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63)
- 2023(4504)
- 2022(3671)
- 2021(3581)
- 2020(3150)
- 2019(7469)
- 2018(7617)
- 2017(15054)
- 2016(8221)
- 2015(9384)
- 2014(9425)
- 2013(9165)
- 2012(8128)
- 2011(7496)
- 2010(7783)
- 2009(7360)
- 2008(7081)
- 2007(6494)
- 2006(5707)
- 2005(5197)
- 学科
- 济(35773)
- 经济(35742)
- 管理(22272)
- 业(21413)
- 方法(18879)
- 企(18632)
- 企业(18632)
- 数学(16793)
- 数学方法(16277)
- 学(8457)
- 农(8209)
- 理论(8125)
- 中国(8043)
- 财(7126)
- 业经(6951)
- 制(6624)
- 地方(6387)
- 贸(5732)
- 贸易(5726)
- 易(5441)
- 农业(5248)
- 和(5164)
- 技术(4860)
- 体(4719)
- 教学(4699)
- 教育(4696)
- 银(4629)
- 银行(4617)
- 融(4528)
- 金融(4525)
- 机构
- 大学(120048)
- 学院(119835)
- 管理(44953)
- 济(44350)
- 经济(43327)
- 理学(38517)
- 理学院(38092)
- 研究(37135)
- 管理学(36969)
- 管理学院(36760)
- 中国(28555)
- 京(25039)
- 科学(24502)
- 财(21446)
- 所(19333)
- 江(17662)
- 研究所(17599)
- 范(17346)
- 师范(17170)
- 农(16940)
- 财经(16854)
- 中心(16770)
- 业大(16599)
- 北京(16085)
- 州(15174)
- 经(15120)
- 师范大学(13640)
- 经济学(13484)
- 院(13182)
- 农业(13128)
- 基金
- 项目(77462)
- 科学(60928)
- 基金(55546)
- 研究(55338)
- 家(48649)
- 国家(48274)
- 科学基金(41666)
- 社会(33679)
- 社会科(31967)
- 社会科学(31957)
- 省(31159)
- 基金项目(28507)
- 自然(28178)
- 自然科(27581)
- 自然科学(27578)
- 自然科学基金(27040)
- 教育(26690)
- 划(26437)
- 资助(24426)
- 编号(22724)
- 成果(18835)
- 重点(17789)
- 部(16525)
- 课题(16306)
- 发(16034)
- 创(15729)
- 科研(14848)
- 创新(14686)
- 计划(14596)
- 大学(14470)
共检索到177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骁勰 张颢鹏
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的是古老的鄂温克族的生存现状与文化变迁的故事。这部小说不仅延续了迟子建温情叙事、民间立场、泛神思想等写作特点,在叙事时间模式的运用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概言之,迟子建以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为基础,通过对时序、时距、频率等叙事节奏的调整,将鄂温克族漫长的百年历史与短暂的部落搬迁时间呈现在同一层面。同时,作者对长、短两条时间线进行比较,从而增强了叙事张力,营造出阅读的陌生化体验。
关键词:
迟子建 叙事时间 故事时间 叙事模式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宇
自然生态、族群身份与性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非常重要的三个议题,而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独特性正在于对自然生态、族群身份与性别三者间错综复杂关系的书写。小说写出了保护自然生态与维护族群文化身份之间的两难,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驯鹿鄂温克弱小族群坚守古老生存方式与现代转型间的两难。而小说对女性与族群、自然关系的想象,特别值得注意。它将性别身份与族群身份重叠编码,凝固、本质化的性别身份与凝固、本质化的族群身份互相表达、彼此支持。这一叙事策略有两大思想资源:其一,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内在逻辑,本质化的女性形象可以作为不被现代性侵蚀、污染的本质化原乡的象征,以抚慰本土文化身份的焦虑;其二,对女性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化理解,而这种理解既受到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又植根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特殊的性别文化语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晓明
童年叙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作者所处年代一批人共同的童年经验或回忆。林海音和迟子建以独特的儿童视角切入,用真实细腻的情感,在成长与离别中展现女性特有的人道主义悲悯关怀。同时,勾勒出充满平民韵味的京俗画卷,展现了白山黑水的自然风光。两位作家不同的经历反映在作品中,其创作风格也不尽相同。将两者展开比较研究,能进一步深化对作家及其作品的了解,拓宽文学研究视域。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韩一睿
雪漠的长篇小说《野狐岭》交替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采用了以倒叙和预叙为主的多种叙事方式。这些叙事方式,与小说故事内容相得益彰,既是对传统艺术手法的继承,更是基于传统艺术手法的艺术创新。《野狐岭》叙事人称的合理运用,以及叙事时间的巧妙处理,值得叙事学研究者和学习者关注。
关键词:
叙事人称 叙事时间 野狐岭 运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紫薇 方维保
作家魏微的小说具有独特的叙述特征和伦理表达方式。在她的小说中常有固定的关系模式——老夫少妻或姐弟模式,而透过这两种不对称的两性关系,作家细致地表现了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和消费社会对浪漫主义时代之良善的道德品质的侵蚀和消磨。在情节营构上,魏微总是习惯于在叙述中设置“重逢”的桥段,包括与故人重逢、与故乡重逢两种形式。这些重逢故事通过小说主人公对待重逢的前后不同的心态和感受,消解了浪漫主义时代对故人、故乡的乌托邦想象。当“重逢”叙述被作家置于故事的高潮或收尾的时候,人物最终能够在素净平淡的情感基调中完成对日常的言说,生发出宁静悠远的美感。
关键词:
魏微 主题模式 重逢叙述 情感张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瓒
多年来忽视社区内部动态性活动的教育叙事研究已经使得教育研究者遭遇到瓶颈问题,这也会导致研究者与决策者在解决社区教育问题的时候处于信息失真的地位而导致策略错位。深入探讨社区教育场域的叙事模式有助于发掘社区教育场域的真相与意义,有效缓解理论困境,并使得教育文化研究获得现实的生命力。社区场域的教育叙事模式可以从三个研究视角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即社会体系视角、社会冲突视角、社会场域视角。
关键词:
社区 教育场域 叙事模式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卫国
新时期乡土小说生存或毁灭叙事模式中所谓的生存,是指乡土小说对美好乡土社会的继承、向往和营造;而其所谓的毁灭,则是指乡土小说对破坏乡土社会行为的批判、背弃和决绝。生存或毁灭叙事模式的运用,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即乡土小说在为人们描画一个永远被回忆、幻想和守望的毁灭的乡土社会的同时,其虚构、想像和前瞻性叙事,又为乡土社会的生存,预留了必要的空间。
关键词:
新时期乡土小说 生存或毁灭 叙事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西顺
所谓叙事德育模式,是指教师通过叙述具有道德意义的故事或生活事件,影响和促进学生进行道德自我建构的一种学校德育模式。叙事德育模式不仅致力于促进学生在其内心自主建构起道德的美好世界,而且致力于教师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建构美德,收获幸福。"师生幸福"是叙事德育模式的核心理念。叙事德育模式的建构为实质性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学校德育实践的"实效低下"问题提供了好的思路,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叙事德育模式 叙事化改造 德育实效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邱蓓
《典仪》是印第安作家莱斯利·西尔科的代表作,小说利用嵌入式结构和复调的叙事策略展示了印第安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嵌入式叙事模式体现了印第安人所崇尚的万物平等、和谐统一的宇宙观,颠覆了西方主流文化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通过运用复调结构,即多条线索有机协调地融合在同一文本中,共同服务于同一主题的叙事模式,作者对种族融合、多元文化共存的期望得以表达。精湛的叙事手法与深刻的主题思想相得益彰,使作品成为一部耐人寻味的经典之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凌
本文以美国电影叙事学家大卫.波德威尔最新的叙事学研究成果———故事与情节的关系为依据,以好莱坞经典类型片《关山飞渡》为文本,从人物、初始情境、因果关系、结构、结尾、时空习惯与风格、剪辑、视点等方面对该文本的叙事因素进行了全方位考察,试图以此来探索古典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模式,揭开好莱坞电影长盛不衰的神秘面纱。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飞
兴边富民行动开展十多年来,从微观角度评估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还极为少见。兴边富民行动作为一项"富民"政策,边境地区群众是否满意是判断行动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基于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边境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探析了影响当地群众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群众满意度评估方法能够及时发现群众不满意的方面,对指导行动的下一步行动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兴边富民行动 群众满意度 回归 政策评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珂 陈彦如 郑文蛟 化柏林
[目的/意义]为了解决互联网时代信息过载的问题,尝试从海量的新闻报道中自动抽取新闻事件,并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排序,向用户展示结果。[方法/过程]利用网络爬虫自动获取新闻文本,使用中心事件句判定和RoBERTa+MRC的方法进行实体抽取,从非结构化文本中抽取语义信息并生成结构化的新闻摘要。在此基础上,对摘要中的时间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按照时间顺序生成新闻时间线。[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中心事件句判定和RoBERTa+MRC相较于传统方法有更好的事件抽取效果,本文设计的新闻时间线展示系统能够帮助用户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脉络,解释新闻主题的事件走向与演化规律。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训华
"教育生活叙事"是根据国内外叙事研究方法现状,融合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等手段,以建构具体实用的教育叙事方法为重要目标指向的方法理论体系。"呈现——分析——揭示"是教育生活叙事的核心架构。呈现即是真实、真情、有章法地"原生态"再现人类所经历的教育生活状态;分析是指通过时间、空间、心理、情感、图像等维度对叙事文本的有方法的深度解读;揭示是指通过动态编码、静态编码等方式来寻找叙事文本中的"言外之意"。教育生活叙事与传统教育叙事方法和理论形成了路径上的差异与转向。本文从叙事的对象、空间、着力点、目的、方法、效果等角度,比较了教育生活叙事与叙事探究的异同,并提出了现阶段教育生活叙事的相关研究领域。
关键词:
教育 生活 叙事 方法 写作 编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小婷
时间是检视现代社会生活结构和质量的基本模式。博士生行动取向、学术生活和时间体验会通过时间规范、截止期限和时间规章来与整个时间系统需求进行协调和兼容。基于博士生个体叙事视角,对他们日常学术生活中的时间结构进行质性分析发现,博士生的读博旅程在时间加速下的不同阶段生成的时间体验和主观感受是不同的,分别为:阈限过渡阶段的时间积累与失序、陷入加速循环阶段的时间规训与赶工、主动走出竞速漩涡的时间自由与增能。摒弃量化、加速和竞速的时间观,探寻个体与制度环境、时间结构的共鸣关系,重构博士生的学术时间观。
关键词:
博士生 学术生活 时间体验 叙事研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翠玉 徐雷
[目的/意义] 数据论文作为描述科学数据的新型出版物,是科学数据共享的一种有效方式。对当前数据论文的叙事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呈现数据论文在支撑科学数据理解、共享与重用等方面的经验与不足,揭示数据之间的隐性关系,从而促进科学数据的共享、重用与价值最大化。[方法/过程] 综合考量数据期刊的代表性、学科覆盖度等因素,选取21种数据期刊并从中随机抽取210篇数据论文,对数据论文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及对数据期刊与数据仓储平台进行网络调查,从文本叙事与数据叙事两个方面分析数据论文的语篇叙事结构以及科学数据的叙事呈现方式。[结果/结论] 共归纳总结出数据论文的4种语篇叙事模式,即IMRaD传统叙事模式、IMDe+[A/Q/U/V]顺序结构模式、V+DeM翻转结构模式以及混合结构模式。数据论文主要采取图表数据摘要、数据可视化、数据的探索性分析等数据叙事方式并依托数据仓储平台提供数据检索、推荐、计量、引用等交互服务。当前数据期刊更多关注的是数据论文文本对科学数据的静态描述,科学数据叙事在交互式可视分析、支撑科学研究等方面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