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32)
2023(11358)
2022(9959)
2021(9058)
2020(7823)
2019(17448)
2018(17096)
2017(32771)
2016(17731)
2015(19769)
2014(19754)
2013(19514)
2012(18295)
2011(16767)
2010(16991)
2009(16267)
2008(15683)
2007(14236)
2006(12625)
2005(11229)
作者
(52482)
(44229)
(44082)
(42152)
(27990)
(21372)
(20000)
(17210)
(16482)
(15671)
(15195)
(14890)
(14151)
(13850)
(13788)
(13677)
(13501)
(12895)
(12856)
(12799)
(11046)
(10945)
(10660)
(10233)
(10078)
(9850)
(9695)
(9535)
(8801)
(8727)
学科
(94618)
经济(94558)
管理(45205)
(41656)
方法(36015)
(31957)
企业(31957)
数学(31141)
数学方法(30858)
地方(24252)
(22789)
中国(20288)
(19234)
业经(17712)
(17614)
农业(15596)
地方经济(14223)
(14076)
贸易(14070)
(13523)
(13176)
环境(12967)
(11888)
理论(11701)
(11421)
金融(11419)
(10695)
银行(10669)
(10223)
(10138)
机构
学院(261153)
大学(257153)
(114117)
经济(111722)
管理(96149)
研究(91908)
理学(82174)
理学院(81170)
管理学(79684)
管理学院(79188)
中国(67997)
科学(57502)
(54027)
(49139)
(47575)
(45175)
研究所(43339)
中心(41727)
(40757)
业大(39474)
财经(39182)
经济学(35893)
(35752)
师范(35428)
(35252)
农业(35052)
北京(34108)
(33170)
经济学院(32161)
(32004)
基金
项目(170406)
科学(132783)
研究(123275)
基金(121672)
(106308)
国家(105452)
科学基金(89237)
社会(78473)
社会科(74309)
社会科学(74287)
(70006)
基金项目(65052)
自然(57017)
(56622)
教育(55602)
自然科(55585)
自然科学(55569)
自然科学基金(54513)
资助(50629)
编号(49895)
(39432)
成果(39191)
重点(38888)
(36413)
课题(34962)
(34420)
科研(32986)
创新(32306)
国家社会(31956)
发展(31726)
期刊
(134918)
经济(134918)
研究(75439)
中国(46208)
(41210)
学报(40689)
科学(38359)
(37367)
管理(32879)
大学(30313)
学学(29010)
农业(27715)
业经(22628)
技术(22354)
经济研究(22167)
教育(22017)
(21873)
金融(21873)
财经(19309)
问题(17733)
(16773)
(14402)
技术经济(14256)
统计(13625)
(13241)
商业(13053)
资源(12752)
(12122)
(12106)
世界(11731)
共检索到389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洪桥  孟祥君  杜海波  孙浩亮  
旅游资源节点间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影响着旅游经济重心的空间格局变化。以吉林省近六年的高等级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下游客流量变化,结合2005~2010年吉林省旅游经济数据,揭示吉林省旅游经济格局在交通网络影响下的空间动态变化规律。结论是:2007年以来,随着吉林省高等级公路和铁路运能调整,吉林省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基本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吉林省旅游经济交通轴线的约束下存在"东重西轻"的不均衡格局,而这种格局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甘静  郭付友  陈才  刘继生  杜金涛  
以吉林省9个地级市(州)为例,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对2002—2014年吉林省旅游经济差异性以及空间格局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地带内、地带间以及总体地带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显著,且地带间差异程度呈现出由东部地带>西部地带>中部地带,逐渐演化为中部地带>东部地带>西部地带。2西部地带对地带内旅游经济差异贡献最大,但贡献程度不断变小;中部次之,但贡献程度不断变大;东部最小且贡献程度也逐渐缩小。地带内旅游经济差异对全省旅游经济差异平均贡献程度最大,但贡献率不断缩小,而地带间贡献率不断增大。3 2002—2004年以及2006—2007年吉林省东中西三大地带国内旅游经济收敛性逐渐趋同,2004—2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蒋洪旭  赵方冉  李小英  韩晶茹  
基于点轴渐进据点开发理论及增长极理论,根据2008年中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的11项主要经济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得出城市综合经济得分,取前100名城市作为中国的一级经济城市。以此100个城市的地理中心坐标为圆心,以广义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计算得出的城市经济强影响范围为半径,在GIS中进行缓冲区分析,得到中国一级经济城市的强影响范围。以中国主要铁路干线、主要水系和沿海边界线等轴线束的经济辐射范围为半径,进行缓冲区分析,得到中国的十大一级经济轴线作用区,在每一个轴线作用区运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中国的一级经济轴线,并依据现实国情和客观分析结果以及区域的"合理发展"完善了中国一级经济轴线,同时研究了轴线上各城市增长极的层级,以线布点,探讨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与规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涛方  顾朝林  徐逸伦  王洪  段学军  
论文对吉林省域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吉林省的主要自然和人文景点(区)进行评价,然后对旅游资源的结构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在吉林省的旅游资源结构中,自然资源起着基础作用,人文景观为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分布上,吉林省旅游资源呈现“六簇群”、“三带状”的分布格局。最后对吉林省域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概念规划。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娜  佟连军  
利用吉林省1985—2010年人均冰雪旅游收入和人均GDP时间序列分别作为衡量冰雪旅游和区域经济增长的指标,对吉林省冰雪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并用Granger因果检验,确定两者之间作用方向,在此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讨论两者间作用力度。结果表明:吉林省冰雪旅游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协整关系,区域经济增长是冰雪旅游的Granger原因。长期内,冰雪旅游收入每变动1%,经济增长将同向变动0.509 7%。从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得出,短期内冰雪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互相作用力度不大,其中经济增长对冰雪旅游调整作用强于后者对前者的作用力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竞梅  刘晓辉  
在对吉林省旅游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对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优势、劣势的阐述 ,提出了吉林省应顺应旅游业发展的规律 ,实行政府主导与企业集团化相结合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崔庠  王犹青  黄安民  
关于建立吉林省重点旅游游区的探讨崔庠东北师大地理系王犹青吉林省旅游局黄安民东北师大地理系吉林省旅游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我国旅游业发达省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东北地区也居辽宁和黑龙江两省之后。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吉林省旅游业之差距,不是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向南  蒋涵聪  杨利  
产业融合发展是共享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旅游产业在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过程中推进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资源要素跨界整合,既是延长旅游产业链,扩大旅游经济增长空间的现实选择,也是吉林经济整体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课题。以产业融合创新业态优化布局,拉动旅游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是吉林新一轮振兴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吉林省应在旅游整体生态系统和大旅游的共享环境下采取以旅游产业聚合发展要素、相互嵌入包容多赢的基本模式;通过信息共享、市场共享、品牌共享、开发共享,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和效果共享。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凌冰  
与发达地区相比 ,吉林省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仍存在差距 ,尤其是在安全、法律、信息基础设施、旅游类网站建设、人才及观念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对此 ,政府要在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建设中给予大力支持 ,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网站 ,同时 ,积极参加“金旅”工程 ,大力推行旅游企业上网 ,加大宣传力度 ,使吉林省的旅游业再展新形象 ,再上新台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茜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支柱,它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兴衰成败;旅游是文化价值表现的重要载体,旅游文化的发展是提高区域旅游业持久生命力与吸引力的关键。目前,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方式也由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变为体验旅游。在这一过程中,旅游消费者更多追求的是一种文化的体验。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优势,打造地域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是推动区域内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以吉林省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资源优势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旅游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越来越向往恬静的田园风光,农业生态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与旅游活动项目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与政府的重视。文章以吉林省农业生态旅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水平较低、产业链条较短等问题;综合考虑吉林省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特征、民俗风情等因素,考虑不同区域农业经济、社会、生态及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对其进行地理空间分区,大致分为东部长白山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中部松辽平原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西部松嫩平原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同时探究了各功能区的差异性特征;针对各功能区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史吉祥  
发掘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首要物质基础。长春、吉林两市是吉林省两大旅游城市,但一些旅游资源还尚待开发。其中,长春市的“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和“吉林市的“威虎竞渡”应作为重点旅游资源予以开发利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中华  刘继斌  
分析了影响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旅游资源及其空间组织、旅游城镇及其载体功能、旅游通道及其线路支撑;构建了"五地、两带、四轴"旅游空间结构,其中,"五地"指长(春)吉(林)城市人文旅游地系统、长白山旅游地系统、通(化)白(山)人文与森林生态旅游地系统、延边民俗文化与边境旅游地系统、西部草原湿地旅游地系统五个旅游地系统,"两带"指哈大旅游发展带、东部旅游发展带两条旅游经济发展带,"四轴"指长通轴、长长轴、长白轴、长延轴四条旅游发展轴;提出做大做强长春—吉林旅游区、全力塑造长白山旅游品牌、加快旅游城镇培育、建立快捷的旅游交通通道体系促进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措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魏益华  
对吉林省发展旅游业的思考魏益华一、关于目标市场的选择旅游市场是一个繁杂庞大的市场,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企业,都不可能垄断整个旅游市场。吉林省旅游业起步晚,旅游资源开发经费有限,更不宜对总体旅游市场一视同仁,必须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有目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权  唐葵  
文章以吉林省1978~2007年统计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模型,从长期均衡角度,对吉林省地方财政支出、银行信贷规模、对外贸易总额与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银行信贷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显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属于"进口"拉动型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