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04)
- 2023(7483)
- 2022(6009)
- 2021(5299)
- 2020(4409)
- 2019(10122)
- 2018(9286)
- 2017(19558)
- 2016(9757)
- 2015(10997)
- 2014(10713)
- 2013(10914)
- 2012(9850)
- 2011(8634)
- 2010(9023)
- 2009(8878)
- 2008(8057)
- 2007(7516)
- 2006(6695)
- 2005(6275)
- 学科
- 济(49796)
- 经济(49745)
- 业(40783)
- 企(36886)
- 企业(36886)
- 管理(35502)
- 融(26838)
- 金融(26838)
- 银(23877)
- 银行(23876)
- 行(23057)
- 方法(22397)
- 数学(20086)
- 数学方法(20048)
- 财(19555)
- 中国(17851)
- 务(16044)
- 财务(16030)
- 财务管理(16010)
- 企业财务(15563)
- 制(14489)
- 业经(12700)
- 地方(11519)
- 产业(11289)
- 中国金融(11237)
- 农(10422)
- 体(10012)
- 体制(9101)
- 贸(8161)
- 贸易(8147)
- 机构
- 学院(143825)
- 大学(141492)
- 济(72789)
- 经济(71657)
- 管理(59792)
- 理学(51303)
- 理学院(50946)
- 管理学(50570)
- 管理学院(50309)
- 中国(43606)
- 研究(42597)
- 财(37397)
- 财经(30074)
- 经(27361)
- 京(27270)
- 经济学(24702)
- 融(23451)
- 金融(22993)
- 财经大学(22891)
- 经济学院(22644)
- 中心(22528)
- 银(20875)
- 江(20229)
- 银行(20109)
- 所(19597)
- 商学(19306)
- 科学(19214)
- 商学院(19135)
- 行(18706)
- 北京(17335)
- 基金
- 项目(89767)
- 科学(73097)
- 基金(68866)
- 研究(67452)
- 家(57384)
- 国家(56952)
- 科学基金(51620)
- 社会(47336)
- 社会科(45622)
- 社会科学(45612)
- 基金项目(36609)
- 省(34032)
- 自然(31493)
- 自然科(30772)
- 自然科学(30768)
- 自然科学基金(30297)
- 教育(29205)
- 资助(28450)
- 划(27180)
- 编号(25425)
- 部(20811)
- 国家社会(20503)
- 创(20179)
- 发(20077)
- 重点(19639)
- 成果(19460)
- 人文(19211)
- 教育部(19065)
- 创新(18838)
- 制(18503)
共检索到222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闫海洲 陈百助
基于公司金融现金持有理论,本文对产业部门上市公司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进行了检验,发现产业部门公司持有风险金融资产对其股票回报产生负向的作用,这种效应在融资约束公司表现更加强烈,而企业不同盈利能力与风险金融资产的负向价值效应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本文继而对产业公司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动机进行了讨论,发现公司持有总体金融资产组合与风险金融资产之间有正向的关系,特别是那些公司治理水平较差、管理层过度自信和多元化经营特征的企业更倾向于持有更多的风险金融资产。本文丰富了现金持有和资产定价理论,有助于厘清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的边界,同时对我国当前金融风险控制、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及金融"脱虚入实"等问题有明显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产业部门 金融资产 市场效应 持有动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盈厚 马亚民 董馨格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现有企业金融化的研究主要基于公司独立决策假设展开,较少探讨社会互动因素的作用。本文以2007—2018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同伴效应视角,依托行业与地区,研究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违规关系。控制异方差、采用2SLS与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处理内生性后的基本回归分析发现,金融资产配置存在同伴效应,能够增加企业违规概率与违规程度;机制检验证实,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会降低市场信息透明度,进而正向影响企业违规。在进一步研究中,区分金融资产配置类型后发现,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导致企业违规主要是长期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发挥作用;违规动机分析发现,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会增强企业套利、盈余管理与利益侵占动机;外部冲击分析发现,受企业金融化监管政策影响,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的正向作用在2012年之后更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目前我国经济"脱实向虚"扰乱资本市场的内在逻辑,为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违规风险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盈厚 马亚民 董馨格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现有企业金融化的研究主要基于公司独立决策假设展开,较少探讨社会互动因素的作用。本文以2007—2018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同伴效应视角,依托行业与地区,研究金融资产配置与企业违规关系。控制异方差、采用2SLS与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处理内生性后的基本回归分析发现,金融资产配置存在同伴效应,能够增加企业违规概率与违规程度;机制检验证实,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会降低市场信息透明度,进而正向影响企业违规。在进一步研究中,区分金融资产配置类型后发现,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导致企业违规主要是长期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发挥作用;违规动机分析发现,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会增强企业套利、盈余管理与利益侵占动机;外部冲击分析发现,受企业金融化监管政策影响,金融资产配置同伴效应的正向作用在2012年之后更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目前我国经济"脱实向虚"扰乱资本市场的内在逻辑,为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违规风险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阿立
本文选取43家金融行业上市公司2007至2012年的年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针对权益和债券两大类金融资产的分类展开研究,以契约论为基础,考虑金融资产规模、现金流及盈利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发现金融资产规模对金融资产分类的影响在金融行业并不成立,与政治动因、债务契约、现金流等因素的影响显著相关。
关键词:
金融资产分类 会计政策 金融业上市公司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奕明 王雪婷 张瑾
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投资,势必减少对经营资产的投资,这是否会导致实体经济被"挤出"?本文选择2002—2014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与GDP周期变量显著负相关,与广义货币M2周期变量和法定准备金率显著正相关,与股票指数增长率显著负相关,表明企业配置金融资产以"蓄水池"动机为主,即基于预防储备目的。企业对非现金的其他金融资产的配置与GDP周期变量显著正相关,而与M2周期变量显著负相关,表明企业对其他金融资产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替代"动机,即以减少实体经济投资为代价,追求金融资产上的收益。一些经营运作良好、财务状况较佳、托宾Q较高的企业,配置金融资产比较多。
关键词:
金融资产配置 实体经济 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奕明 王雪婷 张瑾
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投资,势必减少对经营资产的投资,这是否会导致实体经济被"挤出"?本文选择2002—2014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与GDP周期变量显著负相关,与广义货币M2周期变量和法定准备金率显著正相关,与股票指数增长率显著负相关,表明企业配置金融资产以"蓄水池"动机为主,即基于预防储备目的。企业对非现金的其他金融资产的配置与GDP周期变量显著正相关,而与M2周期变量显著负相关,表明企业对其他金融资产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替代"动机,即以减少实体经
关键词:
金融资产配置 实体经济 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刘贯春 刘媛媛 张军
本文利用2007—2015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半年期数据,从金融资产持有份额和金融渠道获利的双重视角考察了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投资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金融资产持有份额有助于平滑企业投资波动,且该效应在投资不足时更强,而金融渠道获利不存在显著影响。同时,金融资产持有份额的平滑作用在私有企业中要强于国有企业,但在不同融资约束的企业间不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改变模型设定、样本区间和替换因变量,上述结论具有稳健性。
关键词:
金融资产配置 投资波动 非对称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会丽 郑柳明
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短期金融资产初始分类时应根据管理者持有意图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而赋予了管理层更多选择的空间。企业持有越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越有利于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本文从操控性应计利润和公司业绩的角度,研究新准则下持有较高比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司特征,并从事后角度进一步检验其经济后果。本文的研究发现,操控性应计利润较高、当年业绩较差的公司更有可能将金融资产划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同时,该类公司在下一年实现微利收益的概率更高。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当前准则下的金融资产初始分类方法可能成为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新途径。
关键词: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操控性应计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琦
一、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国外对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主要是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研究的是会计政策,在这个阶段提出来了有效市场假设和机械反应假设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第二阶段是进行实证会计研究,在这个阶段提出的是债务契约、奖金计划和政治成本三个理论假设。第三阶段主要进行的是资本市场激励因素方面的阶段,企业会通过误导投资者正确判断公司价值,而且会操控短期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小伟 王德正
本文选取已发生管理层收购的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发现,尽管实施管理层收购,股价发生很大波动,但总体上没有给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带来显著的超额收益。同时采用盈余管理的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实施收购前一年,公司存在显著的调减公司盈余的应计会计处理,在收购当年和下一年则又存在调增公司盈余的行为。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娟
文章在"动机-行为-结果"的范式框架下,选取2010—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从流动性、信号传递、股本扩张、利益输送、股利迎合五个方面研究了企业"送转股"的动机,并通过换手率、财务业绩、交易量、大股东减持行为、超额累计收益的市场效应进行反馈式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推出"送转股"股利方案主要出于流动性和股本扩张动机,但在牛市阶段和"高送转"中股利迎合动机也显著存在,信号传递动机和利益输送动机不成立。反馈式检验也验证了这一结论。
关键词:
送转股 股利政策动机 市场效应 股利预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珏
通过对《企业会计准则(2006)》执行以来我国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2007—2010年年报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非金融上市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准则制定机构和监管机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管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肖亮 杨功杰
2006年我国财政部出台了《公司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定和计量》将把除长期期权投资行为以外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金额及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一、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会计分类与确认(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财政部颁发的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为赚取差价为目的所购的有活跃市场报价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彦锋
基础金融资产是证券保险类企业的主要投资品种,对我国上市公司来说,主要有股票、债券、基金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主体按持有该类资产的意图和能力,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营业利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所有者权益,这意味着只要该类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就会影响其业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毅 许华丽 刑英
本文通过对2000-2001年我国信息产业公司发生的22起并购案例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并购公告日存在显著的CAR。而运用会计研究法对1997年至2004年并购绩效的研究结论表明了并购实质上没有改变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关键词:
并购绩效 事件研究法 累积非正常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
城市居民收入和金融资产影响房产持有的门槛效应
企业金融资产分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金融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盈余管理机会、公司治理与会计政策选择——基于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
IPO价格形成机制及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境外上市的建议
非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选择研究——基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析——基于金融资产分类及会计确认差异的视角
技术创新、本土市场效应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分位数回归
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动机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析——基于金融资产分类以及会计确认准则差异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