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61)
2023(14729)
2022(12476)
2021(11745)
2020(9804)
2019(22144)
2018(21791)
2017(40630)
2016(22542)
2015(25109)
2014(24434)
2013(23108)
2012(20921)
2011(18633)
2010(18540)
2009(16492)
2008(15568)
2007(13411)
2006(11354)
2005(9905)
作者
(58823)
(49057)
(48792)
(46509)
(31096)
(23659)
(22413)
(19201)
(18908)
(17387)
(16738)
(16474)
(15394)
(15305)
(15253)
(15010)
(14928)
(14715)
(14137)
(14028)
(12151)
(12070)
(11714)
(11312)
(11145)
(10968)
(10772)
(10739)
(9753)
(9706)
学科
(82458)
经济(82372)
管理(56893)
(55579)
(44681)
企业(44681)
方法(38100)
数学(33698)
数学方法(33196)
中国(27776)
(24039)
(22753)
教育(20816)
业经(18573)
(17931)
理论(16423)
农业(16297)
地方(16165)
(14383)
贸易(14376)
技术(14366)
(13992)
(13791)
(12792)
产业(12725)
(12555)
财务(12508)
财务管理(12479)
环境(12177)
(12012)
机构
大学(298912)
学院(297492)
(117110)
经济(114762)
管理(111834)
研究(100629)
理学(97817)
理学院(96724)
管理学(94791)
管理学院(94230)
中国(66920)
(62621)
科学(61351)
(51771)
(48836)
(47723)
师范(47279)
(45317)
中心(45288)
研究所(45044)
(43428)
业大(43049)
财经(42381)
北京(39134)
(38711)
师范大学(38446)
教育(37006)
(36891)
经济学(36748)
农业(35618)
基金
项目(210057)
科学(167602)
研究(158360)
基金(150692)
(131898)
国家(130456)
科学基金(112051)
社会(100000)
社会科(94732)
社会科学(94707)
(83926)
教育(79260)
基金项目(79131)
(71593)
自然(71300)
自然科(69604)
自然科学(69583)
自然科学基金(68295)
编号(65345)
资助(61136)
成果(53181)
重点(48829)
(47538)
(47309)
课题(47044)
(44777)
教育部(41564)
创新(41546)
国家社会(41196)
科研(40369)
期刊
(120042)
经济(120042)
研究(89129)
中国(60247)
教育(58762)
学报(45153)
科学(41463)
(40158)
管理(40003)
(39298)
大学(35203)
学学(31734)
技术(29401)
农业(28486)
业经(21223)
财经(20198)
经济研究(19876)
(18455)
金融(18455)
(17567)
职业(15887)
问题(15856)
(15718)
图书(14170)
科技(13606)
资源(13381)
统计(13277)
(13269)
(13237)
论坛(13237)
共检索到426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杜瑛  
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源需求等因素对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从国际视野考察的视角揭示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群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产业、人力资源就业结构演变的良性互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产业、人力资源就业结构协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审视,并提出未来科类结构发展的政策导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杜瑛  
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源需求等因素对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从国际视野考察的视角揭示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群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产业、人力资源就业结构演变的良性互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产业、人力资源就业结构协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审视,并提出未来科类结构发展的政策导向。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闵维方  蒋承  
工业革命以来,人力资源积累对于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在长期来看是成立的;但是从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追赶的历程来看,如果没有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从"人力资源追赶"到"经济赶超"必然存在一定的时滞,结构性就业问题因此产生。本文以经济史的研究方法,构造了"人力资源积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新框架来解析新时期下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调整的引领和适应关系,并从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双调整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持续有效地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文雯  袁本涛  
以美、英、日等国为例,从知识的分化与发展、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市场变化、高等教育国际化五个方面探讨引起国际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调整和变化的动因,为我国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国际比较基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锦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非农就业的行业分布和收入增长1995—2013年期间四个时间点上的情况,用布朗分解方法分析了收入增长的原因,重点考察了行业分布变化所代表的产业结构调整对收入增长的贡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劳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收入机制的完善,低技能劳动力的大量供给使中国产业结构向低技能低收入的方向倾斜发展,这不利于整体收入的增长和分配。近年来产业转型对收入增长的贡献作用开始加强,这会成为新时期中国劳动收入的新增长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苏丽锋  陈建伟  
文章在揭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教育人才的供给及配置特征。结果发现,与产业结构调整相比,中国就业结构偏离度较大;劳动力市场对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才的需求逐渐提高,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高等教育学历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需求拉动特征,但学历结构调整的速度快于市场需求,造成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内部挤压式就业困难;高等教育学科比例调整速度缓慢,专业结构与岗位技能需求还存在一定矛盾,引致结构性就业困难;大专院校、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占比快速上升,但毕业生质量有待提高;各产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就业人口比重仍然很低,支撑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学历人才更是缺口极大;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地区分布更加分散,但就业身份集中度较高;职业集中度大于行业集中度,且学历越高就业分布的集中度也越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房建州  
从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及人才结构的现状和调整趋势入手,讨论产业结构调整与职业教育改革的互动关系,提出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应明晰定位、完善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飞  
服务社会既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功能,也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反映了高职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社会的劳动力结构和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之一,高职教育理应适应这种转变,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文章在此背景下,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教育服务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专业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层次上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贯通和融合,以及促进职业教育机制的协同创新等方面论述了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具体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忠见  
在从就业市场供需结构、专业能力、自身期望等三个层面分析了高职生就业的结构性问题及其产业的原因的基础上,探究解决高职生就业结构性问题的策略:政府、高校、社会三者要各司其职,良性互动,有效配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咨询机构、高职院校、家庭,甚至中小学,形成职业指导合力,有效指导高职生准确定位,积极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征  
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其科类结构在博士研究生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的科类结构调整具有如下特征:法学和文学的科类结构优势得以延续;文科与理科的科类结构比例差距有所缩小;应用学科结构比例显著改善;专业学位的科类结构相对均衡。优化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需要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民族院校的学科结构调整力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艳秋  和淑萍  
本文基于浙江省1986-2015年的样本数据,首先计算了浙江省三大产业就业贡献度以及产业结构偏离度。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发展对增加社会劳动力就业已经开始出现负作用—"挤出效应",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贡献度最大,成为拉动社会就业的主力军,第二产业次之。其次,采用OLS方法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引起的就业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与协整检验,并建立了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对就业产生积极拉动效应,与就业呈正相关;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就业产生负面抑制效应,与就业呈负相关;拉动效应和抑制效应双重作用后的净效应促进社会就业增加。最后,为促进浙江省充分就业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艳秋  和淑萍  
本文基于浙江省1986-2015年的样本数据,首先计算了浙江省三大产业就业贡献度以及产业结构偏离度。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发展对增加社会劳动力就业已经开始出现负作用—"挤出效应",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贡献度最大,成为拉动社会就业的主力军,第二产业次之。其次,采用OLS方法对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引起的就业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与协整检验,并建立了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对就业产生积极拉动效应,与就业呈正相关;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就业产生负面抑制效应,与就业呈负相关;拉动效应和抑制效应双重作用后的净效应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方忠   肖绮淇   陈舒悦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是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本文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协调性分析,并使用指标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域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进行比较,研究其空间分布变化及其空间相关性,从研究结论出发,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言献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启良  
文章基于1999~2019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与就业结构显著负相关,但因城市规模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2)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中小型城市的就业结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的就业结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东部地区城市就业结构的正向影响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而增大;对中西部地区就业结构的影响仅在特大型城市显著为正,而在小型、中型和大型城市为负,但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而不断减弱。文章认为,要注重提高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并依据城市规模的差异而有所侧重,以促进就业结构的改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晁怀翔  刘宝  杨海宽  
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不仅改变着劳动力的需求结构,而且也对劳动力的类型、规格和层次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建立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使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相一致,这是摆在职业教育院校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