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73)
2023(12071)
2022(9998)
2021(9065)
2020(7531)
2019(16643)
2018(16172)
2017(31441)
2016(16290)
2015(17793)
2014(17032)
2013(16722)
2012(14894)
2011(12996)
2010(13350)
2009(12315)
2008(12237)
2007(10999)
2006(9582)
2005(8660)
作者
(43253)
(36322)
(36257)
(34150)
(23366)
(17193)
(16225)
(13887)
(13698)
(12696)
(12341)
(12255)
(11535)
(11471)
(11140)
(10986)
(10875)
(10516)
(10373)
(10305)
(8686)
(8637)
(8545)
(8395)
(8026)
(7972)
(7933)
(7933)
(7264)
(7022)
学科
(81400)
(76545)
企业(76545)
(74104)
经济(74023)
管理(66857)
方法(29180)
业经(28378)
(26426)
(22901)
中国(21549)
数学(21118)
数学方法(20955)
(19899)
财务(19880)
财务管理(19868)
技术(19817)
企业财务(18840)
农业(17170)
地方(15382)
(14780)
(14480)
理论(14163)
(13971)
技术管理(13672)
(13325)
企业经济(12336)
经营(11906)
(11763)
(10556)
机构
学院(230026)
大学(223275)
(100871)
经济(98958)
管理(97258)
理学(83751)
理学院(82888)
管理学(81965)
管理学院(81505)
研究(69910)
中国(55955)
(46903)
(46121)
科学(39461)
财经(37449)
(35032)
(34137)
(33035)
(32580)
中心(32366)
经济学(30733)
业大(29853)
研究所(28985)
商学(28273)
北京(28221)
商学院(28016)
经济学院(27834)
(27830)
财经大学(27708)
(26661)
基金
项目(152986)
科学(125597)
基金(114729)
研究(114572)
(97685)
国家(96802)
科学基金(87642)
社会(78391)
社会科(74611)
社会科学(74591)
基金项目(61996)
(60850)
自然(55164)
自然科(54093)
自然科学(54083)
自然科学基金(53207)
教育(50449)
(49170)
编号(43993)
资助(43376)
(38734)
(35341)
创新(35122)
(33666)
(33429)
重点(33416)
成果(33175)
国家社会(33161)
(31289)
人文(30164)
期刊
(115313)
经济(115313)
研究(68997)
中国(43163)
管理(42528)
(40023)
(30927)
科学(29283)
学报(25712)
技术(22156)
农业(21274)
大学(21152)
业经(21128)
(20705)
金融(20705)
学学(20222)
财经(18832)
教育(18132)
经济研究(17965)
(16495)
问题(16245)
技术经济(14644)
(14309)
现代(13826)
财会(12507)
商业(12149)
科技(11979)
(10676)
世界(10646)
(10545)
共检索到341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雨飞  倪鹏飞  赵佳涵  王雅琦  
高铁改变了非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空间关联,通过强化知识溢出和优化创新要素布局配置,既提升了中小城市的企业创新能力,又拓展了其经济空间。本文采用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9—2018年面板数据及2SLS工具变量法,系统研究了高铁开通后与中心城市在交通距离和通勤频率共同作用下城市空间关联的动态变化对非中心城市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中心城市开通高铁显著提高了非中心城市的企业创新水平;非中心城市企业创新水平随着到中心城市的交通距离增加而衰减,通勤频率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高铁开通后与中心城市的空间关联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不同时段、企业性质、城市群的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非中心城市企业创新水平与全国中心城市的交通距离存在"∽型"非线性关系,提高与中心城市的通勤频率能够整体提升非中心城市的企业创新能力。本文建议通过调整与中心城市的通勤频率优化高铁局部网络,构建多层级的创新外溢城市体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雨飞  倪鹏飞  赵佳涵  王雅琦  
高铁改变了非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空间关联,通过强化知识溢出和优化创新要素布局配置,既提升了中小城市的企业创新能力,又拓展了其经济空间。本文采用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9—2018年面板数据及2SLS工具变量法,系统研究了高铁开通后与中心城市在交通距离和通勤频率共同作用下城市空间关联的动态变化对非中心城市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中心城市开通高铁显著提高了非中心城市的企业创新水平;非中心城市企业创新水平随着到中心城市的交通距离增加而衰减,通勤频率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高铁开通后与中心城市的空间关联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不同时段、企业性质、城市群的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非中心城市企业创新水平与全国中心城市的交通距离存在“∽型”非线性关系,提高与中心城市的通勤频率能够整体提升非中心城市的企业创新能力。本文建议通过调整与中心城市的通勤频率优化高铁局部网络,构建多层级的创新外溢城市体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德珠  潘爽  武文杰  周浩  
高铁拉近了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重塑了人才这一创新第一要素的空间配置,为中小城市吸纳创新资源拓宽了空间。本文采用全国284个地级市2005—2015年面板数据,将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PSM-DID模型对"距离与城市创新"命题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高铁开通显著地提高了全国整体的城市创新水平;(2)高铁开通的城市创新效应呈现依"与中心城市的距离"增加而递减的特征,同时高铁开通对中心城市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创新提升效果不明显,表现出虹吸效应特征,综合这两种效应,最终高铁开通的城市创新效应在"与中心城市的距离"这个维度上呈现"∽"型结构特征,其作用的最优半径为距离中心城市200公里的范围;(3)高铁开通促进城市创新的机制之一是促进城市经济集聚;(4)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具有随着开通时长的增加而逐渐衰减的特征以及区域异质性。本文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工具变量等处理后依然成立,可为中小城市的差异化发展和战略定位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婧  方军雄  秦璇  
交通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创新则是经济增长最为持久的动力。本文利用高铁开通的外生冲击检验交通条件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够显著促进当地企业的创新投资。进一步地,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高融资约束、高科技行业及民营企业当中。同时,主要的影响渠道包括技术人才的流动、信息环境的改善和融资约束的缓解等。这表明,交通改善有助于加快区域创新要素流动,促进企业创新的投入产出活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王煌  
本文以高铁开通为背景研究了经济地理重构对工业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会通过竞争逃避效应、创新溢出(虹吸)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作用于企业创新活动,从企业和城市—行业层面变量影响当地企业创新水平。通过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检验表明:高铁开通城市的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均显著提升,这一正向影响存在空间维度的"U型"曲线关系,距离创新中心相对更远的企业受到正向影响更大。行业层面异质性检验表明,接近技术前沿和更具比较优势的行业获得更大正向效应。本文揭示了高铁建设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的一种微观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建三  张利  崔萍  
企业创新能力的大小关系到其在竞争环境中的成败,在创新能力的众多影响因素中,领导风格受到广泛关注。与以往学者研究角度不同,本文主要从员工角度探讨领导风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即从权力距离的视角分析领导风格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并得出相关结论,认为领导风格只有与员工的权力距离匹配,才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立成  康茂楠  刘灿雷  
本文在新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下考察了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异质性影响。本文以中国迅猛的外资自由化进程为背景,利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基于技术距离视角,从企业研发行为与研发投入两个维度,全面探讨了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大规模外资进入带来的市场竞争在整体上促进了我国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效应依赖于企业与前沿技术水平的差距,对与行业前沿技术水平更接近的企业表现为显著的积极效应,而对与行业前沿技术距离较远的企业表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立成  康茂楠  刘灿雷  
本文在新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下考察了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异质性影响。本文以中国迅猛的外资自由化进程为背景,利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基于技术距离视角,从企业研发行为与研发投入两个维度,全面探讨了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大规模外资进入带来的市场竞争在整体上促进了我国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效应依赖于企业与前沿技术水平的差距,对与行业前沿技术水平更接近的企业表现为显著的积极效应,而对与行业前沿技术距离较远的企业表现出显著的负面效应。即外资进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多地被与技术前沿接近的企业所获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玲  
本文基于2007~2015年的CSMAR上市公司数据、环境规制数据与专利申请数据,同时构建空气流动系数指标作为工具变量,综合运用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在不同的技术距离下,环境规制对企业创新产生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在推动技术水平逐渐向前沿靠拢的过程中,易落入"模仿陷阱",失去创新动力;环境规制有利于激励企业走出模仿困境。企业基于前沿的技术距离越近,环境规制对创新的激励效应越显著,相反,企业距离技术前沿越远,环境规制越不利于企业创新。本文研究还发现,尽管适宜的环境规制能够激励前沿型企业创新,但如果治理强度过大,反而会对创新产生抑制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吉赟  杨青  
本文采集了2006-2016年中国200个地级市高铁开通站点的数据,并与1559家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匹配,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通车之后,沿线公司的专利授权、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且主要由发明专利驱动。机制分析发现高铁开通提升了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技术员工在沿线企业的占比。此外,异质性研究发现,高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位于大中型城市的企业和属于高创新强度行业的企业。本文较细致地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且揭示了高铁对人力资本的运输效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姜军  段进  陈沧杰  曹国华  
利用居民出行调查采集的职住关系数据和通勤行为数据,以交通中区为单位,分析了通勤距离、通勤时间的统计特征以及两者的函数关系;并研究了就业居住偏离度指数、内部通勤比例两个反映职住关系的指标对通勤距离、通勤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通勤时间更加适合用来表示通勤成本,通勤时间与通勤距离之间为幂函数关系。大规模集中的居住导致的职住不平衡状态将会造成通勤距离、通勤时间的迅速增加;而大规模集中的就业造成的影响较小。本文研究可以为调整职住平衡关系、加强就业地与居住地之间交通联系等措施的制定,以有效缩短通勤时间和通勤距离、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提高通勤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于茂荐  孙元欣  
供应商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然而,供应商创新能力差异化是否影响了企业利用式和探索式创新能力呢?并且,上述影响是否随着双方技术距离变化而发生改变呢?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文章研究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技术距离对于企业不同类型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创新能力强的供应商合作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但抑制了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企业供应商间技术距离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正相关,和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技术距离负向调节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随着技术距离的增加,技术距离将逐渐削弱并最终逆转供应商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的正面影响;技术距离正向调节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技术距离较大时,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正相关。技术距离较小时,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负相关。文章深化了现有理论对供应商知识整合的认识,为企业通过供应商协作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易靖韬  蒙双  蔡菲莹  
本文探讨了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外部R&D、技术距离、市场距离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基于2008—2011年中国创新企业面板数据,本研究采用泊松估计模型对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外部R&D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企业的技术距离负向调节外部R&D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技术距离低的企业在更低的外部R&D水平上就能达到最优创新绩效;企业的市场距离正向调节外部R&D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市场距离高的企业在更低的外部R&D水平上就能实现最优创新绩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易靖韬  蒙双  蔡菲莹  
本文探讨了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外部R&D、技术距离、市场距离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基于2008—2011年中国创新企业面板数据,本研究采用泊松估计模型对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外部R&D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企业的技术距离负向调节外部R&D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技术距离低的企业在更低的外部R&D水平上就能达到最优创新绩效;企业的市场距离正向调节外部R&D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市场距离高的企业在更低的外部R&D水平上就能实现最优创新绩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琳  罗长远  
本文采用微观企业面板数据,运用投入产出表构建前后向关联指标,引入基于地理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探讨FDI是否通过前后向的关联提升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研究发现,就全国范围看,FDI通过前向关联,提高了我国企业的生产率,但没有通过后向关联对企业生产率有所影响。纳入地理距离因素后,外资的前向关联技术外溢效应仍存在,但数值有所下降。这说明,地理距离影响着FDI通过产业关联产生的技术外溢效果。分地区回归结果显示,外资的前向关联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为正且显著,中西部地区为负;后向关联无论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都不存在。可见,外资在东部地区的集聚,并没有通过产业关联将先进技术扩散到中西部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