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97)
- 2023(18577)
- 2022(15996)
- 2021(14659)
- 2020(12158)
- 2019(27796)
- 2018(27486)
- 2017(52768)
- 2016(28518)
- 2015(31756)
- 2014(31787)
- 2013(31349)
- 2012(28948)
- 2011(25949)
- 2010(26018)
- 2009(23709)
- 2008(22525)
- 2007(19623)
- 2006(17463)
- 2005(15376)
- 学科
- 济(131022)
- 经济(130904)
- 管理(78507)
- 业(73557)
- 企(58904)
- 企业(58904)
- 方法(52301)
- 数学(45077)
- 数学方法(44507)
- 中国(33895)
- 农(32563)
- 地方(31045)
- 学(28165)
- 业经(27668)
- 财(26705)
- 农业(22552)
- 环境(21330)
- 贸(20748)
- 贸易(20735)
- 易(20003)
- 制(19866)
- 理论(19260)
- 和(18650)
- 技术(17687)
- 银(17630)
- 银行(17578)
- 融(17576)
- 金融(17574)
- 地方经济(17512)
- 行(16890)
- 机构
- 学院(401513)
- 大学(400748)
- 济(166347)
- 经济(162912)
- 管理(156023)
- 研究(140484)
- 理学(134445)
- 理学院(132896)
- 管理学(130503)
- 管理学院(129790)
- 中国(103872)
- 科学(87190)
- 京(85878)
- 财(73359)
- 所(70499)
- 农(65981)
- 研究所(64253)
- 中心(62937)
- 业大(59894)
- 江(58877)
- 财经(58630)
- 北京(54427)
- 范(54373)
- 师范(53785)
- 经(53288)
- 院(51540)
- 农业(51339)
- 经济学(50130)
- 州(47617)
- 经济学院(44829)
- 基金
- 项目(274268)
- 科学(215867)
- 研究(199232)
- 基金(198757)
- 家(173769)
- 国家(172349)
- 科学基金(148088)
- 社会(125693)
- 社会科(119145)
- 社会科学(119116)
- 省(107715)
- 基金项目(105513)
- 自然(96718)
- 自然科(94455)
- 自然科学(94435)
- 自然科学基金(92703)
- 教育(91172)
- 划(90515)
- 资助(81728)
- 编号(80581)
- 成果(64077)
- 发(62163)
- 重点(61638)
- 部(59638)
- 创(56666)
- 课题(55748)
- 创新(52965)
- 科研(52561)
- 国家社会(51744)
- 教育部(51118)
- 期刊
- 济(188239)
- 经济(188239)
- 研究(119595)
- 中国(76962)
- 学报(63281)
- 农(60069)
- 科学(59368)
- 管理(58656)
- 财(54521)
- 大学(47991)
- 学学(45381)
- 教育(43394)
- 农业(41664)
- 技术(36850)
- 融(34038)
- 金融(34038)
- 经济研究(30641)
- 业经(30630)
- 财经(28299)
- 经(24351)
- 问题(24000)
- 业(21209)
- 技术经济(20504)
- 图书(19681)
- 科技(19022)
- 理论(18380)
- 资源(18347)
- 商业(18106)
- 版(17858)
- 统计(17808)
共检索到597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健全 蔡信威
文章选取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以及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了交通运输、旅游发展、可再生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联机制。结果表明:在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再生能源、旅游发展都具有干扰性的调节作用,且这种调节作用均具有非线性门槛特征,随着门槛区间的提高,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在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再生能源具有正向增强性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检验表明,上述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牛丽贤 张寿庭
全球气候的日益恶化,促使人类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中国面对"碳减排"与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提出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利用总量中的比例、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范围、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等要求。应该完善可再生能源相关立法,加强法律实施;通过政府积极干预建立可再生能源的主导产业地位;根据能源的自然禀赋条件,建立区域性的可再生能源的产业集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可再生能源 发展 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亮 赵涛
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对1980—2009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冲击效应和贡献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可再生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受其他变量的冲击均表现为正效应;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冲击对碳排放的影响微弱,而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较强而持续,且前期波动剧烈但后期平稳;受碳排放的影响,可再生能源消费的累积冲击效应为负,而且正负冲击效应交替出现。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能源消费 碳排放 经济增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葆君 李茹
实现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是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但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的深度和广度很大程度上受可再生能源投资成本的影响。本文依据NET-Power模型,以我国六大电网区域为研究对象,从发电技术角度出发,探讨可再生能源投资成本不确定性对电力行业碳达峰及碳中和的影响。研究表明:可再生能源投资成本下降有望推动电力行业碳排放于2023年达峰,届时峰值约为41.5亿吨,至2060年,电力行业碳排放有望降至15.8亿吨,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突破80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90.8%,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79.7%。最后,本文建议政府应通过技术研发或补贴等手段降低可再生能源投资成本,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同时,还应提高区域间清洁电力传输规模、提升清洁电力跨区域传输能力,逐步推动电力行业绿色转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晓娣 刘学悦
本文基于OLG-CGE情景模拟,比较征收碳税与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未来35年对经济增长及居民福利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两类政策都将抬高平均能源价格,但其宏观经济效应恰恰相反。如果中国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份额至35%,短期内,能源推动型价格上涨将抑制消费、投资及产出增长;长期内,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加速资本与劳动供给、推动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最终带动增长回升。碳税影响取决于其收入循环方式,如果用于扩大公共转移支付,将提高当前收入和消费,但不利于长期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作用:如果用于降低所得税,不仅能够改善短期收入,还将通过要素积累与能源效率改善产生持久增长效应,但却对能源结构提升作用有限。在福利再分配上,...
关键词:
碳税 可再生能源 经济增长 代际福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敏 刘世哲 薛栋
基于中国2007-2020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发展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在中西部地区与环境规制强度高地区更明显;风能发展对碳排放的抑制效果最大,太阳能次之,水能的抑制效果最小;机制检验表明,可再生能源能够通过优化能源结构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发挥碳减排效应;非线性效应表明,随着能源结构水平的恶化,可再生能源对碳排放的影响呈先抑制后促进的趋势。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的碳减排效应会随着能源利用效率的下降呈边际递减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占明珍 杨艳琳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减少对化石等高碳型能源的需求,增加对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低碳型能源的生产与消费,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这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具体为:提高对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组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协调机构,建立统一管理的协调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产业政策与法规。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能源 可再生能源产业 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齐绍洲 李杨
文章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研究欧盟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检验不同情景下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动态冲击效应。研究表明:欧盟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有利于减少CO2排放,但牺牲了经济增长;2008年前后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的经济代价存在差异,2008年前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更大;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成员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相反方向,人均GDP较高成员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为正向影响;不同行业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服务业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为正向影响;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风能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为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可以更好地厘清在不同条件下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中国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的政策目标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依据。
关键词:
欧盟 可再生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齐绍洲 李杨
文章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研究欧盟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检验不同情景下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动态冲击效应。研究表明:欧盟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有利于减少CO2排放,但牺牲了经济增长;2008年前后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的经济代价存在差异,2008年前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更大;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成员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相反方向,人均GDP较高成员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为正向影响;不同行业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
关键词:
欧盟 可再生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一诺
“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基础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对我国开展低碳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能源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社会各主体对该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投资不断增加。然而,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历程较短,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岩 于渤 洪富艳
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其对环境的正外部性作用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压力,其特有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耗竭性化石能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主要途径。文章运用最优控制理论,通过引入替代率、能源污染损失函数,建立了含资本、能源、劳动投入的可再生能源替代的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在满足可持续发展对能源总需求的前提下,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理论上的最优动态策略,通过利用统计数据对替代率进行测算,计算了2011-2030年每年的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描述可再生能源在未来20年的期望替代路径。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可再生能源 动态增长模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刚 陈忱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一直是能源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研究现状表明,选取的国家不同、时间段不同、数据的处理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以1985-2006年我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数据,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回归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不可再生能源消费的角度,建议提高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科技,进而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光辉
交通运输碳排放具有占比较大、增速快、达峰慢等特点,交通拥堵会带来更多的碳排放,交通运输碳减排压力巨大,是全球气候变化及公共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受制于出行总量不断增长的压力,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仍在不断增加。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既面临挑战,又获得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文章认为,需要在法律修订中适时引入低碳交通运输的要素,为交通运输行业碳达峰碳中和专门立法,整合相关产业和经济活动,同时促使相关法律支持配合;以可再生交通燃料使用作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调整和提升法律定位;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我国交通强国建设进程。
关键词:
交通强国 交通低碳 节能减排 法律规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奕 郝寿义 王银平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并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碳排放和低碳产业的高度重视。发展可再生能源将是人类走向低碳经济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未来世界发展的能源格局中,煤炭消费将在终端能源使用中逐渐减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文章对低碳经济与可再生能源的关系进行简要论证,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并针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可再生能源 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天舒 迟东训 艾明晔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措施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虽然从2010年开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但成本的分摊机制尚不合理,既影响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也将带来用电成本的增加,从而影响“十四五”时期为实现双碳目标应完成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为此,应完善降低发展可再生能源成本的政策、建立发展可再生能源成本的合理分担机制,以保证“十四五”时期建设的可再生能源被电网消纳并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
“十四五” 可再生能源 双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