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06)
2023(20786)
2022(17606)
2021(16252)
2020(13797)
2019(31379)
2018(30742)
2017(58216)
2016(31803)
2015(35378)
2014(34669)
2013(34444)
2012(31543)
2011(28222)
2010(27801)
2009(25532)
2008(25168)
2007(21925)
2006(19053)
2005(16868)
作者
(92482)
(77192)
(76458)
(72712)
(48980)
(36770)
(34598)
(30334)
(29341)
(27396)
(26305)
(26030)
(24452)
(24444)
(23735)
(23721)
(23079)
(22967)
(22208)
(22160)
(19286)
(18801)
(18788)
(17567)
(17297)
(17084)
(17037)
(16883)
(15438)
(15230)
学科
(131910)
经济(131765)
(106226)
管理(100550)
(92477)
企业(92477)
方法(62649)
数学(52472)
数学方法(51848)
(38184)
(37077)
业经(35392)
中国(34740)
农业(26493)
(26079)
(25678)
财务(25595)
财务管理(25557)
(25381)
贸易(25369)
(24699)
技术(24530)
企业财务(24243)
(23746)
地方(22841)
(22472)
理论(21871)
环境(21496)
(20376)
(18884)
机构
学院(451692)
大学(451391)
(185501)
经济(181975)
管理(179987)
理学(156349)
理学院(154699)
管理学(151946)
管理学院(151143)
研究(151082)
中国(115120)
(96223)
科学(94917)
(82915)
(81097)
(75891)
业大(71719)
研究所(69502)
中心(68526)
财经(67447)
(64786)
农业(64064)
(61713)
北京(60364)
经济学(56158)
(55229)
(54833)
师范(54561)
(51821)
经济学院(50883)
基金
项目(312714)
科学(245920)
基金(229072)
研究(222457)
(202328)
国家(200682)
科学基金(172267)
社会(141877)
社会科(134660)
社会科学(134624)
(120745)
基金项目(120696)
自然(114000)
自然科(111460)
自然科学(111427)
自然科学基金(109476)
(102192)
教育(101132)
资助(94829)
编号(88184)
重点(70203)
成果(69346)
(68525)
(66315)
(66247)
创新(61607)
科研(60540)
课题(60049)
国家社会(59479)
教育部(58409)
期刊
(196935)
经济(196935)
研究(127567)
中国(81872)
学报(76281)
(73386)
科学(69274)
管理(68477)
(64690)
大学(57729)
学学(54858)
农业(50797)
教育(41892)
技术(40995)
(36933)
金融(36933)
业经(33047)
财经(32988)
经济研究(32253)
(29059)
(28375)
问题(25806)
技术经济(24063)
科技(22837)
(22035)
统计(21510)
(21412)
图书(20713)
现代(20367)
商业(19991)
共检索到654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欧国立  王妍  
区别于以往着重从现象出发研究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视角,文章基于广义技术进步这一本质动力探索交通运输业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多重均衡理论和STIRPAT模型,使用2006—2015年中国省级数据,分析交通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路径。结果显示:(1)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呈增长趋势,而一般广义技术进步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专有广义技术进步水平却有所放缓;(2)技术进步会普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整体处于"高碳"路径,但由于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可能存在门槛效应,基于此划分出不同情况下交通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的影响路径;(3)无论是哪种情况下,均未能呈现一般广义技术进步和二氧化碳排放专有广义技术进步"双减排"的最优化路径。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雷宏  李智  
本文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构造东中西部省级面板模型,深入分析技术进步的三种不同途径即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对二氧化碳排放的不同影响效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相对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对二氧化碳排放有显著的增加作用,模仿创新对二氧化碳排放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而西部地区上述三种技术进步方式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均不显著。在此结论基础上,本文以工业产值占比为门限变量构造面板门限模型,对模仿创新的减排效应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工业产值占比越大,模仿创新的减排效应越弱。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雷宏  李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巍贤  杨芳  
本文将内生增长理论与环境污染模型相结合,运用1997-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着重研究了技术进步(包括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CO2减排的贡献。本文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我国CO2排放总量上升与经济总量的扩大、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正相关;其次,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我国的CO2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自主研发对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较低,在促进生产率提高和节能减排方面,与技术引进形成互补优势的能力尚待提高;再次,技术进步对我国CO2排放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兵兵  徐康宁  陈庭强  
本文基于DEA的分析方法测算了1990-2011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技术进步状况,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分全国整体、分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分阶段(1990-2000年,2001-2011年),综合多因素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从全国整体上来看,技术进步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有效手段,外国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污染避难所"假说不成立,而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工业产值、人口变量则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②分区域来看,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中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小斌  邵燕斐  
构建扩展STIRPAT模型,使用1995—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中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的提高加强了能源消费需求的刚性——这在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中国城镇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区域差异,即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成正比,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成反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卫国  刘颖  韩青  
改革开放对中国政府体系最突出的影响就反映在中央对地方的分权,这种分权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积极性已是一个研究共识。在当地消费水平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对地方政府来说发展本地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提高当地的投资水平,地方政府投资在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依据中国199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投资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地方政府投资偏差与CO2排放偏差显著正相关。同时,地方政府投资对于中国CO2排放具有倒U型影响,即地方政府投资初期促进了CO2排放,而随着地方政府投资的逐渐增大,CO2排放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态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谭飞燕  李孟刚  
本文以2001-2012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算相应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构建不同的衡量行业技术水平和研发投入的综合指标,并且在模型中引入贸易渠道、FDI渠道等外部技术溢出渠道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技术溢出在减少污染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国际技术溢出、国内研发技术溢出以及技术吸收三个方面都降低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沙沙  牛莉  
深入研究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作用,对于协调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应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都表明前一期技术进步能够显著地减少本期二氧化碳排放,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有显著的作用,但是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作用有一定的时滞。因此,中国应该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扩散的速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露  
基于1992~2012年的数据,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分解出二氧化碳排放量、技术进步、人口规模和人均财富等因素,对各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AR根检验、向量自回归检验和方差分解等。研究表明:所选变量具有很好的平稳性。碳排放量受自身滞后一阶显著正影响,滞后二阶影响不显著;受技术进步滞后一阶显著负影响,滞后二阶影响不显著;受人口规模和人均财富的影响不显著。技术进步受自身、碳排放量、人口规模和人均财富的影响均不显著。人均财富对于碳排放量的贡献率水平最高,技术进步其次,人口规模最小。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辉煌  
文章利用2000—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没有证实二氧化碳排放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在我国呈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二氧化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但我国离拐点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很大一段差距;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抑制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也有明显的差异。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国志  李宗植  
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二氧化碳减排问题成为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93-2006年度,70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口、经济、技术对世界整体及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间差异呈扩大趋势,对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地区),人口、经济、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同时也证实了经济快速增长是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最主要的驱动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小斌  邵燕斐  
文章扩展了STIRPAT模型,使用1995-201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中国城镇化进程在全国以及区域层面上对能源消耗的需求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城镇化增加了对能源消费的刚性需求且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城镇化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探讨了未来中国城镇发展的相关对策:适当控制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积极探索低碳城镇化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邵燕斐  王小斌  
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1998—201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研究中国省域FDI与CO2排放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FDI和CO2排放量都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FDI高值集聚区一般是中国CO2排放量低值集聚区,FDI低值集聚区一般是中国CO2排放量高值集聚区。采用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研究FDI对中国CO2排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在地理上的集聚有助于降低中国的CO2排放量,"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钊  于寄语  
基于潜在类别的STIRPAT模型,运用我国199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活动的环境效率会提高,在城市化的中期,降低能源使用强度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更有效;提高第三产业占比会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整体而言,贸易开放度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但适度提高贸易开放度将会对环境产生有利影响;在城市化的早期加快城市化发展速度,在城市化的后期减慢城市化发展速度,均可提高经济活动的环境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