 经济学(60865)
- 州(58896)
- 院(58252)
- 财经大学(56174)
- 基金
- 项目(330595)
- 科学(261703)
- 基金(241329)
- 研究(240528)
- 家(210124)
- 国家(208367)
- 科学基金(180487)
- 社会(153053)
- 社会科(145186)
- 社会科学(145149)
- 省(129339)
- 基金项目(126603)
- 自然(117804)
- 自然科(115129)
- 自然科学(115102)
- 自然科学基金(113048)
- 教育(111178)
- 划(108173)
- 资助(100459)
- 编号(96912)
- 成果(78177)
- 重点(73932)
- 部(72905)
- 发(70009)
- 创(69598)
- 课题(67059)
- 创新(64632)
- 国家社会(63365)
- 科研(63239)
- 教育部(62799)
- 期刊
- 济(219554)
- 经济(219554)
- 研究(142223)
- 中国(94849)
- 财(76202)
- 学报(75719)
- 管理(75703)
- 农(74420)
- 科学(70712)
- 大学(58516)
- 学学(55562)
- 教育(51757)
- 农业(50953)
- 技术(44970)
- 融(43778)
- 金融(43778)
- 财经(37764)
- 业经(37170)
- 经济研究(34640)
- 经(32457)
- 问题(28670)
- 业(28451)
- 技术经济(25219)
- 统计(24780)
- 版(23333)
- 策(23022)
- 科技(22551)
- 现代(22360)
- 商业(22204)
- 理论(21937)
共检索到722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志芳 顾乃华
文章基于产业与区域特征互动的视角,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互动与制造业劳动收入占比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市场化、开放和市场规模等区域异质性因素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互动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对劳动收入占比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推进市场化和提高开放程度均不利于劳动收入占比的提高,且减弱产业互动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市场规模的扩大则加强这种正向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志芳 顾乃华
文章基于产业与区域特征互动的视角,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互动与制造业劳动收入占比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市场化、开放和市场规模等区域异质性因素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互动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对劳动收入占比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推进市场化和提高开放程度均不利于劳动收入占比的提高,且减弱产业互动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市场规模的扩大则加强这种正向作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唐志芳 顾乃华
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而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高离不开服务劳动收入分配改进。不同行业有基于要素投入结构、技术水平、对外开放度、市场结构和垂直专业化等方面的异质性,从而影响其劳动收入分配效应。从行业异质性角度研究我国制造业服务化与劳动收入占比的关系,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世界投入产出表匹配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制造业服务化投入的不同行业特征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差别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具有行业异质性特征。分行业看,制造业的资本密集度越大、技术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谢慧 黄建忠
本文在服务业管制改革影响制造业生产率的微观-中观机制基础上,利用三水平多层模型对1996-2008年OECD22国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平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外国服务替代了本国服务,外国服务投入自由化指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国内服务投入自由化指数具有负作用,但总体上服务业管制改革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生产率,且该结论对不同国家具有一般性。中间品关税率、最终品关税率的削减带来的促进作用比服务业管制改革更明显。此外,各国自由化程度的差异是制造业TFP总变异的重要来源。各国应积极推动服务业管制改革,利用外国服务投入的同时,注重培养国内服务投入的技术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晓怡 邵军
本文基于2004—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出口参与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处于较低水平,整体呈"金字塔"型,且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基于全部样本匹配的实证结果表明,出口使得企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性;按地理区位分组的结果表明,出口使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相对提高,按企业规模分组的结果显示,出口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具有"逆规模"特征,出口的正向作用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按行业分组的结果显示,出口对于大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出口参与 劳动收入份额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顾乃华
文章基于区域与产业特征互动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制造业劳动收入占比的因素。研究表明:制造业资本深化和技术水平提高往往都会伴随着更密集的人力资本投入,导致劳动收入占比提高;市场化进程因弱化了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在短期内劳动收入占比往往会下降;地方政府间围绕外资招商展开的竞争,增大了外企资本对工人博弈力量,不利于劳动收入占比提高;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背景下,为扩大产品出口,需要在产品中镶嵌更多的知识投入,因此伴随一个地区的外贸扩张,其制造业劳动收入占比往往会提高。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志芳 顾乃华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考察了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研究表明,制造业服务化与劳动收入占比呈倒U型规律,我国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行区间。电信服务化、金融服务化和分销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正向作用明显,而运输服务化的提升效应并不显著。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不利影响,减弱制造业服务化的劳动收入分配效应。从劳动者的技能类型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和价值链分工对高技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较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仲常 马红旗
本文测算了我国27个制造业细分产业的总外包水平、低技术外包水平、高技术外包水平和服务外包水平,并构建了我国制造业的动态劳动力需求模型,利用一步广义距估计(One Step Diff-GMM)法分析了制造业的总体外包、低技术外包、高技术外包和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结论为:制造业总体外包、低技术外包和高技术外包对就业呈抑制作用;低技术外包和高技术外包水平相当,但低技术外包的就业净效应是高技术外包的将近二倍;而服务外包规模尚小,还不足以对就业产生影响。
关键词:
就业效应 国际外包 一步广义距估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琢 权衡 陈陶然
劳动者收入占比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企业劳动收入占比反映了劳动和资本在出口收益分配中的相对地位及其收入分配关系。本文运用1998-2007年间企业层面的出口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出口对出口企业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并考察了出口影响企业劳动收入占比变动的传导机制,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对出口企业劳动收入占比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出口企业劳动收入占比的提升是分工深化效应下生产结构转变的结果。本文澄清了所谓的"中国出口导向增长模式"不利于劳动者报酬提升的主流观点,有利于正确认识出口对收入分配的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琢 权衡 陈陶然
劳动者收入占比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企业劳动收入占比反映了劳动和资本在出口收益分配中的相对地位及其收入分配关系。本文运用1998-2007年间企业层面的出口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出口对出口企业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并考察了出口影响企业劳动收入占比变动的传导机制,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对出口企业劳动收入占比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出口企业劳动收入占比的提升是分工深化效应下生产结构转变的结果。本文澄清了所谓的"中国出口导向增长模式"不利于劳动者报酬提升的主流观点,有利于正确认识出口对收入分配的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文洁 刘雪梦
为研究环境规制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采用2003~2015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Moore指数和因子分析法分别测算制造业产业升级程度和环境规制强度,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静态和动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全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产生先降后升的"U"型影响,且未跨过拐点。此外,东部沿海和西南地区的环境规制对制造业升级影响不显著,北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以及西北地区的环境规制对制造业升级产生倒"U"型影响,且环境规制强度相对于拐点的位置及距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上述结论可为我国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姜伟
文章引入工业部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比重、私营企业产值比重、外资企业产值比重作为衡量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变量,实证分析了1998年-2013年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并在稳健性检验中引入FDI占GDP中的比重作为外资企业产值比重的替代变量,具体结论为:(1)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与民营化的不断推进,国有经济占比持续下降,私营经济比重持续上升,导致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在同一时期持续下降;(2)引入FDI会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带来非线性影响,少量引入FDI会降低我国的劳动收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曙光 周宏伟 庞素勤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是经济全球化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进程,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本文构建了“三阶段”理论框架,并利用1995—2018年38个国家(地区)的制造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能够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且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高,该正向效应有所减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提高均显著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但在发展中国家该效应更强;与购买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相比,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显著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和后向嵌入均有助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但后向嵌入的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影响受到贸易规模、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进步的负向调节,且该调节效应在发展中国家、生产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模式中更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光明 马磊 潘宇
本文利用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物流产业集聚对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聚、物流劳动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投资等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方向与显著性均存在差异性。从总效应来看,物流产业集聚与地方财政支出均显著为正,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源泉。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为负,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慧
本文以Stolper-Samuelson定理在中国的适用性检验为分析主线,基于微观企业层面数据和经适当完善的LP法,测度出了2000-2007年21个行业中连续经营企业的生产率,进而运用系统GMM估计法,从要素密集度异质性视角就企业异质性和出口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首先SS定理在中国是适用的,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量和总量均大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有悖于SS定理现象在中国出现;其次要素密集度异质性企业生产率提升是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重要原因;再次近几年,中国企业劳动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提高,各产业的企业生产率呈现出高低端各自集聚的发展趋势;最后虽然中国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