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5)
2023(665)
2022(571)
2021(585)
2020(469)
2019(956)
2018(931)
2017(1219)
2016(994)
2015(1134)
2014(1071)
2013(1086)
2012(1048)
2011(1045)
2010(1029)
2009(871)
2008(832)
2007(805)
2006(621)
2005(556)
作者
(5394)
(4519)
(4466)
(4072)
(2924)
(2389)
(2019)
(1777)
(1752)
(1708)
(1653)
(1636)
(1568)
(1510)
(1496)
(1467)
(1413)
(1351)
(1344)
(1332)
(1301)
(1299)
(1200)
(1152)
(1051)
(1047)
(1047)
(1039)
(1029)
(1012)
学科
(2352)
(1788)
(1596)
虫害(1462)
生物(1456)
病虫(1389)
病虫害(1389)
(1086)
防治(1061)
(1060)
(1049)
经济(1049)
(991)
微生(987)
微生物(987)
及其(935)
生物学(903)
水产(881)
病害(789)
管理(768)
微生物学(767)
(689)
(630)
各种(614)
动物(608)
(606)
中国(572)
(571)
(562)
(553)
机构
学院(15647)
大学(15299)
(10886)
农业(8995)
科学(8524)
研究(8293)
业大(6871)
农业大学(5951)
(5916)
研究所(5675)
(5449)
实验(5308)
实验室(5184)
(5011)
重点(4843)
中国(4514)
(4439)
技术(4057)
生物(3672)
科学院(3553)
(3476)
中心(3214)
(2922)
(2696)
科技(2642)
工程(2638)
(2608)
(2604)
(2361)
农业科学(2354)
基金
项目(13265)
(9406)
国家(9352)
科学(8796)
基金(8671)
科学基金(6724)
(6606)
自然(6299)
自然科(6121)
自然科学(6108)
自然科学基金(5995)
(5549)
科技(5190)
研究(4940)
计划(4869)
基金项目(4605)
(4163)
专项(3770)
资助(3677)
(3548)
重点(3478)
农业(3380)
(3014)
技术(3006)
科研(2958)
(2919)
创新(2817)
教育(2490)
(2077)
(1987)
期刊
学报(10617)
(10571)
农业(7337)
大学(6878)
学学(6862)
科学(6474)
业大(4191)
农业大学(3887)
中国(3771)
(3573)
(2585)
自然(2448)
自然科(2388)
自然科学(2388)
中国农业(2325)
研究(2063)
农林(1878)
(1878)
(1690)
经济(1690)
林业(1611)
科技(1594)
农业科学(1569)
科技大(1475)
科技大学(1475)
西南(1422)
水产(1396)
(1352)
农学(1274)
华北(1274)
共检索到21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小雪  解春艳  顾振新  
从泡菜和酸奶中分离出产γ-氨基丁酸(GABA)乳酸菌10株,筛选得GABA高产菌株B、BY和SS。3个菌株在含10 g.L-1谷氨酸钠(MSG)的MRS培养基中培养6 d,发酵液中GABA含量分别达到3.680、3.341和2.700 g.L-1。通过16S rDNA基因鉴定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菌株B和SS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subsp.lactis);菌株BY为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reptococcus salivariussub sp.therm ophilus)。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中义  胡锦蓉  刘萍  苗士达  柴秋儿  孙君社  
为获得共轭亚油酸 (CLA)乳酸菌的菌种 ,从酸菜汁中筛选出 1株CLA生成能力较强的的乳酸菌 ,发酵液中CLA生成量为 2 6 7 5 μg·mL-1。此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 ,过氧化氢酶阴性 ,4 5℃下生长 ,15℃基本不生长。基于生化试验和培养基成分的利用情况 ,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经气相色谱检测 ,该菌种合成的CLA产物为c9,t11/t9,c11 CLA和t10 ,c12 CLA的混合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渠岩  李平兰  王夫杰  王洋  
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筛选高产γ-氨基丁酸(GABA)的乳酸菌。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离出的82株乳酸菌的GABA生产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筛选出1株高产GABA的乳酸菌S35,其产量达到4.52 g/L。经生理生化鉴定、API试剂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菌株S35为植物乳杆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雪  郭雪峰  帕提古丽·毛拉红  刘俊峰  张秀萍  席琳乔  
【目的】从新疆传统发面面肥中分离筛选出能够抑制黄曲霉菌生长的乳酸菌,为改善和提高青贮饲料品质提供优良菌种。【方法】采用实验室纯培养方法对新疆传统发面面肥样品进行乳酸菌的分离,采用双层平板法筛选对发霉花生、玉米和变质青贮饲料中黄曲霉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乳酸菌,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及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明确各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从新疆传统发面面肥中分离出12株乳酸菌,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F3、F11和F12 3株对黄曲霉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生理生化试验发现,3株菌株均能在5,10,40和45 ℃温度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贾舒安  柴雨昕  杨寒珺  张凡凡  马春晖  
本研究对麻叶荨麻(Urtica cannabina)青贮饲料中优势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为改善麻叶荨麻青贮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经传统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麻叶荨麻青贮中共分离得到11株优势乳酸菌,其中1株为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 QM7),1株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QM16),1株为鹑鸡肠球菌(Enterococcus gallinarum, QM35), 2株为铅黄肠球菌(Enterococcus casseliflavus, QM13、 QM32), 3株为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 QM6、QM8、QM10),3株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 QM9、QM11、QM12)。分离出的乳酸菌均能在4~45℃以及3.0%和6.5%的Na Cl条件下良好生长;而所有菌株在pH为3时不生长,在pH为3.5~9呈现生长或微弱生长。研究结果表明菌株QM7和QM11在培养至24 h时pH可下降到3.82和3.78,OD600值为2.12和2.06,表现出最强的产酸能力和生长速率,可作为后期调控麻叶荨麻青贮的菌剂应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艳霞  杨承剑  彭开屏  唐庆凤  唐振华  梁辛  李孟伟  李丽莉  
该研究利用传统培养法从0–90 d打包青贮发酵的甘蔗(Saccharum sinense)尾中分离得到20株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API 50 CH生化试剂盒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其产酸能力。结果显示,菌株Y42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菌株Y32、Y59是副干酪乳杆菌(L. paracasei),其余的17株是植物乳酸杆菌(L. plantarum);分离的20株菌株在培养18 h后,菌株发酵液的pH可降低至3.70以下,Y67菌株的pH最低,为3.57。从甘蔗尾中分离的20株乳酸菌产酸能力均较强,具备良好的青贮潜力,可作为制备青贮饲料发酵剂的菌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毓琴  王振华  潘康成  张娇  谷笑笑  冯杰  
为研究产γ-氨基丁酸(GABA)植物乳杆菌GA8对小鼠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和盲肠菌群的影响,将60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成5组,试验1、2、3组小鼠饮用水中分别添加1×106、2×106和4×106 cfu/mL的产GABA植物乳杆菌GA8,对照组在饮用水和日粮中不添加任何制剂,GABA组在日粮中加入15μG/G GABA,小鼠饲喂30d后,检测其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及盲肠菌群结构。饲喂产GABA植物乳杆菌GA8后,试验3组小鼠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间无明显差异;试验1、2、3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有提高,丙二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会贤  梅星星  蒋瑞瑞  郭克豹  孙向丽  康相涛  王彦彬  
【目的】从健康鸡肠道中分离筛选优质乳酸菌,为制备禽用微生态制剂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用30日龄健康青年鸡,取其盲肠内容物,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具有产酸能力的乳酸菌,对其进行耐pH 3.0胃酸和3g/L牛胆盐筛选试验及菌株生长曲线、产酸能力测定,并通过平板抑菌试验筛选出具有较强抑菌效果的菌株。最后对此菌株16SrrNA进行克隆测序,经BLASt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所取鸡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得到L1~L9 9株乳酸菌,其中L2、L4和L9株耐pH 3.0和3g/L牛胆盐的综合能力较强。经过比较3株菌的生长曲线和产酸曲线,发现L2菌株耐酸耐牛胆盐、生长迅速、产酸能力强,且...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丽娟  张正友  蔡晓剑  张云华  
以青海高寒地区青贮玉米(Zea mays)为材料,从中分离出产共轭亚油酸(CLA)的微生物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同时将该菌作为青贮菌剂回接到全株玉米中,在实验室用青贮袋青贮40 d,研究该菌作为青贮添加剂替代常规青贮菌剂处理全株玉米对其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影响。结果表明,这株分离得到的产CLA的微生物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命名为ANCLA2。从感官角度评价该菌青贮全株玉米效果和常规植物乳杆菌青贮效果相当,能有效提高青贮中乳酸(LA)和乙酸(AA)含量,降低青贮料pH且抑制了青贮料中氨态氮(NH3-N)含量;但ANCLA2菌较高程度地降低了全株玉米干物质(DM)和粗蛋白(CP)含量,且随着接种量增加,干物质损失量增高;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EE)和CLA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综上,ANCLA2菌在保证全株玉米青贮效果的同时,能提高粗脂肪和CLA含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宁  陆兆新  别小妹  吕凤霞  赵海珍  
[目的]本文旨在筛选对黄曲霉和禾谷镰刀菌具有抑制活性的乳酸菌,并确定乳酸菌发酵液(CFS)中主要的抑制霉菌物质。[方法]采用累积富集法从谷物中分离乳酸菌,用双层平板法测定其对黄曲霉和禾谷镰刀菌的抑制活性,同时用96孔板法测定乳酸菌发酵液对2种霉菌孢子的抑制活性,筛选具有最佳抑制活性的乳酸菌菌株并进行鉴定。采用pH值调节、蛋白酶处理和热处理的方法分析发酵液中有效抑制霉菌物质的种类,通过HPLC法测定发酵液中主要有机酸的含量,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戊糖片球菌Y5发酵液中蛋白类抑制霉菌物质。[结果]从谷物中初筛出139株乳酸菌,其中12株对黄曲霉有高度抑制作用,14株对禾谷镰刀菌有高度抑制作用。Y5、Y9、S2和S9 4株乳酸菌的发酵液对黄曲霉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好;Sm1、Sm12、S6和N6 4株乳酸菌的发酵液对禾谷镰刀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好。经过鉴定,8株乳酸菌分别为乳酸片球菌(N6、S2和Y9)和戊糖片球菌(Y5、Sm12、Sm1、S6和S9)。不同pH值调节和蛋白酶处理对发酵液的抑制霉菌活性有不同的影响,但热处理不改变抑制霉菌活性。发酵液中含量最高的有机酸为乳酸、乙酸和柠檬酸,戊糖片球菌Y5发酵液中存在蛋白类抑制霉菌物质。戊糖片球菌Y5粗提物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中存在蛋白质和多糖特征峰,胰蛋白酶处理后其SDS-PAGE凝胶电泳条带改变,戊糖片球菌Y5发酵液中存在的蛋白类抑制霉菌物质为糖蛋白。[结论]本文共筛选出8株对黄曲霉或禾谷镰刀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乳酸菌,发酵液的抑制霉菌活性是有机酸共同作用的结果,戊糖片球菌Y5发酵液中存在具有抑制霉菌活性的糖蛋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嘉琪   赵玲艳   邓雪盈   邓放明  
为了筛选产黑芥子酶的乳酸菌,从发酵萝卜叶与芥菜中分离得到39个菌株,利用氯化钯检测法测定黑芥子酶活性,从中筛选得到3株能有效降解生长环境中硫代葡萄糖苷的产黑芥子酶菌株(B244、161、602菌株),通过形态特性、生理生化实验,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B244菌株为戊糖片球菌,161、602菌株为发酵粘液乳杆菌;对影响黑芥子酶活性的硫苷提取物浓度、蛋白胨添加量、起始pH和培养温度进行3株菌的单因素对比培养研究,戊糖片球菌显示出更高的黑芥子酶活性。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戊糖片球菌的产黑芥子酶最优培养条件为:在LB培养基中添加硫苷提取物至浓度为4.2 mmol/L,蛋白胨含量14.3 g/L、起始pH 6.9,在40 ℃,培养16 h,该菌株的黑芥子酶活性达117.2 U/L,较优化前提高152.8%。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嘉琪   赵玲艳   邓雪盈   邓放明  
为了筛选产黑芥子酶的乳酸菌,从发酵萝卜叶与芥菜中分离得到39个菌株,利用氯化钯检测法测定黑芥子酶活性,从中筛选得到3株能有效降解生长环境中硫代葡萄糖苷的产黑芥子酶菌株(B244、161、602菌株),通过形态特性、生理生化实验,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B244菌株为戊糖片球菌,161、602菌株为发酵粘液乳杆菌;对影响黑芥子酶活性的硫苷提取物浓度、蛋白胨添加量、起始pH和培养温度进行3株菌的单因素对比培养研究,戊糖片球菌显示出更高的黑芥子酶活性。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戊糖片球菌的产黑芥子酶最优培养条件为:在LB培养基中添加硫苷提取物至浓度为4.2 mmol/L,蛋白胨含量14.3 g/L、起始pH 6.9,在40 ℃,培养16 h,该菌株的黑芥子酶活性达117.2 U/L,较优化前提高152.8%。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华  周建平  杨英  
从自然发酵的油茶籽提取废液中发现1种产乳酸的细菌.以一定时间内产乳酸量的多少和耐酸性强弱为指标,经分离纯化、鉴定后初步确定为乳酸杆菌属微小乳杆菌种变种.采用接种量3%,发酵时间48h,发酵温度38℃的发酵条件测试此菌种的发酵产酸量及活菌数,其48h产酸量可达2.02%,生长稳定期活菌密度达1011cfu/mL,为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优良乳酸菌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梅  王衍强  彭帅  崔艺久  王悦  
从水体中分离能够降解亚硝酸盐的乳酸菌。参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对分离出的wyq-1、wyq-2和wyq-3株菌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16SrRNA序列分析,参照国家标准方法GB/T 5009.33-2008中的格里斯比色法测定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结果表明:3株菌均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wyq-1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wyq-2为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wyq-3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3株菌在添加血红素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和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变芳  樊明涛  金丹  
将"西藏雪莲"转接纯化3次后对其进行整体切片镜检,并用加有CaCO3的鉴别性培养基,利用乳酸菌溶钙性产生透明圈将其与其他菌区分。所获得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结果共鉴定出乳酸杆菌2株、双歧杆菌1株、乳酸球菌3株。最后对这些菌株的发酵性能进行测定,并进行组合发酵试验,从中获得人体有益菌和性能优良的乳酸复合发酵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