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3)
- 2023(11228)
- 2022(9590)
- 2021(8713)
- 2020(7589)
- 2019(17356)
- 2018(16956)
- 2017(32901)
- 2016(17723)
- 2015(19864)
- 2014(20128)
- 2013(20062)
- 2012(19236)
- 2011(17579)
- 2010(17631)
- 2009(16447)
- 2008(16142)
- 2007(14742)
- 2006(12957)
- 2005(11804)
- 学科
- 济(96200)
- 经济(96126)
- 管理(48059)
- 业(45361)
- 方法(37343)
- 企(35398)
- 企业(35398)
- 数学(33154)
- 数学方法(32869)
- 地方(24304)
- 农(21945)
- 中国(20825)
- 学(20117)
- 财(18547)
- 业经(17850)
- 农业(14976)
- 制(14466)
- 地方经济(14444)
- 贸(13995)
- 贸易(13990)
- 易(13438)
- 环境(12770)
- 和(12440)
- 融(12207)
- 金融(12205)
- 银(11634)
- 银行(11607)
- 理论(11139)
- 行(11090)
- 务(10794)
- 机构
- 大学(267931)
- 学院(266994)
- 济(118839)
- 经济(116338)
- 管理(99772)
- 研究(95513)
- 理学(86010)
- 理学院(84888)
- 管理学(83350)
- 管理学院(82851)
- 中国(70231)
- 科学(59894)
- 京(55929)
- 财(51541)
- 所(49784)
- 农(48594)
- 研究所(45399)
- 中心(43484)
- 业大(41291)
- 江(41277)
- 财经(41214)
- 农业(38297)
- 经济学(37671)
- 经(37291)
- 范(35552)
- 师范(35210)
- 北京(34624)
- 经济学院(33792)
- 院(33552)
- 州(32229)
- 基金
- 项目(176906)
- 科学(139882)
- 基金(130001)
- 研究(124595)
- 家(114150)
- 国家(113279)
- 科学基金(96893)
- 社会(81358)
- 社会科(77109)
- 社会科学(77082)
- 省(70894)
- 基金项目(69785)
- 自然(63397)
- 自然科(61962)
- 自然科学(61940)
- 自然科学基金(60860)
- 划(58159)
- 教育(56405)
- 资助(52769)
- 编号(48484)
- 重点(40223)
- 发(39365)
- 成果(39086)
- 部(39069)
- 创(36292)
- 创新(34087)
- 科研(33973)
- 课题(33865)
- 国家社会(33855)
- 教育部(33189)
共检索到398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晨晨 蒋惠园 陈莎雯 何祎豪
通过改进城市质量评价体系和距离函数构建引力模型,测算出湖北省各市综合发展质量和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从而构建全省经济联系网络,并以城市经济联系势能为因变量,路网密度为自变量,在经济联系势能空间相关性检验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交通网络对经济联系驱动作用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表明:湖北省经济联系层级现象显著,高强度的联系关系缺乏,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特征明显;公路网对经济联系驱动作用小于铁路网,公路网对长江城镇密集发展带、京广城镇发展轴的经济联系驱动作用相对较大,铁路网对汉十城镇发展带、襄荆城镇发展轴的经济联系驱动作用相对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立君 杨振轩 刘斐然
文章从区域经济联系潜力、产业结构互补性、市场互通性和生产活动关联性四个维度构建了湖北省区域经济联系评价体系,并测算了湖北省2000—2015年的区域经济联系指数。通过测算,识别了湖北省最为重要的区域经济联系伙伴。结果表明,湖北省区域经济联系水平在波动中不断提高,但在区域经济联系格局上呈现"远亲强于近邻"的现象和"┣型"格局,即与南北方向的省区和东部发达区域的联系较强,而与邻近的西部地区联系较薄弱。同时,高铁效应对区域经济联系格局及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区域经济联系 区域经济联系指数 湖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建斌 占强 刘春浩 魏晓 宋洁 孙峰华
引入空间异质性原理,对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联系和空间流进行分析,从等级异质性、结构异质性和功能异质性三方面对长株潭空间异质性及其机理进行剖析,并据此探讨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异质性优化途径。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内各城市等级异质性明显,多尺度等级缀块结构在理论上对城市群发展是有益的,但等级异质对后进城市(娄底、益阳等市)的发展在某些程度上是起妨碍作用的。2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结构异质性突出,与城市群核心区的时空距离是异质性重要原因,但距离并不是造成结构异质性的唯一原因,历史基础、文化和政策等方面也是造成结构异质性的重要方面。3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功能异质性方面构成较为合理,但城市群"新质"的产生更多集中在长沙市,其科研和创新职能远高于其他地区。4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的一体化与空间异质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追求空间一体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正视空间异质性的存在,认识到空间异质性的机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游士兵 肖莅蕊
针对我国关于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的高铁研究在省域层面上的空缺,本文选取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测算湖北省各地级市的可达性,运用引力模型计算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利用ArcGIS系统直观分析了省内区域空间可达格局和经济联系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铁显著地压缩了湖北地区的地理时空,提高了可达性水平,有利于武汉城市圈向西北扩展。高铁的出现加强了空间集聚效应,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距离衰退效应对经济联系格局的影响,但集聚效果集中在以武汉市为中心沿高铁方向轴向延伸的地区,边缘地区与中心的差距扩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勤欧 祝国瑞
对经济与人口分布的均衡性、经济发展与人口结构的相关性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分析,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湖北省各个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文化、人口差异很大,影响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因素也各不相同。为了分析清楚湖北省经济与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首先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和地理联系率,分析比较了湖北省主要经济部门与人口的空间分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然后通过设计综合经济指数、文化水平综合均值,计算出湖北省综合经济水平与人口发展的相关关系。从经济部门的内部组成与外部综合经济实力两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经济与人口分布以及综合经济水平与综合人口素质的空间关系,为湖北省的经济布局和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
湖北省 经济 人口 空间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婷 何可 张俊飚 童庆蒙 程文能
为了解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意愿,利用湖北省农村地区的调查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80.73%的农户愿意采纳环境友好型技术,技术收益预期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影响农户采纳意愿。具体而言,技术收益预期、邻里效应和技术学习容易程度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3)不同技术收益预期、邻里效应影响及技术学习容易程度限定下,农户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异质性:种植规模对高收益预期农户采纳意愿影响更强;受乡邻行为影响越大的农户对技术学习容易度要求越高;对认为技术学习较难的农户而言,农技部门提供技术帮助是影响其采纳意愿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制定差异化的技术采纳鼓励政策,切实推进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推广和实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麻清源 马金辉 张超 陈正华
在区域经济中,交通是联系地理空间和区域经济活动的纽带,交通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各地理单元空间相互作用的广度与深度。针对不同交通模式赋以不同的权重,基于最短加权交通网络,提出新的空间权重矩阵构建方法,构建了交通网络空间权重,与各种传统空间权重一起,对比研究甘肃省各县域单元之间的区域经济的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交通网络空间权重生成的空间权重矩阵,能更真实地反映区域间实际的空间过程;甘肃省的区域经济具有空间相关性但不显著,核心城市经济外溢现象不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琳 曾刚 曹贤忠 陈思雨
在经济联系网络模型基础上,将社会网络分析法与核密度估计法结合,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联系网络结构、中心节点、网络密度及网络子群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整体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处于较低水平;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呈自下游向上游逐渐减弱的梯度发展态势;经济带包括4个区域性子群,小团体特征显著,子群间的互动较弱。因此,本文提出要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加快长江经济带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总体优化方向,并针对各区域提出区域性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经济联系 网络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戴璐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从网络的基本形态、结构属性和网络特征3个维度对环鄱阳湖区城市群整体和分区的经济联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从网络中心性角度看,整体网络中的中介程度不高,城市之间资源交换的程度不高,而各个圈层网络表现为南昌市的中心度很高,在城市群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从小团体分析的角度看,整体网络被划分为两个联系紧密的团体,而核心区网络则出现了结构洞。(3)从角色分析角度看,整体网络角色可大致分为经济领导、辐射输出、接受辐射以及普通角色,而整体网络优势尚未发挥。由此,依据网络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实现环鄱阳湖城市群网络化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建高 江薇
本文基于修正引力模型计算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强度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江苏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呈现非均衡的地域性分布特征,并且存在明显的凝聚子群现象和核心边缘结构。苏南地区已形成强联系网络,苏中地区呈轴线状结构,苏北地区呈点状发育态势。对此,本文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推动江苏省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经济联系 江苏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菜花 崔维军
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是制定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文章利用引力模型计算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对网络结构的变化、各城市间的经济关系、联系程度以及各城市在安徽省中的经济位置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总体而言,经济联系不强,城市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的层级结构和小团体现象,各城市的经济地位差异巨大。对此,结合安徽省城市发展水平以及地理、资源等优势条件,提出安徽省城市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空间经济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安徽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珊 陈美琪
对城市间经济联系的认识是评价区域战略和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的基础。文章通过建构引力模型,对湖北省17个地市级城市的经济联系进行了量化,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在Ucinet软件下对湖北省17个地级市的网络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了湖北省城市经济联系的基本状态,这种状态的认识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有益的。结果显示,湖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正在日益的紧密。武汉市具有强烈的影响力,襄阳和宜昌两个副中心城市的外向影响力也在增强,这有利于带动湖北西部城市经济发展。
关键词:
经济联系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民 张建中 朱晓影
流通业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要素的经济运行方式,以流通业为载体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是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基于1978~2007年湖北省流通业和经济增长发展水平的相关数据,通过VAR模型计量分析了湖北省流通业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平稳关系和动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发展湖北省流通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业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国沛
文章通过对湖北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地区总产值进行协整分析,观察到在短期内投资大于产出,而由短期的非均衡状态调整到长期的均衡状态的速度较慢。从生产性行业和非生产性行业的角度考察了湖北2009~2012年的投资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投资效应 产业结构 协整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升保
文章根据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从经济效率、经济运行稳定性、经济结构、人民生活、社会进步和资源环境代价六个维度上构建了包含30个基础指标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标准离差法和G1法三种赋权方法分别对指标进行赋权,进而基于极差最大化原则确定最优组合权重。采用组合赋权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湖北省经济发展质量的时序演变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